第4章 大界村(1 / 2)

加入書籤

南依水而立,北抵林而伏,大界村不大,風水卻不錯。村隊部前不足五十米,就是茂盛的草甸子,一直通到烏裕爾河,甸子的寬度和長度大約有三裡地那麼遠吧,長度要比寬度長,站在高處看,是個長方形的綠綠的一片。河麵大約有三十米寬,河水清澈見底,細細的沙子鋪滿了河床,最深處約兩米深,大部分都是一米多深的水麵。河床上長滿了蘆葦、蒿杆和沒成材的野生柳樹、榆樹,那是被風刮來的樹種自然生長出來的。

這段水麵的河水平穩經過大界村,隻有解放前有過一次大水漫天,那次死了幾十口人。村東和村西各有一條不寬的土路,路的靠村子的一麵,每隔一米,栽著一棵楊樹,看樹乾的粗細,也有十幾年的樹齡了,為什麼路邊隻一側種樹,就不知道了。

村西村東的兩條土路,是村裡與外界聯係的紐帶,南往縣城、清城鎮,北往部隊的農場四十五團,都得走這兩條路,往南的路要走橋,橋是木頭搭建的,看不出年代,但很結實;往北則有一段林帶,路過林帶的時候常常能看到野雞飛起。

趟過烏裕爾河,就是南大界,比河麵高出有十幾米,南大界以南是清城鎮,整個鎮子由不多的幾十戶農戶和一個大工廠組成,工廠生產各種軸承,工廠的工人都是外來的,這是個省裡的直屬企業。站在大界村的土路上,向北望,鬱鬱蔥蔥的一片林子,起伏不大,是一片自然生長的野生林,長滿連片的灌木叢、油鬆、落葉鬆,樟子鬆等樹木,但沒有東北出名的紅鬆,總之還是鬆樹居多。野花野草綿延茂密,打獵的村民們不時的能帶回兔子、野雞、麅子之類,但沒聽說過有大型的動物,偶爾地聽到幾聲狼嚎,都是被村子裡的獵狗的叫聲掩蓋下去,大界村是半農半牧的村子,有一半的村民靠打獵為生,獵狗是必備的。

茂密的林帶有二裡多地,林帶的邊緣,高出樹梢有五六米的土圍子,村民們叫它北大界,翻過北大界,是平平整整的麥田,遠遠能看到整齊劃一的磚房,是軍區建設兵團的所在地,叫四十五團,那裡的大人們都是穿軍裝種地的,陸小西知道什麼是軍裝,爸爸就有穿得發白的軍裝,可惜帽子太大,小西帶不了。如果辨別方向的話,大界村在縣城的西北,流經村前麵的烏裕爾河也流過縣城,縣城的東南方向是河南公社雙合屯,陸小西的爺爺、叔叔、姑姑以及堂兄堂弟們都住在那裡,爸爸帶小西去過兩次,一次是爺爺七十大壽,一次是叔叔蓋房。那時候陸小北還沒出生,爸爸的二八大金鹿自行車載著全家五口人,能帶這麼多的人,其實是爸爸的發明,爸爸在機械廠的戰友給做了兩個折疊的能坐人的架子,往自行車的後座上一掛,打開折疊的部分,足夠一個孩子坐了,就是每次都被爸爸用繩子攔著,沒那麼自由。

雙合村離縣城也是八裡地。為什麼陸小西的一生與八有關,這是個謎。

南大界北大界,中間生活著大界村;前河水後森林,一方水土一方人。村子裡的孩子都會這幾句歌謠,是村裡的第一任會計喝酒後即興發揮,後來就流傳下來了。大界村的行政區域歸清城鎮管轄,後來改成清城公社,清城公社下屬有七個村:民主、民合、勝利、向前、曙光和大界,大的村還分為幾個小隊,清城公社所在地的村子自然就叫清城村。

積雪快化完的時候,就有著急的小草從未化完的雪堆裡鑽了出來。早晨,太陽剛升起來,齊老頭的西屋來了一戶人家,一個乾淨利索的女人帶著三個孩子。那時候,打個招呼就能住上一間屋子,實在沒有地方的時候,住對麵炕也是大有人在的。事後找宿的人家送上一碗餃子就算答謝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苟道諸天萬界 重生後我成了他的白月光 這位道友請留步 洪荒:吾蚊道人,拒絕當大魔頭 我的男友總在變[抽卡] 女總裁的最強狂兵 鄰居[快穿] 第一寵婚四少寵妻無下限 我靠種田稱霸星際 贈爾白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