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5章:亂象叢生(1 / 2)

加入書籤

三天後,夜幕悄然降臨,成都城外的隋軍大營點燃了火把,儼如一個四四方方的環城火圈,顯得格外壯觀。

李瑗在李世民登基後被封為左右威衛大將軍、蜀王,統帥三萬名新兵負責城明德門和安化門、啟夏門南部三門的防禦,他知道左右威衛大將軍和蜀王隻是曇花一現,對此並不在意,本來還擔心楊侗會秋後算賬的,但這時候卻得到李建成親筆所寫的書信,看完李建成的勸降信,他不怕了。

既然楊侗連李建成都不殺,最後必然也不會殺自己這樣一個小人物,就算以後不能享受榮華富貴,但一家人至少不用死了,更何況楊侗還承諾隻收田產、不沒收錢財,這也意味即便失去一切田地、奴仆,但錢財還可以保留,他當了這麼多年的宗親郡王,也有不少的積蓄,再怎麼說也夠一家人揮霍幾輩子,這也使他降隋之心更為堅定了。

他的三萬大軍,有兩萬名是被隋軍控製的士兵,另外一萬是剛剛入伍的新兵,這些人多數是城內的無業遊民和地痞流氓,毫無戰力和軍紀可言。

雖然李瑗隨時可以開門迎隋軍入城,但楊侗為了避免入城時的激烈巷戰,還是采取了攻心為上的戰術。

夜幕中的啟夏門外,數十個竹籃被繩索吊了上去,籃子內裝的是楊侗親筆手書、活字印刷成的十萬份「告成都軍民書」,這是三天內緊急印刷出來的,如今終於可以派上用場了。

十萬份傳單要一夜之間散發出去,任務十分艱巨,不過韓誌、薑振等人集結而來的黑冰台戰士有這方麵的經驗,他們可以利用城中百姓一起散發,事情就變得容易多了。

「重點發在朱雀門前的軍營,至少要發三萬份。」李瑗看完專門給他的書信之後,連忙囑咐一句,戰士紛紛點頭,提著竹籃快步奔跑,分給各級人手。

「韓先生,聖上為何要重點發在萬歲軍軍營?」李瑗前後左右都是隋朝的人,他已經懶得動腦子了,安安心心當起了木偶,免得死在自作聰明之下。他這份態度無疑令人舒服,但也容易受人擺布。

他在史上便是因為這種性格,上了李世民的當,被李世民的心腹大將王君廓一步步誘入謀反的深淵,李瑗家破人亡、老婆也被李世民霸占了,結果李世民還得意洋洋的賊喊捉賊,對王珪說李瑗殺人夫奪其妻是殘暴之舉,王珪看不下去了,直接就回了一句:那你乾掉李瑗後,把他的老婆納入宮中又算什麼?

這起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之後,無法向宗親和李建成舊臣交待的李世民,隻好滅了王君廓的口,至於李瑗是否謀反則不了了之。

不過現在隨著楊侗的到來,李瑗的命運顯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聖上在告成都軍民書中寫得很清楚,萬歲軍主動投降可保其財、免其罪;城破後投降則盡收其財、追究其責。這些人跟了李世民多年,而李世民現在為了讓這些士兵為他效死,大賞特賞,這些苦哈哈的士兵好不容易得到巨大的財富,他們最怕的就是獲罪失財,所以有了這個保證,萬歲軍還不爭先恐後投降嗎?」韓誌笑了一下,說道:「不過最厲害的還是挑撥離間這一招。」

「確實如此。」李瑗點頭道:「這些青羌士兵野性十足,入城之後更與我族士兵矛盾不斷、沖突不斷,但是李世民對軍中將士不滿之聲不作回應,反而多加壓製,軍中將士早有怨言,如今一挑撥,這積壓許久的矛盾必將爆發出來。」

「這便是現在和以前最大的區別了,以往的朝廷寧願把財富拱手送給異族,也舍不得給本族哪怕一點點,長此以往,既是助長了異族貪婪之心,也令本族百姓離心離德。」韓誌淡然一笑:「但是聖上英明神武,奉行大隋至上的國策,任何一名普通百姓在異族王公大臣麵前都充滿了自信,你要是到了洛陽、大興,就會發現那些異族使節跟孫子一般。我大隋幾千萬百姓都以自己身為大隋子民為榮,凝聚力前所未有。而李世民還在使用異族至上那老一套,本族百姓能不離心離德嗎?本族士兵能為他賣命才怪。」

李瑗深思片刻,默默的點頭,覺得韓誌言之有理。

百姓上繳賦稅給朝廷,朝廷用來當軍餉、用來當官員俸祿、災年用來賑濟災民,這叫取之於民還之於民,便是皇帝用來享受,百姓也認為這是理所當然之事,沒有絲毫怨言。

但以前的朝廷素來大方,隻要異族使臣說上幾句漂亮話、稱贊一番上國盛世、口頭表達一下忠誠,龍顏大悅的皇帝就會賞賜大量寶物,用錢財來向異族宣揚所謂的上國恢弘氣度,以前大家也不覺得有什麼不正常,可是楊侗上來之後,不再搞散財童子了,大隋文武奉行起了「互利互惠、合作共贏、不服則打」的邦交文化,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變種,根本就不信異族真的聽從『聖人可汗』命令,更沒有被這虛名糊弄得飄飄欲仙,一個二個都冷靜、實現得可怕。

與之相比,李世民繼續玩老一套,這讓飽受隋朝思潮影響的唐軍士兵、唐朝百姓甚是不滿,便是李瑗也覺得李世民這是在資敵。

當然了,李世民或許是為了讓青羌青壯為他賣命,但將士們哪管這些?他們隻知道大家都是唐朝士兵、都一樣為你李世民賣命,你憑什麼多拿錢財給青羌士兵、憑什麼偏向青羌士兵?

「殿下。」這時,一名唐軍校尉奔來稟報:「發傳單的人手已經安排好了,隨時可以發放!」

「讓弟兄們去發吧,都小心一點。」

「喏。」

校尉一聲令下,無數士兵、百姓就消失了夜幕之中,傳單很快就如同雪片一般散入各個軍營之中,唐軍士兵紛紛爭搶,尋找識字士兵讀給他們聽。

不僅是南城,東城和西城散發了無數傳單,便是太極宮也逃不掉,飛天軍利用飛天神舟,向駐紮於宮中的赤甲軍軍營空投一萬份傳單。

除了軍營之外,黑冰台戰士們翻過高牆,把傳單送到各坊之中,整個成都城都被紛紛揚揚的傳單覆蓋了。

全城上下都在上演著各種各樣的反應,士兵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竊竊私語,不少巡哨士兵直接脫掉盔甲,逃回了家,在大隋皇帝「告成都軍民書」的感召下,成都城中的唐軍逃兵開始大量出現。

……

蕭府,蕭瑀被叫醒,他在燈光下仔細的讀完傳單上的內容,臉色為之大變,城中的八千青羌士兵是李世民目前能夠調動的極限了,這青羌士兵一到,李世民便如看到救星一般,不但加以重用,還極盡優待之能事,哪怕這些人對城中百姓進行無禮騷擾,李世民也采取了放任自流的態度。

蕭瑀和殷開山之前還勸說李世民,說本族士兵多與城中百姓沾親帶故,不要過分偏袒青羌,以免本族士兵寒心,但李世民根本就不聽勸,在他看來,隻要青羌士兵可以在戰場上為他賣命殺敵,別的什麼都是不重要的小節,他這種態度不但助長了青羌士兵的氣焰,也加重了兩族士兵間的矛盾,雖然還沒有到生死不相容的地步,但是對青羌士兵和李世民充滿怨氣的將士,現在被隋朝這份傳單、以及城中細作的挑撥,定然紛紛響應。

殷開山也被守夜侍衛叫醒,侍衛也拿了一份單子交給了他…

甚至連宮城也飛進了幾十份單子,有宮娥撿到之後,跑去交給了皇後獨孤明秀。

三更時分,李世民也被叫醒了。他雖然已經登基了,但為了能夠及時處理軍務,所以並沒有入住宮城,而是常駐在皇城的軍營之中。至於政務,已經無暇管理,事實上,也沒什麼政務需要去處理了。

他這些日子過得很痛苦,從重陽節那天開始,他這邊的民心軍心就亂了,唐軍幾乎每天都有逃兵出現,雖然李世民及時做出了應對之策,但根本沒有一點效果,尤其是隋軍對成都城采取了圍而不攻的戰術之後,短短三天時間之內,昔日的九萬大軍,到現在隻剩七萬多人了,駭人聽聞非戰減員數量,讓李世民迫切的希望新的力量加入。隻是成都城百姓現在對他的排斥很強,哪怕是殷開山和蕭瑀等人麵對如此局麵,也是無力回天。

畢竟百姓也不是傻瓜,自從隋軍兵臨城下之後,他們就已經意識到偽唐要完了,這時候還從軍,不是找死嗎?躲在家裡坐觀其變才是王道。

關鍵是成都城太大了,南部諸坊沒有人居住,如今幾乎成了逃兵的天堂,李世民知道他們就在那裡,但他不敢讓人去抓、更不敢讓人去殺,隻因他的軍隊現在多是蜀郡人、成都人,要是真那麼乾了,城中士兵一定會調轉矛頭,指向己方大將。

「聖上。」杜君綽從帳外進來,向李世民拱手道:「隋軍用飛天神舟從天上投下許多傳單,軍中將士已經亂成一團了。」

「去看看。」李世民聞言一驚,快步帶著杜君綽往校場跑去,當他們來到校場之時,發現赤甲軍都亂成一團了。

「聖上,事情有些不妙啊!」翟長孫看到李世民過來,連忙說道:「楊侗實在太可惡了,他不想正麵攻城,便利用兩族士兵的間矛盾來挑起混亂,這軍心怕是要亂了。」

李世民接過去看了一眼,嘴角狠狠的抽搐了幾下,憤然道:「這又是無恥的陽謀,這可如何是好啊?」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我有一個天秀係統 勤勞致富小農民 我真是學神 前任無雙 醫武兵王 重生之魚神 最強中醫 九星聖主 我就是聖光 重生網遊之氣功大宗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