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小石橋(1 / 1)

加入書籤

在七十年代的農村,很多村原本有歷史意味和地方特色的名字都被改成很有革新意義的名字了,比如敕王廟村改成了光明村,觀音庵村改成了火星村,披甲湖村改成了火炬村……。李亞丫原本應該在光明村出生的,但李亞丫的媽媽是村裡唯一一個通過參加考試上了縣師範的學生,畢業後分配在離光明村約二十公裡遠的小石橋中學當老師,所以李亞丫在小石橋出生了。小石橋是一座很小的石橋,但為村民提供了方便,村子因而得名。縣裡的初級中學並不多,既然能在一個村裡辦中學,想必有它的歷史淵源、文化背景。

李亞丫是家裡第二個孩子,上麵有一個姐姐,比李亞丫大一歲半,叫李菱。李亞丫出生後,爸爸媽媽帶著小的在身邊,李菱就一直是姥姥帶得多了。小石橋和光明村之間隔了二十多公裡,途中有一座大橋,叫幸福橋,媽媽經常在小石橋與光明村之間往返,必須經過幸福橋。幸福橋下有一大片湖水,波光粼粼,經常有淡淡的水氣氤氳在湖的上方,岸邊有自然散落的稀稀拉拉的樹木,湖的後麵有隱隱的遠山,像一幅山水畫卷般清靈秀麗。湖裡盛產菱角,所以李亞丫的姐姐叫李菱,李亞丫是家裡的第二個女孩子,所以叫亞丫。

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時候,重男輕女的思想在農村還是蠻普遍的,但計劃生育在七十年代末期開始慢慢宣傳了,在1982年的時候已經被正式列入憲法。李亞丫有個表舅,在八十年代還生了第四個孩子,結果被村裡拆房子、拖家具,東躲西藏的生了一個女孩,小名叫躲躲。如今三四十年過去,時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已經從計劃生育到了鼓勵生育的時代。人都是被時代裹著走的,對與錯都是相對的。那些太有時代印記的平凡往事,記錄下來講給不同時代的人聽,就是令人驚奇的故事。

李亞丫和姐姐雖然都是女孩,但在落後的農村從未因為傳統的重男輕女的思想而被長輩們歧視或輕待過,反而像兩個寶貝一樣被姥姥、外婆、爸爸媽媽嗬護著度過了童年,到長大後,知道中國人原來是有重男輕女的思想的,甚至到長大成家生孩子後,才懂得中國人有重男輕女思想的緣由,從而從心裡佩服和感動家裡的長輩們對自己的疼愛。

李亞丫的媽媽是家裡的獨生女,因為李亞丫的外婆身體不好,生了一個孩子之後,就再沒有懷上過孩子。李亞丫的外公老實沉默,相比之下外婆更要強,家裡的大事小情都是外婆做主,外公隻負責乾農活,農活不忙的時候就駕船去湖裡打魚。李亞丫的外公有四兄弟,其它幾個兄弟的家裡都是兒女成群,因此李亞丫的外婆年輕的時候總是被妯娌們欺負,說她以後是「孤老」。想必那個時候,李亞丫外婆心裡充滿了憋屈和無奈吧,好在外公人老實,對外婆沒有怨言,還把整個家都給外婆打理,憨厚老實地過了一輩子,和外婆都活到了八十多歲的高齡。

在缺吃少穿的五六十年代,孩子生得多的那些妯娌家裡,孩子們經常吃不飽飯,侄子們便經常到李亞丫外婆家蹭飯吃。因為沒有生兒子,李亞丫外公的哥哥便想過繼一個兒子給亞丫外公,但不知道選哪一個兒子。亞丫有一個小名叫小黑子的表舅,當時隻有七八歲,自告奮勇說去叔叔家,因為能吃得飽。

亞丫的這個表舅後來就正式過繼給了他的叔叔家,也就是亞丫的外婆家。在當時那個年代,把兒子過繼給家族裡沒有生兒子的人家,應該是比較常見的事情吧,起碼這樣不會被人說是「孤老」了。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的農村,雖然有重男輕女的思想,但讀書也不再是男孩的專利。隻要聰明好學,一樣可以學有所成,因此少女時期的李亞丫的媽媽靠自己愛鑽研、不怕苦的精神,認真學習,終於成為了光明村唯一一個考上師範的女孩子,畢業後當上了一名教師,這讓李亞丫和姐姐從一出生就與農村的其他孩子不一樣了。而李亞丫的外婆雖然隻有一個女兒,這唯一的女兒卻成為了以後村裡同齡人中唯一一個走出農村吃商品糧的女人,後來外婆去到的地方,見到的世麵也比她的妯娌都遠都多。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末世之我真的不是救世主 休夫改嫁後,成了冷血王爺心頭寵 重生之舔狗的逆襲 快穿之救命!大佬隻想做任務! 大文豪係統:成為大明星 神奇寶貝,但是我被迫幽靈係冠軍 快穿萬人迷:炮灰笨美人撩誘眾生 規則怪談,我的舍友有問題 重生提瓦特挑戰所有女角色愛上我 超神:來自虛空的二五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