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第二十五章 調味的魚蝦(1 / 2)

加入書籤

夜路不好走,所幸今天天氣明朗,天空雲朵很少,她們能借助一點月光的亮度,來辨認狹窄山路的位置。

等她們終於站在小破屋的小院前,甭管這屋子有多麼搖搖欲墜,破敗不堪,都讓明霞有了一種總算到家的放鬆。

「我們起火做飯吧!」明霞甩了甩腦袋,其實本能很想直接找個地方躺下,但理智告訴她,不能這麼空著肚子睡覺,無論再怎麼疲勞,身體必須補充能能量,才能更好的恢復體能。

更況且,還有三個孩子呢!

大花牽著快要睡著的三花,讓她找個乾淨的地方靠著,然後主動開始收拾起柴火。

作為一個成年人,雖然碰上三位懂事的小孩,但絕不能理所當然地將責任甩鍋給她們。

責任是一種巨大的壓力,逼迫著人不得不行動。

明霞此時此刻,也體會到了結婚生子之前嬌滴滴的好友,為什麼在成為母親之後,變成了十八般武藝全能的超人媽媽。

責任重於泰山。

完全是被逼著強大起來,為孩子撐起一片天地。

明霞解開地瓜米封口處縫著的粗線,從裡麵取出一大把被曬得硬邦邦地瓜乾,放進她們用來煮飯的缺角黑陶土盆子裡。

估算了差不多一斤左右的分量,明霞才停手,看著已經歪著腦袋,呼呼呼睡著的三花,輕聲對大花二花說道:「煮飯這邊的事情,我來做吧,你們坐在那兒挑選一些野菜,等會兒下鍋一起煮。」

兩位小朋友聽話按照自己吩咐,並肩坐在一起,從明霞放在地上的竹簍裡,挑揀合適的野菜葉子,去除枯葉和根莖。

明霞則開始生火打水,準備將黑陶土盆子裡的地瓜乾,煮成地瓜糊糊。

製作這種地瓜米的方式很簡單,不用蒸煮,直接削皮切小塊,放在竹編的晾曬架上,曝曬數日,水分蒸發徹底,硬得像石頭一樣,就能裝袋,放在陰涼通風乾燥的地方儲存起來了。

她應該慶幸,鐵屋村位於氣候溫暖的地區,此時又是經歷了大半個春天,草長鶯飛,植被豐茂的時節。

也正是這樣的地方,雖然鐵屋村生產力不高,家家戶戶貧瘠,但村子裡還是有些活命的地瓜米。

她們在山上仔細些,挖掘采集,總是能找到一些吃的,讓她們不至於完全斷絕食物。

野菜不適口,但能代替蔬菜補充鈣質和維生素。

野葛根的根塊味道寡淡,但可以作為地瓜米的補充,提供一定程度的微量元素。

甚至大花還不知從哪兒摘到一小把野生紅菇。這在現代,可是價格不菲的好東西。

當然,也不能忘記了二花靠著天賦技能,徒手撈到的一搓小魚米小蝦米。明霞打算等最後起鍋的時候放進去,稍燙熟就撈起來,盡可能保持它們的完整。

這般七拚八湊,黑陶土盆子裡逐漸化開的地瓜糊糊,也有了一點別的風味。

地瓜本身是碳水和糖分十分充足的食材,等黑陶土盆子裡有食物的香氣飄出來之後,馬上把餓著肚子睡覺的三花,給饞醒了。

「大花,帶妹妹們洗把臉,還要把手洗乾淨,過來吃晚飯。」

完成這一鍋很將就的地瓜糊糊所用的時間,明霞在現代都能完成四菜一湯加米飯的一桌菜了。

這就是生產力落後的時代的麻煩之處。

雖然今天吃晚飯的時間很遲,但黑陶土盆子裡混著野菜的地瓜糊糊,有別於她們在遊家喝的洗鍋水,濃稠實在的程度,讓三位小朋友都本能地露出欣喜笑容。

能吃飽飯的快樂幸福,隻有常年處在飢餓中的人,才體會最深。

當然,還有她們娘扛上山的那袋紮紮實實的地瓜米,被明霞擺在破屋屋頂最完整地方,還特意用石塊搭了一個高出地麵的平台,避免它被雨水淋濕的可能。

有了這袋地瓜米,她們一家人至少在後麵挺長一段時間內,不用擔心糧食斷絕,下一頓沒有糧食果腹。

不要小看孩子的判斷力,尤其是大花她們這樣掙紮在飢寒交迫中的孩子,對食物都有著本能的直覺。

明霞今天給三位小朋友說了一些簡單的算數和科學知識,大花她們雖然聽得有趣,但這些內容對她們情緒的影響,根本比不上那袋滿滿的地瓜米。

隻有家裡儲存越來越多的食物,才能讓她們三顆時時刻刻擔心被餓死的小小心靈,獲得更多的平靜與安寧。

熱愛屯糧的同時,她們對糧食的珍惜也達到了極致。

僅僅接觸不到兩天的時間,明霞也習慣了這三個小丫頭,將竹筒裡的地瓜糊吃完之後,一定要往竹筒裡灌兩到三次的水,把竹筒內壁沖洗得乾乾淨淨,直到內壁不留一點兒殘渣。

至於這些水,當然是一滴不漏的喝進肚子裡。

明霞不知道如何開口改變她們這種習慣,沉默良久,最終也隻能讓她們把灌竹筒的水,換成沸騰過的開水。

大概是再過三四十年,這三位小朋友就是兒女口中吐槽的令人頭疼的頑固節儉媽媽。

無論多麼不健康的食物,無論多少剩菜剩飯,她們一點兒也不會浪費,把碗盤清的乾乾淨淨,不舍得往垃圾桶裡,倒進一粒米飯。

屢教不改,百說無用,就算兒女們急得跳腳,不斷向她們普及科學健康的飲食習慣,但幼年時期飽受飢餓的陰影,依然讓她們無法眼睜睜看著一丁點的食物被浪費掉。

不過現在,她們自己的娘親,看到這位小朋友這種習慣,並沒有覺得她們的飲食習慣不好,隻是看著瘦得皮包骨頭的小姑娘們,難免有些心酸。

好歹她來自衣食富裕的時代,真見不得未成年的小朋友,餓成這樣。

明霞用小竹筒做成的勺子,輕輕攪拌著黑陶土盆子裡翻滾的地瓜糊,然後首先拿過大花手上的竹筒,小心翼翼的給她舀了一勺。

竹筒製作的容器,看起來有幾分風雅的味道,但是開口小,比不上大碗好用,加上她們也沒有適合的勺子。

吃稀薄的食物還感覺不出來,但吃稍微濃稠一點的地瓜糊糊的時候,除了嘴巴湊上去倒著喝,就隻能用一根細竹片,慢慢將地瓜糊和裡麵混合的食物刮出來。

明霞抱著自己的竹筒,看著三位小朋友圍坐在灶火旁邊,唏哩呼嚕香噴噴地吃著竹筒裡的地瓜糊的時候,真覺得她們過出了野外求生節目的既視感。

明霞倒是沒有灰心喪氣。

她在心裡默默訂下第一個生活小目標。

先把帶著這三位小娃娃,把日子混成正常的農戶生活吧!

好歹有個不透風漏雨的房屋,配齊鍋碗瓢盆,不用過著借糧度日的生活,能夠多兩套衣服換洗。

明霞心裡想著事,慢慢抬起手裡的竹筒,小小喝了一口。

因為明霞竹筒拿在手裡的放涼,裡麵的地瓜糊明顯有些沉澱在底部,因此明霞喝的這一口地瓜糊口感略微稀淺。

但就是這麼一點不多的地瓜稀糊,在滑入明霞口腔的時候,竟然讓嘗過許多地方經典美食,以及各種這個年代可以成為山珍海味食物的明霞,第一感覺是,味道相當不錯呀!

明霞又接著喝了兩口,細細品嘗,確認不是因為自己生理上太過飢餓而產生的錯覺。

回憶前兩天的地瓜糊的口感,今天的味道真是出人意料的美味。

在明霞還活在自己身體裡的時候,隨著年紀增大,能夠明顯感覺到自己新陳代謝放緩,體重不好控製,因此除了增加健身鍛煉的時間之外,還更嚴格地加強了飲食管理。

一日三餐的主糧,明霞基本上用紅薯,玉米,五穀粥之類的粗糧代替。所以,她在超市買過各種各樣的紅薯品種。

紅心的蜜薯,紫色的香薯,黃心的板栗薯,有香軟流心,有粉甜噴香,還有不同地區不同光照土壤種植出來特色番薯。

總得來說,這些番薯的口感都很不錯,而且甜度很高,完全可以當零食來吃。

但是,鐵屋村種植的番薯,可不是那些為了迎合消費者口味,不斷改良出來的優質番薯,他們隻種植產量很高的白心番薯。

這種白心番薯口感比明霞當初在超市裡買的番薯,口感遜色許多,甜度也沒那麼高,但它的有點,就是產量大。

明小丫的記憶裡,隻要管理得好,肥料上足了,鋤草勤快,這種白心番薯所產的地瓜,個頭基本上都在一斤半以上,而一畝地裡,還會有少數幾個,能長到普通成人腦袋大小。

口感差,產量高。

口感好,產量低。

在這個年代,毫無疑問,沒有人會選擇後者。

不好吃,算什麼,能填飽肚子,就該偷笑了。

像前些年,年景很差的時候,連地瓜米,也隻能吃個三四成飽。

與口感細膩的超市番薯相比,在這裡被大多數人當糧食吃的白心番薯,質地更為粗糙,還有一些吃著很難受的粗纖維。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科幻相关阅读: 春日櫻桃 [綜英美]小醜竟是我自己 頑烈 五年模擬,三年高考 美人眸(火葬場) 全家重回2002 修真界禁止物種歧視 玄學大師穿成豪門棄婦[古穿今] 婚色撩人 網戀男友竟是外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