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萬金油」的豆製品(1 / 2)

加入書籤

大豆,古稱菽。其種子具有豐富的植物蛋白,在中國有五千年的種植歷史。

司馬遷編纂的《史記》之中,其頭一篇《五帝本紀》中就有寫:「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鹹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鞠五種,撫萬民,慶四方。」

另,鄭玄又曰:「五種,黍稷菽麥稻也。」而其中的五種也被稱之為五穀,其種植歷史尚可追溯到三皇時期,從這兒就可以看出菽,也就是大豆在華夏之地的廣泛分布。

而趙詩雨所使用的植物油,就可以從大豆之中榨取提煉出來。不過最主要的是,大豆同樣是豆腐的原材,這樣也算是一樣東西解決了兩大靈魂輔材。

雖說戰國時代的石磨還甚為簡陋,甚至用來榨油的「油壕」也沒有問世,但是這在趙詩雨這裡根本就不是事兒。

讓趙詩雨激動的是,大豆榨取出的大豆油,既可以作為煲湯的輔助,又可以延伸出各種各樣的油炸食物,甚至是在烤製食物中也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最最重要的是,將來或可使用銅鍋來試著炒菜,萬一成功後就又多了一項賺錢的門道,其經濟價值可想而知。

至於另一種大豆產品:豆腐。就更不用說了!光看後世的國際社會,將豆腐點評為擁有超越各大類電子產品的市場潛力就知道了。

豆腐隻是大豆製品的其中一類,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類!因為可以說,其他的豆製品都或多或少與豆腐有著密切的關聯!

沒看見有句話說得好啊:做豆腐是天底下最保險的事情,做硬了是豆腐乾,稀了是豆腐腦,做薄了是豆腐皮兒,做沒了是豆漿,萬一賣不出去,長毛了,還能當臭豆腐賣,就連臭豆腐賣不出去了都能壓到陶罐裡製成豆腐乳,可見製作豆腐有多保險!可以說隻要敢做就很難虧本兒呀~~~這簡直就是一條萬無一失的生財之道!!!

豆油和豆製品那極具潛力的前景,讓趙詩雨的心中激動不已。此兩者均是千年之後的宋代才興起的烹飪之食,如今放到這戰國時代,再加上先前的鹵菜和麵食,這四者延伸出來的各種各樣美食完全可以充當以後酒樓的招牌!

而這些在此前「絕無僅有」的發明(抄襲?),日後要是推廣到合信商會旗下的所有酒樓,那必定會沖垮以往所有的舊式食館旅店。若是保密做得好,甚至有可以成為合信商會日後壟斷服務行業的重要籌碼。

越想越起勁,等到豆料和工具備齊了之後,趙詩雨連忙號召手下親信,依舊聚集到空曠的院中,還是熟悉的地方,還是熟悉的人,還是熟悉的配方……啊呸。

在趙詩雨安排找尋這些工具和大豆的時候,石安等人已經心裡預想到趙詩雨恐怕另有作為,一想到這段時間怎麼吃都吃不夠的鹵肉和麵食,眾人的心中都隱隱期待起來,乾起活來也是極為賣力。

而鹵菜和麵食的商業潛力,也讓在清荷院裡「打秋風」的胡雪兒明白了這其中的大商機,與福伯一道動用商會旗下的力量將整個清荷院的下人統統排查了乾淨,甚至擔心趙詩雨手下無人能用,又派了十幾個心腹乾將來清荷院聽差。

這番下來,趙詩雨的清荷院反而成了這合信侯府的「重地」,光各門前常立的侍衛就要二十有餘,府中巡視的更不用說,就連那往來打掃的仆人個個都身懷絕技,辦事利索的很~~~算上一些辦事的人,整個清荷院下聽命的下人足足近兩百號人,就連趙詩雨她老爸的中泰院都沒有這麼多的差事之人,可見其重要性!

而一聽到趙詩雨又有動作,整個清荷院都動了起來,其申購的豆料和用具都是福伯親自監督,一道道的審核之後才運到趙詩雨的清荷院。

在此之下,整個合信府都熱熱鬧鬧的,就是另一邊的吳孫勢力搞不清楚這邊出了啥狀況,還在「兢兢業業」地準備交割事宜。。。

不論是製作豆腐還是榨取大豆油,其原材料都需要經過大致的篩選和加工。

製作豆腐的工序很簡便,隻需要將乾癟、蟲壞的豆子去除就好,之後泡軟經由石磨磨成漿,再用空洞細密的絹布將磨好的漿液過濾一遍,過濾後的豆漿直接放入鍋內煮沸,再經過「鹵水點鹵」就可以製成豆腐花,最後將製成的豆腐花放入特定的模具中擠壓掉多餘的水分,自然冷卻後就可以得到鮮嫩的豆腐。

當然,製作豆腐用的「鹵水」可不是趙詩雨做鹵菜的鹵水,而是用石膏或鹽鹵化成的鹵水。

做豆腐容易,榨豆油就會有難度了。

豆腐隻需要將豆料泡軟就可以上磨,之後也僅僅隻需要將磨好的豆漿煮沸點鹵即可,甚至說做豆腐的活兒兩個壯漢就可以搞定,還不甚勞累。

但是榨取豆油就不一樣了,古代的工業能力羸弱,榨豆油不像後世那樣將篩選的原料放入榨油機就好,而是需要人工一力一頓地壓榨,期間工序繁雜且甚為勞人,顯得極為不便。

但即便如此,趙詩雨目前也隻能使用人力來做這件事情,原因很簡單:難道為了榨油就讓一個「小女子」巴心巴肝地去設計一個現代化機器?

即便趙詩雨能設計出來,就以戰國這破工業水平,煉個鐵都勞師月餘才可製成,這做出一個榨油的機器還不得做到趙詩雨進棺材的時候啊~~!

再者說了,即便你有了機器,可你沒有電你也用不了呀。在這落後的戰國,現代工業的「驅動」可不是靠一個機器就能推動起來的,這期間得幾十上百代人的積累才可成事。

古法榨油工序太過繁瑣,甚至於各個年代都有差異,老祖宗對於每一種作物每一個地區都有不同的方法,甚至有的地區榨油工序多達七十二道,讓人不敢想象,也就是由此,進一步顯現出手工壓榨食用油的珍貴。

趙詩雨所用的榨取法當然不會這般繁雜,後世社會中的食用油基本都是機器壓榨或者是化學滲出,其出油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五之上。

而古法壓榨因為其出油率低,價格也是高居不下,但是價格高有高的道理,經過古法壓榨的食用油香氣十足,而且食用起來也更加的健康。

而經過時代的濃縮,食用油的榨取工藝也精進了不少,現代社會中的古法榨油步驟也濃縮成三四道工序,相對來說簡便了不少。

榨油所用的豆料必須都是曬乾後的成品,隻有曬乾後的豆料經過翻炒才能更進一步地保留油脂的香味。而將豆料翻炒至茶黃色之後,便可以上磨磨碎,磨碎後的豆料受力麵積變大,出油率就會增加,之後將磨碎的豆料上蒸籠蒸熟,就此破壞豆料中的油囊,使其更容易出油,且蒸過的豆料容易在特定的模具中成型,從而製得豆餅。

最後,將製成的豆餅一塊塊整齊地碼放在主榨的油壕內,用木楔擠緊,裝好後就開撞榨油,被擠榨出的油便會順著槽眼流到一旁的油桶內。

這最後一步也是最廢人力的地方,即便是幾個五大三粗的壯漢,撞一晌午的油壕也會精疲力竭、月要酸背疼不已,不過在這個戰國社會,最廉價的東西就是人力,這是時代的共性。

雖說趙詩雨對此心有不忿,但也甚是無奈,隻好用高昂的賞金和待遇來彌補這些苦命之人的竭力付出。

依照趙詩雨的做法,院內的眾人忙碌了一整天,終於在臨近傍晚時分,做出了讓趙詩雨「魂牽夢繞」的東西,望著眼前白皙水嫩的豆腐和深黃發黑的豆油,趙詩雨亦如先前品嘗鹵肉時的表情,麵上有些遲疑。

不過遲疑的不是眼前的東西能不能吃,而是遲疑究竟該不該用眼前的成果,做一兩個菜讓身後這幫土鱉見見世麵。。。

方才做事的時候,趙詩雨可是不止一次地看到這幫人偷吃,而帶頭的就是以小綠奴和小嬴政為首的清荷院親信人員!

後麵調來的管事們本來是很乖巧很聽話的,但是當這些人看到身為大管事的胡雪兒帶頭偷吃後,一個個也就放開了拘束,畢竟趙詩雨的好脾氣那可是出了名的,隻要不在其麵前提起「公子偃」這個名兒,趙大小姐還是很「和藹可親」的~~~

不過眾人在品嘗過今日的成果之後,就有些不以為然了,這些人近些日子在清荷院的吃喝那都是槓槓的,自然不像之前那般少見多怪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老祖宗顯靈了 林簾湛廉時 天降六寶沈瀟瀟顧庭霄 鄉村極品小醫仙 人形自走許願機 靜候嘉音 蜘蛛子的異界求生 神醫狂妃甜且嬌秦偃月 偏執神明的團寵小甜包 劍神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