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斬木為兵(1 / 2)

加入書籤

曾幾何時,郭猛第一次看到「斬木為兵」這個詞語,還是在歷史課本上,郭猛至今還記得那上麵記述的是什麼事件。

「大澤鄉起義。」

陳勝吳廣舉兵造反之際,因為缺乏武器,隻能斬木為兵,勉強湊出了兵器,不至於讓這些可憐的戍卒們赤手空拳去麵對秦帝國的官吏軍人們。

原本郭猛對於斬木為兵這詞更多的是感慨,畢竟就這麼簡陋的武器都要造反,胡亥為首的秦帝國把底層百姓壓榨到什麼地步可想而知。

隻是當自己得知此刻自己國家的部隊中,跟隨戰車伴隨作戰的步兵,多數連金屬兵器都買不起,隻能買眼前這種用刀劍削出尖頭,用火烤硬的長杆充當長槍夷矛時,郭猛的心中忽然升起了一股荒謬感。

——這簡直就是吃瓜吃到自己身上了,太慘了這是,就這種裝備,便宜老爹還每逢出征作戰大勝就要鑄鼎慶祝,絲毫不在乎手下士卒的武器簡陋,而君臣們居然覺得理所當然,這還有天理麼?

其實郭猛大驚小怪了,由於這個時代的生產力低下以及習慣所致,各國的軍隊使用木製和石製武器都極其常見,甚至到了春秋中期,晉國與楚國為了爭奪霸權作戰,也出現了斬木為兵的情況——當然,人家晉國那時候已經號稱有10萬大軍,扣除守備邊境城邑的軍隊,能拉出來跟楚國死磕的野戰機動力量,也多達6萬以上。

以春秋時代的生產力而言,晉國湊不出數以十萬計的金屬兵器還屬正常。

而虢國此時的軍力,也就1萬3左右,跟初為霸主的晉國比,軍隊不過是其八分之一,居然步兵有一多半裝備木製和石製武器,金屬兵器的裝備率實在是弱太多了。

按一隻青銅戈頭不過05公斤左右的分量看,假如便宜老爹不是把珍貴的青銅都拿去鑄造動輒上百斤重的青銅鼎,至少能提高步兵至少1成以上的青銅武器裝備率。

這還僅僅是兵器,在這兒,郭猛也看到了鎧甲——自然都是木甲,雖然這玩意的防護能力很讓郭猛生疑,但是總歸比隻穿著一身麻布衣服扛揍不是?

木料場的狀況讓郭猛越看越揪心,勉強走了一圈後,郭猛除了雙手緊緊地握成拳頭外,再也沒說一句話。

「公子是否對此不太滿意。」

郭猛的臉過於實誠,繚一眼便看穿了郭猛的心思,不禁暗自提示著郭猛。

「不不不,吾對此相當滿意,來人,給沐端上獎賞。」

郭猛在繚的提醒下,總算回過神來,不管如何,木料場的奴隸們乾活和成果都是明擺著的,虢國士兵們缺兵少甲這是時代生產力低下的問題,更是虢國公室和各大貴族們將珍貴的青銅浪費在禮器上所造成的,於沐何乾?於這座木料場的奴隸何乾?

虢公忌父會不清楚他造一隻青銅鼎所用物料就能打造出上百隻青銅戈?

就算虢公忌父不清楚,其他貴族重臣呢?難道都看不出來麼?

一個勁將「在戎在祀」掛在嘴邊,但是實際行動中真正重視了軍隊的裝備問題了麼?重心明顯已經完全傾斜於「祀」之上了,支撐國祚的兩條腿,實際行動中荒腔走板,直接就瘸了一條。

倒是在鑄造青銅器刻字上興趣斐然,多半是希望在自己死後,將這些青銅器埋於地下,好向傳說中地下的祖宗們邀功吧?

越國勾踐被吳國夫差擊敗後,臥薪嘗膽,可是縮衣減食,全力保證軍用,這才能在20年後抽冷子一氣把吳國捅了個半身不遂的。

相比之下,虢國君臣所作所為完全隻是行為藝術,為周攜王報仇,向秦晉衛鄭聯盟復仇的行動全落實在嘴上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飛流之上 硬核神醫 有救沒救我說了算 神醫聖手闖都市 燦爛人生不擺爛,朝前看 契約機娘戰隊,我在末世躺贏 一劍盪盡世間敵 末世:開局瘋狂囤物資,美女急哭了 剛重生就被悔婚,我帶億萬身家迎娶校花姐姐 我成徐三石獨愛江楠楠 我一個仙尊,你讓我做舔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