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兩難(1 / 2)

加入書籤

都廳裡,趙抃與杜中宵相對而坐,聽他敘述昨天街上發生的事情。

講過司理院欲派公人去永城縣,杜中宵道:「已經是幾年前的舊事,現在如何能夠查清陸虞侯的行蹤?州裡現在派人去,無非是文書做足,不至於讓台憲和大理寺挑出毛病來罷了。」

趙抃沉默了一會,才道:「當日你是在一邊看著陶十七殺人的。實話說,在你看來,陶十七像不像是認錯了人?這種滅門血仇,我總覺得不會有人如此草率。」

「不像。當時陶十七見到陸虞侯,遠遠地直沖上去,掏刀殺人,一氣嗬成。若是認錯人,怎麼也會猶豫一下。而且後來審訊,陶十七咬死了就是陸虞侯害得自己家破人亡。」

又問了一些細節,趙抃道:「這等大案,司理院不結是不行的。現在文書已送交轉運使司,那裡必然會盤問,遲遲沒個結果,鄭司理如何扛得住?但草草結案,我們無法交待。陶十七殺人,他家當年的舊案必被提起,總要給上麵一個交待。這樣吧,過兩天你就要前往永城,暗地裡查一查,陸虞侯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若是個守法公人,自不消說,必是陶十七認錯了。如果——」

杜中宵暗暗點了點頭。如果陸虞侯在本縣交結江湖匪類,當然就是另一回事。

永城這個地方比較特殊,在汴河邊上,應天府和宿州正中間,是重要碼頭。汴河到那裡由於泥沙沉積,水淺難行,需要用到大量纖夫。以前的纖夫都是由民夫充役,永城受苦最甚。太宗時候,特旨永城縣民不再服纖夫之役,改為民間雇傭,這是大宋漕運纖夫由征調到和雇的開始。數十年下來,永城一帶不但商賈眾多,還有大量纖夫,遊民數量眾多。

地方遊民一多,治安必然混亂,古今中外莫不如此。永城又處淮南路和京東路交界處,離著亳州又遠,數州夾角的個地方,更是格外混亂。那裡的公吏,交結三教九流人物,難說得很。

正在兩人說話的功夫,趙抃案上已堆了一疊公文。此時正是催繳秋稅的時候,公務格外繁忙,都廳裡忙得像個鬧市。州裡事務,錄事參軍的州院負責具體行政,簽判的使院監督並查漏補缺,既是兩個實權衙門,也是兩個最忙的地方。

趙抃想了一會,對杜中宵道:「我會向知州相公討一道手令,你到永城之後,讓那裡的巡檢聽你號令。陶十七當街殺人,罪不可恕,但終究年紀幼小,眾人矚目。若有可能,最好把他家裡幾年前的案子一起破了,以安人心。永城那個地方,盜賊遊民著實不少,你到那裡,要小心行事。」

杜中宵拱手謝過。為了控扼盜賊,守護汴河漕運,永城設有巡檢司,立有軍寨。

兩人又商量了一些其他事務,趙抃道:「此時已是秋後,你收拾一番,後天便動身去永城吧。到了那裡之後,永城和酇縣一些不緊要的事務,你都可以臨機處置。最要緊的,切莫不要耽誤汴河漕運。不隻是河上的漕船,本州的漕米也大半從那裡發運,此是大事。」

亳州有渦水與蔡河相連,可至京城,是以西部的漕米走蔡河,東半部走汴河。

出了州衙,杜中宵看著天上的太陽,以了一會呆。再三考慮之後,他還是決定對陶十七一案不能不理不睬,自己看見了不能當沒看見。但自己在這個世界根基淺薄,也不能激烈冒進。自己認為陶十七不是認錯了人,意見說出來,州裡其他官員怎麼做就隨他們去了。反正自己要去永城,隻要查一查陸虞侯是個什麼人就行。趙抃說得對,如果是個守法公人,就一切休提,如果跟江湖人氏牽扯極深就要另說了。

時間轉瞬即過,第三天一早,杜中宵出門,向韓月娘辭別。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陰燃 一步升天 無缺血魔 長公主的哭包小駙馬 三國,大漢再興 我穿進無限世界後,鬼怪們都瘋了 浮生筆記 攻略清冷妹妹 暗區突圍之我在暗區摸大金 重生後我成了妖精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