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孕前心理準備(2)(2 / 2)

加入書籤

頭頂痛:按摩頭頂正中處,用拇指前後、左右方向按摩。

枕後痛:按摩枕後兩側凹陷處,用拇指上下、左右方向按摩。

月匈悶

女性常有月匈悶,尤其在心情不愉快時更多。

按摩方法是用手掌順著前月匈肋骨方向,從裡向外,兩手交替進行。

按摩時應配合呼吸動作,用鼻緩緩深吸氣,用嘴徐徐吐氣。

乳脹

婦女乳脹多見於經期來潮前。

按摩部位為兩側乳房,從外向乳頭方向上下、左右來回用手掌輕輕按摩。

痛經

痛經按摩部位在臍下至恥骨間小腹部,用手掌上下、左右來回按摩。

便秘

便秘的按摩部位是圍繞臍周,用手掌順時針及道時針方向各按摩100次。

再順著腸子走向用手掌按摩,即先在右外腹自下向上接推,再在中上腹自右向左按推,最後在左外腹自上向下接推。

失眼

失眠的按摩部位是枕頸部。

用右手掌放於頸後,上下來回揉、捏,動作要輕,速度稍快。

女性進補須知

產褥期、重病或手術後以及年老體弱的婦女,都要服些補品、補藥,借以達到增加營養、滋補身體、促進健康的目的。

「虛則補之」是祖國醫學治療疾病的調理方法,也是人民群眾的傳統習慣。

不過,進補不能不分青紅皂白地胡亂服藥,必須按病情辨證施治,選用相應的補品、補藥,否則不但無益,反而有害。

如人參、鹿茸,自古以來人們就十分迷信,視為祛病延年的「高級補品」、「靈丹妙藥」。

不少人即使無病也常服用,以為吃總比不吃好。

實際上,它們對陽虛者比較合適,而無陽虛征候的人,可能反而會造成不良的後果。

進補一般應在醫師指導下進行,多包括兩個方麵。

一是食補,也就是平時說的增加營養食物,如多吃些牛奶、豆漿、魚、肉、蛋等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多吃些蔬菜、水果等富含維生素、礦物質的食物;二是藥補,即適當吃些中成藥滋補劑,如氣虛用補氣藥、血虛用補血藥。

進補必須結合季節。

因為一年四季的氣溫、濕度對人體的生理機能、新陳代謝都有較大的影響,所以進補時要考慮到季節的變化。

一般說,春天萬物復蘇,生氣盎然,生命充滿活力,故春季一般不進補。

夏季氣溫炎熱,消耗較大,多汗難眠,食欲不佳,不適於大補;一般可用些健脾利濕的清補劑,飲食宜清淡,多吃些綠豆、赤豆、苡米仁以及新鮮瓜果,以清熱解毒、利水消暑。

秋季天高氣爽,果實累累,是一個收獲的季節。

進補重點應該放在防止「秋燥」對肺陰的損傷,因此可服用白木耳、百合、天門冬、麥門冬、茯苓、黨參、蜂蜜之類潤肺養陰的補品、補藥。

冬季穀粒歸倉,萬物收藏。

在這個季節裡,晝短夜長;氣溫較低,機體消耗減少,睡得多,胃口好,所以冬季是食補、藥補的最好季節。

冬令進補,最好先作引補,即底補,就是先給進補打個基礎。

可用芡實燉牛肉,或英實,紅棗、花生仁加紅糖燉服,以調整脾胃功能。

也可燉些羊肉,如生薑羊肉大棗湯等也有同樣功效。

此後再服補藥可增加滋補效力,就不會發生「虛不受補」的情況。

供女性進補的補品、補藥很多,一般認為氣虛者可用黨參膏、參芪膏,每次一匙,一日二次,溫開水沖服。

症狀重者,可改服人參,每天3~5克,煎湯代茶飲,或服人參片3~5克,一日二次,先含再嚼碎吞服。

也可用人參15~2克和碎瘦肉一起加少許水燉汁,汁渣同吃。

血虛者可選用十全大補膏、十全大補丸、河車丸、滋補膏、補氣益血膏、參杞補膏、四物湯、參杞沖片。

也可用阿膠於黃酒中浸泡一天後隔水燉溶,加入冰糖、花生米、核桃肉(陽虛者)或黑芝麻(陰虛者)或龍眼肉(補陽),邊燉邊攪拌至糊狀後置冷成膏。

每天一匙,一日二次。

此外,還可食用豬肝、胡蘿卜等含鐵質多的食物。

陰虛者可選服人參固本丸、左歸丸、龜板膠、瓊玉膏、龜鹿二仙膏、健身長春膏、雙龍補膏等,還可配合知柏地黃丸、大補陰丸內服。

陽虛者則選服參鹿補膏、全鹿丸、右歸丸、三腎丸、參茸片、鹿茸片等,還可食用狗肉、羊肉、牛骨髓,滋補助陽。

女性進補時,最好不要食生冷或過多地食用油膩,以免妨礙脾胃消化功能,影響補藥的吸收。

進補期,如遇感冒、發燒、腹瀉等,應暫時停服,以防補藥留邪。

此外,服人參時,不要同時吃蘿卜,否則會影響人參的補氣功效。

進補一般應在醫師指導下進行,多施於虛弱多病的婦女。

然而,藥補畢竟不如食補,健康婦女僅為增強體質並無必要服補藥,還是以加強體育鍛煉和增加營養食物為宜。

不要亂吃維生素

維生素是維持人體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質,它參與人體的細胞代謝,對生長發育以及抗病、防衰老等都有作用。

有的人誤認為維生素服得愈多愈好,甚至個別醫生也盲目開出大劑量維生貳的藥方。

這樣做有時事與願違,甚至造成不應有的維生素中毒性疾病。

維生素a可以防止皮膚衰老,保護視力。

成年人每天需要量為15毫克。

若成人一次劑量超過100萬單位,兒童一次劑量超過30萬單位,即可發生急性中毒。

如果連續每日服10萬單位,療程超過6個月,可以引起慢性中毒,表現為腦血流量減少、頭痛、食欲不振、腹瀉、皮膚乾燥伴瘙癢、口唇皸裂及骨骼改變。

最近幾年,懷孕婦女因患痤瘡(俗稱「粉刺」),服用大劑量維生素a,引起先天畸形兒的報告增多了。

維生素b過量服用,也會導致嚴重的問題。

例如,服用維生素b可以增強體質,減少緊張情緒。

但是,過量服用維生素b後卻可以使人體神經係統中毒,引起肢體麻木,行走困難,停藥後,一般需要一年以上時間才能恢復正常。

維生素c曾被人們看作是增加抗病能力和防止癌症的物質,但長期超常量服用,也會引起中毒,表現為胃痛和腸功能失調。

引起尿液中尿酸鹽和胱氨酸鹽沉積,容易發生腎結石,還可引起電解質紊亂、高血鈣和低血鈉。

靜脈過量注射維生素c後,可發生急性溶血和血栓。

孕婦大量服用維生素c,出生後的新生兒可因維生素c的相對缺少引起壞血病。

嬰兒大量服用維生素c後,可引起消化不良、不安、不眠、浮腫和腹瀉。

如果嬰兒每天服3~4萬單位維生素d,便可中毒致死。

成人長期每天服用10~15萬單位,便可出現中毒症狀,如不思飲食、惡心嘔吐、便秘或腹瀉、消瘦、乏力和骨骼疼痛等。

維生素e具有多功能作用,如抗動脈硬化、增強免疫功能、防治難產、早產等等,近來又用作抗衰老、防癌的藥物。

一般每天服用量不超過300毫克。

過量服用維生素e也可以引起頭痛、眩暈、惡心、嘔吐、視力模糊、口腔炎症、月經紊亂、全身疲乏和低血糖等症狀。

人體中的維生素保持著嚴格的平衡,如果大量服用某種維生素,就會破壞這種平衡,引起其他維生素的缺乏。

例如,大量服用維生素c,能破壞體內的維生素b12,平衡;過量服用維生素b1,可引起煙酸缺乏;大量服用維生素b12,可使葉酸缺乏;維生素e過量,將乾擾體內維生素k、d的代謝,延長凝血酶凝血時間,造成出血不止。

有些人對某種維生素,如b12、b1、b6、c等還會引起過敏。

個別人服用維生素c後還會產生成癮性,一旦停服身體就感到不適。

因此,千萬不能亂吃維生素,隻有維生素缺乏的人才需服用。

家庭保健食譜

當人們每天買菜時,一定會想應該吃些什麼,才能使全家人健康長壽。

下麵介紹的「三多一少」原則,可供安排家庭保健食譜時參考。

多吃蔬菜

多吃黃綠色蔬菜可以防治癌症,因為蔬菜中富含有抗癌作用的維生素。

維生素c能阻礙致癌物質亞硝肢的合成,提高細胞膜上環磷酸腺苷的水平,使正常細胞發生癌變的機會減少。

維生素c還能促進癌細胞周圍生成纖維組織,防止其擴散。

癌症的發病率與食人的維生素c含量有關,維生素c攝入不足,腫瘤的發病率增高,或使腫瘤患者的壽命縮短。

維生素c含量較高的蔬菜有辣椒、芹菜、菜花、洋蔥、韭菜、西紅柿、油菜、蘿卜、雪裡紅等。

維生素a有使上皮細胞穩定、不發生癌變的生理作用。

補充足夠的維生素a可以降低致癌物質的致癌作用,促使即將癌變的細胞轉化為正常細胞。

含維生素a較高的蔬菜有辣椒、韭萊、金花萊、西紅柿、土豆、甜菜、萵苣、紫菜、海帶等。

此外,蔬菜還能提供許多b族維生素、纖維素和植物脂肪,對降低膽固醇、防治肥胖、延遲機體衰老起著重要的作用。

多吃大豆和豆製品

大豆富含植物性脂肪,其中512%是亞油酸和磷脂,可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

防治動防硬化。

大豆中的植物蛋白富含賴氨酸,能使血管堅韌,有彈性。

故經常食用大豆和豆製品,可減少高血壓、冠心病和腦卒中的發病率。

多吃海味和魚

海味是低熱量蛋白質的倉庫。

大多數海味和魚的膽固醇含量很低,而且,所含的魚油降低膽固醇的效力比植物油高2~5倍。

因此,海味和魚能夠提供人體足夠的蛋白質,又能減少動脈硬化和心髒病的發生。

海味中維生素a、d含量高,對人的眼睛、皮膚、牙齒和骨質有滋養作用。

新鮮魚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和煙酸,對預防皮膚和神經係統疾病有幫助。

魚和水生貝殼類動物還能提供大量無機物,如磷、鉀、鐵、碘、硒、鋅和鈣,都是人體生長、發育不可缺少的物質。

少吃脂肪高的肉食

高脂肪食物會誘發腸癌、乳腺癌和膽囊癌。

因為此類食物會使體內膽固醇含量增多,而膽固醇分解為中性膽固醇和膽鹽,前者有致癌作用,尤其是在腸道細菌的促進下,刺激腸道黏膜,使之癌變。

多吃脂肪,容易肥胖,使婦女容易患乳腺癌和膽結石。

同時,肥胖又往往造成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明顯增加。

由此可見,如果按照上述的「三多一少」原則去配備每天的家庭保健食譜,一定會使全家身體健康,延年益壽。

少吃含有致癌毒素的食物

至今,致癌之謎尚未最終解開。

國內外學者基本上都趨向於多因論,而且強調環境因素在致癌中占極重要的地位。

食物是最常見的環境致癌因素之一。

據美國的統計資料表明,美國男性癌症病人中,食物因素致癌的占40%。

食品在自然狀態下含有致癌物質的並不多,如黑胡椒含有10%的胡椒鹼,可使老鼠致癌。

多數含有致癌物質的食品,都是因不恰當的加工處理,或者進入體內後經過化學變化,才產生了致癌性。

主要有以下10種情況。

熏、烤的食物

熏肉、熏魚、烤鵝、烤鴨是人們很愛吃的食品。

在熏、烤過程中,食物容易產生含有苯並芘的多環碳氫化合物,成了具有致癌性的食物。

燒焦的食物

魚、肉等蛋白質燒焦後,產生的棕黑色物質具有致癌性;糖加熱後產生的棕色物質、燒焦的鍋巴、烤焦的麵包皮都含有致癌物質苯並芘。

因此,燒煮食物時,應該注意火候,防止因燒焦而產生致癌物質。

油煎、油炸的食物

油條、油餅、油煎花生、油炸魚塊等,如果油溫過高就會產生許多多環芳香烴化合物,這些化合物能致癌。

所以,油煎、油炸食品時,油溫不要大高。

添加防腐劑的食品

為了防止食物變質,在製作臘肉、香腸、罐頭食品時,常常加入硝酸鹽、亞硝酸鹽防腐。

這些防腐劑進入體內,會變成具有很強致癌性的亞硝胺。

食品存放愈久,愈易產生亞硝酸鹽。

為了保障人體的健康,各國生產這些食品時,防腐劑的含量都嚴格控製在安全的範圍內。

帶著色劑的食品

市場上出售的酸梅湯、汽水、糖葫蘆、糕點,常常添加人工合成的色素,這種人工合成的著色劑具有一定的致癌性。

因此,食品應該用天然植物色素著色。

含糖精、昧精多的食品

許多飲料、糕點或者糖尿病人的保健食品,常用糖精代替糖。

動物實驗已證實糖精會引起膀胱癌。

味精是日常燒菜的調味品,有人認為多吃味精也會致癌,因此燒菜時應該少放味精,國外有人主張完全不用味精。

醃製的食物

鹹菜、鹹魚、鹹肉等醃成類食品,由於在醃製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硝酸鹽和亞硝酸鹽,進入體內後就會轉化成具有致癌作用的亞硝胺。

不新鮮的蔬菜

甜菜、芹菜、菠菜等蔬菜存放過久,也會產生硝酸鹽。

大約每100克久存蔬菜中含有200毫克的硝酸鹽,進入體內後在胃酸的作用下,變成具有致癌性的亞硝胺。

蔬菜愈新鮮,硝酸鹽含量也愈低,所以應該多吃新鮮蔬菜。

粘附有農藥的食物

由於化學農藥廣泛使用,蔬菜、水果往往會粘附有機氯或有機磷農藥,這些農藥對人體具有致癌性。

所以,蔬菜、水果食用前應該用清水多洗、多浸泡。

黴爛食品

玉米、花生、牛油、麵包、乳酪、水果等黴爛變質後,會產生具有強大致癌作用的黃曲黴素。

由此可見,日常生活中可能含有致癌物質的食品很多。

但是為什麼不是每個人吃了都會生癌呢?

原因在於進入體內的致癌物質的「量」,以及人體本身的抗癌免疫力。

為了減少癌症的發生率,我們應該盡量少吃或不吃可能具有致癌物質的食品。

多吃防癌食品

大部分癌症都是由環境因素引起的,這些環境因素中,除了工業、交通等方麵造成的環境致癌因素和由於職業而接觸的致癌物質以外,不良生活習慣尤其是吸煙在致癌方麵所起作用極大,這已廣為人知。

而不合理的食物的致癌作用卻一向被人們忽視,直到近年才越來越引起科學家們注意,並認識到它在癌症發病中所起的惡劣作用甚至可能超過吸煙。

這樣就促使科學家們一方麵深入地探索食物中的具體致癌因子,另一方麵又盡力尋找具有防癌作用的食物。

要確定某種食物具有致癌或防癌因子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因為在自然條件下,這些致癌或防癌因子都要經過相當長時間才顯現其作用。

盡管如此,至今已經基本明確,不少食物很可能是具有防癌作用的。

主要有以下幾類:

食物纖維素

在某些工業發達國家,大腸癌發病率很高。

經過對這些國家居民食物成分的分析,發現脂肪攝入量很大而食物中所含纖維素又過少;相反,非洲南部的黑人,食物中纖維素含量極豐富,大腸癌在那裡極為罕見。

科學家們根據大量類似的調查資料提出,食物纖維素能改變腸道內細菌的生活環境,稀釋腸道菌叢產生的致癌毒素,並促進排便,故具有防癌作用。

進一步研究證明,造成某些工業國家大腸癌高發的原因,主要也不在於高脂肪、高蛋白飲食,而在於食物所含纖維素過少。

食物中的纖維素歷來被看作是毫無營養價值的,可有可無的「填充劑」,但科學研究的結果卻否定了這種傳統的看法。

食物纖維素至關重要。

若把正常食物中其餘營養成分全部保留,僅把其中所含的纖維素除去,服食這類「無纖維素食物」的人或動物就會出現消化功能嚴重紊亂等一係列異常情況。

故纖維素絕非可有可無,而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它在預防大腸癌中具有重要作用。

「食不厭精,燴不厭細」是不好的,應該培養多吃蔬菜、多吃粗糧的習慣。

新鮮蔬菜

新鮮蔬菜除植物纖維素外還含有大量維生素c,後者能與亞硝酸鹽作用,從而阻止食物產生有強致癌作用的亞硝胺。

新鮮的紫苜蓿能抑製苯並芘等強致癌物質誘發的癌症。

卷心菜、花椰菜等的浸出液中含有某些能解除致癌因子毒性的物質。

因為胡蘿卜和某些黃綠蔬菜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後者在體內可轉變成維生素a,而維生素a對於肺癌、結腸癌、肝癌等可能具有抑製作用。

所以,胡蘿卜和富含胡蘿卜素的黃綠蔬菜可能也具有良好的防癌作用。

同樣,富含維生素a的動物肝也有同樣的作用,不論胡蘿卜素或維生素a,都最好從食物中攝取,因為用藥物代替易致過量,而過量維生素a對人體有很大毒性。

食用蕈類

香菇是世界著名的食用蕈,不但可做成鮮美的佳餚,還有多種保健和醫療作用。

香菇營養成分豐富,除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外,至少還含有18種氨基酸,其中包括人體不能自行合成的8種必需氨基酸中的7種。

此外,香菇還含有維生素b2、維生素c以及維生素d的前體物質。

更為可貴的是,香菇、蘑菇等食用蕈類都含有可能具有防癌作用的多糖類物質,因此也被不少科學家列入防癌食品。

大蒜

不論國內國外,大蒜不但被用作食物,還被廣泛用作藥品。

大蒜所具有的特殊抑菌作用基本上已得到公認。

1957年,美國《科學》雜誌報道,由大蒜提取的「大蒜素」對小鼠的移植腫瘤具有抑製作用。

可被「大蒜素」抑製的小鼠腫瘤有:網織細胞肉瘤、乳癌、肝癌、宮頸癌。

可見,不顯眼的大蒜實在是食物中的佳品,因此應該提倡適當地多吃些。

除了上述幾類以外,研究還發現,鵝血可能含有能增強體液免疫抗癌力的抗癌物質。

中華獼猴桃不但含極豐富的維生素c,還能阻止致癌物質亞硝胺的合成,預防癌症發生。

我國人民常用的茶葉,也有防癌物質。

還有紫菜、海藻、薏米、綠豆、百合、無花果、銀耳、烏梅、扁豆、蚌肉、田螺等等,也都可能有一定的防癌、抗癌作用,但大多都需常服才能出功效。

在日常生活中,盡量多吃一些上列可能具有防癌作用的食品,不失為一項簡便易行的實用防癌措施。

少吃油炸食物

很多人愛吃油煎、油炸的食物。

但是,吃得過多,可能會引起疾病。

食用油分植物油和動物油兩大類,它們的主要成分是由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組成的中性脂肪,其次是磷脂、膽固醇和維生素a、d、e等。

過食油煎油炸食物,不但會抑製胃內,消化液的分泌,影響食欲,如遇天寒受涼,也易引起消化不良和腹瀉。

如果原有膽石症、膽囊炎和胰腺炎患者,吃了過多的油煎食物,常會加重病情,引起劇烈腹痛。

油脂能提供較多的熱量,多吃油煎食物,會使體內脂肪沉積、體重增加和血脂增高,從而促進動脈硬化、高血壓和心髒病的發生。

油炸食品時,油的沸點高達210c以上,油經高溫後,不僅破壞自身的維生素和必需脂肪酸,而且也破壞了不少其他的營養素。

尤其是反復使用的油,營養破壞更甚。

因此多吃油炸食品會引起營養缺乏病和影響生長發育。

動物實驗發現,用高溫油脂餵飼的動物,普遍出現胃潰瘍和乳頭狀瘤,有的還發生了肝髒腫瘤、肺腺癌、肉瘤和乳腺癌。

有的婦女,從事家庭烹飪、高溫煎炒食物的工作,由於吸入高溫蒸發的油氣味多,發生肺癌的比例增高。

研究結果發現,食用油,包括菜油、豆油、花生油和豬油經高溫加熱後,一些不飽和脂肪酸會發生聚合反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脂肪分子互相聚合,形成大分子化合物。

兩個分子聚合在一起稱為「二聚體」,三個分子聚合在一起稱為「三聚體」。

二聚體和聚體都有致癌作用,尤以二聚體為更甚。

食物經高溫油炸,還會產生多種有致癌作用的物質,如苯並芘和1、2、5、6二苯並蒽。

蛋白質被高溫油炸後。

還可產生熱解衍生物二氮,這是一種比苯並芘強100倍的致癌物質。

此外,煉取植物油時,可能夾雜著黴爛的花生、玉米等,因而榨出的油中也含有具強致癌的黃曲黴素。

因此,多食油炸食品,必然導致食管、胃、大腸的癌變可能性增加。

油煎食物還會因煎炸得過脆,進食時常易擦傷口腔、食管或冒的黏膜。

過多的進食發脆的食品,常使擦傷的消化道黏膜經久不愈。

形成慢性炎症,嚴重時,也可演變成癌症。

因此,在油煎油炸食品時,油溫不宜過高,用過兩次後應換新油,避免反復使用。

當然,最好少吃油炸食物,尤其是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更應注意。

步入老年後的強身保健

女性過了55歲,就進入了老年期。

這時候身體的素質正在逐漸衰退,各種疾病也,常常接踵而來。

為了延遲衰老,達到「老當益壯」的目的,更需要加強老年婦女的健康保健。

飲食

人至老年,由於牙齒不好,咀嚼能力下降,消化液的分泌較年輕人少,所以飲食安排很重要。

應該多吃軟食,細嚼慢咽,多吃容易消化的菜。

在營養上,必須保證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攝入。

由於胃腸功能的衰退,食量要嚴格控製,年輕人多吃一口不要緊,老年人多吃一口就會積食,發生消化不良。

另外,也不宜吃過涼的食物或飲料。

老年人由於胃的容積縮小,應該實行少食多餐;每天的餐數可增至5~6頓。

多吃水果和點心,以補充進食不足之弊。

老年婦女由於雌激素水平低,水和鈉離子容易滯留,因此吃菜要淡,吃得太鹹常容易出現水腫,會誘發高血壓。

睡眠

人至老年,腦細胞功能退化,大腦皮層的自我抑製能力下降,容易發生入睡困難或早醒。

因此,養成良好的作息製度尤為重要,應該做到早睡早起。

睡前不要喝水,因為老年婦女平時就比年輕人尿多,睡前喝水會增加夜尿次數,影響睡眠。

同時,睡前不要喝咖啡或濃茶,不要在夜間加班工作、看書或看電視。

一般,睡眠時間有6小時就夠了,如果每天睡得太多,反而會引起全身乏力,抵抗力下降。

運動

「生命在於運動」,有些老年婦女認為自己年老體衰,不大願意運動。

這樣,就會引起心肺功能和關節、肌肉的衰退,稍有活動就會氣喘,行走不便。

相反,有些老年婦女,運動或勞動過度,也會發生肌肉撕傷,或誘發心肌梗死、腦中風等患疾。

應該根據自己的體力,選擇一些運動量不大的體育活動,如打太極拳、散步、登梯、騎自行車等。

每次鍛煉時間不宜過長。

由於骨質疏鬆,鍛煉時特別要防跌,否則容易骨折。

保健衛生

由於老年婦女卵巢萎縮,體內雌激素水平下降,引起陰道萎縮、分泌液減少,容易發生老年性陰道炎。

平時要多洗澡,保持皮膚和外陰清潔。

洗澡時水溫要適中,不能太低,否則容易受冷感冒,洗澡環境空氣要好,以免缺氧發生暈倒、昏迷。

步入老年後,癌症的發生率迅速增高。

老年婦女除了一般器官的癌症外,特別要注意乳腺和生殖係統的腫瘤。

經常定期體檢,作宮頸防癌塗片,密切觀察乳房有無腫塊,有無異常白帶。

同時,也要注意心、腦血管疾病的防治。

總之,老年婦女的健康保健,是一項綜合性的、持之以恆的工作。

縱欲傷身

正常、適度的性生活不但對健康無害,而且還有益健康。

但這隻是問題的一個方麵。

另一方麵,假如性生活不加節製,行之過度,卻可能對健康帶來危害。

我國最早的醫學經典《內經》寫道:「上古之人……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百歲乃去。

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人房,以欲竭其精,以耗其真,不知持滿,不知禦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常,故半百而衰也。」

「縱欲傷神」、「恣淫傷身」之類的說法,還是有科學根據的。

我們先從人體內分泌角度來看一看縱欲的害處。

人體的性功能是受下丘腦—垂體—性腺這一軸線係統控製和調節的。

有人做實驗給動物注射性激素,激發其性欲並任其頻繁性交,發現上述軸線係統的功能紊亂,並伴有動物體重明顯減輕。

細胞學研究還發現,動物性交後,腦垂體前葉功能有所降低。

除了上述內分泌腺體以外,腎上腺和甲狀腺等多種內分泌腺的功能均可能因縱欲而受到損害。

縱欲可影響免疫功能。

性交時全身高度興奮,性交過頻,必然消耗身體大量能量,影響各器官的正常功能。

國內外的研究結果都表明,性交過頻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較正常人低。

縱欲造成的人體性腺內分泌紊亂和免疫功能降低,這兩方麵的有罟變化共同作用,還可能使發生癌症的危險性大大提高。

例如縱欲的女性,因性刺激過度而引起體內雌激素水平升高,加上免疫功能降低,患乳腺癌的危險明顯增高;對於男性,情況也是一樣。

縱欲還可損害神經係統的功能。

由於房事不節而致嚴重神經衰弱的病人在臨床上相當常見。

這類病人常由於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興奮和抑製失調,而表現出極為復雜、多樣的症狀,例如,虛弱、體溫低、畏寒、眩暈、氣促、月要酸耳鳴、健忘倦怠、大便溏薄、心跳加快、血壓偏高、煩躁易怒以及男子陽痿早泄、女子夢交等等,不一而足。

這類人常常精神委靡,記憶力下降,工作效率極低,嚴重者甚至無法堅持正常的工作。

因此,在普及性教育的時候,要避免走向另一極端,宣揚「性無害」甚至「性解放」。

應該強調指出,西方世界頗為時髦的「性解放」的口號,實質上是提倡自戕自害,其後果是十分嚴重的,應該徹底摒棄。

在健康的、有節製的性生活中,愛人,同時自愛,才能從中享受到真正的樂趣。

(全書完)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神仙們的團寵 老婆,你馬甲又掉了蘇唐君司安 穿越民國:我抗戰14年 朱雀橋 她像草莓一樣甜 白蓮花受他不走劇情[穿書] 秦臣 墮玄師 從浪客開始 全能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