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與原生家庭(1 / 1)

加入書籤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80後,生在改革開放初期,出身貧寒,幼時失母,好在有一位特別開明又疼愛子女的父親,童年雖然貧窮但也足夠幸福。父親經常給我們做美味的飯菜,他會蒸花饅頭,還會在我和哥哥生日那天做一鍋香噴噴的蒸麵條,迄今為止我吃過最好吃的蒸麵條莫過於那時的生日大餐了。父親總是會用一口地鍋做飯,地鍋旁邊還嵌著一個木製的風箱,一拉風箱,那火焰就生動起來跳躍起來。父親也會在這個時候告訴我們人要實心火要空心。因為用柴燒火的時候必須讓柴中空才能讓火苗旺起來。父親特別孝敬奶奶,奶奶出生於舊社會,思想極為封建,但是卻是一位極其堅強要強刀子嘴豆腐心的小腳老太太。奶奶經常教導我們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女孩子不能大笑,更不能叉開腿坐著。她老人家總是叫我妮片子,因為重男輕女,因此我總是希望自己是個男孩子。奶奶肯定最疼我的哥哥了。哥哥隻長我一歲,小時候我們一起上學玩耍乾農活,當然也經常打架,最後當然是哥哥贏了。小時候的我不喜爭搶,到現在亦如此。在這個講究爭先恐後的時代,許是我不夠積極。

六歲的時候我搬著一張漏屁股的椅子去上學,第一學期處於懵懂狀態,還沒開竅,第二學期就突飛猛進,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從小學一直讀到了大學。大概二年級的時候,母親因病去世。母親是從陝西山村遠嫁至中原的勇敢女性。母親愛哼歌,所以我的音樂樂感來自於母親。母親就像是保護雞仔一樣總是把我們攬在她的羽翼之下,不讓我們受到風吹雨淋。所以說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沒媽的孩子像根草。村裡小學有一位唱歌特別好聽的音樂老師,她教會我們很多歌曲,世上隻有媽媽好,編花籃,我們的祖國是花園等。她還會彈腳踏琴。在這麼多愛的包裹下,我最後考上了一所師範大學。說實在的,對於我這樣的家庭,今生能有機會進入象牙塔,真的是圓了我很大的一個夢,要不然我會遺憾後悔。所以我很感謝祖先留給我的聰明基因,因為父親的頭型就是高額頭和圓圓的後腦勺,雖然也因為和別人不一樣的頭型被別人起外號,但其實這是聰明的標誌。可見人們因為無知而產生的偏見真是不足為怪。所以我們家族的先天基因不錯。同時我也遇到了良好的學校教育。八九十年代是最後的傳統教育時期,那時的我們沒有壓的抬不起頭的作業,所以完成學業的同時也能有足夠的玩耍時間。沒有炒的滿天飛的素質教育,但我們卻有相對的自由可以自己做決定,成為自立自強的人。父親對於學習很少管教,所以我很慶幸不懂教育的父親卻給了我們最好的教育。因為教是為了不教,最好的教育都是春風化雨的潛移默化。父親有兩位姐姐,其中我的大姑對我們特別好,總是給予我們物質上的幫助,她老人家一直希望把娘家扶持起來,雖然沒有達到她的理想狀態,但也一直往好處發展。姑媽給我最大的影響是要強,爭氣,不做窩囊廢。我那時的口頭禪是我怕……,我還沒來及說下麵的話,姑媽就立即反駁我「怕啥呢」。每次我騎著一輛二八自行車去她們家走親戚,她不僅給我做好吃的飯菜,還教我豬肉怎麼切牛肉怎麼切,也許是為了彌補我缺失的母愛和女孩教育吧。這些都帶給我無盡的暖流,這些暖流是我一直逆流而上的最大動力。但是我總感覺虧欠姑媽太多,隻能不斷的進取回報社會,回報家庭。

以上是我對童年家庭的回憶,雖然逝者如斯夫,但是這些已經在我的身體裡靈魂裡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跡,所以這才是我之所以成為我的源頭,好在我的源頭是乾淨的清澈的,所以我自認自己算是一股清流,那時的我是一條叮咚作響的清泉,歡快地在平坦的中原大地上流淌,同時也迫不及待地想見到更大的世界。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弒君獨寵毒舌王妃 靡初 血色曼珠沙華 千年修的共枕眠 不愛是你的謊言 驚悚:遊戲裡離爺是不是開掛了 我和大叔闖世界 貓記 遺世而立 穿越進懸疑小說苟到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