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到鬆弛感(1 / 1)

加入書籤

從一個人踏入校門那一刻其實就已經是社會的一份子了,從家裡的一個孩子變為了社會的一份子,必然會接觸到各種無形的壓力,所以要找到鬆弛感。

我們從小接受的是儒家教育,如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不逾矩,儒家講的是入世,求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格物致知,這些都鼓舞了我們勇往無前,希望自己能夠在社會大洪流中成為中流砥柱,為國家為民族拚盡全力,同時也能夠成仁。

在攀登人生一個又一個高峰的過程裡,很多人都忘我了,也忽略了自己孩童時期那種單純的快樂和身心放鬆的狀態,於是各種城市病悄然襲來,抑鬱症,焦慮症,有的心理疾病甚至能致命。在2018年,本人也在各種內外壓力下,心力交瘁,患上了焦慮症,以前上大學偶有緊張,不想在那一次大爆發。每次睡覺前都必須聽著相聲或莊子才能睡著覺。一個人在最痛苦最艱難的時候根本哭不出來,因為你得想辦法走出來。小時候看過的武俠劇都告訴我們當一個人跌落穀底時恰是自我修復喝修行的時候,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嘛。瞧,儒家思想已經深深植入了內心。再後來,我慢慢聽莊子講解,讀諸子原著,而莊子令我獲益最大,他的思想是自由,不受約束,馭風而行,逍遙快樂。首先人要身心放鬆。也就是時下非常流行的說法叫鬆弛感。我記得讀論演員的自我修養時,好演員要肌肉放鬆。原來大道至簡,大道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道理。放鬆自我,活在當下,接受本真。不管生活中的好與壞都是人們的主觀感受,天地無言,天就是自然,自然無有仁與不仁之分。人們總是拿自己的主管感受來評判萬事萬物。要想獲得智慧,多讀書,這個多至少要達到一周兩本書左右,也可以聽書。看書就是遇到什麼讀什麼,隨性而讀,這樣才能有樂趣。

另外,要分清內外,外在的物欲是無止境的,所以才叫身外之物。當你的財富超過你的需求時,它隻是一個數字,經濟基礎決定不了上層建築。把每天都當做旅行,各位旅途愉快!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弒君獨寵毒舌王妃 靡初 血色曼珠沙華 千年修的共枕眠 不愛是你的謊言 驚悚:遊戲裡離爺是不是開掛了 我和大叔闖世界 貓記 遺世而立 穿越進懸疑小說苟到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