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七夕夜逃(1 / 2)

加入書籤

待到入夜時分,乞巧節的氛圍已然籠罩整個長安城,俯瞰而去,高台樓閣,街道市坊皆懸上了斑斕的流蘇燈,坊間曲江邊的碧樹也被掛上了猶如雲霞般美麗的彩綢,因著時值八月,滿城的桂花和醉芙蓉皆競相綻放,嫣紅如美人麵的醉芙蓉,伴隨著桂花馥鬱而雅的香氣,引得路人久久駐足不肯離去,而那一樹樹桂花下,穿著新衣的小兒們捧著桂花互相傾灑,將那米粒花瓣落在行人的衣上,袖上,香飄十裡。

為彰顯與民同樂的天子之恩,今夜元成帝特在長安朱雀門外大放炬火,光燭天地,綿延八裡,又列了戲場,請了長安最時興的班子表演百姓所喜的百戲,金石匏革之聲,可聞數十裡之外。

隨著城中報時的鼓聲奏響,溫柔的月色如銀色紗幔自流水上傾斜而下般,灑落在燈火通明、喧囂不止的長安城,而在這靜謐的月光下,大明宮東南角猶如一顆夜明珠般熠熠生輝,原來元成帝早於半月前便命工部、尚功局在此處以彩錦搭建了一座乞巧樓,此刻乞巧樓外張設百匹紅白綾羅,竟是鋪設出了逼真的月宮天河場景,李綏憑欄眺望,樓外溫泉瀑布下仙鶴展翅而起,幾隻孔雀正在竹林邊舒展自己的尾羽,其間穿梭來往的宮女雲鬟麗影,衣裙曳地,恍然間好似真的夢遊到了月宮。

「今夜的長安真美。」

李綏聞言側首,看向一旁顧自慨嘆的寶纓,笑了笑隨即將目光收回去落向宮外的安樂坊喃喃道:「我也許久未曾看到這樣的長安了。」

前世裡長安經歷王朝更迭,天子頻換,看似長安仍舊是那個長安,然而那時的長安早已是國庫銳減,民生不振,失去了往日金堆玉砌,萬國來朝的繁華。所以當她入住中宮,站在這長安頂端之時,第一件事便是頒布手令,倡導開源節約,自立政殿起月俸膳食逐級遞減,不僅將宮中宴會削減過半,便是一年之中最為重要的節日也從不許這般奢靡排場。後來她又頻頻向楊延推舉能臣乾將,著力主張大刀闊斧施行變革。

然而當一切都逐漸步入正軌之時,她卻忽略了作為一國之君的楊延本就生性風雅,喜詩文,好樂舞,這些極致享受於他而言亦是畢生追求。

久而久之,他二人的矛盾便如抽絲剝繭般,一點一點的激化,加深,那時她著力勸止、削減楊延的流水花銷,楊延卻視她不解風情,再加之變革之下那些頑固老臣在楊延身邊屢番上諫,直指她心思遠非一個小小的後宮,而在天下。

那些上諫就那般如雪花般堆積在楊延的禦案上,起先楊延對她尚有信任,然而日積月累下,直至一日她再次勸止楊延不宜大興土木,急於在洛陽修建別宮,得眾多新臣一致支持時,換來的卻是楊延對其心腹私下所言的抱怨之語,或者說是猜忌之語。

「皇後權勢日盛,朝臣皆俯首其命,朕貴為天子,四海皆為朕有,竟是不得自由。」

自此,那些極力反對她的老臣私下便肆無忌憚以「呂霍之風」抨擊她,在他們的口誅筆伐下,她早已成為牝雞司晨,把控朝政,製約天子的當朝呂後。

然而世上又有幾人知道,大梁經她一番開源節流之舉,待到楊延薨逝,新帝登基時,國庫充盈至天下七大糧倉皆有百萬石以上,更遑論其他糧倉所存,便是國帑也足夠二十年所用。

然而這一切,楊延看不到,那些反對她的頑固老臣更不會看到。

或許,那時的她若肯放下輔助楊延勵精圖治,與其開拓盛世的一腔抱負,甘願退居後宮做一個舉案齊眉的賢後,便不會有那些反對之聲,不會有楊延的猜忌,更不會有那般的結局。

可若那般,那樣的她,還是她嗎?

這個答案在李綏心中,再明白不過了。

「阿蠻——」

聽到身旁的低呼,李綏循聲看去,隻見寶纓眉眼帶笑的掃了眼身後的大殿道:「宮宴開始了。」

李綏回之一笑,頷首與她攜手入裡,不過片刻楊皇後便被迦莫攙扶著從後殿出來,待到入座,眾人皆回席時,楊皇後一眼便看到了李綏,當即招手道:「阿蠻,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持娃上崗之雌霸天下 望眼欲穿 天符雲仙 帝師神婿 卿玉華音星河落 我當玄師修世界 諸天:從屠龍開始融合萬物 星寵:開局孵出孫悟空 邪魚 海賊:人在海軍,朝九晚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