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勝而不驕圖更強(1 / 2)

加入書籤

滕國大勝。回到石昌,李秀娥犒賞三軍,為那降卒重新編隊,更換軍服,傷者治傷。

到目前為止,滕國的軍隊將近19萬人了。軍隊人多了,之前緊急召集來的那些老兵,可以再次回家了,畢竟那些工礦企業需要勞動力。

回家的軍卒拿到一筆賞錢之後,高高興興又重新走上了另一個工作崗位。

經過幾次戰役,滕軍傷亡的軍卒沒有多少,但是物資耗費是相當巨大的。比如,為了製作軍服,庫存的棉花已經告罄。李秀娥讓肖德噲從大成國進口一批,以滿足織布的需要。

還有就是糧食,增加了十幾萬軍卒,糧食出現了缺口。倒不是說滕國的糧食不夠吃的,因為還有台酒廠,糧食當作了口糧,酒廠便斷了原料。牧場也需要飼料,商部要設法采購糧食,大成國自然是首選。

剛好這段時間由於戰爭而積壓了大量產品,可以運到成國去與他們進行交換。

現在寧國的南部已經屬於滕國了,商人去那裡經商不用再擔心有軍隊搶劫。肖德噲抓緊備貨,想必那裡很多東西都需要供給了。

新增加的這些軍人,李秀娥命董振義將它們分別部署在石昌城、沙水鎮,還有工業城。也幸虧增建了兩座城池,這些軍卒的住宿都有了著落,隻需讓木器廠多造些床榻,當然這需要些時間,在這期間讓他們鋪木板或是草席等物,先湊合著。

被褥尚有很大不足,令李秀娥感動的是,民間已有人自發進行了捐獻,婦女協會起了很大作用,為那些從寧國來的降卒解決了鋪蓋問題。

滕國百姓的擁軍行為,讓那降卒感慨萬千。滕國的軍民關係如此緊密,如此和諧,如魚與水,滕軍不強大都難。

想到他們在寧國的時候,軍餉克扣,物資供給不到位,相比之下,簡直就是天差地別。那寧國兵敗是早晚的事,他們倒覺得自己有幸成為了滕軍。

最為緊要的也是李秀娥最關心的還是彈藥問題,為此她親自去了一趟小白山。

讓郭振山調配好,多生產火器彈藥,說不定哪天又要開戰了,什麼可以缺,彈藥絕不能少。

郭振山自然懂得王後的心情,大滕國之所以戰無不勝,全仰仗著這上百門大炮。小火炮也要抓緊時間生產,文昌水昌東隅各個縣城都留下了數量不等的火炮,若是將來再開戰的話,現有的火炮已經不夠用了。

郭振山不敢怠慢,趕緊下去安排,其他非軍鐵器暫停生產,集中技術力量生產火炮和彈藥。

還有一件事情,李秀娥進行了調整,就是關於戰艦巡航事宜。現在滕國的邊界擴大,那新收的疆域也要進行巡航。兩艘戰艦巡航間隔的時間有些長,五艘全部投入,沿著瀏水河一直向東,直達東隅附近。

戰艦上的軍卒可不是簡單的巡邏,隻看瀏水河兩岸有什麼情況,每到一個碼頭都要停下來,軍卒上岸,南北各有一支隊伍去巡視這屬於滕國的土地。這是對主權的宣示。

同時讓文昌、水昌、東隅幾個縣城要與巡視的戰艦每日裡進行聯絡,相互交換信息,或者有什麼需要讓這戰艦給他們供給。

這樣一來,各個城池已不再是孤城,總有一隻流動大軍,隨時可以支援。

那些降卒可沒閒著,龐彪每日對他們進行軍事訓練,讓他們盡快適應滕國的作戰方式。

胡水向李秀娥匯報了一個重要情況。在這幾個月的戰爭期間,大裘國的難民陸陸續續還有來的,人數不多,隻有幾百人而已。按照李秀娥之前的政策他全部接收了,交與工部安置了下去。

李秀娥對他的做法表示肯定,當她看到難民名單時,有一個人引起了她的注意。

周長發,男,52歲,家住裘都城外的周家屯。一同前來的有夫人,兒子,兒媳,孫子和孫女。這是一家六口舉家逃難。

李秀娥曾經記得,功勛王府陳家的管家就叫周長發,年齡也差不多,老家的地址也是那個周家屯。是不是同一個人,她要一看究竟。

再看名冊後麵,周長發被安排到工部去打掃門庭了,李秀娥便帶上小翠,讓胡水頭前帶路前往工部。

工部門口,正有一位老者抱著掃帚打掃街道,近前一看,正是陳家的原管家周長發。

李秀娥上前問好,那周長發見王後駕到,急忙跪倒磕頭。李秀娥讓胡水趕緊攙扶起來,自然又是問長問短,問他來到滕國生活的如何?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望眼欲穿 天符雲仙 帝師神婿 卿玉華音星河落 我當玄師修世界 諸天:從屠龍開始融合萬物 星寵:開局孵出孫悟空 邪魚 海賊:人在海軍,朝九晚五 重生蟠桃,被猴子偷聽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