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趁火打劫有快手(1 / 2)

加入書籤

當寧王看到蔣廷軒的屍首的那一刻,一下子就癱了。

見到孫鴻飛的棺槨時,他知道寧軍敗了,好在還有一萬人馬回來。

聽到馮高寵以身殉國的消息,除了對他的忠誠贊嘆之餘,更多的是傷感,那10萬軍卒一個也沒有回來。

現在護送蔣廷軒屍體的不過二三百人,一個比一個狼狽,他自然曉得了這10萬軍卒也留在了滕軍陣前。

寧國完了!

所有軍卒加上禦林軍還剩不足2萬多人,30萬大軍都沒能戰勝一個小小的滕國,更何況這點人手。

寧王被眾人攙扶回宮,他那肥碩的身軀,一個勁兒止不住地抖動,渾身上下汗水直流。

「諸位愛卿,奈何?若奈何?」

他沒主意,那些臣子同樣亦無良策。

他們現在唯一的指望,就是成國或暢國同意出兵,幫助收復失地,以解亡國之危。

可派出去的使節至今沒有回朝。君臣慌忙再次商議,最終重又備了厚禮,派人再次前往成國和暢國去求援。

且說大成國。

四王子成王裘開拓,在接到寧王的求援信息之後,便召集群臣進行商討,自然是眾說紛紜,意見不一。

支持救援寧國的大臣,自有他們的道理。寧國若是亡了,那整個寧國必將是滕國的疆域,小滕國可就不再是一個小國了,從國土麵積上,那就是一個大國,對成國將是一個極大的威脅。

這種潛在的威脅不可使之形成,必須扼殺在萌芽狀態。此時的成國,很有必要出兵,有充分的理由,那就是應寧國之邀。

戰勝滕國之後,成國有恩於寧國,今後在外交上自然占有無比的優勢,甚至在商業方麵也能爭取諸多的優惠,利益多多。何樂而不為?

當時蔣廷軒的10萬大軍尚在,大成國有近40萬軍卒,完全可以對抗滕國10萬之眾 勝算是比較大的。

不支持出兵的大臣,給出的理由相對要保守的多。寧滕之戰實則是兄弟之爭,成國若是去幫助寧國,就是去拉偏架,肯定會引起其他王國的不滿,弄不好還將多方樹敵,反而不利於成國的穩定。

再者說來,目前成滕兩國的貿易額直線上升,近幾年以來成國再沒有腐爛的糧食,皆是與滕國加強貿易的結果。百姓日益富足,這全有賴於與滕國的買賣。倘若成國與滕國為敵,這貿易上的事自然會中斷,成國便失去了繼續富裕的機會。

退一步說來,寧國戰敗,被滕軍占了土地,這並不妨礙成滕雙方貿易往來。

反觀成寧關係,昔日的貿易總額難比此時成滕之間的十分之一,可見得滕國勝比之寧國勝對成國的利益更大些。

兩權相較,孰輕孰重,一目了然,不出兵應當是比較妥當的。

雙方各持一詞,哪一方也說服不了對方。對此,成王也難下決斷到底出不出兵援助寧國。那寧國的使節沒有得到明確的答復,便一直在驛館裡等候消息,直到蔣廷軒戰敗,成王也沒有給個明確的態度。

寧國的第二批使者來了,此時蔣廷軒已經兵敗多時,任憑他們說破天地,寧王如何的淒慘,成王反而決定不能出兵了。

原因有三。

寧國已無禦敵之兵,成國發兵攻城略地,打下來的城池是歸寧國呢,還是歸成國呢?這個事情不說清楚,不能發兵。

寧國現在瀕臨亡國,偌大一個國家,數月之內已無力對抗小小的滕國,即便是成國出兵幫其奪回城池,成軍一撤恐怕也難固守。

如今寧滕兩國貿易頻繁,大宗交易幾乎每一次都有,這是成國自建國以來未曾有過的快速發展期,此時與滕國交惡實為不明智之舉。

寧使見成王終於有了明確態度,求兵無望,才返回了寧都。

寧王自然更加灰心,現在他就指望七弟幫一幫他了。

話說大暢國。

七王子暢王裘開河一心一意搞他的船務事業、漁業、遠洋貿易。數年來苦心經營,現在正做得如火如荼,就連船隻他也賣出去了不少。當然戰艦隻是賣給了寧國五搜而已,像這等國之重器,他是絕對不會賣與南洋人的。

當初令他哭笑不得的是,他那個渾渾噩噩的六哥向他來借戰艦,說什麼要去打二哥。他當然知道寧滕兩家引起戰火的原因,借是不可能的,買倒是可以,總要讓他這個六哥出點血才行。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望眼欲穿 天符雲仙 帝師神婿 卿玉華音星河落 我當玄師修世界 諸天:從屠龍開始融合萬物 星寵:開局孵出孫悟空 邪魚 海賊:人在海軍,朝九晚五 重生蟠桃,被猴子偷聽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