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篇(九)五判之三、四、五(1 / 2)

加入書籤

判蔑者

昔者,世有群言紛紜,多士以道教為封建之迷信。嗟乎!何其昧於大道之真旨,而妄自菲薄也。夫道者,天地之始,萬物之宗,非徒術數小技,實乃治身養性之本源。今將此謬說一一辯駁,庶幾明道之光輝,不被塵埃所覆。

首曰,道者,自然之理也。《道德經》雲:「道法自然。」蓋指宇宙之運行,陰陽之變化,皆有序而不紊。道家講究順應自然,無為而治,豈可與封建迷信同日而語?夫迷信者,盲信而不思,迷於形式而失其真。道則不然,講求內觀自省,修身齊家,乃至治國平天下,皆有條理分明之法。

次曰,道家之學,貴在清靜無為。《莊子》曰:「逍遙則吾往矣,阻卻則吾止矣。」道家之所修,非外物之繁華,乃心靈之自在。彼等斥之以迷信者,未見道家之真修,隻見皮毛,未得精髓。道家修煉,重在心性,非徒外表之虛飾。故道家之學,實為心學,非迷信也。

又曰,道家之術,博大精深。《周易》、《參同契》諸書,皆有深奧之哲理。如《易》之卦象,寓含宇宙生生不息之機;《參同契》之煉丹,實指身心合一之道。斯皆非迷信,乃哲學、宇宙學、心理學之綜合體現。斥之以迷信者,不過見樹不見林,知其一不知其二。

復曰,道家之教,崇尚自然,尊重生命。儒家尚仁義,佛家講慈悲,道家則重自然。道家教人順其自然,不逆天行事,此乃真正之環保思想。而今之世,環境破壞,生態失衡,道家之教,正可為世人提供一劑良方。斥之以迷信者,豈不聞「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之說乎?

終曰,道家之學,非徒修身養性,亦有助於治國安邦。《老子》雲:「治大國若烹小鮮。」意謂治理大國,宜如烹飪小魚,不可過多攪動。此即無為而治之妙用。道家之學,實乃治國之大道,非迷信也。

綜上之述,道家之學,深邃廣博,與迷信判若雲泥。斥之以迷信者,非但不識道學之真麵目,亦是對中華文化之大不敬。願世人摒棄成見,重新審視道家之學,必能發現其中蘊含之無窮智慧,而受益於其中。

是故,吾輩當以開放之心,探究道家之學,勿以封建迷信之名,輕忽千古之大道。夫道,恆古不變,昭昭乎其有常也。吾等當以誠懇之心,研習先賢之智慧,方能不負先人之遺教,不愧我中華數千年之文化傳承。

判古

臣聞天下之事,非信則疑,非理則妄。夫封建迷信者,蓋生於愚昧無知,而長於習俗之固。今欲破此迷霧,必先明其原委,後以理性之光,照見萬物之真。

昔人畏天怒,故作祭祀;懼鬼神,乃設偶像。不知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鬼神之說,亦出於人之臆想,非有實證。古人雲:「國之將興,聽於民;國之將亡,聽於神。」豈不悲哉!

夫封建迷信,乃是一種束縛人心之枷鎖。使人不能自拔,囿於舊俗,不知變通。若夫天文、地理、醫藥、農藝,皆需以實測為本,以實驗為據。奈何世人多有沉迷虛妄,不思進取,以至於國弱民貧,科學不興。

且封建迷信,亦是社會動盪之源。或因一已之私,假神鬼之名,行騙詐之實;或因一時之忿,托巫術之力,起禍亂之心。於是乎,民間信仰紛紜,教派林立,相互攻訐,乃至流血沖突,貽害無窮。

然而,破除迷信,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須廣設學堂,普及知識,使民眾知天命而不畏鬼神,明物理而不惑妖邪。又當立法禁止,嚴禁巫覡之徒,以邪術惑眾,敗壞風氣。更須提倡科學精神,鼓勵探索真理,以實事求是為尚,以創新為榮。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路人的我在異世界養成妹妹和女帝 歲歲年年朝慕辭 神祇召黎明 [綜英美]賽博蝙蝠崽 都市:入獄三年,出獄即無敵! 我的發明有點東西,但不多 花妖想成人 殘光中的花火 神之子:從廢物開始學習 規則怪談:第一個副本是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