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祭天大典(1 / 2)

加入書籤

天剛擦亮,一抹魚肚白顯露,掛在天空的圓月依稀可見,遠方的蒼穹上太白閃爍。

太康城裡所有皇族宗親,文武大臣五品以上,及未受封的新科進們,皆匯聚於城西北角欽天監太史樓。

崔明薇起的比含章還要早,從頭到腳的行頭都要為他親自挑選,心有所屬的姑娘臉上時刻盪漾著春光。

新科進士們都沒有受封,自然不需要穿官服戴官帽,明薇就給他準備了進賢冠,將頭發梳理的整整齊齊,披於腦後。

一襲鎏金鑲絲長衫,月要間束著鑲金祥雲玉帶板,懸佩玉蟬,右徵角,左宮羽,英俊瀟灑中不失莊重肅穆。

卯時一刻,就要起床收拾儀表,這會都是哈欠連天。群臣雖然困乏,但都保持著整齊序列,以免失儀。

嘉隆帝尤其注重禮儀,在嘉隆十年曾因禮儀秩序之爭而掀起一場大爭論,太院十夫子為主力辯駁群雄,十夫子引經據典,更是搬出上古聖王之道,最終結果聖上全力支持。

十夫子不僅大獲全勝,而且反對派官員全部被罰俸,斥責,情節嚴重者則被施以杖刑。

有了上次瓊林宴的教訓,容不得再出一點差錯。羽林軍昨夜就已經將欽天監團團圍住,方圓十裡全部隔離清理,金羽衛更是對太史樓祭台反復排查,連一隻蚊子都不許放進去。至於參與祭天大典的城內百姓,精挑細選,必須是三代以內身家清白。

禮部雖然人手短缺,但是事情安排的井井有條。禮部上下,自尚書、右侍郎到祠祭清吏司等官員心中明白,若不能趁此機會在聖上心中改善形象,恐怕此生也就無望了。

北伐祭天大典百年第一次,武官們的興奮是遠勝過其他大臣,北伐有仗打,自然不會再被那幫酸儒文人給騎在頭上,重文輕武的朝局也將隨之改變。

太院大祭酒任主祭官,高聲唱禮,聖上的儀仗隊緩緩進場,隻見最前方十二個金甲力士高舉龍旗,北鬥豹尾緊隨其後,白色訓象八頭分列左右,布旗六十四麵。每麵旗幟由五位金羽衛護衛,一人執旗四人執弓。

嘉隆帝頭戴十二旒冕冠,身披十二章赤金盤織龍袞,走在隊列最中間。

後麵跟著三排各色傘蓋團扇,以及百餘個舉著旗牌的校尉。

群臣見皇帝駕到,跪倒參拜,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辰時一刻,吉時已到,祭天大典正式開始。

先有主祭官,宣讀聖人禮儀,眾人齊整衣冠。

而後上三牲,焚香祭酒,行飲酒禮。

在嘉隆帝站在太史樓廣場中心位置,引領眾臣,朝四方跪拜,每次跪拜,均有亞祭官太常寺卿高誦祭祠,抑揚頓挫。

奏樂迎神,金奏齊鳴,再拜。十二門禮炮轟鳴,響徹全城,參與祭典臣民,全部跪拜。

初獻,亞獻,宣讀《北伐檄文》:

自古帝王臨禦天下,皆中原居內以製胡夷,胡夷居外以奉中,未聞以胡夷居中而製天下也。

自前端朝祚傾移,北胡鐵騎趁機侵略中原,四海硝煙,生靈塗炭。

彼時君臣昏聵,綱紀糜爛,達人誌士,皆冠履倒置之嘆。

後太祖奮起三世之餘烈,歷時十餘載,平亂四境,扛鼎中原,驅除胡夷,還百姓以太平盛世。

然,今有胡夷不遵教化,廢壞綱常,以弟酖兄,至於弟收兄妻,子烝父妾,上下相習,恬不為怪,其於父子君臣夫婦長幼之倫,瀆亂甚矣。

夫人君者,斯民之宗主;朝廷者,天下之根本;禮義者,禦世之大防。

其所為如彼,豈可為訓於天下後世哉!胡夷視人命如草芥,則人心離叛,實天厭其德而棄之之時也。

當此之時,天運循環,中原氣盛,億兆之中,當降生聖人,驅逐犯關胡夷,保境安民,立綱陳紀,救濟斯民。

今誓立北伐之言,召天下兵,使我朝之民得庇簷廊。古雲:「胡夷無運「,今日伐之,信乎不謬!

隆帝聲調低沉,鏗鏘有力,令在場眾人深受感染。

痛斥北胡犯關,殘害百姓。神光唯有主動出擊,拒敵於外,方保中原太平,生靈免遭塗炭,上蒼可見,望見垂憐。

出自雲林薑氏大儒的《北伐祭文》自然是才情並茂,用詞凝練,在整個神光朝引領了一股血氣風潮。

都說神光好男兒,熱血灑邊疆。一時間,天下各地書院紛紛應和,神光朝上下風雷雲動。

祭典大禮中不斷的跪下磕頭,站起來再重復跪拜,崔含章隻感覺膝蓋火辣辣的疼痛,怕是已經磨出水泡來了。

腦袋也漲的不行,眼珠子都要冒出來一般,有些暈眩。瞥了一眼旁邊的顧鼎臣,跪的倒是還好,但是身體在明顯打晃

一套流程下來,祭天祭地,問答禮贊,前後要二個時辰,尤其是在嘉隆帝宣讀祭文時,更是要神情動作配合到位,豈止是累人二字可言。

武將們心理興奮,身體素質也過硬,畢竟是大多是投身行武之人,其他大臣也都表現的聚精會神,隻有些老邁的親王臣子已經要支撐不住了。

隻能說崔含章這幫新科進士們還是太嫩,這幫大臣中好些人膝蓋上都圍著護膝呢。好些個歲數大的,再跪拜之時也沒實誠的叩頭,太多是高高抬起,輕輕放下。

能在朝堂上混的風生水起的大臣,一個個都是人精,在科舉舞弊案時已猜到聖上心意,故而一切都配合的有章有法,主要平時也都跪皮實了。

一些禦史言官,一言不合就長跪不起,膝蓋的自然反應,無須過腦子的,跪你三四個時辰,跟在自己家後花園兒遛彎兒一樣。

哪裡是這幫新科進士能比的,新人嘛,吃虧是福。

祭天結束了,還有個收尾的驚喜,祭祀過後用的牲畜和膳食,要由皇帝賞賜給眾臣。

此時不少有心之人,神情上躍躍欲試,即便是諸位老臣也是心裡略有期待,即便麵上毫無表情。

但是人分三六九等,肉有五花三層。東西怎麼分,絕對是有講究的,嘉隆帝素來一碗水端平,但東西就這麼多,怎麼分,分給誰,恐怕也是大有學位,背後所帶蘊含的某種信號是令人無法割舍的。

《周禮》所言,贊牛耳,桃茢。上古皇朝諸侯會盟,割牛耳取血盛在盤中。

自此之後,牛耳就象征著領頭之人。千百年文化流傳下來,在祭典大禮上也並不局限於牛兒,三牲耳朵均是象征。

祭祀用的三牲,頭,照例是分給股肱之臣。三對牛耳,是要分給聖上最為倚重的三位大臣。

此時隻見嘉隆帝下旨將三牲頭賜給新科進士們,有狀元董寶珍出列上前帶頭領賞,謝恩。至於一百零三位新科進士怎麼分這三個頭,隨他去了。實在不行,一鍋湯燉了,大夥雨露均沾。

一對牛耳賜給一等靈武侯柏巨闕,柏侯爺迅速起身,整理衣冠,龍驤虎步的走上前,跪拜謝恩。

一等靈武侯罔替世襲,柏巨闕出身名門,幼時伴讀陪獵,而今統領京城防務,捉拿刺客,深的聖上信任,故而得此牛耳理所應當,眾臣並無腹誹,實乃柏巨闕底子硬,自身紮實,如今正值鼎盛。

一對羊耳賜給三鎮節製宣武大將軍姚譽,姚將軍坐鎮嘉桐關,有其親弟姚熀代領。姚熀來太康已半月有餘,請得糧草本以為大功告成欲返回邊關,但均被聖上留下,想不到還有一對羊耳在這等著呢。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我在女校當大佬 安啟群俠錄 丹天 蓋世魔尊 太上道祖 我為迪迦:當鎮壓一切敵 重生做神醫 在末日賺錢贖地球[直播] 涉外律師趙慕慈 我的末世蟲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