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老實人的行為(1 / 2)

加入書籤

第三章老實人的行為

老實人做事不計後果

老實人以理想化的方式來看待世界,以原則化的方式來對待世界,因而對其行動的實際效果以及現實的利害關係考慮不足。

這使得他們往往在能否達到預期目的和是否會產生非預期後果等問題上沒有清楚審慎的思考,也往往造成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的種種利害沖突,最終因阻力過大而導致失敗。

老實人往往有一種非常單純的想法,即一廂情願地認為:隻要動機是好的,行為是規範的,按部就班地走下去就一定會有一個理想的結局。

但是,事物的變化發展可不是直線型的,影響它發展的因素非常多,結局也可能是多樣性的。

我們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不可能脫離開現實製約,脫離開他人的目標和利益對我們的影響,這一切都使得事情的結局可能大不同於理想中的結局。

「有心栽花花不開,無意插柳柳成蔭」,這就是現實的無奈。

老實人必須學會從情感上接受它,並在理智上理解它。

老實人往往傾向於把群體規範全部、徹底地貫穿於自己的一切行動之中,不願意承認現實的合理性,不願意正視世界的復雜性,以道德情感代替理性分析,做事隻講動機,不講效果、不計後果,結果好心不得好報,反而自食其果。

對此,僅僅發一番牢騷是遠遠不夠的,老實人應該重新認識一下世界的真實麵貌。

不講實際效果,就是指老實人一味地按教條辦事,不懂得實事求是。

在做事時,很少考慮這樣做能否達到預期的目標,如果不能,那麼要采取哪些手段進行。

老實人隻講動機,不計後果的做事方法等於是捆住自己的手腳,這就使得其做事難以取得預期的效果成為必然。

老實人做事隻講動機,不問結果,很少考慮一下,自己的行動可能會產生哪些非預期的結果,而這些結果又可能會對自己和社會產生哪些影響。

就像我們在生產任何一件產品時總會產生一些副產品一樣,我們做任何一件事也會產生一係列的連帶效果和連鎖反應。

由於我們的行為不是孤立的,我們的行動總會影響到他人,並引起他人的種種反應,這樣,他人的應對策略就會對我們的行為效果產生?

影響,而一個人行為的變化可能會引起一群人行為的變化,在這種人與人的互動中,我們所采取的行動的實際效果就變得錯綜復雜而難以把握了。

老實人如此教條地看待原則,不講究做事的策略和方法,導致老實人往往不僅難以達到自己的預期目標,並且還要承受許多非預期的苦澀的後果。

「有心栽花花不開,無意插柳柳成蔭」,這就是現實的無奈。

老實人必須學會從情感上接受它,並在理智上理解它。

老實人不會表現自己

不善於得體地表現自己,是老實人的一大行為缺陷。

過分的謙虛和過分的笨拙是其常見症狀。

學會用適當的方式表現自己,是老實人融入社會並取得一席之地的一個重要前提和必備條件。

老實人往往屬於我們社會中默默無聞的那一群人。

雖然他們中間,許多人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具備了相當的名望和地位,但是其實際所發揮出來的影響力與所應該、所能夠發揮出來的影響力往往相去甚遠。

而對絕大多數的老實人來說,則生活得平平常常、普普通通,讓人放心卻不受重視,讓人尊敬卻不受歡迎。

他們本來可以生活得更好,本來可以為社會作出更多的貢獻,本來可以減少更多的麻煩,本來可以使自己的事業更加順利通達,本來可以……可是,為什麼在老實人身上,卻總是出現「好人沒有好夢」和「好心不得好報」這些怪現象呢?

答案有多種,但關鍵原因還是要從老實人自己身上找。

可以說,不善於得體地表現自我,是老實人受埋沒、遭冷落、遇挫折、被誤解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我們經常看到生活中的這類老實人,謙遜而沉默。

他們甘於做平凡人,羞於表達自我,給人的印象似乎很平庸很冷漠,他們的生活也很平常,生活中朋友也似乎不多,在事業上更是鮮有成為風雲人物者。

可是,如果你有機會去接近他們、了解他們,你會發現,他們中的許多人都有著豐富的內心世界,並且不乏才華和技藝。

但是,由於他們不善於表達自我、推銷自我,因此往往被這個世界所遺忘,成為命運的棄兒。

老實人為什麼總是以一種消極和被動的態度來處理自我被社會認知的問題?

這與其根深蒂固的傳統道德觀念不無關係。

毫無疑問,老實人是傳統觀念的最忠實的維護者,因為這些傳統觀念往往代表了一種道德標準,這在中國就表現得更為明顯。

中國傳統文化是主張泯滅個人而張揚集體的,展現自我往往要被視為是出風頭,就可能會被別人懷疑為別有用心。

老實人總把自己看作是本分人,不願突破常規,不願被人視為異類,在這種傳統文化的壓?

力和心理慣性的作用下,從眾、謙遜、收斂自我,就成了其一種自然而然的行為方式。

顯然,他們隻是從道德倫理這個角度而非利害得失這個角度來考慮表現自我這一問題的。

老實人不善於表現自己的優勢和成績,這帶來了一係列的不良後果。

雖然他們可能很有才乾,但是由於他們不善於主動展現這種才乾,因此便很難引起他人特別是組織和領導的重視,從而喪失了許多發展的機遇。

而且,即使他們默默地做了許多工作,因為不為人知,也得不到相應的社會承認,甚至是給他人作「嫁衣裳」。

許多老實人的一生是讓人頗感遺憾的,因為他們本來可以在更高的位置上更大地發揮其影響力,更多地貢獻於社會,更好地?

實現自我價值。

可以說,許多老實人的懷才不遇、抱恨終生就在於其缺乏毛遂自薦的勇氣和自我宣傳的意識。

既然別人無從了解你的優勢與成績,那麼也就談不上什麼賞識和重用了。

多數的老實人,不僅在思想意識上缺少展現自我優勢這根弦,而且往往由於缺乏技巧而不能表現這些優勢。

由於老實人把技巧和方法不是看作一種工具而是當作一種具有道德屬性的東西,因此他們往往排斥技巧並且拙於技巧,這樣,就很難把自己的優點最完善地凸現出來,很難把自己的成績最得體地呈現出來。

更多的情況是,沒有什麼實際效果,甚至還適得其反。

由此我們也可推知,許多老實人其實並非不想表現自我,隻是不善於表現自我,由於方法失當、手段貧乏而致使效果不佳,或得非所願。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們已開始走向一個推銷時代。

所謂的推銷,其含意就是指主動地向別人去介紹自己的某種東西,並使其獲得對方的認可。

商品需要通過廣告來推銷自己、擴大銷量,我們也同樣需要通過自我宣傳,展示自己的優點,去爭取發展的機遇。

在「酒香不怕巷子深」已成為陳年黃歷的今天,在人才競爭日趨激烈、製勝良機稍?

縱即逝的情況下,老實人要有危機感和緊迫感,要放下包袱、解開枷鎖,要學會運用各種各樣的手段和技巧來表現自我、展示自我,使自己盡快地脫穎而出,早結碩果。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自己形象的推銷員,把自己的優勢和成績推向市場、推向舞台,「守株待兔」的做法不僅在古代是一個蠢舉,在今天依然會讓你一事無成。

多數的老實人,不僅在是想意識上缺少展現自我優勢這根弦,而且往往由於缺乏技巧而不能表現這些優勢。

辦事能力也是生存技能

老實人要改變生存境遇,就應入鄉隨俗,改變一下輕視生存技能的想法,畢竟賺錢是個苦差事,必須身體力行,光有一肚子學問和道德,坐在家裡等,生活是不會有什麼改善的。

技能當然包括辦事能力,從現代生存的意義上講,這一點也許更重要。

比如說你想做一番事業,賺一筆錢來充實一下自己,那麼你作好應付下列問題的心理準備了嗎?

你會選擇項目嗎?

你會開辦公司嗎?

你會辦理公司注冊的諸多手續嗎?

你會網羅人才嗎?

你會做廣告嗎?

你會開產品新聞發布會嗎?

你會進貨嗎?

你會與人談判嗎?

你會招待客戶嗎?

你會做老板或者你會給人打工嗎?

你懂得金融知識和財務製度嗎?

你能調動大額資金嗎?

你會打官司嗎?

你會處理工、商、稅、費的諸多麻煩嗎?

你會用人嗎?

你會促銷嗎?

你會樹立企業形象嗎?

你會贏得顧客和客戶的信任嗎?

你會理財嗎?

你想要真的具備上述這些方麵的能力,那可不是幾本書、幾年大學就能教會你的。

所以,大學生、碩士生、博士生,包括學者教授,給人打工應當是常事,也是正常事,誰都不要大驚小怪。

誰讓我們隻有文化,沒有技能呢?

要想賺錢,你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太多,誰也不要輕看了賺錢這件俗事。

老實人不求人

老實人一般都是萬事不求人原則的信奉者。

基於這一原則,在平時,他們就很少注意結交朋友,特別是出於某些利害關係或特定目的進行人際往來。

人單勢孤可謂是其生存狀態的最好寫照。

一旦有事發生,往往孤立無援。

而這個時候,他們又不肯放下架子,降低姿態去求人、去疏通,結果總是吃虧上當,事業沒有發展。

難道說老實人就沒有上進心,就不想使自己的事業更上一層樓嗎?

非也。

原因乃在於老實人害怕求人。

為什麼老實人害怕求人?

分析起來,不外乎這樣幾個原因:第一,求人勢必要使有求於人者處於一種低下的、自我抑製的地位,這會使老實人的自尊受到傷害,既然對許多老實人來說自尊已是其維持心理平衡的最後一道防線,那麼,不去求人從而保護自己的尊嚴感自然就成了許多老實人的必然選擇。

第二,老實人不但感到求人會傷害自尊,而且許多人還認為求人這件事情本身就是不光彩的、不道德的。

我們前麵講過,老實人是以一種道德化理想化的方式來認識和對待這個世界的,凡是不符合其這種眼光的東西都被認為是不正當的、不道德的因而是難以接受的。

如果我們這個世界的確是完美的,那就用不著求人了,而老實人正是無法接受世界並不完美這一事實,在他們看來,求人本身就是這種不完美的一部分。

第三,老實人往往缺乏求人的技巧和經驗,即使去求人也往往是以失敗告終,搞得自己很狼狽、心灰意冷,久而久之,便不敢再去求人了。

事實上,在許多情況下,出於生存的壓力,老實人也並不是舍不得自己的臉麵和架子,隻是由於缺乏技巧,搞得無果而終或適得其反,求人反而不如不求人,這也是老實人信奉萬事不求人原則的一個重要原因。

鄙視技巧又缺乏技巧,乃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第四,老實人有一種自我陶醉型的道德優越感。

在他們看來,不求人就是有風骨,有節氣,就是人窮誌不窮,代表著一種「安能摧眉折月要事權貴」的情操。

既然把不求人與高尚、高潔等同起來,有如此強大的道德力量作後盾,難怪老實人依然能安貧樂道、孤守一隅而自以為滿足呢!

從表麵上看,老實人不願去求人似乎僅僅是出於一種心理上的不適或本能上的抵抗,但經過上述分析,我們會發現,其實是大有原因呢!而我們如果再進一步地推敲、追究起來,又會發現,老實人賴以支撐自己的種種理由多半是站不住腳的,或者是明顯落後於時代的。

我們正在步人商業化的時代,我們的社會正在全方位地迎接市場經濟的挑戰。

現代文明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社會化大生產,而社會化大生產的基礎又是社會分工。

也就是說,社會越是進步,各種工作就會越分得密,人要生存和發展,就越要講究協作和溝通。

舉個例子說明,過去一個人生產一雙鞋,現在每個人則隻能生產一隻鞋的一部分,或鞋幫或鞋麵或配飾,而且在整個工藝流程中又有不同的分工,隻有把許多人的努力結合起來,才能做成一雙高品質的鞋。

說得更貼近我們的生活一些,那就是:我們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能力限度和作用範圍,而做成某件事所需要的條件又往往超出於我們的勢力所及,這時,我們就需要求助於人,借別人的力量來創造條件,達到目的。

如果我們把每個人所有作用到的範圍比作是一個圓,我們的社會就是無數個圓的結合體,但無論你多麼有能耐,在一圓之外總還有無數更為廣闊的空間。

如果在這些自己力所不能及的空間裡又有著自己巨大的生存利益,我們除了想方設法壯大自己外,就必須求助於圓的擴大來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間。

因此,我們可以說,求人實在是一種正常的社會現象,求人的實質就是謀求利益交換,求人的目的就是為了壯大自己,我們要活下去並過得越來越好,就必須要學會求人。

萬事不求人的信條是小農經濟時代的產物,是自給自足、老死不相往來時代的產物,在今天顯然已經過時了,因為現代社會在本質上乃是一個相互依賴、互有所求的社會。

求人就要有低姿態,這是常識,但求人並不等於不光彩,不求人也並不等於高尚,老實人在這一問題上往往認識不清。

其實,求人隻是我們實現某種目標的手段,它與自尊並沒有必然的聯係。

而且,自尊乃是自己尊重自己,一個有自尊的人並不會隨著別人眼光的變化而改變對自己的看法和態度,過分自尊的人實際上並未能真正認識自己,他?

們的自尊是不自信的、是動搖的。

當然,在某些情況下,求人的確會傷及到人的自尊,但是,世界上做成什麼事情不需要付出代價呢?

關鍵還在於我們自己不妄自菲薄。

認識到求人並不可恥,我們就會在心理上實現自我保護,把低姿態與自尊分別開來,從而把自己從「不求人便是高尚」的空中樓閣中解放出來,在快樂中求人,在快樂中發展壯大自己。

老實人一般都是萬事不求人原則的信奉者。

人單勢孤可謂是其生存狀態的最好寫照。

老實人害怕向人求助

隻要求你想要的——協助、加薪、原諒、點子、機會、休息或任何事——就能得到驚人的成果。

不但隻要開口就能得到你想要的,而且你所要求的對象通常還會感謝你先采取主動。

如果要求我們想要的事情是如此有用而且重要,那麼老實人為何很少這麼做?

答案再一次是因為害怕。

老實人擔心後果。

老實人害怕遭到拒絕,或是得到負麵的答復。

老實人認為自己不值得別人的協助。

為了無數的理由,老實人讓過去的負麵經驗或自己製造出來的恐懼,阻礙了目前的機會。

小c領悟到他最大的資產之一,就是自己樂於助人的意願。

有好幾百次,他回電話給完全陌生的人,或是寫信回應他們的問題。

對朋友和家人,他的助人意願就更高了。

隻要有空,有道理,他都會趕去救援。

他明白助人、提供協助、給別人一點恩惠,感覺到有人需要他,是人類深刻而重要的需求,被需要的感覺很美妙。

我們明白,其他人也有同感。

盡管我們的恐懼和顧忌是相反的,假設別人並不樂於助人,其實是相當自大而自以為是的。

我究竟在想什麼。

向別人要求某個東西,不論大小,關鍵在於真誠相信他人的內心深處,也樂於助人。

你提出要求時,必須假設你所求助的對象就跟你一樣——他或她內心也渴望幫助別人。

這個關於他人的好意的簡單見解,劇烈地加快了人們邁向成功之路。

它表示我們不再事必躬親。

我們不必獨自發展我們所有的想法和計劃。

許多人都很樂意提供他們的專長、協助及建議。

今天,當有人要求某個人坐下來跟他分享一個想法時,它通常可以激發出更多點子,回過來又幫了他們。

循環的東西會去而後返。

那些願意幫助別人的人總是會在其他地方得到回報。

我要是這麼想的話就會錯失?

這項策略的整個重點。

你自己的良好判斷會阻止你這麼做。

一旦你消除向人求助的恐懼時,你的智慧和常識將會教導你在何時如何開口。

不要害怕向人求助,記住這一點:當你向某人求助時,你其實是給他們一個機會,給他們一個恩惠,讓他們感覺到有人需要他們。

隻要求你想要的——協助、加薪、原諒、點子、機會、休息或任何事——就能得到驚人的成果。

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我們不能渾渾噩噩地活著,而要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

為什麼要這樣?

試想:

你獨處深宅,孤陋寡聞,信息從何而來?

你沒有朋友,孤家寡人,遇到困難誰來幫助你?

你不懂社會,不懂市場,項目怎麼確定?

你沒有金融界和其他有錢的朋友,想做事如何融資?

你沒有實業界的關係,你從哪兒進貨?

你沒有新聞界的知己,就沒有人為你的事業鳴鑼開道。

你沒有司法界的支持,就會失去利益的保護。

你沒有權力機構的愛護,碰到天災人禍,事業的小舟就會在沙灘上擱淺。

你沒有幾個知心朋友,你的苦惱無處傾訴,也沒人為你出謀劃策。

……

一句話:我們幾乎想不出來有什麼社會關係是沒用的。

所以我們首先得有一個清醒的意識,有意識地清理一下自己現有的社會關係,看看他們到底對自己有哪一方麵的生存價值,同時我們還要注意培養和建立新的社會關係。

請注意,一是清理,二是建立。

我們要建立一個足夠的交際圈,以使自己需要幫忙時,可以得到幫助。

但是,我們在這方麵還要掌握好度,不能隻沉迷於拉關係,而忘記了自己最重要的目標。

總而言之,為了生存,不能認為建立社會關係是俗氣的事。

應該看到,隻要是為了生存目標而建立的社會關係,那就是有意義的。

如果是為了關係而拉關係,那就不是俗氣的問題了,而是混世。

我們幾乎想不出來有什麼社會關係是沒用的。

老實人不懂包裝

市場經濟是一種競爭性經濟,別人有了需求,就需要有人供給,而要想在諸多供給者中脫穎而出,你就必須要向別人證明你是最好的。

傳統社會的供求模式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現代社會則轉而變為「酒香也怕巷子深」,沒有自我宣傳的意識,缺乏主動出擊的精神,必然會門庭冷落,隻能是關門大吉。

現代商業社會無處不在的廣告轟炸、公關策劃等等,無不是出於這種推銷自己、吸引顧客的需要。

而要推銷自己,就要用自己最擅長的東西,最突出的特色去打動人,使自己成為一望便知、眾所矚目的亮點。

相應地,就要努力掩蓋和淡化自己的弱點和不足。

這就是所謂的「包裝」。

包裝並非是造假,也不是不誠實,它是符合人的本性和習慣的一種手段,隻不過它帶有非常明顯的利益動機而已。

目前,在大型企業中非常熱門的「企業形象策劃」其實就是一種包裝。

商品需要包裝,企業需要包裝,人同樣也需要包裝,因為一個人被別人所接受的過程同樣也是一個自我推銷的過程。

其實,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總在自覺不自覺地運用包裝這種手段,最常見的就是化妝。

化妝就含有突出自己的亮點、掩蓋自己的缺陷的意味,目的無非是能更好地體現自己的修養、氣質、風度和身份,使自己更加悅目怡人,獲得別人的認同。

在人際關係中運用包裝手段,可以使你更快地得到別人的注意,也更好地表現自己的實力,從而會使你獲得更多的成功機遇。

也就是說,如果你是千裡馬,就一定要跑起來,做出樣子來給人看,讓別人信服,不要秀於內而拙於外,表現得像匹庸馬、劣馬。

因此,我們可以說,隻有在你看起來非常優秀的情況下,你才有機會證明這種優秀,進而別人才會接受你的優秀,你才會獲得發展,從而變得更加優秀,更具有競爭力。

老實人不愛表現自己,使自己的優勢得不到突出的顯示,對自己的缺點也不懂得巧妙地加以掩飾,在人才競爭中就會處於劣勢。

受不到別人重視的人,身價就不會很高,自然別人不買帳,所以就吃不開。

傳統社會的供求模式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現代社會則轉而變為「酒香也怕巷子深」,沒有自我宣傳的意識,缺忠主動出擊的精神,必然會門庭冷落,隻能是關門大吉。

老實人不懂自我保護

老實人堅持原則,這裡麵有積極的一麵,但是,如果不考慮後果,就會給自己帶來危險。

老實人往往缺乏自我保護的意識,對人不設防,事前也不仔細考慮自己的言行要達到什麼目的以及會產生哪些負麵的影響,結果使自己過早地暴露在別人麵前,造成「出師未捷身先死」。

老實人自我保護意識差的另一個重要表現,就是不懂得結交自己利益上的盟友和支持者,遇事往往顯得比較孤立,即使是真理在握,但也架不住別人的群起而攻之,而更何況世界上的事往往是「牆倒眾人推」呢!此外,老實人不注意說話的技巧,也很容易授人以柄,遭到別人的糾纏和攻擊,如果他們能把事想得更周全一些,話說得更委婉圓通一些,就可能減少許多不必要的麻煩,也使自己更少受到傷害。

老實人應該銘記,保存自我是最基本的生存法則,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我們隻有首先做到有效地保存了自我,才能進一步談及壯大自我和更好地堅持原則。

在槍林彈雨中沖鋒固然令人欽佩,但不懂得如何躲避子彈,使自己時時處處地暴露於對手的槍口之下,這種犧牲是毫無價值的。

要想做到保存自我,最重要的就是要未雨綢繆,提前防範。

這正是所謂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把別人都當成壞人固然會冤枉人,但把別人都當成好人卻會害死人。

老實人應該防範什麼?

最基本的兩條就是:一要防範被人陷害,二是防範被人利用。

老實人應該銘記,保存自我是最基本的生存法則,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我們隻有首先做到有效地保存了自我,才能進一步談及壯大自我和更好地堅持原則。

老實人缺少行動

理財方麵的成功與否,取決於我們做了什麼,而不是我們知道什麼。

成功的人和老實人最大的區別不在於智慧、努力、勤儉或知識,唯一的差異可能隻是他們的錢擺在投資報酬高的地方,而老實人的錢卻總放在銀行裡。

遺憾的是大多數老實人從不行動,卻總是給自己找各種借口,不是錢不夠,沒有時間,就是知識不夠,沒有機會,甚至怪罪到自己的年紀太老或太小。

這些借口其實都不是理由,它隻會使你一輩子都無法致富。

不用錢賺錢,一輩子就得依賴自己的體力勞力與技術謀生。

一位隻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內地婦女隨丈夫調入深圳市,在丈夫的一些同事的極力鼓動下,她開始從事股票買賣。

她沒有條件去分析研究股市動態,甚至連報紙上的股市行情報道分析也難弄懂。

她最初以5000元資金,分別購買了幾家公司的股票,在深圳股市大踏步持續高漲的狂潮中,許多投資者絲毫不考慮賣出,期待股價會永遠上漲。

但這婦女卻隻要某種股票價格上漲10%就毅然拋出股票然後將資金投入另一種可能上漲的股票。

就這樣,即使在股價直線上躥時,她也不奢望獲取超過10%的利益。

就靠這種簡單、機械的、因盈利太低而被許多投資者不屑一顧的笨辦法,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她隻身賺進30萬元。

看了這個小小的例子,你還坐得住嗎?

還會為自己尋找錢不多、知識不夠的借口嗎?

相信你不會。

某大學開設《證券投資》課程,第一堂課便是引導學生到證券公司開戶,對於一些遲遲不敢開戶的學生,老師會在學期中,帶他們參觀證券公司時,順便鼓勵大家開戶。

開戶之後,要求同學們隨便買一種股票。

另外,為了防止學生再進入股票市場後,禁不起價格漲跌的誘惑,通常老師會再三叮嚀學生不要輕易賣出。

老師期盼的是,這些年輕學子若能由實踐中而非中學會理財,對他們將來必有極大幫助。

從小做起,從現在做起,機會才不會從你眼前白白溜掉,未來的財富操縱在你自己手中,切記:是你的行動而不是你的知識主宰著你的未來。

成功的人和老實人最大的區別不在於智慧、努力、勤儉或知識,唯一的差異可能隻是他們的錢擺在投資報酬高的地方,而老實人的錢卻總放在銀行裡。

我們需要金錢的壓力

老實人恥於言利,而我想說:做人就要勇於言利,因為老實人太需要金錢壓力的刺激,隻有金錢才能改變渾渾噩噩的老實人。

長久以來依靠倫理親情綰結起來的安寧家庭,突然被金錢肢解得支離破碎。

這的確令人憂慮,但憂慮之後我們應當想些什麼?

由此而痛恨金錢嗎?

我認為不應該這樣。

過去我們對美好生活「構想」或「設想」得太多,而「構想」或「設想」隻能幫助我們找到美好生活的藍圖,以及走向美好未來的路徑,但沒有使我們擁有實現理想社會所需的物質條件。

於是大多數人疲了,懶了,成了安於現狀,習慣等靠的老實人。

而現在——

我們不能疲、不能懶了。

過去的生活太簡單,簡單得誰都可以「湊合」下去,老實人隻是隱約地感到貧窮、艱難和清苦。

而現代生活取消了這種「湊合」的可能,它使我們第一次感到自己「沒有」錢,這才是真正窮的感覺。

請每一位讀者捫心自問:您的心中是否有這樣的感覺?

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才說明您已經真正地感到了危機。

我們不能再等再靠了。

今天國家把生存權力交給我們,我們在高興之餘發現,這種權力的下放,其實意味著我們生存負擔的加重。

我們得自己養活自己,而且麵對的是一個太需要金錢的社會,我們必須加倍努力地工作。

於是,在現代化初期,我們隻體驗到艱辛。

但是,要看到我們的生活,正是在危機和艱辛中一點一點地發生著本質的變化。

因為我們已經明白,生活美景可以設想,而美好生活本身卻是物質化的結晶。

因為我們已經明白,一個家庭擁有金錢的數量是一個不能疏忽的問題,養家糊口也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因為我們已經明白,我們必須改變自己疲懶等靠的生存意識,改變自己處理社會關係和人際關係的陳舊觀念。

因為我們已意識到責任的壓力,因為我們在不知不覺中改變著自己……

人都變了,生活怎能不變?

我們的美夢被金錢擊碎後,不能再做夢了。

而隻有真正擁有這樣一個現實,那就是以富有、快樂、自由和愛為內容的現代生活。

我們的危機和艱辛說明我們正在創造財富,於是我們的未來不再是夢想。

我們得自己養活自己。

而且麵對的是一個太需要金錢的社會,我們必須加倍努力地工作。

生活美景可以設想,而美好生活本身卻是物質化的結晶。

性格即命運

社會上哪一種人最不會引起別人對他們指三道四呢?

這就是平平淡淡、平平常常的老實人。

因為他們的確沒有多少可指說的,活得盡管不好,但還在活著;盡管從未做出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但也從沒犯下什麼大的過錯……

但是,老實人也想過好日子,這一方麵是他們的願望,另一方麵是環境的壓力。

但是,老實人有一個特點對他們致富非常不利。

這就是,普遍不思進取,甚至包括改變自己和改善生存這樣的大事也不琢磨。

老實人隻是想富,而不想怎麼去富,更不會想到人的性格與成功和富有還有關係。

「性格即命運。」

不知道我們能從這句話裡體會到些什麼?

有一個人說過一段話,值得我們深思。

這就是世界著名的心理學醫生潘尼洛普·羅西諾夫在談到一些人生問題時說:

「你要推銷的第一個對象,首先是你自己……你愈對自己有信心,就愈能造成自己很行的氣氛。

你必須感到,你有權呼吸……占據一個空間,感覺到自由自在(這樣你就會坐在椅子上,而不是坐在椅子的邊緣上:如果你很高大,你就不會縮著脖子)……(你)推銷自己和自己的可信程度,超過任何推銷產品(的意義)。

你必須想辦法盯住對方的眼睛,使他深信你是個可靠的人。」

羅西諾夫在這裡談到「推銷自己」的目的是什麼?

——是要告訴人們一個如何從生活中獲取你想獲取的那個「重要東西」的辦法,這就是自己訓練自己能吸引那個「重要東西」的性格。

那麼,我們所需要的那個「重要東西」是什麼?

——是金錢;既然性格那麼重要,我們如何訓練自己吸引財富的性格呢?

我們首先應該看到性格的重要性:性格的確決定我們的命運。

性格曾使我們貧困,性格的改變也可以使我們擺脫困境。

我們如何增加自己性格的含金量呢?

性格的確決定我們的命運。

性格曾使我們貧困,性格的改變也可以使我們擺脫困境。

老實人不言利

老實人隻交合得來的人,他們不會出於某種利害關係主動結交某個人,更不會為了結交某個人而去請客、送禮、虛於周旋。

老實人是恥於言利的,在他們看來,君子言義,小人才言利,利益關係是庸俗可鄙的。

老實人慣有的一句口頭禪是:「那些溜須拍馬的事咱做不來!」

而一旦自己的正當利益得不到維護、束手無策時,又隻能嘆惜:「咱太老實了!」

老實人之所以總是因老實而吃虧,從其自身的原因來看還在於他們沒有為爭取自己的利益做好最充分的準備,這種準備表現在人際關係上,就是人際關係的準備、利益關係的交結。

在現代社會,個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要想做成大事,必須要借助團體的力量,利益共同體就正是為了實現團體內成員的共同利益而形成的。

我們每個人工作的單位都可算作是正式的利益共同體,利益共同體可以通過人際交往來建立。

這種非正式的利益共同體往往比較鬆散,甚至也沒有人把它看作是一個團體,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發揮著十分重大的作用。

結交利益關係就是要融入到某一利益共同體內,利用群體的力量維護和發展自己的利益。

老實人不結交利益關係,就得不到別人的支持和保護,往往成為利益爭奪的犧牲品。

人們進行社會交往離不開寒暄、應酬。

老實人往往認為這些行為既虛偽又浪費,完全是沒有必要的,因此不屑於實行。

殊不知,這些表麵化交往對於人際關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雖然一開始這些交往不具有什麼實際性內容,但它卻是進一步深入交往的基礎,正是在這些表麵化的應酬之中,人與人之間加深了了解,也增進了感情,人們彼此通過觀察尋找到了值得結交的對象。

老實人不懂這個道理,不願與人接觸,害怕社交應酬,就不能找到可靠的朋友,不能為自己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養料:

君子言義,小人言利。

老實人自認為是君子,所以不會出於某種利益關係主動結交某個人,當自己的正當利益得不到維護時,隻能束手無策,唉聲嘆氣。

一定要學會算賬

老實人一定要明白「親兄弟,明算賬」的道理。

算賬不是勾心鬥角,唯利是圖,而是分清責任,劃清利益,既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算賬不是簡單的算術

這裡不完全指經商,算賬也不僅僅指計算收入和支出等財務賬。

算賬就是計算自己的利益,也包括計算你的競爭對手和合作者的利益。

如果一個人隻算自己的賬,他必定隻顧及自己的利益,因此而傷害別人,他將失去更多。

而既計算自己的利益又計算別人利益的人,必定是一個腦子清楚又心月匈通達的人,他知道怎樣做對自己不利,肯定就不會去做,他知道成功與富有從來是大家的事,所以將會有很多的合作者。

算賬的基本原則

利益分配的公平性和道德性,從來是合作的永久基石。

利益占有的公平性和道德性,更是一個人在市場上立足的基點。

不會算賬的人做事業是肉包子打狗

這裡說算賬,指具體的財務賬。

一個不會算賬的人做事業,純粹是肉包子打狗。

所以,要有清醒的經濟頭腦,還應當有一個很好的會計師。

這個會計師最好就是自己。

一個不懂財務的人,最容易掉進的失敗陷阱便是他的會計師他布置好的那個讓他根本覺察不到的「局」。

所以,除了自己懂財務之外,必須選用對自己最忠誠的人來作會計師。

算賬不是勾心鬥角,唯利是圖,而是分清責任,劃清利益,既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老實人容易走極端

老實人多堅持原則,但容易走極端,把原則抬高到一個不適當的位置,結果造成許多不良的後果。

究其根本原因乃在於並沒有真正理解這些原則的本質內涵。

啟蒙老實人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要使他們從以原則為綱轉向以結果為本。

許多老實人,特別是那些性格比較耿介者往往給人以一種不近情理的感覺。

他們冷麵無情又一片公心,他們頑固不化又能以身作則。

從社會發展的角度說,我們的確需要一部分這樣的人堅守住某些信念的堡壘,但是同樣出於這一角度,我們更希望他們能以更加靈活和務實的態度把這些原則變成使眾人受益的現實。

顯而易見,老實人片麵堅持原則的做法有一定不良的後果。

從社會來講,它事實上阻礙了創新和嘗試,因為任何新生事物總是以異於傳統的麵目出現的,不能學會寬容和權變,就很可能會成為一種妨礙進步的力量。

從個人角度來講,片麵堅持原則使自己應該做成的事沒有做成,自身利益反而受到損害,整個事業也因人際關係僵化而陷人孤立無援的狀態,空有大誌而無從實現,最終想堅持原則亦不得,更不要說影響社會了。

老實人為何對原則看得這般重要而近乎神聖?

歸根結底乃在於缺乏對原則本質的真正理解,其堅持原則的行為在很多情況下隻是一種情緒化的盲動。

原則不是絕對化的。

無疑,堅持原則,遵守規則會給我們的社會帶來秩序,但如果對原則絕對化,那麼這個社會就會變成一潭死水,不再有熱情、沖動和生命力;可以說,一個社會需要某種程度的非原則的、反原則的行為,這些行為的存在有利於我們社會的完善和進步,這就好比是生物界裡狼群的存在會使鹿群更加健康強壯一樣。

有些時候,我們為了一個更高的原則很可能就要短暫地犧牲一些其他的原則,這不可避免。

老實人由於不懂社會運行的兩套法則,不知道社會運行既有其原則性的一麵又有其非原則性的一麵,更不明白非原則的東西有時會更能促成某種理想的實現,他們隻是一味地排斥現實法則,一味地抱住死原則不放,結果給自己帶來了許多的悲劇性後果。

比如,善良是一種美好的品德,但對誰都善良豈不是自討苦吃,農夫和蛇的故事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嗎?

原則不是絕對的,還因為它不是一成不變的。

隨著時間、地點、對象的變化,原則就會自然而然地發生變化。

以時間角度來看,現在我們身邊發生的一些事情在幾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那時候人們認為隻要有電燈電話就是社會主義了,而現在家電一應俱全也隻能叫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小康水平。

以地點角度來看,「淮南為橘,淮北為積」的故事就告訴我們,同樣的東西在不同的領域將會產生大不相同的結果。

以對象角度來看,同樣是「愛」,對父母就多意味著孝敬,而對孩子就很可能成為引導其正確成長的要素。

老實人不理解這一點,他們堅持原則往往是千篇一律的,不分對象,不看具體情況,硬要把活生生的現實套人到同一個框子裡,做事怎麼能夠成功?

又怎麼會不引發與他人的矛盾呢?

原則不是絕對的,還在於原則自己並不能證明白己,原則是好是壞必須要用實踐去檢驗,要看結果怎樣,效果如何。

如果效果不好,那這個原則就是假原則、壞原則、有缺陷的原則、別有用心的原則。

我們可以很肯定地說,多數老實人所認定正確的那些原則是傳統教化的結果,是別人告訴他的而不是他自己經驗的總結。

在這些情況下,老實人的「老實」很可能就會成為能達到一些人不可告人目的的工具。

而老實人不關心效果的習慣更加重了其對原則的模糊認識,反過來,不辨真偽地、抽象地、教條地堅持原則又會使老實人一次次地碰壁、吃虧。

那麼,出路何在呢?

首先,應該把原則性與靈活性結合起來。

在大原則保持的情況下,在具體問題上則可靈活掌握,在某些情況下,還要敢於突破原則。

講究靈活性,就是要掌握方式方法,要學會用多種手段去達成同一目標。

其次,應注意關心結果。

在行事之前多考慮一下效果如何。

畢竟我們做事是為了成功,隻有成功了,我們才有可能增強自己的實力,才談得上進一步地堅持原則。

在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就曾指出,打仗要以消滅對方有生力量為目標,而非為爭奪一城一地之得失,為了消滅敵人,我們還可以主動讓出一些地盤,使敵人背上包袱。

一旦敵人的有生力量受到重創,那些地區遲早還是我們的。

毛澤東對戰爭藝術的這種高超領悟在我們今天仍是頗有啟發價值的,老實人應該學會理解其中的精髓並運用到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去。

老實人多堅持原則,但容易走極端,把原則抬高到一個不適當的位置,結果造成許多不良的後果。

老實人說話不合時宜

老實人說話不看場合、不分對象、不擇時機,心裡想什麼,就直接道出來。

常常是,說者無意,聽者有心,不知不覺中就得罪了許多人,給自己無形中製造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甚至造成無可挽回的後果。

老實人之所以會遇見這些麻煩,究其心理根源,主要有:其一,老實人說話做事,往往隻講出發點不問歸宿,隻談目的不看結果,所以對自己的行為所可能帶來的後果考慮不足;其二,老實人對世界的復雜性和多樣性認識不足,所以不懂得有區別有策略地對待各種人和事,他們千篇一律的處世方式在大千世界裡難免要四處碰壁;其三,老實人對人的心理把握不夠,在這種知己不多而又知人甚少的情況下,吃敗仗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這就好比是在黑夜裡亂放箭,你知道哪一支傷到了誰,而報復者的箭又來自何方。

中國有句很樸素的民諺,叫做「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要根據對象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行為方式,否則,就容易製造對立,產生麻煩。

而老實人往往把這種靈活性與見風使舵、兩麵三刀、曲意奉承等反麵的字眼兒聯係在一起,這實在是一種誤解和偏見。

我們僅僅有一個良好的動機是不夠的,還必須要有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法作保證,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要具體問題具體對待,因地製宜、因人製宜、因時製宜、因勢製宜地去處理問題。

隻有這樣,才能做到既發展了自己,又完成了事業,達到人事兩成的圓滿結局。

而不了解這種必要性,一意孤行,則難免出師不利落個可悲的結局。

中國有句很樸素的民諺。

叫做「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

這句話的意是就是:要根據對象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行為方式,否則,就容易製造對立,產生麻煩。

老實人不懂爭利

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老實人往往是指那些本本分分、規規矩矩的人,他們在工作上任勞任怨,在生活上嚴謹自好,各個方麵都達到了社會規範的基本要求,在領導眼裡往往也算是很聽話的人,在群眾中形象也是公認的好。

然而,就是這樣的人卻總是吃虧。

也就是說,遵守規則的人並沒有得到獎勵,而違背規則者卻獲利甚豐。

這種現象看似不正常,但卻很普遍地發生在我們的身邊,久而久之,反倒成為正常現象。

為什麼老實人總是吃虧?

這與其羞於爭取自己分內利益的行為有著直接的,甚至可以說是必然的聯係。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異世箭主 絕世仙途 黃泉渡亡人 可笑!重生後全皇朝盼我死 青春啦小狗 紅塵救世錄 嗷嗚!團寵龍崽恃萌而驕 我爸穿成霸總文中的首富 徒兒會讀心術後,我養他雙修被曝光 在等我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