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心智的巧妙(1 / 2)

加入書籤

每個人都有他的隱藏的精華,和任何別人的精華不同,它使人具有自己的氣味。

——羅曼·羅蘭

誇大狂

你覺得大時,世界便偉大了;而你之所以覺得大,是把你的優點特別誇張。你自己感覺是在用放大鏡去觀看世界。簡而言之,你是在誇張自己。

如果在你情緒低壓和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時,你便感覺「渺小」。你是用你的感覺在放大鏡的另一端觀看的。

誇張的心理是很有趣的。一切的兒童,在他們充滿熱忱時,便要誇張。一件事都要比原來的大些好些。兒童所喜歡的童話,是黃金建築的宮殿,寶石堆滿了山洞。巨人是巨大的,森林是深廣的,奇遇是偉大的。

但是成人的誇大心理表現在行為上。當一個打魚的人打了一尾很大的魚,他自己也感覺得偉大些。因為捉了一個這樣大的魚。兒童或別的成人傳說的時候,把魚說得更大些,便覺得更好聽。有些說大話的,以能吹虛為榮幸,似乎這樣增加他身價不少。

誇張的習慣猶如吃麻醉劑一般。假如它不使你討厭(多半的結果是如此),你便走入了一種榮耀的世界。有一個年輕的醫生,吃了一點興奮的藥,藥性發作後,感覺到自己非常之偉大,回家時在公共汽車上,他叫開車的扌莫他的筋肉,並且對他說,他很奇怪為什麼開車的會讓一些卑微的過路人和像他這樣的一位希臘英雄,同搭一輛車。他覺得他的小屋似乎是一座宮殿,他的妻子是一位公主。直到他洗了一個冷水淋浴,休息了一晚之後,才恢復原狀。受誇張的情緒最可憐的,是精神錯亂的人。他們心靈的崩潰,在未破碎成細片之前,成了一個極大炫耀的幻泡。有一個五十六歲的癲狂老頭子,竟說他七十九歲,他的妻子曾經生了四對雙生子,他有五百六十五位本家,其中七十五位是他的兄弟,三百七十五位是他的姊妹,他有三百個祖父,七百個祖母,他們都應許給他隨從每人一千五百萬的金洋,他相信他擁有數千萬股票,廣大地產,他覺得一切行動都是在一個極大極好的世界裡——這都是因為他感覺得自大。他這種誇張,可算是完全失了限製和意義。這些凡是以為自己是君王、皇帝、救世主、大將、大富翁的神經錯亂人,都是他們的誇張情緒所使然。

世上的人總是盡力想覺得自己很好——甚至求助於誇張的方法,來達到這種的目的。不過他還能有一種限製,對於所希望的能夠有自信心。兒童便比較造次些,因為他們對於自己所說的,還有點半信半疑。愛自大的人,對於自己總有一種誇張的情緒,看自己非常偉大。心理學家稱之為漲大的自我,普通人叫他做膨脹的頭腦。

誇張如果有相當的限度,是無大害的,並且還能增加人生的快樂,造成一種很有興趣的故事。在報紙上,看到關於火災、水災、瘟疫,以及馬戲廣告、商業貿易等等,這一切都是一貫的誇張。可怪的地方不在報紙上這種記載,而在人人都相信。平凡的事總容易使人枯燥,所以每一件事必須用誇張的方法,大肆表現出來。

然而實際上說來,最好還是能將事實看得莊嚴,尊重其本質。世界無須誇張已足夠快樂了,並且假如誇張得甚,便失去了大小輕重的平衡。恐怕馬克·吐溫(rktin)的話很對:如果你是疑惑的話,還是說真話的好。

你的好奇心勝於懼怕心嗎

達爾文因為好奇心的驅使,將一些不傷人的蛇放在一個紙袋裡,然後拋到動物園猴子欄的角上,看這些猴子怎樣。立時一個一個的猴子挨次跑到紙袋那邊,向袋裡瞧,看後嚇得趕快跑到鐵欄的另一角;然後又慢慢地來瞧一下,又嚇得跑過去。它們的好奇心勝於懼怕心。

人類也有同樣的心理,不過較為復雜。有些人是懼怕心比好奇心強,有些人是好奇心比懼怕心強。而且有時我們對於各種奇異的事情,同時起一種好奇心與懼怕心的。

對於一件事,好奇心推你向前,懼怕心使你退後。這是自然的構造使我們如此的人類最初一種懼怕和好奇的行為,是完全由很強的一種天性驅使,懼怕的行為便是畏縮、哭泣、躲藏、逃走、禁閉等。好奇心卻使你注意,使你向前,使你觀察,或許還使你對於人或物,表示一種親近或撫愛的態度。

一個嬰兒的好奇心比他的懼怕心更是容易引起,不過要引起懼怕也是容易的。瓦特生博士(drwatson)的活動電影中,出現有許多嬰兒和一些動物玩耍,如白鼠,黑貓,兔子,小貓,小狗,白鴿,甚至蛤蟆和蛇;因為這些動物的形狀、感覺,吸引起嬰兒的注意。但是如果這些動物,有些突然粗野的舉動,如蛤蟆之跳躍,或是一隻狗或貓很粗蠻的擾攪,或是一隻很大的或愛吠的狗等等,都能消減嬰孩的好奇心而引起懼怕心;而且假使嬰孩被另一方嚇過之後,便不容易脫離懼怕而恢復他們愛玩的本能。保姆很容易使小孩膽怯的。假使你能利用這種兒童天性的好奇心,去引導他們憐愛動物,便能防止許多無謂的懼怕。然而好奇心也是必須正當引導的,不可引起無謂的搬弄或破壞,而應引起有目的的實驗。

達爾文所試驗的這些猴子,也和許多兒童一樣,表示一種畏縮的好奇心。成年人是同時為懼怕心所折服,為好奇心所推動的。因此我們便用許多苦心做成許多技巧,以滿足這種心理。這便是遊戲場中的乘火車的遊戲、升降環繞機和急射機等,使人得到一種平安的震驚。你便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嘗試在這些羊角道上滑車,感覺一下推撞、急旋等味道。在平坦的道上慢慢推動,是不會使人興奮的,推撞得很凶,速度很快,以致使人嚇得喊叫、呼吸急促、心髒跳動,都是能吸引人的。這樣他們便情願花錢,而且不久他們又去驚嚇一次,或者直到嚇慣了為止。

何以自然要造成如此的人類,也是有道理的。新奇的事是可吸引人,而好奇心可以使人得到智慧。你對於新奇的事物何以要小心,或畏懼退縮,也是有道理的,便是因為恐怕有危險。凡是熟悉的便是平安的。然而新奇和生疏卻很難有固定的界限。一個嬰孩和他的母親或保姆在一塊很安適時,如果一個生疏的人抱來抱去,便會使他哭泣。然而有些兒童並不認生。年齡較長的兒童對於室內新設的東西,更是喜歡搬弄,新奇的東西吸引小孩是因為熟悉的已失掉玩耍和驚懼的興趣的緣故。所以新的玩具總是受兒童歡迎的。

無論哪件事隻要你已熟悉時,興奮的興趣便會減低。假使你從來沒有坐過飛機,你的好奇心便使你想去嘗試這種滋味,然而同時你還是有點懼怕。但是對於林白大佐,坐飛機便如你坐火車一樣的感覺得普通。你可以問問自己,是你的好奇心大,指使你去坐飛機呢?還是你為懼怕心所克服而打消坐飛機的心思呢?

在這種好奇和懼怕的起伏中,有些好奇的人對於外國的食物是想選擇新奇的;然後另有些人旅行到外國時,卻說他們不能吃這些異地的飲食。中國酒店要想發展生意,就必須設法吸引那些好奇的人。探險的人好奇心比懼怕心強,愛老守家園的人卻正是與之相反。但是多半的人都同時含有這兩種心理,一方麵你願意在家,一方麵你也願意有個機會可以改換環境:大概說起來,主張自由的人和保守的人,其所以不同,也是因為此種心理的差異。

行為的研究

這件事是由一位和藹而精明的精神病專家所察看出來的,是關於一位女性。她說她和她的丈夫是如何的彼此相愛,從表麵上看他們也確是如此。然而當她說完之後,這位精神病專家注意到了四點破綻:第一,當她丈夫離開家後一禮拜回來時,她忘記迎接她的丈夫;第二,她夢見她丈夫受到了傷害;第三,她有一種習慣,喜歡將結婚戒指取出取進;第四,如莎士比亞某戲劇裡有一句很威嚴的批評:「這位夫人太反抗了。」

如果你的行為表白出來,你便用不著言語來說了。第一點表示她對於丈夫是漠不關心的;第二點可以認為是她心中潛伏著這種思想的欲望;第三點是一種行為的表示,表示她想自由;第四點是表示她好像那些害怕的人吹著哨子,想極力鼓起勇氣一樣,想用言語來掩飾她心中的不快之感。確實,她與另外一個男子戀愛了。

這種分析中行為的研究,是弗洛伊德發明的。他相信人類常常是以這種露馬腳的行為,露出了自己的真實情緒。這種感覺潛伏在我們上意識的下麵,並活動著;而我們盡力地將這種感覺壓下來去,因為覺得這是一種令人不快的心理,是應當抑製的。假如我們不擔心防範,便隨時暴發在行為上了。忘記到火車站去,是含一種動機在內的,她實際上是不願意去,至少無熱忱去。照弗洛伊德說,做夢是一種被壓製的願望而形成的幻景。過於反抗是很可疑的,正如過於請人原諒,實際便是譴責自己。

凡此種種都是我們下意識不知不覺的表現,使我們的思想發泄出來,好像一個被禁止的貓兒出來一樣。像這樣的行為很多,假如我們是精明的,我們便可能識破出來。如果某人這種行為太露麵了,對於他的話,無論是稱贊或是自謙,總使我們難於相信;或是他的行為不自然,似乎有所隱藏的地方;或是其他地方使我們疑心等等。假如他的行為更明顯是有意的,我們便說這是一種虛偽的行為。

我們照著弗洛伊德的理論以人類在清醒時及睡夢中的一切行為做線索,去考察他們真正的心理,到一種什麼程度,尚不能十分確定。這種解釋的方法確是有幾分真理的,能從平常瑣碎的行為看出重要來。弗洛伊德是很樂於將這種原則應用於自己和他那種事業上。他說他有兩把鑰匙,一把大而圓的,是用以開精神病療養室的門,另一把小而平的,是開他自己的房間。他有時不知不覺地用房門鑰匙去開療養室的門,但是從未用過療養室的鑰匙去開房門。他結論說:他有一種下意識或私心的欲望,感覺到家中的舒服,而投入到精神病的工作中去。並且又說,有些醫生親自查完病人回家之後,忽然記起來有幾處沒有去檢查;大概發覺出那些被忽略的病人,原來是那些診費拖欠的病人。把這些原則推論太廣了,也是不對的。有些善忘、做夢、語言和行為的不留意等,是可以用這種理論來解釋的,但是並非一切的行為都能解釋。不過此種理論證實了普通所謂行為比說話更有力量,並能解釋行為之何以然和所以然。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心理醫生不會告訴你的秘密 末世:召喚玩家暴打喪屍 在神話復蘇的時代自創體係 製衡守護 醫見傾心:王爺以身相許 校花的王牌高手 天玄劍帝 [綜武俠]炮灰不再杯具 雪夜情人 非職業白月光[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