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本能行為障礙的秘密(1 / 2)

加入書籤

本能行為是指在人類進化過程中形成並經遺傳固定下來的,對個體和種族生存具有重要意義的行為,如吃、喝、性行為,等等。本能行為障礙,即在特定情境和特定時段人類本能行為表現異常的現象。臨床上常見的本能行為障礙主要有自傷、自殺、進食障礙、睡眠障礙等。

心理問題56失眠

■翻來覆去就是睡不著

■問題描述

方小姐在一家外企工作,和同事合租一套房。她的睡眠通常很淺,稍有動靜就會醒來,醒來以後就很難再入睡。更糟糕的是,她還怕光,有一點兒也不行。由於室友們作息時間不一致,總有人很晚才睡,她也隻好等著大家都睡了,所有的燈都關上了,周圍一片黑暗時才能入睡。而一到早上,她又很早就被一點兒動靜驚醒。長期如此,使她苦不堪言。方小姐在白天總是無精打采,頭昏腦漲,周身疲乏無力,工作效率也不高。她不知道自己這是怎麼了,有心改善自己的睡眠狀況,卻又不知如何著手。

■問題分析

失眠症是一種以失眠為主的睡眠質量不如意的狀況,其他症狀均繼發於失眠,包括難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夢、早醒、醒後不易再睡、醒後不適、疲乏或白天困倦。失眠可引起當事人焦慮、抑鬱或恐懼心理,並導致精神活動效率下降,妨礙社會功能。失眠主要分為入睡困難與維持睡眠困難,會導致無法恢復體力與白天精神萎靡。

睡眠是人生的不解之謎,也是人生的快樂所在。我們難以睡眠時間的長短判斷一個人的睡眠夠不夠,因為一天所需的睡眠時間因人而異,有人一天隻睡四五個小時就夠了,有人卻一定要睡十個小時才行。更多的時候我們認為,失眠是一種症狀,而不是一種疾病,就像是發燒或腹痛一樣,隻是一種疾病的症狀,必須找出病因加以治療。

失眠症分為短暫性失眠(短於1星期)、短期性失眠(1~3星期)及長期性失眠(長於3星期)。短暫性失眠,幾乎每個人都有過,當你遇到重大的壓力、情緒激動時,都可能導致你當天晚上失眠。短期性失眠的病因和短暫性失眠有所重疊,隻是時間較長,往往需要數星期。長期性失眠,是失眠門診中,最常遇到的類型,有的病史達數年或數十年,必須找出其潛在病因,才有治愈的希望。

最容易出問題的地方在於不規律的睡眠模式:工作或學習得很晚;白天經常睡覺,或者睡得過多,早晨起得又太晚。失眠傾向於惡化,因為不利的影響會在你睡眠時反復出現在你的腦海裡。你很擔心睡不著,結果就更難以入睡。你越是努力入睡,越是難以入睡。如果你白天的事沒有處理好,甚至帶給你頗多的困擾,當累積到一定的程度後,你的思緒仍會持續到睡眠的時候,最後可能導致失眠的產生。失眠的困擾一旦來臨,代表著心理困擾已超越了臨界點,此時勢必要對引起困擾的事情加以處理,勿使失眠的情況惡化。

許多研究表明,失眠可能引起的對心理健康的損害比生理方麵要嚴重得多。一個人在失眠之後,往往情緒不穩定,容易激動,煩躁不安,好發脾氣,造成所謂「焦慮」的精神狀態。或者恰恰相反,對於什麼事情都提不起興趣,漠然視之,對事物的反應相當遲緩。失眠所引起的這種消極心理後果,其根本原因不在失眠本身,而恰恰在於不良的心理因素——對失眠的「自我暗示」。在現實生活中,不難發現長期失眠的人,多是「自我暗示」程度極高的人。由於這種強烈的自我暗示,使失眠者在經歷幾次失眠後變得憂心忡忡,對睡眠產生一種莫名其妙的「恐懼感」,如此「失眠」和「暗示」交替,便形成了惡性循環,結果造成嚴重的心理創傷。

■解決之道

一、緩解情緒的過度緊張

睡眠是中樞神經係統的一種主動抑製過程,隻有皮質區域產生的抑製過程廣泛擴散,並擴布到皮質下中樞時,才能引起睡眠。如果情緒過度緊張,焦慮不安,思前想後,就會在皮質相應的區域形成一個很強的興奮灶,乾擾入睡抑製過程的擴散,所以難以入睡。無論麵臨多麼重要的考試、比賽或其他重大事情,在經過反復認真的準備之後,直至臨戰前夕,都應充分相信自己的工作及準備,堅定必勝的信念,做些輕鬆的運動或娛樂使精神放鬆,消除對成敗的種種顧慮及雜念,這是得以安眠的重要前提。

二、糾正對睡眠的種種誤解,消除對失眠的畏懼心理

失眠應被看做是一種心理障礙而不是生理疾病。盡管引起失眠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但最主要的是精神因素、心理因素和環境因素三大類,也有一些是由其他疾病和飲用酒精性飲料、茶水等引起的。

有人認為,「要是少睡了多少時間,就得補多少時間,否則就會影響精力」,這是沒有科學道理的。很多人有這樣的體驗,在戰爭或其他非常時期,即使少睡了一些時間,同樣也會感到精力充沛,這說明人是有很大潛力的。人的精力和體力都具有一定的保險係數,所以即使一時難以入睡,也千萬不要著急。相反,越急就越難入眠。

三、創造一個較好的睡眠條件

盡量養成每天同一時間上床睡覺,上床後除了睡覺之外,不想其他的事。

不睡懶覺。睡懶覺是失眠的開始,不要有「由於昨晚沒睡好第二天早晨多睡一會兒」的想法。不睡懶覺,按時起床很重要。雖然次日可能出現頭暈乏力,不想活動,但持續幾天後反而會促發睡意。

保持臥室安靜、昏暗、溫度適宜,保持床鋪和被褥清潔、舒適,為快速入夢創造一個最佳環境。

體力活動有助於睡眠,但睡前過度運動可使血液循環加速、精神興奮,不利於睡眠。

床是用來睡覺的地方,不要在床上觀賞緊張、刺激、恐怖的影片和電視節目,如鬼片、凶殺片等,這會造成心裡不安而影響入睡,也不要在床上思考問題,有些事應在睡覺前想好或乾脆留到明天去想。當然,你可以看一本特別無聊、一看就瞌睡的書,或聽一點兒輕柔的音樂,這樣會有助於睡眠。音樂通過聽覺可怡神,可解除頭痛腦漲,促進睡眠。

四、順其自然,放鬆思想情緒

有的人從上床之前就開始考慮「今天晚上能睡著嗎?」「萬一睡不著怎麼辦?」等問題,這正是引起失眠的惡性循環的開始,結果越著急越睡不著。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所做的事上,停止一些爭取睡眠的努力,如「數數」、「想象氣功」等方法。把睡眠當成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放鬆心情,不要過於在意,困意就會自己來找你了。

晚上如果實在睡不著也不要在床上翻來覆去,並盡量減少上廁所的次數,最好的辦法是閉上眼睛保持平臥的姿勢,靜靜地躺著,這樣可以達到與睡眠同樣的效果。當你在床上翻來覆去輾轉難眠時,躺在床上隻會使你更加緊張、更難入睡。不如乾脆起床離開房間做些輕鬆活動,如看書、聽音樂、靜坐,等到累了再進房間。但如果你躺在床上無法控製腦中的思緒時,你也可以照以下方法做。

平躺,不墊枕頭,將雙手雙腳打開呈大字形,手心朝上,眼睛閉起,下巴往內收,將注意力集中在腹部,開始用腹部呼吸,並將每次的吸氣、吐氣的時間一次一次拉長變慢,約五六個回合。

除了呼吸之外,一麵想著自己身體的每一個部位,順序從腳趾、腳板、腳踝、小腿漸漸往上,不漏掉身上任何一個部位,慢慢地在心中默念,使其放鬆,要輕輕地躺在床上,連月要部也緊貼在床上(多練習幾次即可),漸漸地你會發現你已將心中的雜念都甩掉了。

試試看,這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五、食物療法

在日常的飲食中有幾種食物是具有安神、鎮靜功效的,常吃對神經係統有安撫作用。

蓮藕茶:藕粉一碗,水一碗,入鍋中不斷地攪勻,再加入適量的冰糖即可,當茶喝,有養心安神的作用。

玫瑰花茶:具有很好的解鬱作用。

龍眼百合茶:龍眼肉加上百合,很適合中午過後飲用,有安神、鎮定的作用。

鈣質豐富的食物具有促進睡眠與安定神經的作用,如奇異果、豆漿、芝麻糊、玉米湯。每晚睡前若要喝牛奶來助眠,請搭配餅乾、麵包之類的甜點,因為雖然牛奶中的鈣質可以安神助眠,但是因為牛奶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反有提神的作用,如能搭配一些高糖食物,則可以促進血管收縮素的分泌,能產生睡意。

另外,中醫有「胃不和則臥不安」的說法,故睡覺前不要吃得太飽,因為吃得太多胃腸運動會加強,以至影響睡眠;睡前避免喝太多的水,以免因尿頻而影響睡眠;睡前不宜飲酒,雖然飲酒有暫時的催眠作用,但酒精的刺激會使人睡眠不實、早醒。

■心理測試

失眠症的自我測試

請選擇「是」或「否」回答下列各題。

1躺在床上,我的腦子裡全是白天見過的人和發生的事,難以入睡。

2我睡著之前非翻來覆去地折騰不可。

3一般情況下,我需要依靠鬧鍾才能起床。

4我沒有生理或心理疾病,也不上夜班,但晚上還是睡不好。

5我經常感到頭暈眼花。

6我對自己的睡眠質量很不滿意。

7我經常很早就醒來,而且再也睡不著了。

8不管睡多長時間,總覺得睡不夠。

10就算沒有睡好,我第二天依然活躍,完全沒有受到影響。

11我經常午夜之後才入睡,中午甚至更晚才醒來。

12我長期受到失眠的困擾。

13我常常會對一些事情產生困惑而難以解脫。

14晚上我很少做夢,也很少被驚醒。

15我的睡眠時間嚴重不足,晚上總是睡不著,腦子裡都是白天工作的問題。

16到了晚上,我總是千方百計地強迫自己一定要睡個好覺。

17換個地方我就難以入睡。

18我經常白天感到昏昏欲睡,精力不集中,慵懶乏力,容易生氣,做什麼事情都提不起精神來。

19我睡眠時間很不規律,不能按時上床睡覺。

20入睡後稍有動靜我就能醒來。

21我整夜做夢,醒來時覺得很累。

22一上夜班我就睡眠不好。

23我必須使用安眠藥才能安然入睡。

24我經常一夜連續做好幾個夢,而且大多是噩夢。

25每天晚上我一躺到床上就緊張,生怕早晨上班遲到,結果越緊張越害怕,就越睡不著。

26有點兒不順心的事我就徹夜難眠。

27我經常唉聲嘆氣:「唉!困死我啦,昨晚又沒睡好覺!」

28即使睡眠充足,無聊時我仍會有困意。

29白天我總是昏昏欲睡或白天很容易入睡。

評析:

第3、8、10、14、28題答「是」為0分、「否」為1分,其餘各題答「是」為1分、「否」為0分。將各題得分相加,算出總分。

0~5分:你沒有失眠症。你很少受到失眠的困擾,睡眠質量良好。

6~10分:你可能會由於外在的原因失眠,但往往隨著事情的解決和環境的改變,失眠也不治而愈,所以不必擔心。

11~20分:你有一些失眠的問題。重大的壓力、情緒激動,都可能導致你當天晚上有失眠的困擾。除此之外,作息不規律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21~29分:你患有嚴重的失眠症。夜夜難安正是你現在的寫照,並乾擾了你正常的工作和學習,應盡早治療。

心理問題57貪食

■進食後再嘔吐出食物

■問題描述

小美,26歲,教師,身高165厘米,體重50公斤。最近三個月來,她不可控製地進食,每天在吃飽晚飯的情況下,還要將家中所有能吃的食物無法控製地吃完。但她又害怕過多的進食會導致肥胖被人笑話,所以在進食後,又躲在無人處,采用手指摳咽喉的方法,將剛吃的食物嘔出來。剛嘔出時覺得非常舒服愉快,但過後又非常後悔。長期如此,小美非常痛苦,情緒低落,沒有精神,工作和生活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問題分析

貪食症也稱暴食症,是一種以反復發作性暴食及強烈的控製體重的觀念為特征的病症。此症為周期性發作、不可控製地多食,包括兩大主要特征:其一是不可抗拒地強迫自己多食,其二是自己設法催吐以避免體重增加,有時則是濫用瀉藥。此類患者的體重常保持在正常範圍之內,女性較為常見。

事實上,大多數人偶爾都會大吃一頓、狂喝一回。偶爾失去控製是沒有關係的,不要因此而責備自己。這樣偶爾的放縱並不說明有貪食症,因為貪食症必須存在經常性的失去控製的暴飲暴食現象才能確診。

1反復發作地暴食,飲食無法控製。一次可進食大量食物,但是體重沒有明顯增加。

2過分看重體重,對自己的體形和體重持久地過度擔心。

3常采取引吐、導瀉、利尿或運動的方法,避免暴食引起的發胖。

4出現身體症狀。如體重不穩定、用餐後馬上嘔吐、皮膚變差、萎靡不振、容易疲勞、眼睛充血、女性經期不規律,等等。

5情緒波動。如抑鬱,情緒低落,羞恥感,內疚,常感覺孤立無助。

6貪食後的後悔與沖動。難以控製的暴吃沖動和進食後的焦慮不安並存。

貪食症是用來處理壓力以及不愉快感覺的一種方式,患者在生理上並不需要進食,而在心理上卻有長期飢餓的感覺。這種飢餓涉及心理需要,並非單靠食物就能解餓。病患者隻覺飢餓難耐,但瘋狂進食後,又會馬上以催吐、服瀉藥等方法拚命把食物嘔吐或排泄出來,避免體重增加。但這樣做並不能真正起到解除心理壓力的作用,反而使「吃」變成了處理焦慮不安、寂寞和生氣的不當方式。

貪食症因各種問題所導致,發病原因較為復雜,患者存在一種持續的難以控製的進食和渴求食物的優勢觀念,並且患者屈從於短時間內攝入大量食物的貪食發作。此類患者有要求完美、抑鬱、焦慮、強迫人格等傾向,個性較外向、易怒。一般來說,完美主義者、做事一絲不苟的人比較容易產生攝食障礙。拒食症患者通常認為能夠自己控製飲食的行為非常完美,可是患有貪食症的人卻會認為自己的行為很悲哀。所以一旦患有貪食症,患者往往會產生嚴重的自我厭惡感,會認為自己很差勁,甚至喪失生存的信心。

大多數貪食症患者都認為自己沒有吸引力,害怕變胖,覺得自己比實際體重要重。與厭食症患者相比,他們控製體重的努力是混亂的:克製的飲食行為常常被反復的、持續時間較短的不可控進食破壞,隨後又會出現挽救其後果的行為。暴食中消耗的食物量是巨大的,他們吃東西並非為了尋求快樂,相反,他們吃東西都是秘密的、快速的和囫圇吞棗式的。在這些行為之前通常會心裡緊張,進食隻是為了緩解這種緊張,在暴食時會感到無法控製自己的行為,但吃完以後,負罪感、自責和抑鬱便隨之而來。不久,又會以嘔吐或服用瀉藥作為對暴食行為的補救和懲罰。暴食和抗暴食的循環就這樣完全控製了生活。

■解決之道

一、找到暴食的內在原因

改變對體形和體重的過分關注以及其他方麵的認知誤區。由於神經性貪食症的患者一般來說都表現有較為明顯的自責、焦慮、抑鬱等情緒障礙,與抑鬱症有很大的關係。在平常的生活之中,應該注意放鬆自己、相信自己,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不開心的時候要學會傾訴。

二、調整飲食習慣,樹立正確的飲食及體重認知觀念

控製進食行為,改變對飲食的態度。可以給自己製訂一個計劃,什麼時候吃東西,吃什麼東西,做到一日三餐、營養均衡,避免在兩餐之間吃零食,拒絕高脂高糖的食物。養成三餐定時定量之習慣,避免獨自進食且進食時不做其他事情。用有規律的飲食行為代替暴食。

三、行為療法

旨在使患者吃以前回避的食物以及高熱量的食物。可以建立一個食物等級來實現這個目標,最初的食物是患者比較能夠接受的,最終的則是以前會引起患者高度焦慮和暴食、導瀉行為願望的食物。

四、適當轉移注意力

暴食通常是由觸發因素引起的。這樣的觸發因素有可能是情境式的,比如晚上一個人待在廚房裡,或者看電視的時候,或者經過快餐店;也有可能是情緒式的,比如覺得孤獨、嫌惡自己或者無聊的時候。要學會其他一些處理緊張和痛苦情緒的辦法,可以用其他行為來替代暴食,比如給朋友打電話、出去散散步、聽聽放鬆情緒的音樂,這樣也可以打破暴食循環。

■心理測試

貪食症的自我測試

選擇「是」或「否」回答下列各題。

1我一旦開始吃東西,就沒有辦法停止。

2我希望自己看起來苗條一點、好看一些。

3工作繁忙時,我不時地想吃東西,並總問自己:是不是該吃飯了,晚餐吃些什麼?

4吃東西時我總是不能細嚼慢咽。

5我一日三餐很有規律,極少吃得太多或太少。

6暴食症發作時,我食欲大增,吃得又多又快,甚至一次吃進常人食量的數倍,直到難以忍受為止。

7我會一直吃到感覺撐得難受為止。

8我肯定比大多數人在同樣情況下和在同一個時間段內所消耗的食物量大得多。

9我除了一日三餐外,偶爾也吃些零食。

10我沒有出現過一次吃得太多的情況。

11為了防止發胖,我會做一些不合適的事情,如催吐、使用瀉藥或者過量運動。

12我覺得我是為了食物而活著的。

13我對自己的感覺受到體形和體重的過多影響。

14我對吃東西並沒有強烈的過分的意願。

15深夜或獨處時我有暴食的行為,一吃就後悔,會想辦法吐出來。

16我常獨自進食,因為覺得自己吃這麼多東西很不好意思。

17我隻有吃東西的時候才會感覺不心慌。

18我感覺不能控製自己吃什麼、吃多少。

19雖然不餓,我仍吃過多的食物。

20我一麵節食,一麵又貪食,這令我十分苦惱。

21我經常感到非常飢餓。

22我總是在想明天不再吃了,但是沒有用,我做不到。

23我無數次地想:從明天開始,我要控製飲食,再不能亂來了。

24擔心驚人的食量會讓我尷尬,因此我常躲起來獨自進食。

25吃東西對我來說,隻是滿足最基本的生理需要。

26我並沒有感覺到餓,但是一回到家就隻想吃東西,這種想法一直縈繞在我的腦中。

27暴食後我會感到羞恥、抑鬱和內疚不安。

28我碰到喜歡的食物偶爾也會多吃一點兒,但絕不會失去控製。

29我最近總是想吃,而且是不餓就想吃,吃飽了還想吃。

30我想獲得別人的贊賞,希望增加自己的吸引力。

評析:

第5、10、14、25、28題答「是」為0分、「否」為1分,其餘各題答「是」為1分、「否」為0分。將各題得分相加,算出總分。

0~5分:你沒有貪食或暴食症狀。你飲食比較合理,有規律,也沒有不正確的減肥觀念。

6~10分:你存在一些貪食的危險,可能你對自己的體形並不十分滿意,曾有過節食減肥的經歷,但因意誌力不強而放棄,從而轉向了暴飲暴食。

11~20分:你的貪食症狀十分明顯,應引起重視。每當心情不好時,就會用大量飲食來改善心情及降低自己的壓力,雖然知道這樣的吃法實在不好,但是不吃的話心情更難受,所以每次都不由自主地拚命吃,直到自己滿意為止,無法控製自己的飲食。

21~30分:你需要高度警惕自己的貪食症。你因貪食給自己造成了很多困擾,變得焦慮不安,建議你立即進行治療。

心理問題58厭食

■每次吃東西我都會覺得很痛苦

■問題描述

曉青今年19歲,161米的身高體重不到40公斤,瘦得皮包骨,可她還是認為自己太胖了。

原來,曉青為了讓自己的身材符合某些時尚雜誌刊登的「優美標準」,開始瞞著父母買減肥藥吃,偷偷吃了一個月後,為了不讓體重反彈,便嚴格控製自己的飲食。她規定自己每天早上隻吃一個蘋果,中午吃一兩左右的米飯,晚上隻吃水果和青菜。父母擔心她營養不夠,每天都變著花樣做好吃的給她,但她總以會長胖為由,盡量少吃或不吃。

偶爾,她忍不住的時候,也會買來大量的零食狂吃,但一吃完她就害怕長胖,又想盡辦法把吃進去的食物吐出來,如此反復,發展到最後,她一見到食物就想吐。慢慢地,她開始出現頭暈、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臉色也變得越來越蒼白,學習成績也一落千丈。

■問題分析

厭食症,是指以怕胖而少量或不願進食,有意嚴格限製進食,使體重明顯低於正常標準或出現嚴重營養不良現象,但仍恐懼發胖、拒絕正常進食為主要特征的一種進食障礙。患者即使體重已減輕至標準體重的85%以下,仍主觀地擔心體重增加,且無視身體已出現部分不適症狀,女性患者甚至會有連續三個月以上的停經。此症患者的年齡通常在13~20歲,女性比男性多十倍以上,並且發達國家或中上階層家庭的子女患此病的人數相對較多。

你一定有過這樣的經驗:當碰到不如意的事或跟別人吵完架後,心情變得非常糟糕,這時你可能不太想吃飯或根本沒有食欲。如果沒有食欲的情況隻是短暫的,其實並沒有什麼關係,不過如果你為了「瘦」而有意長期少吃,精神嚴重不良,這個時候就要注意自己的心理狀況了,看看是否已經達到厭食症的程度。

神經性厭食症臨床表現的核心是對肥胖的強烈恐懼和對體形體重的過度關注。最初患者有意限製進食,逐漸發展為采用進食後引吐、服瀉藥或減肥藥的方式避免體重增加,即使體重已低於正常標準仍擔心不已,常處於擔心發胖的恐懼和煩惱中。

與其他精神障礙相比,厭食症在社會經濟地位較高的女性和高學歷人群中最常見。他們對體形和體重持有歪曲的看法和態度。苗條和減肥是他們最為關注的,在他們看來,再瘦一點兒會讓自己感覺更好,這使得他們永遠都不會對自己的外形滿意,減肥也就一直這麼持續下去。

厭食症一般是從「正常的」節食開始的,但慢慢就發展成了十分挑剔和嚴格的熱量限製和劇烈漫長的生理活動,食物限製和身體鍛煉形成了強迫性。開始的時候是不敢吃,到後期食欲極度缺乏,身體消瘦。有的患者禁不住食物的誘惑,大吃一頓,但隨後就采用吃瀉藥或自我引吐的方法,使吃下去的食物迅速排出體外。到了後來,為了控製自己的食欲,乾脆自行服用食物抑製藥,這些藥使人情緒低落,反應能力下降,甚至完全沒有食欲。因此,厭食症俗稱「減肥綜合征」。大多數厭食症患者存在歪曲的身體意象,他們過分高估了自己的體重,對自己的體形很不滿意。輕度抑鬱、強迫症以及焦慮等心理問題普遍存在於厭食症患者中。

除了與某些遺傳因素有一定的關係外,個體的易感素質是產生厭食的一種原因。這類患者常常爭強好勝、做事追求盡善盡美、喜歡獲得表揚、以自我為中心、神經質;而另一方麵又常表現出不成熟、不穩定、多疑、敏感、對家庭過分依賴、內向、害羞等傾向。

■解決之道

一、找到厭食的根源

意識到自己對於瘦的看法是錯誤的,或者承認這些看法有一些誇張,會有助於個體增強進食意願。可以通過改變個體的消極認知,以及鼓勵自己相信直覺和情緒,來發展個體的自主性,從而相信體重的重要性,以及營養缺乏會造成的嚴重後果。要清楚體重減輕與厭食症狀之間的因果關係。

二、及時補充營養

厭食症治療的首要目的就是恢復個體的營養狀態,因為由於長期營養不良而出現的脫水及電解質失衡會造成嚴重的問題,甚至可以引起死亡。如果患者拒絕治療,應采用勸說及強迫方式,以挽救病人的生命。

三、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

對體形和體重要采取科學的、現實的態度。糾正不良飲食習慣,並製訂健康進食的計劃。最關鍵的時期是從液體食物向固體食物的轉變期。

四、認知療法

要找出對於食物和體形的錯誤看法的產生根源並向其挑戰。當你確信吃幾塊餅乾都會使體重增加半斤時,需要有人告訴你如何看待這樣武斷的結論,並以現實一些的辦法來消除這些錯誤看法。同樣,你必須承認自己已經失去了客觀評估自己體重和體形的能力。正如同色盲者不能夠相信自己搭配衣服的能力一樣,你也必須承認你對體重的估計可能是錯誤的。

五、心理調適

其目的是幫助建立更為健康的飲食習慣和恢復健康的體形。包括疏導自己的心理壓力,對環境、對自己有客觀認識,找到適應社會的角度及處理和增強應付各種生活事件的能力。另外,對健康體魄的概念、標準體重的意義要有所了解,對自己的身體狀況要有客觀的估計,了解食物、營養學方麵的知識。

■心理測試

你有厭食症嗎?

1你對身材和體重過分重視,已成為對自己評價的唯一標準。對肥胖極端恐懼,有很強的欲望想要減輕體重。減肥成為一種習慣,就算體重已是過輕,但仍然把減肥掛在嘴邊。

2吃得很少或隻喝飲料,進行過度的劇烈運動,服用瀉藥及利尿劑,進行催吐等。

3短期間內體重急劇減輕,使體重降至標準體重的75%~85%。

4通常仍維持正常的作息,並且否認有飢餓及疲倦、虛弱感。

5有時亦出現貪食症的惡性循環,在短時間內吃下大量食物,然後用種種激烈的方法把食物排出體外。

6長期如此造成腸胃功能衰竭,一吃就吐,無法進食。

7低血壓、心動過緩、掉發、骨質疏鬆、指甲脆弱、臉色蒼白或蠟黃、畏寒、體質極差。

8出現月經失調或暫停。

評析:

如果你出現了上述情況,那麼你可能已經患上了厭食症或具有厭食症傾向了。

減肥強迫症的自我測試

請選擇下列各題的答案,並根據分值表給出的答案分值算出總分。

1半夜醒來,你到廚房打開冰箱門,這時你腦子裡的念頭是:

a冰箱裡有牛奶嗎

b晚餐吃的是麵條,還是排骨、沙拉

c吃剩的蛋糕太誘人了,我最好在上班前吃掉它

2最近一次稱體重,發現自己又胖了2公斤,你會:

a試著24小時隻喝果汁

b繼續以前的食譜,隻是少吃些

c很失望,為感覺好些,吃些巧克力

3工作繁忙時,你會: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末世:召喚玩家暴打喪屍 在神話復蘇的時代自創體係 製衡守護 醫見傾心:王爺以身相許 校花的王牌高手 天玄劍帝 [綜武俠]炮灰不再杯具 雪夜情人 非職業白月光[快穿] 重啟2002之黃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