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社交心理障礙的秘密(1 / 2)

加入書籤

好的社會交往可以減少孤獨、寂寞、空虛、恐懼、痛苦等感受,還可以宣泄憤怒及緩解壓抑感。因此,社會交往對於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義。有些人在社會交往中不敢交往、不願交往、不能交往,這就屬於社交心理障礙。社會交往心理障礙造成的影響有:不敢或不能與人交往;交往變得困難;交往給人帶來的是不愉快、壓抑等消極情感體驗。

日常生活中,出現一些社會交往上的困難、不適應,這是難免的、正常的。然而,人際關係嚴重失調或經常失調的人,往往有可能存在個性缺陷、認知錯誤或心理障礙。因此,對於人際關係適應不良的狀況,應做具體分析,分清哪些是正常的,哪些是異常的;對於異常類型的,要分清哪些屬於思想問題,哪些屬於心理問題,哪些是兩者皆有。隻有分辨清楚,才能對症下藥。

心理問題61人際關係敏感症

■他們總是合夥整我

■問題描述

小剛是一名高中男生,心理非常脆弱,別人說兩句難聽的話或做一些有點過分的事,他就受不了。他敏感多疑,總是懷疑別人說他的壞話,做事時,總愛看別人的臉色,唯恐得罪人。他覺得別人都會欺侮他,踐踏他的自尊。總之他覺得自己生活在不快樂之中,很苦惱也很困惑。

■問題分析

很明顯,小剛由於對人際關係敏感而導致了強迫症和抑鬱症。人際關係敏感症主要表現為不能正確處理個人和社會的關係,在人群中感到不自在,與人相處時有較強的戒備、懷疑和嫉妒心理,在對人際關係的認知方麵存在種種困惑,與身邊人關係緊張。患有人際關係敏感症的人一般都有點自卑、悲觀,在處理人際關係時明顯有所欠缺。

一般來說,過於敏感的人容易對別人的話語和行為產生過多的猜疑,過多地在乎別人的看法,然而,引來的卻是過多的痛苦、內疚、難為情,也給自己添了不少恐懼,唯恐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惹怒了周圍的人。

於是,有些敏感的人學會了隱藏自己的個性,以為隻有這樣才是最穩妥的,卻不知道,一直活在別人的眼裡,其實是最痛苦的,甚至讓人呼吸困難。

■解決之道

一、認知療法

要認識到自己的心理問題,摒棄不合理的想法,從而消除症狀。充實自己的內心,改變把敵意投射到別人身上的防禦模式,消除對人際關係的敏感。

二、仔細思考

靜靜地想一想自己的選擇以及應該排除的瑣事,集中一下注意力,你會發現,無論如何自己總是可以選擇的。在很多情況下,自己所做的事就是自己選擇的結果。所以,仔細思考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也許會發現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這樣想會提高你的快樂指數。

三、不為生活小事浪費時間和精力

在學習和工作中過分追求完美是造成心情不爽的一個主要原因。不要讓自己成為一個過分小心翼翼的人,允許自己偶爾犯錯誤,更要允許旁人對你有偶爾的侵犯。

四、不發牢騷

發牢騷並不能解決問題,隻會導致更大的壓力和別人的不快,換一種思路,會有新的出路。讓自己從解決問題的角度而不是從問題本身來進行思考,多想想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再想想如果換了一個你敬佩的人,他會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五、珍惜現在

專注於當前的時刻,把當前看成是一個神聖的時刻。無論現在做什麼,都力求把它做好,這才是快樂的源泉。同時要注意防止一心隻看重時間、目標和試圖同時做很多事、學習很多科目,因為隻關注時間、目標會使人陷入高度焦慮和緊張的狀態;而試圖同時做很多事、學很多科目,則會導致你工作和學習的膚淺、平庸和錯誤,這反而會使你喪失自信而心情沮喪。

六、變消極為積極

生活中有兩種力量:一種是積極的力量,另一種是消極的力量。我們的光陰有限而珍貴,所以,我們沒有理由深陷於消極情緒中而浪費時間,我們可以把消極的煩惱情緒鎖定在一天中的某一個小小的時間段裡,然後,立即關閉消極和煩惱的閥門,讓自己在一天中的絕大多數時間都處於快樂情緒中。

七、學會適應

如果你不喜歡某些人的行為而又無法回避,那就先試著學會與之共處——一次即可。然後再站在對方的角度想想他為什麼如此,你可能就學會了寬容與接納對方。

八、憧憬快樂

假如你現在不快樂,那就想象一下快樂的感覺並相信它是真的,想一想自己快樂時喜歡做什麼,試著去做一做。做一個樂觀主義者,期待最好的結果,這樣會給別人帶來很好的影響,並不知不覺地影響到自己。快樂並不一定是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而是珍惜自己現在擁有的東西。

九、發揮長處

也許你比別人更擅長做一些事情,那就在有機會的時候多表現自己的長處吧!可能的話,在眾人麵前多說自己擅長的話題,多做自己熟悉的工作,這樣會感到心裡有把握,而不會感到緊張和壓力。

■心理測試

人際關係中的傾聽能力的自我測試

請選擇下列各題答案:a總是;b多數情況下;c偶爾;d幾乎沒有。

1聽別人講話時很認真,不偽裝。

2以身體的動作表示你在入神地聽對方說話。

3經常鍛煉自己的傾聽能力。

4不會一邊聽對方說話一邊考慮自己的事。

5即使對別人的話不感興趣,仍會耐心地聽完。

6不會因為對說話者有偏見而拒絕聽他說話。

7聽批評意見時不生氣,能耐心地把話聽完。

8聽不懂對方意思時,坦然相告。

9即使對方地位低於自己,也認真地聽他講話。

10情緒激動或心情不好時,不會把自己的情緒發泄到別人身上。

11利用舉類似例子的方法證明你能正確理解對方。

12鼓勵對方表達思想。

13歸納、重述對方的思想表達,以免曲解或漏掉信息。

14不會隻聽想聽的部分,能抓住對方全部思想。

15與人交談時注意交談位置,使對方舒服。

16談話時,與對方保持適當的目光交流。

17注意對方表達的情感,不停留在表麵。

18以適當的姿勢鼓勵對方說出心裡話。

19能觀察出對方是否心口一致。

20注意對方的身體語言所表達的信息。

21必要時邊聽邊做記錄。

22不匆忙下結論,不輕易批評對方的話。

23聽別人說話時能夠盡量排除周圍的乾擾因素。

24不會向講話者連續提很多問題。

25如果對方的表達能力差,會積極引導對方。

26向講話者表示你理解了他的情感。

27對方講話速度慢時,能夠及時整理出對方的主要意圖。

28不指手畫腳地乾擾講話者。

29力求聽明白對方講話的實質。

30別人講話時不急於插話,不打斷對方的話。

評析:

選a為4分、b為3分、c為2分、d為1分,將各題得分相加,算出總分。

105~120分,說明你的傾聽能力很好。

89~104分,說明你的傾聽能力比較好。

73~88分,說明你的傾聽能力一般。

低於72分,說明你的傾聽能力比較差。

心理問題62人際孤獨症

■脆弱而又不尋求幫助,寧願疏遠大家

■問題描述

杜先生今年27歲,過著單身生活。他自稱,從17歲開始到21歲這個階段,他感到非常孤獨,尤其是在雨天或晚上的時候,他一個人躺在房間裡,強烈渴望有一個伴侶。幾乎每個晚上他都會不由自主地哭泣。雖然他感覺很痛苦,卻不願讓家裡人覺察到,連哭泣都盡量無聲無息。

他非常苦悶,總覺得與周圍的人格格不入,他覺得許多人素質太差、低俗、自私……而周圍的人認為他清高、自負、好表現,不願搭理他,還經常挖苦他。

杜先生很孤獨,他不知道自己是該隨波逐流呢,還是繼續保持獨特的個性?他現在遠離家鄉,在外地城市裡做著一份僅夠養活自己的工作,沒有愛人,也沒有朋友,經常發愁,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在哪裡。

■問題分析

有些人常常覺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葉孤舟,性格孤僻、害怕交往、莫名其妙地封閉內心,或顧影自憐,或無病呻吟。他們不願投入火熱的生活中,卻又抱怨別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納自己。心理學把這種心理狀態稱為閉鎖心理,而把因此而產生的一種感到與世隔絕、孤單寂寞的情緒體驗稱為孤獨感。

我們內心的孤獨感從何而來?為什麼有的人身處鬧市卻覺得已經被世界拋棄,而有的孤身一人卻生活得充實而富足?

孤獨症是由於自己與他人的空間距離或心理距離(後者的作用更重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各種通信手段的應用已經使空間無法成為阻礙人們交流的鴻溝了)過大而感到交流困難,由此產生的心理障礙,嚴重者將最終導致抑鬱症。

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有屬於自己的經歷、體驗和意識,當一個人深深沉浸於自己的意識中,渴望自己的內心被他人理解又發現很難與他人交流的時候,便會產生精神上的孤獨感。

孤獨的人有不同的表現,有的人很自卑,對自己的主觀評價過低,覺得別人都不願意與自己交流,為了滿足自己維護與保全自尊的主觀願望,他們自覺或者不自覺地將自己封閉起來,最終自陷孤獨境地。

有的人恰恰相反,很自傲,對於自己的主觀評價過高,認為身邊的人都過於平庸而不配與自己交往,其結果隻能是落得孤芳自賞、孤家寡人的境地。

還有一種人,他們對自己的評價就是「弱者」,他們認為自己是弱勢的一方,於是在生活的各個方麵都「自覺」地認為自己將是受嗬護、受照顧的,如果得不到別人主動的關心和照顧,他們脆弱和多愁善感的一麵便展現了出來,覺得別人都沒有理會自己,從而產生孤獨感。

孤獨會使人產生挫折感、狂躁感,令人心灰意冷,嚴重的還會厭世輕生。

孤獨心理的產生原因有以下幾點。

1青年期的心理特點,使孤獨心理在青年人中比較多見。青年人正處在生命發展過程中的準成熟狀態,世界觀和人生觀剛開始形成,自認為已經長大成人,常常委屈地感到自己不被理解,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孤獨感。

2缺乏事業心。一個有強烈事業心的人,一般不會感到孤獨。

3性格特點使然。內向型性格的人容易感到孤獨,因為他們的自我中心觀念比較強,內心深處有比較強烈的抗拒感,往往對外界事物和周圍人群表現得很冷漠,喜歡把自己封閉在一個狹小的天地裡。

4幼年的創傷經驗。父母離婚、父母的粗暴對待、夥伴欺負等不良刺激,使兒童過早地接受了煩惱、憂慮、焦慮不安的不良情緒體驗,會使他們產生消極心境,進而變得畏畏縮縮、自卑冷漠、過分敏感、不相信任何人,最終形成孤僻的性格。

5交往挫折。有些人缺乏必要的社會交際能力,在人際交往中遭到拒絕或打擊後,自尊心受到傷害,便把自己封閉起來。越不與人接觸,社會交往能力就越得不到鍛煉,結果就越感孤獨。

以下是一些孤獨心理的預警級心理活動。

1即使在歡快的場合,也很難被當時的氣氛感染,仍然認為自己很孤單。

2覺得與大多數人很難溝通,認為別人都不理解自己。

3過於內向,有了心事找不到一個能傾訴的人。

4認為人們都各懷鬼胎,不值得信任。

5心裡很希望別人來接近你,但是自己卻不采取主動。

6覺得自己是個多餘的人。

一般來說,人的天性是不能忍受長期的孤獨的,但是,有的人卻將自己推至孤獨的境地。

還有一種孤獨是有思想的人才能體會的,這種孤獨是文明帶給我們的。一個人當他的人性開始萌發、靈魂開始蘇醒時,便有了希望有人理解他,聽他傾訴的願望。當人性發展得更豐滿,心靈飛舞得更高遠的時候,便轉為希望獲得一種心靈的默契,但是,這樣的默契實在是可遇而不可求,於是,孤獨來到了。這類的孤獨是人生的獨特景致,可能導致人們深刻的思索、靈感的閃現、認識的飛躍,有思想的人並不害怕孤獨,而是在孤獨的風中飛翔得更加高遠,去認識人生的另一片風景。

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或多或少地體驗到孤獨感。有孤獨感並不可怕,但是如果這種心理得不到恰當的疏導或解脫而發展成習慣,就會變得性情孤僻古怪,嚴重的甚至有可能會變成孤獨症。

■解決之道

一、戰勝自卑

因為感覺自己跟別人不一樣,所以就不敢跟別人接觸,這是自卑心理造成的一種孤獨狀態。這就跟作繭自縛一樣,要沖出包圍著你的黑暗,你必須首先咬破自卑心理織成的「繭」。其實,大可不必為了自己跟別人不一樣而憂慮重重,人人都是既一樣又不一樣的。隻要你自信一點兒,鑽出自織的「繭」,你就會發現跟別人交往並不是一件難事。

二、與外界交流

獨自生活並不意味著與世隔絕。一個長年在山上工作的氣象員說,他常常感到有必要把自己的思想告訴人家,可是他身邊沒有可以傾訴的人,所以他就用寫信滿足自己的這一需求。當你感到孤獨的時候,翻一翻你的通訊錄,也許你可以給某位久未謀麵的朋友寫封信;或者給哪一位朋友掛一個電話,約他去看一場電影;或者請幾位朋友來吃一頓飯,你親自下廚,炒幾個香噴噴的菜,這都別有一番情趣。跟朋友們的聯係,不應該隻是在你感覺到孤獨的時候,要知道,別人也都跟你一樣,需要體會到友誼的溫暖。

三、為別人做點什麼

跟人們相處時感到的孤獨,有時候會超過一個人獨處時的十倍。這是因為你跟周圍的人格格不入。就跟你突然來到一個語言不通的國度一樣,你無法與周圍的人進行必要的交流,你也無法進入那種熱烈的氣氛裡麵,你不由自主地覺得自己很孤單,而他們之間那種熱烈的氣氛更能襯托出你被冷落了。要打破這種尷尬的局麵,唯有「忘我」,想一想你能夠為人家做點什麼,這很有好處。記住:溫暖別人的火,也會溫暖你自己。

四、享受自然,走入社會

一些習慣了孤獨的人,懂得充分地享受孤獨提供給他的閒暇時光。生活中有許許多多活動,都是充滿樂趣的,而孤獨使你能夠充分領略它們的美妙之處。這種福分,不是那些忙忙碌碌的人可以享受到的。許多有過痛苦經驗的人都說,當他們遭到厄運的襲擊而又不能夠對人傾訴時,他們會不由自主地走到江邊去,被清爽的江風吹拂著,心情就會漸漸地開朗。有一個感情豐富的女孩子說,她常常跑到最熱鬧的街道上去,她覺得隻要置身於川流不息的人流中,就會忘記自己的寂寞。

五、確立人生目標

也許因為人類早在原始社會就過慣了群居生活,所以現代社會才有了「孤獨」這樣一種世紀病。人害怕自己跟他人不一樣,害怕被別人排斥,害怕在不幸的時候孤立無援,害怕自己的思想得不到旁人的理解……總之是一種內心的恐慌,似乎人類的心靈越來越脆弱了。要想從根本上克服內心的脆弱,最好莫過於給自己確立一些目標並培養某種愛好。一個懂得自己活著是為了什麼的人,是不會感到寂寞的;同樣,一個有所愛、有所追求的人,也是不怕寂寞的。

■心理測試

孤獨症的自我測試

請選擇「是」或「否」回答下列各題。如果某個問題對你不適用,就答「否」。

1我對家人感覺親近。

2我有一位能與我討論我的重要問題和煩惱事的戀人或配偶。

3我覺得自己確實與生活的大團體沒有多少共同點。

4我很少接觸家人。

5我與家人相處得不好。

6我正處於戀愛或婚姻中,我們雙方都是誠心誠意地用心維護我們的關係。

7我與直係親屬中的多數成員關係都不錯。

8我認為當需要時,我不可能向生活在周圍的朋友求助。

9我生活的團體中沒有人關心我。

10我讓自己去親近朋友。

11從戀人和丈夫那裡我很少得到所需要的安全感。

12我對生活中的團體及街坊有歸屬感。

13在我居住的城市中,我沒有許多朋友。

14當我需要時,沒有任何鄰居會幫我。

15我從朋友那兒得到許多幫助和支持。

16我的家人很少真正聽我講話。

17隻有少數朋友以我希望的方式來理解我。

18當我有麻煩時,我的愛人或配偶能感覺到並鼓勵我說出來。

19我覺得在目前的戀愛或婚姻關係中自己有價值並被重視。

20我知道團體中誰能理解及分享我的觀點和信念。

評析:

如果你的答案和下麵的答案相一致就加1分。

友誼測試題:8-是;10-否;13-是;15-否;17-是。

家庭關係測試題:1-否;4-是;5-是;7-否;16-是。

戀愛-婚姻關係測試題:2-否;6-否;11-是;18-否;19-否。

更大群體關係測試題:3-是;9-是;12-否;14-是;20-否。

四類測試題的平均分數通常為5~6分,分數越高表明孤獨程度越高。根據各類題的得分,你會發現生活中哪個方麵你最孤獨。

心理問題63自我封閉症

■不想和人說話,流言都是從人群裡傳出來的

■問題描述

王教授是一個大學老師,收入穩定,學歷高,受人尊敬。他在十幾年的執教生涯中一直兢兢業業,得到了學生的認可。但是王教授在學校卻沒有幾個要好的同事,即使兒子結婚,也沒有幾個同事來參加婚禮。這主要是因為王教授平時忙於工作,很少與同事溝通,新來的老師他基本上都不認識,大家背地裡都說他隻適合做學問。另一方麵的原因是,王教授覺得與人過多的接觸會帶來很多麻煩,流言蜚語往往是在人的交談中產生的,所以他盡量避免與同事交流,尤其是對工作上的事。

■問題分析

自我封閉是指個人將自己與外界隔絕開來,很少或根本沒有社交活動,除了必要的工作、學習、購物以外,大部分時間將自己關在家裡,不與他人來往。自我封閉者都很孤獨,沒有朋友,甚至害怕社交活動。自我封閉的心理現象在各個年齡層次都可能產生。兒童有電視幽閉症;青少年有因羞澀引起的恐人症、社交恐懼心理;中年人有社交厭倦心理;老年人有因「空巢」(指家中無子女居住)和配偶去世而引起的自我封閉心態。同時,在不同的歷史年代都可能存在這一現象。

有封閉心態的人不願與人溝通,很少與人講話,不是無話可說,而是害怕或討厭與人交談,前者屬於被動型,後者屬於主動型。他們隻願意與自己交談,如寫日記、撰文詠詩,以表誌向。自我封閉行為與生活挫折有關,有些人在生活、事業上遭到挫折與打擊後,精神上受到壓抑,對周圍環境逐漸變得敏感,變得不可接受,於是出現回避社交的行為。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末世:召喚玩家暴打喪屍 在神話復蘇的時代自創體係 製衡守護 醫見傾心:王爺以身相許 校花的王牌高手 天玄劍帝 [綜武俠]炮灰不再杯具 雪夜情人 非職業白月光[快穿] 重啟2002之黃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