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第 80 章(2 / 2)

加入書籤

他簡單說完,趕緊催促,「快點,照片、照片。」

鍾應知道他說的是什麼照片。

和室已經放下了巨大的投影幕布,寧明誌坐在輪椅裡手足無法動彈,睜著眼睛都想看的照片,也就隻剩沈聆的遺書了。

鍾應垂下視線,打開了始終保持充電的手機相冊,很快找出了熟悉的分類。

上麵按照時間、所屬人,標明得清楚。

他點開了「1947年沈聆」,就能在靜子的幫助下,把那些小小照片,投放到寬闊清晰的屏幕上。

寧明誌看不清,自然有徒弟們貼心的為他念誦。

「師父,這是靜篤先生寫的日記。」

致心的聲音柔和,出聲講述著鍾應熟悉的內容。

沈聆最後的日記,期盼著遺音雅社重聚。

他用的是豎排繁體,對於致心這樣從小學習漢語、學習中文的日本徒弟來說,讀起來輕而易舉。

寧明誌的視線模糊了,耳朵卻清明。

他感受不到手腳的存在,仿佛軀體都被抽走了靈魂,隻能感受到眼眶止不住的淚水。

沈聆的最後一篇日記,竟然惦記著雅韻,惦記著去美國的友人,都沒有提及他半個字。

短短的紙頁翻過,沈聆存在的痕跡並沒有完全消失。

因為,在那篇日記之後,是半份手稿,致心沉默的停了聲音,而遠山視線詫異。

「鍾先生,這是什麼?」

他不禁出聲,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鍾應遙望投影屏,嘆息說道:「這是沈先生去世時,正在撰寫的手稿。他還沒能完成,就去世了。」

那本份手稿,寫的是載寧學派內門弟子能夠一眼看出的譜錄。

以漢字偏旁部首般記載的文字譜,混雜著他熟悉的指法,一眼就能看得清清楚楚,腦海裡立刻就能回盪出十三弦箏奏響的旋律。

遠山求證一般,低聲問道:「這手稿上寫的曲譜,可是《黃泉》?」

「《黃泉》?」

鍾應勾起苦笑,眼前沒能完成的手稿,是沈聆臨終前想要再次更改的《猗蘭操》。

「如果說,這首樂曲就是送沈先生親赴黃泉的樂曲,那可真是沒錯。不過——」

鍾應憐憫的看向遠山,「它叫《猗蘭操》,是沈聆先生從漢樂府曲譜中重新編製的新章,也是寧明誌不斷祈求我們奏響的樂曲。」

求鍾應、求樊成雲、求林望歸,求每一個來到日本的中國人,不斷重復的麻痹他癡心妄想的《猗蘭操》。

那是寧明誌誤以為的友誼,更是令沈聆痛徹心扉的古曲。

鍾應盯著那半份手稿,感慨道:「《黃泉》倒是好名字,猗蘭黃泉,恰如其分。」

他輕鬆悠閒,遠山卻如遭雷劈。

眼前寫成於1947年的手稿,每一段指法都與載寧學派秘而不宣的譜錄一模一樣。

師父說,那是日本古代的神秘樂譜,那是神仙留下來的樂章——

《黃泉》《天降》《根堅》《禦山》,曲曲皆是記載於《古事記》上,由載寧學派繼承發揚!

可是,他以為的神秘樂譜,似乎並不是他以為的那樣。

「……這如果是《猗蘭操》,那麼——」

他還沒能問出《天降》《根堅》《禦山》,旁邊呼呼的低喚,打斷了他紛亂的思緒。

年輕的弟子,轉過視線,就能見到自己的師父瞪大了一雙眼睛。

渾濁雙眼不停流淚,嘴唇顫抖張開,無聲無息的呼喚他們的注意力,就像平時一樣,說著:快念給我聽!

遠山收起一腔懷疑,恭敬的遵從師命。

「師父,投影上是半份手稿,上麵、上麵寫的是《猗蘭操》的指法……」

散托擘抹,挑勾剔打。

遠山越是念出來,越是紅了眼眶。

他跪在寧明誌的輪椅旁,將這些豎排繁體的漢字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能從他的音樂天賦裡感受到——

這首樂曲,遠比《黃泉》精妙!

然而,如此精妙的樂章,斷在了最後一個歪曲顫抖的復雜「摘」指上,似乎書寫之人忍耐著極大的痛苦,最終無法繼續下去。

驟然脫力的筆鋒,宛如一位琴家失去時倒下的身軀。

遠山心口隱隱作痛,不能平靜如常的對師父說:這手稿已經結束了。

他年紀輕,拜入載寧本家也不過十六年光景。

但他能從這樣的手稿和師父小心翼翼收藏的樂譜之中,知曉曾經的往事。

師父心心念念的靜篤。

是一位中國的曠世奇才,他為載寧學派研究了《古事記》的樂章,成為了載寧大師此生無法忘記的摯友。

他不知道那是什麼樣的人。

也許是沉默寡言,對日本傳統音樂抱有尊敬的人。

也許是天資聰慧,能夠從文字寥寥的書冊裡發現日本音樂魅力的人。

現在,麵對眼前最後半份手稿,最後顫抖消失的文字,他終於認識了這位偉大的先生。

這就是靜篤。

這就是臨終之前忍著病痛,一字一字寫下遺音雅社最後的手稿,將腐朽身軀碾碎成墨跡的靜篤。

「……」旁邊低聲的呼吸,帶著急促的催促。

然而,遠山渾身顫抖,跪了許久才回應道:「師父,已經沒有了。」

他淚如雨下,終於明白了指法古老獨特的載寧學派,《黃泉》由何而來。

他也終於見到了一束微弱燭火,如何在遙遠中國的戰亂年代,燃燒掉全部靈魂,悄無聲息的熄滅。

和室之中沉默寂靜,載寧學派最後的秘密,在投影的照片之上昭然若揭。

寧明誌蜷縮在輪椅裡,眼睛不停轉動,再無人響應他的命令。

唯獨靜子擦掉眼淚,低身長跪於鍾應麵前,輕聲說道:「鍾先生,我會盡快的整理出所有遺音雅社的手稿,學文的錄像,完整的送回清泠湖。」

「謝謝。」鍾應對於這位純粹善良的女士,永遠保持著感激。

他站起來,走到了醜陋衰敗的寧明誌身邊,聲音清晰的說道:

「我要回去了。」

鍾應眼中的罪人,隻剩下無法動彈的軀殼,像是為他量身打造的牢籠,尺寸絕佳。

「我希望你繼續這樣活著。」

鍾應忽然就看他順眼了,「因為比起死亡,你更應該好好享受一下這種『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生活。」

既不會打擾遺音雅社眾人的死後安寧,也無法隨心所欲的苟活於世。

隻能感受到靈魂困於軀殼,無人回應,無人幫助,完完全全的體驗病痛折磨,體驗一個活死人得不到解脫的反復煎熬。

鍾應再不看他一眼,心情愉快的走出和室,外界陽光明媚,視野開闊。

厲勁秋笑著跟上,「我們什麼時候回去?」

「現在。」

鍾應勾起笑意,腳步輕盈迅速,「拿上築琴,我們立刻回去。」

-

沉甸甸的琴箱,緊緊懷抱在鍾應身前。

離開載寧宅邸、登上回國飛機,一切都迅速又快樂。

鍾應和厲勁秋並肩而坐,飛機劃過蔚藍海洋雲層,迅速的回到了祖國的領域。

厲勁秋迫不及待的走出機艙,伸展臂膀,暢快呼吸。

「還是我們自己的地方舒服,連空氣都清新了!」

可他的感慨沒能得到鍾應的隨聲附和。

他轉頭一看,卻見鍾應眨著眼睛,眼眶通紅,像是不能適應陽光燦爛的天氣。

「鍾應?你怎麼了?」

「我隻是、隻是……」

鍾應騰不出手擦眼淚,隻能抬起手臂,用肩膀衣物蹭掉那些難以抑製的淚水,讓它們不要丟人的在金色陽光之下泛濫。

他想說,我隻是為爺爺帶回了築琴而高興。

隻是因為完成沈先生的遺願而激動。

但他說不出任何的話,懷抱著十三弦築,雙腳在踏足熟悉的土地,就控製不住落淚。

連聲音都沙啞哽咽起來,輕輕啜泣。

那是他們從生至死一直渴望的相聚。

更是無數人耗費了一生沒能達成的心願。

如今,他回來了,築琴回來了。

遺音雅社也該回來了。

「你隻是太高興了。」

厲勁秋沉默的等待,幫鍾應補充了沒能說完的話,看鍾應像個孩子似的肆意痛哭。

「我們都懂。」

他溫柔幫鍾應擦掉淚水,自己的眼眶也忍不住泛紅,卻勾起了嘴角。

陽光之下的黑色琴箱,反射著暖洋洋的光,跨越了戰火,訴說著那段沉痛哀傷的光陰。

顛沛流離的樂器,在這一刻重新歸來,像是逝去的瑩瑩魂魄匯聚於海,成為了耀眼火炬,永世不熄。

作者有話要說:周俊彤:……我哥叫我擦眼淚vs我哥給小應擦眼淚

厲勁秋:畢竟親生妹妹,是要忍辱負重、自食其力一點。

這就是最後一個故事,剩下的更新都是完結的尾聲,應該不長,不一定日更,大家不用等,反正沒幾章,隻有鍾應和爺爺、《千年樂府》重現於世兩件事情。

我果然做到了十月日九,十一月完結,實在是不可思議。

可能因為這是我非常非常喜歡的故事,哪怕很多人單純站在了攻受角度上,痛罵厲勁秋,但我也堅持認為,這就是我想寫的主角。

厲勁秋和鍾應的關係,是兩個層麵上的天才在西方古典音樂、東方古典音樂從相斥到相識相知的過程。

也映照著西洋樂與民樂互相鄙視到如今共同登台的互促互進。

這是音樂的故事,文化傳承的故事,也是知音的故事。

生生死死,陰陽相隔,這麼多的知音,最後隻有鍾應和厲勁秋這對知音,真正的高山流水he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完美扮演法 穿成萬人迷的炮灰男妻 宿敵道尊失憶後 鬼手天師 人在東京,撿到危險大小姐 大玄鎮守使 從吞天開始變強 我的文化底蘊被曝光了 穿越從目睹崇禎上吊開始 當金手指遇上鹹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