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怕與不怕(2 / 2)

加入書籤

從身法上看,自己和那元夕就不是一個級別的了,而對方勝了自己的方法好似也不是那種厲害的武技,更像是一種隨心而動的巧勁兒。

輸了便是輸了,呂關雎還是輸得起的,而且想起元夕的身手,呂關雎內心中竟然是佩服居多。

這平南城裡,年輕一代,還真沒有什麼厲害的角色。

在雲德武館開館之前,平南城裡都沒有武館,而巴州第一宗門青雲宗遠在子陽城東四十裡外的青雲山上。

九大門派招收弟子是不受限製的,但是嫡傳弟子則需要報備與各州兵部備案。除卻宗門繼承人之外,另外的嫡傳弟子則需根據該州需要給予定額。

其實九大門派就是王朝高級武將的培養基地,不過是各州從各州選拔人才罷了。

這些嫡傳弟子有的經過選拔之後還要統一到雍州大旗門的鐵血旗統一學習兵法。

從鐵血旗學成之後,這些弟子還要在涼、雍、冀三州將兵抵禦外族,經歷了戰火的洗禮之後,當他們身居兵部要職的時候,才會在有實力的同時充滿底氣。

被蜀王送回荊州的項飛昂便是這樣的人。

不過在新帝司馬文德登基之後,鐵血旗最後一批弟子離開,便再無新的弟子前來。

沒能被選拔成嫡傳弟子的學藝有成之後便直接到軍中供職,也能從都尉、校尉做起。這呂一平便是從校尉做起來的,他的師兄馮淵也是如此。

至於現任巴州兵馬統帥魏天罡則不是出身青雲宗,但他確實是巴州之人,是蜀王選拔直接送往大旗門學習之人。

大旗門分兩門,內門風雲旗是大旗門自己宗門,另一門就是鐵血旗了。為何這個教授兵法的地點選在了大旗門,理由很簡單,雍州北拒夷族,戰事不少,最易練兵。

為了鞏固各諸侯王的王權,各州諸侯王都有直接往大旗門輸送弟子的名額,這些弟子先入風雲旗學習,再送到鐵血旗學習。

回到各州之後,這些弟子一般都從王府的護衛副統領做起。

雍州大旗門,從規模上來說,為九大派之首。

玄一門嫡傳弟子的名額相對更多一些,這些弟子都是皇城裡送來的,他們隻有一個任務,就是守衛王城。

而玄一門的副掌門兼任國師一事,便是從大晉建國之初便定下來的事情,這個王朝護衛聽命之人,除了皇帝之外,其實是國師。

雖然他們是皇城中出來的人,但是教給他們一身本領的,卻是玄一門。

玄一門的創立,與大晉國的建立,同樣密不可分。

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並未寫到史書中去,以至於後來坐在龍椅上的人,忘記了這個玄一門的存在,其實旨在矯正著帝王的過與失。

霍星緯費盡心力,也沒能扭轉司馬相樂的昏君之態,便與掌門商議之後,才廢了司馬相樂,重立新帝。

而這個重立新帝,其實也是權宜之計。

身為帝師的他,對這個坐在龍椅上的半大帝王,失望居多。

身兼相國之位的揚州並肩王袁世信問過霍星緯的意思,現在大晉王朝名存實亡,各州諸侯王已是自立之態,涼州更是打出清君側的口號,私自擁立新君。

而徐州州內自亂,半州之地盡失,天下亂象已起十多年之久,如此下去,是要改朝換代麼?

霍星緯看著袁世信,目光如炬,言語不重,隻是輕聲問道,

「相國可有此心?」

年近五十的袁世信負手而立,劍眉微蹙,開口說道,

「說句大逆不道的話,以如今天下之勢,此心人皆可有之,但是誰有力而為之,那便看誰有造化了,國師此問又是何意?」

袁世信有並吞天下的心思,不然收到霍星緯的密信之後,他也不會那麼痛快的離開揚州趕往豫州。

在他就任相國之位之後,他便留在豫州,而揚州並肩王的位子,則由他的長子袁秉德繼承。

要不是霍星緯的存在,豫、揚二州都已是他袁世信的囊中之物。

他還是很忌憚霍星緯的。

霍星緯笑了笑,說道,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相國說得不錯,便是看誰有這逐鹿天下的本事了!隻是你祖上與司馬皇室關係非比尋常,不然也不會有並肩王這個封號。如今你的兒子袁秉德又是當今皇上的姑父,你確定你要這麼做?」

袁世信搖搖頭說道,

「時間可以改變他司馬一族,自然我袁氏一族也會變。並肩王又如何?不過是個稱號罷了,我揚州富庶,對北部雍州支持最多,雍州北拒夷族,這是各王的共識。咱們在家裡怎麼鬥都成,但不能讓那幫蠻子撿了便宜。」

說到這裡,袁世信看了眼霍星緯,然後問道,

「國師對雍州怎麼看?」

霍星緯聽了袁世信的話,然後盯著他看了一會兒,開口問道,

「不知並肩王覺得這皇位如何?」

國師沒有回答自己的問題,袁世信並未覺得不妥,聽他問起皇位,他便沉思了一下,然後說道,

「權大於天,責卻也似海深。有誌者,勞力勞心,無能者,也坐不穩。人人隻道帝王好,卻不知帝王最難熬。國師,大丈夫敢想敢做,有為者方想建功立業。如今這最大的功,最大的業,便是重新建立一個皇朝,打破現狀!」

霍星緯繼續問道,

「那你可有信心建立一個比大晉更好的王朝?前朝代代更迭,長者歷二三百年,短者過不了三代帝王氣數。人壽有盡,也許你費勁心力建立了一個新的王朝,還沒來得及去好好治理他,改變他,便已歸於塵土,而你的後世子孫如果守不住這江山,你袁氏一族興許就此消失,這是否又是你所願?」

袁世信沒有說話,心中不知作何想,沉默了一會兒之後,他開口問道,

「國師可有此心?」

霍星緯搖搖頭,然後說道,

「你放心,我還有我們玄一門對皇權一事,並無任何念頭,你想的是大丈夫建功立業,而我們玄一門的宗旨,卻是天下蒼生。」

袁世信知道一些玄一門的來歷,這個比大晉王朝還久遠的門派一直存在著,光陰長河中,似乎都有玄一門的影子。

他曾一度認為,王朝的興替,與這個玄一門有著很大的關係。

他不理解的是,為何每個王朝建立之後,都還會允許玄一門這樣的門派存在。

其實,玄一門確實存在很久了,隻不過名字改變了很多次,現在的九大派,循著歷史的軌跡往回走的話,便會走到一起。

霍星緯與現在玄一派掌門陸伯年多次探討過天下大勢。

他們想開創一種新的君權模式,不同於大晉王朝的分封諸侯式。

霍星緯覺得可以和袁世信聊一聊。

——————————————

崔星河沒想到的是,宋藍玉拜訪完衛龍之後,帶回來了一個孩子,一個四歲半大的孩子。

這孩子名叫姬大牆,按照宋藍玉的說法,與魯王關係十分密切,至於是如何密切,衛龍沒有告訴宋藍玉,隻是遵從師叔的囑托,把孩子帶去了蓬萊閣。

衛龍讓宋藍玉給崔星河帶去一句話,

「你想要的,便落在這個孩子身上!」

姬大牆被崔星河收為閉門弟子,而宋藍玉作為姬大牆的大師兄,在姬大牆十歲之前,一直都是代師授業。

姬大牆很喜歡這個對自己照顧有加的大師兄。

在上山之前,他很孤單。

衛龍還派了一個先生去往蓬萊閣,教姬大牆讀書。

這名先生在蓬萊閣的起居生活所需,皆由衛龍派人送來,而他授業所需書籍,皆由衛龍提供。

衛龍明言,這些典籍將來都歸蓬萊閣所有。

天下藏書最豐之處有兩處,一處在洛月城,一處在玄一門。

據說有些孤本原本都在玄一門,洛月城中僅僅收藏副本。

以武立派的蓬萊閣,卻也不會嫌自家典籍多。

這位老夫子原本是青州蘭亭書院的先生,出身青州名門盧氏。

至於這位名為盧士隱的先生為何投身衛龍帳下,又甘願去蓬萊閣給姬大牆做先生,崔星河不得而知。

盧士隱上了姑射山之後沒有去蓬萊閣,而是在半山月要處選了一處幽靜之所,命人在此處搭建一處草廬,他要在此完成將軍的重托。

盧士隱還給這出草廬起了一個名字,照詳廬。

此名身為先生的他與姬大牆解釋過,光照祥和,草廬升煙。

姬大牆問過先生,為何不去蓬萊閣。

先生搖搖頭,然後說道,

讀書人,不與莽夫為伍。

姬大牆不解,然後繼續問先生,那我呢?

先生怔怔的看著自己的弟子,然後說道,

你是希望。

一晃,就是十三載!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仙俠相关阅读: 開局簽到送封號鬥羅 從離婚開始的文娛 誅仙武途 我是個假的聖人 我不是劍魔 重生在美利堅賣泡麵 史上最強人王 我們轉世者不修仙 神級狂兵 官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