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雲上城安驛鎮(2 / 2)

加入書籤

武陵城位於荊州東部,東臨揚州,正是原巴州兵馬統帥項飛昂鎮守的城池。

荊州共設五城,北部都城襄陽,北鄰豫州建業。兩城之間,正是荊州通往豫州之路,以目前態勢,恐怕早已兵馬相對,劍拔弩張。西部正是與巴州接壤的春水城。南部城名南郡,南郡南部半山半海。荊州中部則是辛陵城。

官道還算平整,坐馬車之中並不算太過搖晃。車廂裡還算寬敞,張仲謙居中而作,元夕二人分坐兩側,臨窗,車窗掛著窗簾。

張仲謙從自己座下掏出一張袖珍折疊小桌,展開放在三人之間,又從身側放著的隨身包裹裡掏出一張羊皮鋪在小桌之上,這是是手工繪製的一份地圖。

他開口道,

「元少俠,小非,你們也知道,我多次前往荊州,所以對去往武陵城的這條路線很熟,這張地圖還是早些年備下的。」

用手指著地圖,他繼續說道,

「這裡便是荊州的武陵城,咱們的目的地。」

這是成是非開口問道,

「姐夫,為何不選在都城襄陽?」

張仲謙說道,

「小非,這經商之道,也是一場修行,與武道一樣,都是與人博弈,這襄陽城不是我們外來人能吃得下的,這個中道理等你大了一些便會懂得。不過我已經著手往那邊發展了,隻不過如今,唉,倒是可惜了!」

嘆了口氣的張仲謙搖了搖頭。

這時元夕說道,

「巴州以蜀繡名聞天下,而揚州吳繡亦是天下無雙,揚、徐二州更是盛產桑蠶絲。揚州蠶絲要好於巴州本地蠶絲,所以上等絲綢便是出於揚、徐二州。巴州多出棉、麻紡布,這棉布麻布雖說不如絲綢穿起來舒服,卻耐磨實用,多受平民喜愛。想必張公子把分號定在武陵,本是為了將來更進一步向著揚州發展吧。」

張仲謙一陣驚鄂,然後開口說道,

「想不到元少俠竟然也懂得經商之道,且對各地物產還如此了解。」

元夕笑道,

「我不過是了解一些罷了,家師在教我讀書的時候,對各州風土人情,物產習俗都有一些介紹,我很感興趣,便都記在了心中。至於商賈一道,家師還是很推崇的。」

關於商賈一道,山居士是從先賢的一篇文章說起的。

旁邊的成是非一臉崇拜地看著元夕,然後說道,

「元大哥,你師父是不是無所不能啊?」

聞言,元夕有些失神,離開師父也好些時日了,心中忽然有些泛酸。

撩開窗簾,看著外麵,微風迷了眼。

用力眨了眨,深吸一口氣,元夕看了眼在外麵撒野的逗非,然後說了句,

「逗非倒是很歡樂,對了,張公子,我們出了平南城之後可是往東而去?」

成是非也察覺出了元大哥的異樣,便沒多說什麼,他其實也是初次離家,這才沒走多久,沒什麼感覺,也許是受到元夕感染,讓他突然想起自己要離家好些個時日,成是非忽然很想念自己的爹爹,娘親,還有武館。

伸手拉住張仲謙的衣袖,他輕聲喊了聲,

「姐夫!」

張仲謙到底是比二人年長好幾歲,多次出遠門,二人的情緒他一看便知怎麼回事,畢竟當初他第一次去往荊州的時候,私下裡也掉過眼淚。

伸手拍了拍成是非手背,他開口道,

「小非,這一路上有很多好玩兒的,好看的,你可要多看看,畢竟有些人可能一輩子也沒有離開過自己的家鄉幾十裡那麼遠。」

然後他對著元夕說道,

「元少俠所言不錯,原本我確實是想在武陵站穩腳跟之後,再進一步去揚州看看的。」

說完,他用手指著地圖,輕輕劃動,停在一個小鎮之後,他繼續說道,

「我們要一路東行,因為有馬車,差不多明日傍晚我們就能抵達這裡,雲上城的安驛鎮。在哪裡歇息一晚,第二日便從安驛鎮出發,前行五十裡,便到了巴、荊二州交界,不出意外的話,此處應該有兵馬駐守盤查,過了關卡之後,我們便到了荊州地界。」

手指繼續在地圖上移動,他說道,

「到了荊州之後,我們沿著官道一路東行,穿越春水城與辛陵二城的地界,最後到達武陵城。這一路上有三座山頭,有三股勢力較大的山匪,分別是這裡的牛角山,這裡的二龍山,還有這裡的黑風嶺。」

手指重點在這三個位置敲了敲,張仲謙憂心忡忡地說道,

「這三股山匪分別在春水城地界、春水城與辛陵交界處,還有辛陵東部,都是我們的必經之路。這三個山頭經營多年,據說荊州官府曾多次出兵剿匪,可能是這幾夥山匪太過凶悍狡猾,均無功而返,據說有幾次硬拚,山匪占據地利優勢,官兵未占到半點便宜,便由他去了。」

這時候成是非好奇的問道,

「姐夫,那你原來都是如何通過的?你花錢雇的人就這麼厲害?」

張仲謙搖搖頭,然後說道,

「其實不然,早先這些乾護衛行當的,集中去拜過山頭,一群武者上山,可不是那些官兵能比得上的,畢竟都是刀尖上討生活的。三大山頭連同一些小的草寇之流便與之達成了一個約定,凡本州買賣人路過,準備一筆過路錢財即可。至於這筆錢財誰來出,小非你說呢?」

成是非想了想,開口說道,

「按道理來說,誰雇人誰出,可是都花了錢雇了護衛了,又再掏這筆過路財,難免有些冤大頭。」

張仲謙點點頭,然後說道,

「說是護衛,其實不過是個門麵,你不雇人,這夥山匪動起狠來,給你劫得一乾二淨,保不齊還白白丟了性命,到那時可不是送上一筆銀錢就能說得通的。所以,咱們買賣人,也得認。不過這錢,卻是護衛們自己掏。」

「嗯?」成是非有些疑惑了。

這時元夕開了口,

「左右不過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他們多要些錢便是了。」

張仲謙笑道,

「元少俠所言不假,理便是這麼個理,錢我們來出,他們隻要保證不出意外便是,至於有無結餘,就看他們的本事了。畢竟乾護衛的,也有強有弱,得看那些山匪給幾分薄麵了。另外,別州護衛路過,按照道上的規矩,要多上五成。所以我們曾經留了個心眼,一般從咱們巴州雇人,隻護送到安驛鎮。然後去春水城去雇荊州的護衛,再來護送。」

元夕笑笑,然後說道,

「精打細算,商人本分而已。」

張仲謙聞此,有些意外,這位元少俠,似乎見解比較獨特。

須知「士農工商」這個說法,自古有之,早在那個先賢輩出的春秋時期,流傳至今的典籍中記載,「士農工商四民者,國之石民也。」、「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農民、有工民」。

而在大晉王朝之前幾百年的大漢王朝,便有了「士農工商」四民之序,士為首,農次之,工隨後,商為賤。

那位建立大漢基業的高祖甚至下令「令賈人不得衣絲乘車,重租稅以困辱之」。

高祖之後雖然朝廷對商人的態度略有好轉,但是仍有「子孫亦不得仕宦為吏」這樣的製度,讓商人始終低人一等。

錢財再多,並不能抬高自己的地位,這便是商賈之人的苦惱。

可從在這元少俠口中,張仲謙覺得,他並未看輕自己。

其實別看他們商賈之人掏錢請人護衛,這些護衛之人是不與東家多說話的,奉行拿人錢財,與人辦事的原則,甚至花錢的主家還得對這些護衛之人多加陪笑。

國士無雙,不隻是讀書人,亦有武士。

習武者,即便不是武士,也不是商人能比擬的,所以商賈大院裡的看家護院,是請不來真正的武者的,隻能雇得到學過些拳腳,以此謀生的窮苦之人。

書讀得少了,便沒那麼多清高之感了。

從元少俠談吐,再加上其身手,必是文武雙全之人,當真稱得上國士,如此看待自己,張仲謙心中感慨頗深。

他再細細與二人分說一下他之前打聽到的有關這幾夥山賊土匪的詳細情況,元夕與成是非心中有個大致的了解。

次日傍晚,一行人抵達安驛鎮。

-------------------------

衛龍看著跪在自己跟前的姬大牆,百感交集。

隻是這爹爹的稱呼他是聽誰說的?

一旁盧士隱以手擋嘴,頷下胡須一抖一抖的。

差點憋出內傷的他,輕咳一聲,開口說道,

「大牆,快過來,這是衛將軍,你可別亂叫,小心折了將軍的壽。」

跪在那裡,準備三叩首的姬大牆一挺,心想壞了,自己這是認錯人了。偷偷抬眼瞄了一下自己跪拜之人,已是兩鬢斑白,這般年紀,又怎麼會是自己的爹爹呢。

正當姬大牆在心中盤算如何化解如此尷尬局麵,有些恍惚的衛龍瞪了眼在旁邊幸災樂禍的老家夥,開了口,

「孩子,起來吧,當年把你送到蓬萊閣來,是老夫的意思。關於你的身世,在你下山之後,老夫自會與你細說。」

姬大牆一聽,莫不是這位老者是自己祖父?可自己姓姬啊。

心中胡亂猜想,嘴上再不敢胡亂稱呼的姬大牆說道,

「是大牆唐突了,實在是因為大牆在這山上數載,心中充滿對至親之人的思念與想象,才胡言亂語,還請將軍原諒小子唐突。」

說完起身的姬大牆對著盧士隱躬身行禮,

「大牆見過先生!」

盧士隱捋捋胡須,點頭笑道,

「好,好!」

在姬大牆來草廬之前,衛龍正與盧士隱說著徐州的局勢。

徐州南部浪疊城屬大澤鄉,一名叫薊柊鵺的漁夫,竟夥同一名叫蘇銘之人發動起義,在幾日之間竟然有近千人紛紛響應。

隨後從眾越來越多,這夥人在半年之內竟然攻下了浪疊城,並以此據點,高呼推翻徐州政權,擁立薊柊鵺為新王,蘇銘為足王。

起義軍自命為青巾軍,以三角青巾係於左臂,喊出「天下為之一體,民眾當均而分之」的口號。

浪疊城範圍內土地不多,因其靠海,所屬兩鎮三鄉皆是漁村,所以義軍大多是漁民出身。

據說這次起義事件的發生,源自於徐州王城來的一道命令。

挖紅珊瑚。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仙俠相关阅读: 開局簽到送封號鬥羅 從離婚開始的文娛 誅仙武途 我是個假的聖人 我不是劍魔 重生在美利堅賣泡麵 史上最強人王 我們轉世者不修仙 神級狂兵 官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