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3章 確定首飛時間(1 / 2)

加入書籤

轉著轉著,居然花了兩個多月的時間,連1998年的春節都是在外地過的,姚遠的隊伍反復變化,考察不同的工廠就會有不同的人員隨從,唯獨不變的是他的警衛隊。

鐵鋒是沒有個性的人,在很短的時間裡就融入陳超帶的警衛隊裡,但是鐵鋒給人感覺總是隱隱的拒人於千裡,就是那種表麵樂嗬嗬但是你如果想和他交心,總不得要領。

倒是林小虎和鐵鋒能說上一些心裡話,這二人好像有差不多的經歷,而鐵鋒比林小虎大了好幾歲,又已經成家立業了,而林小虎一直是又當爹又當媽的帶妹妹,有一些話題。

鐵鋒是極為隨遇而安的人,而且他似乎閱歷非常豐富,什麼都知道,在姚遠看來,他就是這個時代的百科全書。

有一次姚遠問他是從哪裡學的航空常識,鐵鋒說是從書上看的,一開始是因為工作需要大量涉獵各種書籍甚至文獻,後來則養成了興趣,每天都要看。

他每個都要買基本國內的軍事刊物來看。

這就是軍事迷啊。

大家都有共同話題,這一路下來倒也不顯得悶。

姚遠等人是五輛寶馬越野車組成的車隊,其中兩輛是備用車,以防車輛出現事故拋錨被困在半路上。因此後麵基本上都在川貴雲等地裡轉悠,而很多工廠因為都是修建在山裡的,後方的保障很難跟上。

為了保證姚遠的安全,逆風物流和南方通航接到命令,成立了聯合保障組,使用地麵車輛和直升機組成後勤保障分隊,姚遠走到哪裡他們就轉場到哪裡,確保一個小時內能夠趕到姚遠所在的地方把他接走,維係這個後勤保障分隊每天需要花掉100萬元。

1998年3月中旬,姚遠轉了一圈回了天府錦江河畔611所的所在。在川貴雲地區考察的第一站是611所,最後一站也選在了611所。

這麼選擇是有講究的。

戰鬥機的核心是發動機,華夏戰鬥機的發動機問題困擾科研人員數十年,以至於全軍都得了「心髒病」。實際上,發動機問題影響到的是全軍的每一型武器裝備,不僅僅是戰鬥機。

借著引進蘇-27,得到了al-31f發動機,但是俄羅斯人拒絕了技術轉移,要為新式國產戰鬥機裝備合適的發動機,隻能從俄羅斯采購。而對al-31f的國產化工作是要從零開始的,這注定是一條艱難曲折的道路。

好在有春風科學院的加入,使進展比歷史上要快得多。al-31f國產化研究的工作就落在了611所和春風科學院身上。

611所是從事飛行器設計研究的多學科綜合型設計研究所,屬於總設計單位。因此會議放在了611所召開。

624所(燃氣渦輪研究所)就是航空發動機的研究設計單位,而黎陽發動機廠是航空發動機的生產單位,這兩家單位是新式國產戰鬥機研製的核心單位。

5月12日上午8時整,十幾家新式國產戰鬥機(10號工程)的主要研究單位和廠商技術負責人在611所小禮堂匯聚,這是技術會議。

會議由10號工程總設計師宋文鬆主持,此人是華夏航空科學技術領域的優秀帶頭人,殲-8、殲-7c都是他帶頭研製的,他是華夏飛機設計戰術性能氣動布局專業組的創建人之一,華夏第一個航空電子係統研究室是他建立的。

氣動布局、航空電子係統,這是戰鬥機研製的兩大核心!

這次會議是首飛前的最後一次技術大會了,會議需要做出一個決定——什麼時候首飛。

上午的討論結束之後,確定了首飛的時間——3月20日-3月31日。之所以選了時間段而不是某一天,是因為要視天氣情況而定。

與會所有人員一致認為首飛的時機成熟了,這既是對自己的工作充滿了信心,也是一種時代在召喚的緊迫感。

春風科學院從1993年開始全麵參與了10號工程的研發,屬於後期才加入的科研隊伍,而且是因為春風科學院有五軸聯動數控機床的原因。後來隨著春風科學院提供了越來越多的先進技術,他們在研發團隊裡的重要性也就越來越突出了。

不過,在首飛時間上,姚遠並沒有表現出很強的傾向性。

上一世他是從事機械研究的,現代機械必定和電子係統脫不開乾係,其中的核心就是芯片。現代戰鬥機也是要用芯片的,而且功能比民用的更加強大,更加可靠。

他當時有個項目需要使用到大型芯片,用的就是從軍用芯片轉化過來的,因此和戰鬥機研究單位是有過一些交流的,他因此很清楚代表著華夏戰鬥機事業騰飛的10號工程的具體情況。

上一世的首飛時間是3月份,說明這一輩子的首飛時間不會有多大差別。並不是說即便有了春風科學院的加入也沒有為10號工程的研發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幫助,恰恰相反,此時的10號工程更加完善。

下午的會議上明確了各家接下來直到首飛的任務,大家就趕緊的回去爭分奪秒工作了。

624所的劉向院士和他的助理留了下來,和姚遠、宋文鬆一起開小會討論殲-10後續的改進方向和al-31f的仿製工作。

小會上,姚遠就當仁不讓拿了主動權,開門見山地說道,「劉院士,宋總,十號戰機的改進型號應該立項了,世界軍事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空軍主戰裝備的發展方向已經發生了轉變,咱們已經落後了起碼十年。」

「一場海灣戰爭讓我們看到了自身的嚴重不足,也讓許多在七八十年代立項的武器裝備研究工作遇到了挑戰。小姚,你說得沒錯,改進型號不但要抓緊立項,原來的設計方向也要進行改變了。」宋文鬆沉聲說。

劉向院士眯著眼抽著煙沒說話,他是專注於航空發動機領域的國內第一人,總體設計怎麼變,他就根據要求來做他的航空發動機。

姚遠說,「我們的殲-10戰鬥機設計之初是負責爭奪製空權,是全空優戰機,其實我們這個設計思路和美國的f-16是一致的,但是後來美國人對f-16進行了很大幅度的改進,後續的批次型號增強了對地打擊能力,演變成了一款多用途戰鬥機。」

頓了頓,他說,「我認為殲-10的後續改進型號也應該向這個方向發展,形成一個係列的型號,在確保空戰能力不會減弱的情況下,增強該機的對地打擊能力。」

宋文鬆說,「空軍已經正式提出指標參數要求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沉醉於你眼中 且聽無常說 韓立道友,請留步 從亮劍開始的尖兵指揮官 嫁給侯府嫡子 復婚日記 小季風 天與暴君想要有個家 德雲:我,霄字科第一人! 被渣後我嫁給了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