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4章 首飛日(1 / 2)

加入書籤

1998年3月21日早晨,成飛機場。

姚遠起了個大早繞著外場跑步,一圈下來五公裡多,一圈跑完,遠遠看到跑道端有個人站在那裡仰頭看著天。

姚遠慢跑過去,看清楚的是宋文鬆。

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眉頭依然是緊鎖著的,天氣不太好,灰蒙蒙的,一連幾日都是如此了,天氣預報說未來一周都是這樣的天氣。

「宋老。」姚遠放慢腳步走過來,拿毛巾擦著汗水。

宋文鬆扭頭一看,道,「小姚,你起這麼早。」

「您昨晚是不是沒休息?」姚遠發現宋文鬆的臉色很憔悴,憂心忡忡的。

宋文鬆嘆口氣,說,「眯了一會兒,睡不著啊。」

「一定會成功的。」姚遠抬頭看了看灰蒙蒙的天。

宋文鬆低聲問,「小姚,有些問題其他時候不好問,你能不能跟我交個實底,春風科學院提供的飛控係統技術是從哪裡來的?」

顯然不是來自蘇聯的技術,宋文鬆因此問道。

姚遠想了想,沒有選擇隱瞞,沉聲說,「我們自己研發的。」

宋文鬆顯然不相信。

姚遠話還沒說完,他繼續說道,「基礎技術有蘇聯的、以色列的、法國的、美國的,但都是不完整的。我們做了很多工作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才搞成了這一套電傳飛控係統。」

10號工程原型機上使用的電傳飛控係統,有很多技術是來自於春風科學院,比原計劃使用的那一套電傳飛控係統更先進更可靠。

因此,10號工程原型機的電傳飛控係統研究單位其實是兩家,其中一家就是春風科學院,生產單位也是兩家,其中一家也是春風科學院。

但是,在實機飛行測試之前,誰也不敢保證這第一套國產電傳飛控係統百分百不會出現故障。

這是宋文鬆最擔心的。

飛控係統出問題,饒是飛行員有百般能力也無力回天。

第三代戰鬥機的技術特征之一是使用電子傳動飛行控製係統,第一代、第二代戰鬥機使用的都是機械傳動飛行控製係統,簡單地說,第三代戰鬥機是有cu(中央處理器)的,是通過中央處理器來處理飛行員的指令,通過電子信號執行飛行員的意誌。

那麼問題來了,在春風科學院加入之前,10號工程研發團隊用的電傳飛控係統從哪來的?

是和以色列聯合研製的,但是因為一些不可抗力的因素合作研製計劃中斷了,差點導致10號工程重蹈殲-9的覆轍咬著牙掉,宋文鬆總師以一己之力在關鍵時刻逆風翻盤,使得10號工程有了繼續下去的機會。

因此,姚遠告訴宋文鬆,春風科學院提供的電傳飛控係統技術有一部分來自以色列,宋文鬆沒有感到太驚訝,就是這個原因。

有人說10號工程的氣動布局時是抄以色列的,這個完全是無稽之談。10號工程的氣動布局、攔射火控係統、耐高溫鋁合金等技術,是因為有殲-9打下的基礎。

殲-9雖然夭折了,但是通過這個項目,華夏人第一次了解到並且掌握了部分先進技術,完全屬於自主產權的技術。

宋文鬆感慨一句,道,「一切順利的話,就隻剩下機載雷達和發動機兩大問題了。」

「一定會順利的。」姚遠笑道。

作為過來人,姚遠的信心再充足不過。

宋文鬆說,「你倒是很有信心。」

「因為我對您和整個研發團隊的同誌們有信心,對試飛員有信心。」姚遠笑著說,完全無法從他臉上看出有其他什麼別樣的動靜來。

宋文鬆哈哈笑了,心情輕鬆了不少。

二人邊走邊聊往準備區域那邊去,一架蛋黃色的采用鴨式氣動布局的新式戰機安靜地停在那裡,這是01號原型機。

這架戰機的出現顛覆了國人對人民空軍戰鬥機的固有印象,在她之前,人民空軍大批量裝備的殲-7、殲-8都是有棱有角的透著濃鬱蘇聯七八十年代粗糙風格的戰機。

而殲-10的出現,讓國人知道,原來我們自己也可以研製這種外形優美的、每一處都透著現代化的新式戰機,兩個字——漂亮!

技術人員在對戰機進行最後的檢查檢測。

姚遠把林小虎拿過來的外套穿上,站在一邊安靜地等待著,心跳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加速。林小虎、林威、鐵鋒、陳超的感受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們都清楚自己正在見證歷史。

這將會是人民空軍邁入全新階段的始端,也預示著人民軍隊裝備現代化的步伐已經開始加速。

能不能飛起來,能不能安全落地,這兩個問題縈繞在所有人的腦海裡。

簡單地說,首飛的意義在於測試飛機能不能飛起來,飛起來之後能不能落下來!

地麵上萬次風洞試驗都代表不了一次實際飛行。

世界航空史上太多首飛失敗的例子了,因此試飛員也被視為最危險的職業之一。

擔任此次首飛任務的試飛員是試飛大隊經驗最豐富、技術最高強的李奮上校,他飛過十幾種機型,飛行時間超過3000小時,處理過十幾次一等空中險情。

此時,在保障人員的陪同下,李奮拎著飛行頭盔走了過來。

宋文鬆迎上去,姚遠沒動,不想在這個場合搶戲。

宋文鬆緊緊地握著李奮的手,用力搖晃著,道,「萬一……」

「宋總。」李奮笑著打斷宋文鬆的話,「就是摔,我也要把飛機摔在跑道上。」

宋文鬆如鯁在喉,想要說安全第一,可是話到嘴邊生生的就是吐不出來,因為所有人都知道,如果01號原型機摔了,前期做的那麼多工作等於是白乾了,很多工作要從頭開始。

如果摔在跑道上,尚且留有一線機會——因為有那意味著能夠保留相對完整的殘骸。

隻有這一次機會。

李奮當然知道其中的風險,他當然知道此次首飛的重點的保住戰機,個人的生命安全必須要置之度外。一旦出現必須要二選一的選情,他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抱住戰機,必須要放棄逃生的機會。

01號原型機這是研發團隊努力了整整十二年的成果。

宋文鬆老淚縱橫,重重地拍著李奮的肩膀。

姚遠的眼眶也濕潤了,明知道九死一生,依然麵帶微笑樂觀奔赴,這便是華夏軍人的精神。

他舉步走上去,道,「李上校,我們會繼續生產原型機,生產十架八架,從此以後我們不會再把戰機放在首要地位。」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沉醉於你眼中 且聽無常說 韓立道友,請留步 從亮劍開始的尖兵指揮官 嫁給侯府嫡子 復婚日記 小季風 天與暴君想要有個家 德雲:我,霄字科第一人! 被渣後我嫁給了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