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課 越單純的人越有力量(1 / 2)

加入書籤

97每一項雜念都在耗損我們的能力

成功常成於堅忍,毀於急躁。諸葛亮有這樣一句名言:「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朝三暮四、輕浮急躁的人是難成大事的。如果你已經通曉了秘密的法則,你就不難領悟到,心中想的什麼,你就能得到什麼。如果你在進行一個目標的同時總是還在思考著其他與之無關的事,那麼,你的精力是無法集中到你的目標上的,你所發出的信號也就不夠強烈,因此你也就無法吸引到你想要得到的東西。

會遊泳的人都懂得這樣一個道理:一旦溺水了,最好的自救方法不是拚命掙紮,也不是大聲呼救,而是盡量做到心無雜念,什麼都不要想,全身放鬆。隻要放輕鬆,就能浮上水麵。從某種角度來說,人們並不是死於溺水,而是死於自己過於強烈的求生欲望。越是在困境中,焦躁而強烈的欲望就越會成為你的負擔,它會拉著你一步步向深水沉去。

生活就是這樣,太在乎贏了,往往輸得很慘;太在乎得了,往往失去很多;太期盼財富了,往往離貧窮越來越近;太想求生了,反而容易被死神召喚。但是,當你太過急於求成的時候,你就會總是顧慮到外在的種種因素,當你的顧慮越來越多的時候,你的心就越累,靈魂也就越沉重,整個生命便於生活中不知不覺地向下墜落,使自己陷入一種分身乏術的困境中。吸引力的法則指導我們,全力的感受你所要得到的東西,你就能得到它。所以,要想擺脫困境得到成功,就要排除一切雜念的乾擾。

1999年6月,希臘雅典田徑世錦賽,美國的格林創造了百米賽新的世界紀錄9秒79。此前此後多少年,百米這個項目一直是被美國控製著。直到2004年雅典田徑大獎賽開賽之前,美國的格林還不可一世地對記者說:「百米,前三名是美國的!」是的,很多年,美國是人們不得不承認的「跑得最快的」,格林、克勞福德、加特林等統治前三的「百米飛人」都是美國的。

2005年6月14日,還是希臘雅典田徑世錦賽,還是百米賽場,一個來自牙買加的名不見經傳的小青年一路將所有美國「飛人」甩在了身後,一次又一次獨自沖線,不可一世的格林們一次比一次心驚膽戰,滿場轟動了,大快人心!那是一次空前絕後的大轟動,人們全都站了起來,不少人淚流滿麵,不少人聲嘶力竭,為終於戰勝了美國人的小青年喝彩,為一種非同尋常的勝利相擁集體狂歡!

於是,牙買加的旗幟高高飄揚起來,來自牙買加的大學生鮑威爾在旗幟下向全世界微笑,他粉碎了壓在世人心上的一個「神話」,他打破了美國格林創下的世界紀錄,成績為9秒77!

賽後,當記者向他討教獲勝的秘訣時,他想了好久,還真不知道有什麼秘訣,最後他不好意思地撓撓頭,說:「其實,也沒什麼秘訣的。我就是想跑得更快些,結果到終點線時,我就發覺我贏了。」記者不罷休地追問,一下子問到了點子上:「多次都有幾個美國強人與你同跑道爭戰,你不怕他們用戰術夾擊你嗎?」這下,他才露出他的過人之處,大笑說:「我才不管他們呢!我認定我比他們跑得快,在我眼裡就沒有他們,跑道上其實隻有我一個人和前麵的終點,沒有別的!」

現代社會快節奏的生活、巨大的壓力容易使人心境失衡,很多人做事情的時候往往是朝三暮四、既無準備又無計劃,隻憑腦子一熱、興頭一來就動手去乾。當眼前出現了太多事情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你還未向你的目標踏出一步就已經心力交瘁。其實,每個人的心靈都像整個宇宙一樣,具備某種自主性,隻要你動用自己的精力去關照自身,心靈就能夠自行得到淨化,排除所有的雜念,隻專注於你所要求的那個目標。要記住,永遠隻做必要的事情,摒棄一起與之無關的念頭。

98假定每個人都很完美

宇宙中有理性的事物,如人存在則是為了彼此而存在的,因此人的結構中首要的原則就是友愛原則。這是宇宙賦予人類的本性。從現代科學的成果所知,人與動物乃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關係,要麼同舟共濟,要麼唇亡齒寒,隻有地球生物永恆的多樣性,才有人類社會長久的穩定性,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正是如此,隻有學會關愛才能相伴永遠。

艾倫·弗羅姆曾說:「愛是一種能力,是一種能去愛並能喚起愛的能力。」掌握「愛」的能力的一個方麵,就是要學會欣賞別人。能夠以欣賞的角度來看待他人非常重要,因為當你用欣賞的態度來看待一個人的時候,你不僅僅能學到對方的長處,同時也會收到「被欣賞」的回饋。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欣賞,同樣,每一個人也應該學會去欣賞別人,假定每個人都是一個完美的人。要知道,欣賞與被欣賞是一種互動的力源,欣賞者必具有愉悅之心、仁愛之懷,成人之美之善念,心中的善念必然會吸引更多的善念。因此,學會欣賞,既是肯定了別人也是肯定了自己,誠如美國著名的思想家愛默生所言:「人生最美麗的補償之一,就是人們真誠地幫助了別人之後,同時也幫助了自己。」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英國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曾經說過:「欣賞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開的花朵,漠視者冰結心城、四海枯竭、叢山荒蕪。」欣賞是一種給予,一種馨香,一種溝通與理解,一種信賴與祝福。拋開挑剔成見的眼光,你就能充分感受到每個人身上的完美特質。

1944年冬天,德國納粹終於被蘇軍趕出了蘇聯國土,數以百萬計的德國兵成了俘虜。在莫斯科的大街上,每天都有一隊隊的德國戰俘麵容憔悴地走過。這時,所有的馬路都擠滿了人。蘇軍士兵和警察站在戰俘和圍觀者之間。圍觀者大部分是婦女。她們當中的每一個人都是戰爭的受害者,或者是父親,或者是兄弟,或者是兒子,都死在了戰爭中,她們每一個人都和德國人有著一筆血債。

因此,當俘虜們出現時,她們的雙手都攥成了拳頭,眼中充滿仇恨。士兵和警察們竭力地阻擋著她們,害怕她們控製不住自己的沖動。

這時,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一位滿臉皺紋的婦女,穿著一雙戰爭年代破舊的長筒靴。她走到一個警察身邊,希望警察能讓她接近俘虜。警察同意了這個老婦人的請求。

她到了俘虜身邊,從懷裡掏出一個用印花方巾包裹的東西。裡麵是一塊黑麵包,她不好意思地把這塊黑麵包塞到了一個疲憊不堪的、眼神中透著絕望的俘虜的衣袋裡。然後她轉向身後那些充滿仇恨的同胞們,平和而慈祥地說:「當這些人手持武器出現在戰場上時,他們是敵人。可當被解除了武裝出現在街道上時,他們就是和我們一樣,具有共同外形和共同人性的人。」

老婦人說完這些,就靜靜地離開了。但空氣在那一瞬間似乎凝住了,不一會兒,很多婦女便擁向俘虜,把麵包、香煙等各種東西塞給他們。

給予他人,就是富足自己。保持一顆純粹的心,以一種寬厚的心態來待人接物。當你用你所有的能量去感受美好的時候,你自身所發出的那種正向積極的強大磁場就會吸引這個世界上更多美好、純粹的事物來到你的身邊。其實,當一個人能夠真正以一種欣賞和贊美的眼光去看待周圍的親朋好友,甚至是一個陌生人的時候,他實際上就是在吸引著更多欣賞和贊美的目光,而這些欣賞和贊美最終還是回到他自己的身上。

1852年秋天,俄國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在斯帕斯科耶打獵時,無意在鬆林中撿到一本皺巴巴的《現代人》雜誌。他隨手翻了幾頁,竟被一篇題名為《童年》的小說所吸引,作者是一個初出茅廬的無名小輩,但屠格涅夫卻十分欣賞,鍾愛有加。他四處打聽作者的住處,最後得知作者2歲喪母、7歲失父,是由姑母一手撫養照顧長大的。屠格涅夫給予了極大的同情和關注,他寫信給作者的姑母說:「這位青年人如果能繼續寫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姑母很快就寫信告訴自己的侄兒:「你的第一篇小說在瓦列裡揚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大名鼎鼎,寫《獵人筆記》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就稱贊你。」當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後,驚喜若狂,他本是因為生活的苦悶而信筆塗鴉打發心中的寂寥,並無當作家的妄念。由於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賞,竟一下子點燃心中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價值,於是一發而不可收地寫了下去,最終成為具有世界聲譽的藝術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復活》的作者列夫·托爾斯泰。

由一個無名青年成為文學界不朽的名家,托爾斯泰的成長經歷充分體現了贊賞和激勵的力量。可以說,是屠格涅夫成就了後來的托爾斯泰,如果屠格涅夫過於看重一個人的身份、地位、名氣,他也就無法用一種理性的思維和完美的眼光來審視青年托爾斯泰的第一篇小說,也就無法發現他過人的潛能。反觀之,正是由於屠格涅夫始終抱有一種欣賞的思想,一種完美的眼光,才使得他自己得以被世人贊許和紀念並名垂千古。

99所有的挫敗都不能傷害到一顆純粹的心

匆忙的旅人永遠是落在從容者的後邊;疾馳的駿馬落後,緩步的駱駝卻不斷前進。詹姆斯·艾倫曾說:「我發現,凡是情緒比較浮躁的人,在關鍵時刻都不能做出正確的決定,因為成功人士基本上都比較理智。」隻有當人在平和純粹的心境下,他的思維才能更活躍,才能更理智地分析判斷,從而能夠嚴格控製自己的情緒,尤其是在關鍵時刻為自己贏得勝利的機會。

很多人在生活中總是以焦慮來折磨自己。他們優柔寡斷,充滿恐懼,甚至無法接受自己的感覺或缺點。他們對任何事情都不敢作決定,對於所謂的生活中的「失敗」感到羞愧和內疚。他們的行為總是充滿矛盾,否則就是害怕得不敢采取任何行動。焦慮已經成為他們的生活方式。恐懼和精神上的毛病充滿他們腦中,取代了他們應有的成功與信心的感覺。

能成大事之人必有寵辱不驚的品質。諸葛亮在南陽草廬隱居十餘年,在清風明月中讀史,在竹林泉石旁對弈,日觀風雲變幻,夜察星鬥轉移,不問名利,不求聞達,月匈中始保傲然之誌,待出山之時便矢誌不渝,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淡泊是傲岸,淡泊也蘊涵著溫和,淡看名利,淡看世俗,無欲無求,也無所羈勒。正因為心中無塵雜,誌向能力明晰和堅定,不會被貪念侵蝕,也不會被虛榮蒙蔽。寧靜則是心靈的潔淨,寧靜更是一種禪意。

生活就像一條拋物線,總是在平靜之中漸漸走向高潮,高潮之後趨於平靜,平靜過後又再次走向高潮。倘若我們的心靈總是被生活的起起落落所乾擾,就無法得到心中的那一隅純淨;倘若心中雜念過多,我們就很容易遺落最初的夢想;遺失了夢想,追求和成功又將從何說起呢?

人在一生當中的軌跡早已被安排好,而作此安排的不是別人,正是你自己。你的思想裡向往的是什麼樣的生活,你所經歷的就是什麼樣的生活。這就是吸引力的法則。當你的內心得以平靜的時候,你才能真正傾聽到心中的聲音,才能不忘你所要求的到底是什麼。

有一位醫生,當他每天下班以後,仍然可以感受到工作上的壓力,因而總是覺得精神緊張,但他隻要彈彈鋼琴就能平靜下來,他所彈的大部分是肖邦的作品。「我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他對他的朋友說,「隻要我彈起鋼琴來,我就覺得十分輕鬆,忘掉了生活壓力。我能夠自得其樂,不再擔心那些痛苦的病人,也忘了那些身患絕症的人,我這樣也許不對。」「不,」他的朋友說道,「你必須輕鬆下來,甚至忘掉最可憐的病人,否則你不但不會成為好醫生,也會降低你幫助病人的能力。鋼琴給了你心靈上的平靜——接受這份禮物吧。」

我們常說:初生牛犢不怕虎。不諳世事的孩子為什麼總是無憂無慮,而隨著漸漸長大為什麼就會有越來越多的困難和煩擾?孩子的目光之所以是清澈透明的,正因為每個小孩子都有一顆透明的心。心境純粹清透,就無懼外邊世界的艱難險阻。有的時候,我們不妨試著去尋找一下童年時代的感覺,用一種孩子般的眼光去看待這個世界,將身心全部放鬆,你會發現,其實這個世界是那麼的美好。

找一個你不會被打擾的地方,一個安靜的地方。自然地坐著,合上眼睛,注意自己的呼吸,注意空氣吸進和呼出鼻孔。看著空氣旋轉著進入鼻孔,然後緩緩飄出。兩分鍾之後,開始感覺自己的身體(即注意體內、皮膚、四肢的重量等各方麵感受)。一分鍾之後,慢慢將注意力移到月匈部並輕輕地停在那裡。幾秒鍾之後,你的注意力很可能會被閃過的念頭或感覺所分散。不要抗拒這種趨勢,但當你注意到這種事開始,緩緩地將注意力收回到月匈部。結束練習時隻是靜靜坐著,什麼都不做。

雖然這是一種十分簡單的方法,但是所釋放掉的消極能量卻很可觀——你可以感到肩頭沉重的擔子被卸掉,而且一種輕快鎮定的情緒傳遍全身。更為重要的是你將開始體驗到,不論你所處的環境多麼混亂,隻有集中精神、泰然自若才是最佳的應對之道,因為它會讓你回歸自我,遠離周圍的迷惘與混亂。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說:「人間萬事,沒有任何一件值得過度焦慮。」其實,當你全力去追求平和和純粹的感受時,你所吸引來的隻會是那些能夠讓你感受到美好的事,而不是那些讓你感覺焦慮不安的事物。

感受心靈的純粹吧,它就像春天裡清脆的歌聲,又像秋日裡累累的果實,讓人倍感親切和珍貴;它又像沙漠裡的一片綠洲,叢林裡的一朵小花,讓你驚訝和欣喜;它是躲在幸福後麵的一道風景,隻有擁有它,你才能倍感幸福。

100不放棄萬分之一的成功機會

在我們的人生中,有很多時候需要麵臨這樣的情況:成功的希望非常渺小,你甚至對它都不報任何的奢望,是收手還是繼續努力,就在一念之間。

隻要事情是正確的、是應該做的,是為了你的人生理想而必不可少的,你就應該全力以赴去做。

有一個小夥子想在聖誕節之前趕到紐約,妻子去幫他買票,售票員卻告訴她:「很抱歉,沒票了,而且有人退票的希望隻有萬分之一。」於是,妻子失望地回到家,告訴他所發生的一切,卻沒想到,聽了妻子的話後,小夥子立即收拾好了自己的行李,準備出發。看到妻子很疑惑,小夥子這樣說:「我去碰碰運氣,如果沒有人退票,我就當是提著行李去散步了。」小夥子在車站裡一直等待著,直到開車前的三分鍾,終於等到了一位女士因為自己的孩子生病了不能出行而退票,他也因此踏上了去往紐約的列車。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HP]我的魔法覺醒時代不太對 We are Bulletproof cos成各路男神的女兒後 HP不哭泣的桃金娘 [Hp]我真的不是正太控 [綜]QB的本體是5t5!? 瘋批終成神 從火影開始邁向最強 我不可能告訴裡道哥哥…[陰晴不定大哥哥] 中也爸爸的雙胞胎崽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