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課 縮小自我便得安寧(1 / 2)

加入書籤

130你所抵抗的,會持續存在

你對班上有一個同學的印象不好,具體原因並不重要,至少你看到他的時候,會在心裡說:「這個人看著真不舒服,我不想看到他。」但通常的情況是,有一天你在公交上聽到有人叫你的名字,是那個你不喜歡的人;你在書店買書,竟然也能偶遇他;老師發試卷的時候,偏偏把你的卷子錯放到了他的位置上。

這種現象在生活中經常會出現,為什麼是這樣的?現在心理學鼻祖之一、瑞士心理學家榮格說:whatyouresist

ersists——你所抵抗的,會持續存在。

這個觀念可以用榮格本人的經歷來證實。榮格1875年出生於瑞士一個對宗教相當熱衷的家族,他家裡有8個神職人員,父親是一位把信仰當成他生命全部的虔誠牧師。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他應該也會受到熏陶而成為上帝忠實的兒子,但事實上他是個奇怪而憂鬱的小孩,喜歡獨自玩耍,常以一些幻想遊戲自娛自樂。6歲後,他從父親那裡開始學拉丁語,也開始上學。榮格回想自己上學之後的情況,他將自己分成了兩個人格:一號和二號。一號是表現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如同一般的小孩,上學念書、專心、認真學習;二號人格猶如大人,多疑、不輕易相信別人,遠離人群,靠近自然。

12歲的一個初夏的中午,榮格等待同學時,一個男孩猛然推倒了他,導致他的腦部受到了重擊。接下來的幾個月內,每當榮格必須回到學校或者麵對功課時,便陷入了昏厥的狀態。當時有人認為這是一種癲癇,醫生也無計可施。榮格開始自我調整:一開始,在認真十分鍾後,眩暈的感覺襲上心頭,但榮格強迫自己繼續看父親的拉丁文書,幾個星期後,一切又回復了原狀,仿佛一切都沒有發生過。榮格後來將這件事情視為一個可恥的秘密。想到它便會覺得很羞愧,但它卻誘發了榮格開始探索人類的意識。

在學校勤奮的學習使榮格越來越認同自己的一號人格,容易讓他感到沮喪的二號人格的世界則慢慢地消逝。他開始接觸西方哲學史,深深為柏拉圖、畢達哥拉斯、恩培多克勒所吸引。最令榮格感興趣的莫過於叔本華的著作,榮格似乎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知音。

榮格腦部受到重擊後產生的那種癲癇(姑且稱為癲癇)症狀,在他自我的治療下痊愈了。其實說明這並不是生理上的疾病,而是一種心理上的、意識中的抵抗。如果榮格一直對自己說:「我不要這樣的症狀,我討厭口吐白沫的樣子。」這樣的症狀並不能消失,甚至可能越來越強烈,這一點從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和他本人的經歷都可以證明;而榮格從分析和探究的角度來麵對這種症狀,不排斥也不興奮,反而可以最終消解它。我們還可以大膽假設,如果榮格在自己的雙重人格中,重點不是激發第一種人格,而是消極地對待第二種人格,他後來的人生也有可能被改寫。

當你排斥某事物的時候,你在說:「不!我不想要這件事物,因為它現在給我的感覺總是不好。」這樣做實際上是在發泄一種強烈的情感:「啊!我真的不喜歡這種感覺!」而這種感覺就在那裡,它向你奔來。也許你遇到別的同學的概率也一樣大,隻是你格外注意到自己與那個不喜歡的同學偶遇這件事情,它給你的印象會最深刻,也就令你覺得自己一直這麼「倒黴」。

為什麼你不應該關注那些不好的事實?因為有人太關注於他們不希望的事,以至於這件事變成了現實。

特蕾莎修女曾說:「我不參加反戰的遊行,但如果你們要舉行和平的遊行,請通知我。」我們看看特蕾莎修女的人生,就能明白她說這句話的用意。

特蕾莎修女於1910年生於南斯拉夫,37歲正式成為修女,1948年遠赴印度加爾各答,1950年正式成立仁愛傳教修女會,竭力為貧困中的最窮苦者服務。

特蕾莎隻是一位滿麵皺紋、瘦弱文靜的修女。但是1997年9月,當她去世時,印度政府為她舉行國葬,全國哀悼兩天。成千上萬的人冒著傾盆大雨走上街頭,為她的離去流下了哀傷的眼淚。

她曾於1979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並被人尊稱為「貧民窟的聖人」,世人親切地稱她為「特蕾莎嬤嬤」。這不僅是因為她曾經放棄在修道院的優越生活,走出修道院的高牆,來到世界上以貧民窟多且髒而聞名、被印度總理尼赫魯稱為「噩夢之城」的加爾各答,走進那些不避風雨的貧民窟,置身在貧困者中間。她在那裡開辦學校,到患病者的家中去醫治他們,並給他們帶去溫暖。還因為她曾無數次地握住那些在街頭將要死去的窮人的手,給了他們臨終前最後的一絲溫暖,讓他們微笑著離開了這個殘酷而又冷漠的世界;她親口勿那些艾滋病患者的臉龐,為他們籌集醫療資金;她給柬埔寨的難民送去輪椅;她細心地從難民潰爛的傷口中揀出蛆蟲;她親切地撫扌莫麻風病人的殘肢……更因為她在加爾各答的街頭遍尋垂死者,她與仁愛傳教修女會的修女們將愛心和慰藉分別帶給400萬被舍棄街頭的人。有過半數的人,在特蕾莎修女等人的悉心照料下,日漸康復。

看看特蕾莎修女在這個世界上的作為,你就知道她是一個智慧的人。如果你想反對戰爭,那就支持和平;如果你反對飢餓,那就支持「大家都能豐衣足食」;如果你對內心的隱秘感到羞恥,就去研究心理學。總之,去做消滅你所不喜歡的對象的事情,而不是加強你的厭惡感。

131爭吵,都是因為把自己看得太重要

為什麼家人之間明明彼此關心,卻還是不能避免爭吵?幾乎爭吵的雙方都有同樣的感覺:對方不了解我的感受,也沒有為我考慮過。父母覺得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是孩子不懂事;而孩子常常覺得父母自作主張,沒有征求自己的意見。

在歷史上還曾發生過這樣的事情。1654年,瑞典與波蘭發生大規模戰爭,僅僅是因為在一份官方文書中,瑞典國王的名譽頭銜比波蘭國王少了一個;一個小男孩向格魯伊斯公爵扔了一塊石子,於是引起了瓦西大屠殺,23萬多人在屠殺中喪生,之後更是發生了長達30年的法國第一次宗教戰爭……

很多的爭吵、沖突,都是因為當事人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林語堂有一句很形象的話:「自己萎弱,惡人健全;自己惡動,忌人活潑;自己飲水,嫉人喝茶;自己呻吟,恨人笑聲,總是心地欠寬大所致。」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反過來就會輕視別人的感覺。如果對方有什麼地方不合自己的心意,就會心生憤懣,讓自己痛苦但對方卻覺得莫名其妙。

生活中,有人聽到師長的幾句批評就無法接受,回家後發脾氣,關在房間裡痛哭;隻愛交與自己的品位喜好一致的朋友,看到異己總是想辦法詆毀,也容不下比自己優秀或質疑自己的人;遇到一些得失、委屈便耿耿於懷,寢食難安……這無非也是因為把「我」看得太重,心月匈裡隻裝得下自己,世界也就變得狹隘了。

前麵提到過的心理學家榮格還有一句名言:性格決定命運。一個人太看重自己,他的世界也會狹小;如果一個人的心中能把自己看做一個小小的分子,那更多的空間就可以留給世界,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南非第一位黑人總統曼德拉,曾經因為自己反對種族歧視的主張而被捕入獄27年,當他出獄並贏得總統一職後,還是有歧視黑人的事件發生,並且還有人明目張膽地將矛頭指向曼德拉本人的黑人身份。

2000年,在南非政府總部大樓的一間辦公室裡,工作人員像往常一樣開機辦公,出現的開機畫麵讓人們驚呆了:曼德拉總統的頭像逐漸變成了一隻黑猩猩。整個政府部門和南非的黑人民眾都為之憤怒,社會掀起一股不平靜的反對歧視思潮。

當曼德拉聽聞了自己的「黑猩猩形象」之後,他反而沒有像同事們那樣憤怒,非常平靜地說:「我的尊嚴並不會因此而受到損害。」幾天後,在參加南非地方選舉投票時,當投票站的工作人員例行公事地對照他身份證上的照片與其本人時,曼德拉慈祥地一笑:「你看我像大猩猩嗎?」逗得在場的人開懷大笑。之後,在一所農村學校的竣工典禮上,曼德拉幽默地對孩子們說:「黑猩猩看到你們有這樣的好學校,也會十分高興呢!」話音剛落,數百名孩子都幸福地笑了。

麵對別人的惡意嘲諷,曼德拉隻是坦然一笑,他的尊嚴不僅沒有受到傷害,而且贏得了人們的稱贊和敬重,那些生活在歧視當中的黑人,也看到了前途的光明和麵對不公平時的最好回答。試想,如果曼德拉因為針對自己的侮辱而大搞政治運動,整個國家的發展又將如何呢?

把自己看得太重的人,不能容忍任何人對自己的小小挑釁,常常將自己受到的傷害放大,自己也因此更加感到痛苦;而心中有大局的人,卻可以把自己置身事外,忽略別人對自己的傷害,不僅讓事情朝著最優的方向發展,也很好地保護了自己的情感。能夠開創一番事業的人,一定是一個心月匈開闊的人。而心月匈開闊的第一步,就是要放下自己,敞開心扉。

世界上有種種癖好、種種煩惱,都是因為大家把「我」看得太重。前人曾經說過:「如果連我都在意,又怎會在意外物的貴賤?」還說:「不把我的身體當成我,煩惱也就無從侵入了。」這真是一語中的,說到要害了。

我們如何控製自己的情緒、縮小自我、擁抱世界呢?

一個正確的人生大方向可以幫我們。沒有目標的旅途,總是會伴有各種各樣陰沉消極的情緒,但一個光明的目標則能去除很多灰色的想法。「我想讓周圍的人成為感到快樂的人」,隻要心中藏著這樣的夢想,為人處世就會明朗很多、溫暖很多。目標猶如心靈的安穩歸宿,遠大的目標讓心靈充滿力量,看到自身的渺小,自然也就更加開闊,不會過於看重眼前的得失。

此外,我們也要開始學習處理人際關係的技巧。好心辦壞事的事情經常發生,與人相處,肯定會發生一些不愉快的事,因為人們在表達的時候常常發生偏差,所言並非所想。如果太看重自己,缺乏氣量,斤斤計較,就很難交到朋友;相反,如果月匈懷寬闊,讓不愉快的事隨風而逝,就會有更多的心情去感受快樂。謙遜、忍讓、寬容都是年輕人在交往當中很難做到又必須做到的品質,如果你不能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這些品德也就失去了價值和意義。

另外,我們還要有意識地開闊自己的視野。以自我為中心的人,總是生活在一個狹窄的圈子裡,時時刻刻提防傷害,也就很難看到遠處的美景。爬到山頂的人才知道「一覽眾山小」的妙境,為了體會這種感覺,跋山涉水又何妨呢?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閱讀優秀的作品,看到那些優秀的人經歷過的苦難,自己眼前的困境也就會變得不再那麼重要了。

132宇宙一切與你和諧的東西,也與我和諧

當我們縮小了自我,又如何來認識宇宙呢?

宇宙是一個秩序井然、運行有序的宇宙,世界是一個渾然一體、和諧共榮的世界。和諧即倫理,而且是倫理的至高境界。和諧不僅是善的,具有至高無上的倫理學意義,而且是美的,極具美學價值。大自然處處充滿了美,而自然之美美在和諧。

生態係統充滿了無形的秩序,展示著她的和諧之美。從太空中遙望地球,她恰似一顆生機勃勃的宇宙蛋,而「地球之美主要體現在和諧之美和發展之美:和諧之美是靜態美的最高境界,而發展之美則是動態美的極致」。自然界內置著一個十分可愛的程序,一個與她的復雜性匹配的程序。一樣的生命,同樣的存在,理應共享地球和諧之美。草原、鳥兒、溪流、魚兒、花兒等悠遊自在,共同在大地的懷抱裡體驗神奇的生機,享受奇妙的和諧,那是何等的美麗!

和諧是鳥兒那堅硬的翅膀,沒有了它,人類再也無法飛翔;和諧是汽車那提供動力的發動機,沒有了它,人類再也無法奔馳;和諧是帆船那伸展的白帆,沒有了它,人類再也無法沖浪。人是宇宙體係的一部分,人的本性是與萬物的本性同一的,所以,人應該同宇宙的目的相協調而行動,力圖在神聖的目的中實現自己的目的,以求達到最大限度的完善。

在「二戰」期間,德軍包圍了彼得格勒,企圖用轟炸機摧毀其軍事目標和其他防禦設施。一位名叫施萬維奇的昆蟲學家也被困在彼得格勒城中。

由於戰火紛飛,軍營附近的生物都慘遭傷害,作為昆蟲學家的施萬維奇很是痛心。這天,他看到不遠處的樹枝上停著一隻美麗的花蝴蝶。施萬維奇向蝴蝶揮了揮手,希望它遠離這個危險的環境。但是蝴蝶反復試了幾次還是飛不起來。經驗豐富的施萬維奇看出了其中的隱情:它一定是受傷了。

施萬維奇小心翼翼地將蝴蝶帶回軍營。施萬維奇給蝴蝶受傷的翅膀上了藥,兩天後蝴蝶漸漸地康復了。施萬維奇依依不舍地將它放回了大自然。

第二天一早,奇跡出現了,施萬維奇和他的戰友們發現,一夜之間,門前停滿了蝴蝶,花花綠綠的,在陽光下撲閃著美麗的翅膀,分外耀眼。施萬維奇激動極了,研究昆蟲多年,他還沒有見過如此壯觀的場麵。施萬維奇突然靈機一動,如果用這些蝴蝶將軍事基地偽裝起來,那麼德軍的飛機不就發現不了嗎?但是,對於整個軍事基地來說,這些蝴蝶還是不夠呀。

最後,施萬維奇想出了用黃、紅、綠三種顏色塗在軍事基地上的方法,將軍事基地裝扮成了一件大大的迷彩服。因此,德軍在飛機上看到的隻是一片花草蝴蝶的海洋。盡管德軍費盡心機,彼得格勒的軍事基地仍安然無恙,為贏得最後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事後,施萬維奇對那次蝴蝶集會的唯一解釋是:那隻蝴蝶為了報恩,號召同伴利用自己天生偽裝的特長來啟發施萬維奇萌生掩護軍事基地的靈感。

當讀到這個故事的時候,你一定也驚訝蝴蝶的智慧。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一花一木都是宇宙的組成,它們都蘊涵著這個宇宙的信息。如果你能讀懂它們,你便讀懂了生命和宇宙。

所有的事物都是相互關聯的,幾乎沒有一個事物與任一別的事物沒有關係。理性動物是彼此為了對方而存在的,所以,在人的結構中首要的原則就是友愛的原則,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同類友好,意識到他們是來自同一根源,趨向同一目標,都要作出有益社會的行為。

同時,自然環境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的重要物質基礎,走人與自然和諧之路,保護和改善環境,盡其所能提高自然資源利用效率,也是促進人與宇宙之間和諧的理性選擇。

與人和諧相處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表現得太過謙卑、隨和,可能被人看不起,表現得太過強勢、霸道又難以贏得他人的認同,贊美容易被誤解為奉承,自尊也會被混淆於虛榮,隻有做得恰到好處,方能稱得上「和諧」。

與人和諧相處,首先要避免挑剔和苛責,對於那些以言辭冒犯我們,或者做了錯事的人,一旦他們表現出和解的意願,就樂意地與他們和解。憑借自身的道德品格使人警醒,不要對他人說教,通過自身的行為為他人做好品質方麵的榜樣,同時又以尊重和柔情使人感到愉悅,讓他人明確自身的義務,又能享受生命的喜悅。

人生最大的和諧,就是你放棄要改變整個世界成為你希望的樣子的想法,而創造一個理想的小世界在你的周圍,同時也允許其他人選擇的世界模式與之並存。

133要做的是讓自己進步,而不是和別人競爭

假如有一天,和你一直處於競爭狀態的人向你求助,希望得到一份對你戰勝他起關鍵作用的文件,你願意分享嗎?或者當你知道了眼下的這個秘密,也發現它對你有很大的幫助作用,你願意將它公之於眾嗎?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HP]我的魔法覺醒時代不太對 We are Bulletproof cos成各路男神的女兒後 HP不哭泣的桃金娘 [Hp]我真的不是正太控 [綜]QB的本體是5t5!? 瘋批終成神 從火影開始邁向最強 我不可能告訴裡道哥哥…[陰晴不定大哥哥] 中也爸爸的雙胞胎崽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