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談資(1 / 2)

加入書籤

近日,京裡的人家除了兩淮鹽引案,又多了兩個談資。

這第一件事,便是陛下前兒下旨,大意是允許家裡有省親別院的娘娘回娘家省親。

這可是開天辟地頭一回的恩典,是關乎到娘娘和家族臉麵的大事,娘娘們的娘家自是感恩戴德,立時便動了起來。

下旨的第二日,吳貴妃的父親便親自到城外選址買地去了。周貴人家祖上豪商出生,當年修宅子的時候考慮到子孫繁衍,就將宅子周邊的地很是買下了不少,如今倒是直接動工便好。

其他人家也不甘落後,緊跟其上,今日聽說這個娘娘的娘家斥巨資在京郊買了多大一塊地,明日聽說那個娘娘的娘家高價聘請了擅長園林之人為娘娘設計園子。

便是如淑妃娘娘的娘家那樣銀子不趁手的人家,也有的是人捧著銀子想為娘娘盡一點心出一份力,隻求娘娘省親的時候,家裡女眷能去給娘娘磕個頭,若是能得娘娘一兩句話那就更好不過了。

一時間,京裡因兩淮鹽引案帶來的低迷氣氛竟是一掃而空。

等這些人家的別院陸續開始修建以後,銀子更是花的如流水一般,幾萬兩一塊的太湖石,幾千兩一根的紫檀木,源源不斷的運往京中都供不應求。

除了看熱鬧,京裡的普通人家也趁機多了個進項。

因如今宮裡沒有皇後,省親自然是誰家園子先修好誰先請旨。

這些修園子的人家,都想拔得頭籌給娘娘掙臉麵,但又不能隨便修修讓自家的園子被別人家的比下去了。

既要趕工期,又要細致活,哪怕各行匠役齊集,人手也不夠,一些手藝要求不高的體力活,如搬運金銀銅錫以及土木磚瓦之物,就隻能高價雇傭京裡的百姓。

為了招到足夠的人,包三餐不說,頓頓竟是都有肉,每日還能掙上一百個大錢。

工期預計得接近一年,那可是三十幾兩銀子入賬,都能置上三畝上田了。

且工錢都是日結,這可不是山高皇帝遠的偏遠之處,就在這天子腳下,可沒人敢拖賴他們的工錢,否則鬧出來,可是會傷了娘娘的臉麵。

如此,他們就能時不時的給家裡添樣東西,給媳婦扯上幾尺新布,給孩子買串糖葫蘆。

京裡的百姓們恨不得皇帝老爺每年都娶上好幾房娘娘,這樣每年就都有新娘娘修園子了。

這第二件事,便是那讓人人都羨慕的榮國府的二老爺,賈政賈存周,臨老了還靠兒子得了個爵位。

雖然他本身是個廢物點心,但架不住人家這命好啊!

前半輩子靠著手握重權的國公爹,先是舒舒服服的當著國公府少爺。等他爹去了,太上皇立馬又看在他爹的份上賜下了正六品的主事職銜。

要知道便是普通進士授官,最高也不過一個正七品,若想留在京城,便是八品的缺也有的是人搶。

想熬到正六品京官,沒有個十年八年的時間那是想都別想。若再算上從考秀才到中進士所需的時日,太上皇當年一道旨意便最少省卻了他十幾年的功夫。

而且眾人就看他空有那麼好的家世,卻在工部主事的位置上十幾年不挪窩,便篤定若真要他自己考,他怕是連秀才也不一定能中!

後半輩子更是不得了,眼看這人怕是要在工部員外郎的位置上終老了,人家兒女又出息了。

先是他進宮做女史的女兒一舉獲封貴妃,盛寵優渥,手握宮權。

賈氏那枕邊風厲害的喲,不過幾日,就讓陛下給她老子連升四級,遷為正四品的太常寺少卿。

這可是個養老的好職位,上有太常寺卿掌總,下有寺丞、典簿、博士等輔佐,清貴又省心。

愣是讓人羨慕的想起唐時那句「不重生男重生女」來。

結果人家的兒子更有本事,而且還特別孝順。

事情還得從十月初,他那時任戶部員外郎的兒子賈珠的一封奏折說起。

原來這賈珠在番禺當縣令的時候,無意中聽海商說起呂宋竟有甘薯這種奇物。

這甘薯,簡單易種又高產,心脆多汁,生熟皆可食,再貧瘠的土地上都能生長,可謂是無地不宜。其產量之高,一畝數十石,勝種穀二十倍。

有了這甘薯,那可得多養活多少人啊——

可這呂宋之人,心中藏奸,竟不願這能活人無數的奇物傳入大靖,重重關卡,不讓一顆甘薯離開呂宋。

賈珠既聽說了這種奇物,感嘆治下百姓因土地貧瘠,生活困苦,若遇災年更是食不果腹,便想命人把甘薯帶回大靖造福百姓。

剛好因著從京城到番禺路途遙遠,為了路上安全,他帶去了賈代善親兵的後人一同赴任作為護衛。

這些被選中的親兵後人自是將他們祖上的一身本事都學了個七七八八才能入選,各個身手不俗人又機靈,便被賈珠派了這趟差事。

等他們到了呂宋,便在陳姓海商的協助下,漫天灑銀子,將關卡之人打點妥當,一路有驚無險的將甘薯帶回了番禺。

因不知這甘薯是否如聽說的那般神奇,賈珠便乾脆花錢買了莊子,雇傭當地人試種。

大靖百姓有老祖宗傳下的種田本事,可比那些呂宋人能耐得多。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HP德拉科飼養手冊 願者上鈎 我扳彎了裝O女主 我真的是個好人 醫姝 在世界盡頭遇見你 你的AD有點菜 鬥羅之開局混沌青蓮 鬥羅從攻略小舞開始無敵 鬥羅:丞相,我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