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3 章〔主幼臣強。...〕(1 / 2)

加入書籤

束戩本不信天人感應, 但是仿佛人人都信。自上古起,歷朝歷代便有專司天官,以種種神秘的天相讖緯判吉凶測禍福。大魏也專設司天台, 內中供著眾多的天文官。

皇帝既是天子,那麼, 受天命的昭示,仿佛也是理所當然。

他已感受到了那來自頭頂的天命昭示的巨大壓力, 現在甚至連他三皇叔的勸,也沒法令他的內心徹底釋然。但他不願顯出自己的虛弱。

束慎徽走來,探手撫他前額, 試探他的體燒。束戩立刻翻身坐了起來, 意欲下榻,「我真的沒事了!我可以自己批奏章, 三皇叔你事多, 不用在此陪我……」

束慎徽雙手輕輕搭在他的肩上, 將他止住,隨即命宮女為他穿衣,最後喚入一名官員。

這是一個年輕人, 雙目異常明亮,炯炯而慧。束戩從他的官服認出他來自司天台。

青年官員上前拜見, 自稱名叫陸天元,是太史監下的一名待詔。

束戩有些不解,望向束慎徽。

束慎徽少年時偶曾讀到過曾擔任皇家天文官的陸父所作的一篇文章, 證天文地動與風雲氣色一樣, 出自自然, 並非如常人以為,是天命之兆。他想見著者, 才知已經去世,深感遺憾。不過,後來他又獲悉,陸天元子承父學,青出於藍,便將他擢入司天台。和司天台裡那些需要負責為各種異常天象做出解釋的官員不同,他隻專門觀測記錄天象,是個純粹的星象官。

陸天元向束戩解釋說,熒惑一星,因顏色火紅如血,行蹤不定,自古有多次記載被觀測到停在心宿三星當中,而心宿三星,又解成和人間帝王的相關,所以熒惑守心一旦出現,便被認為是對天子不利的征兆。但在他看來,並非如此。固然史書曾有秦始皇帝「三十六年熒惑守心」繼而應驗的記載,但應是巧合居多,而後人附會。熒惑守心與前些時候一道出現的蓬星等異常天相一樣,皆是自然造化,不足以司人福禍。

「陛下,微臣研讀過能尋到的自上古流傳至今的全部星象記錄,自七歲起,也一直觀測星象,計算不怠。在臣看來,熒惑守心,為三星運行,於黃道天區之內連作一線而已。其現突然,其隱必然。有起便有終,長則幾年,短則數日,無關人間福禍,最後都將離移。若乾年後,亦會再次出現,如此反復,生生不息。」

「天地玄妙無極,人之所知,何其微渺。但臣以為,萬物皆是有序,星象運行也不例外,甚至能夠測算,隻是這其中,奧妙深義,變幻無窮,便是窮我畢生之力,也難入門徑罷了。不過,蒙攝政王的許可,微臣鬥膽今日冒死上言,據臣之測算,日月運行至明年,將會出現日食之異像。臣如今正在日夜計算,力求算得精準的日期與時辰。」

陸天元稟完,向少帝和攝政王行禮,退了出去。

束慎徽望向神色怔忪的束戩:「日食既然可以預測,則蓬星懸天、熒惑守心,又有何可懼?自上古起,史家記載天變,引申成為災變,目的何在?不過就是譴告人君,身在高位,須覺悟其行,懷敬畏之心,克己修德,以利萬民罷了。」

「陛下,君祚長短,在德在能,與歷數何乾。」

多日以來壓在束戩心頭上的巨石,隨著束慎徽的話音落下,終於消失。

他本就是個聰敏之人,怎還不明白他三皇叔的用意。他遲疑了下:「三皇叔,方才你說,最重要的是如何應對。那麼我該如何應對?」

束慎徽道:「陛下想要如何應對?」

束戩對上他注視的眼眸。在那帶著鼓勵和考問之意的目光中,整理思緒,很快說道:「下罪己詔,祭祀天地,寬省徭役,還有——」

他一頓。

「內庫出資,以朕的名義,張布告示,全城凡六十歲以上的老者,不論甕媼,皆可得米一鬥、布一匹,七十歲以上,另加錢一貫,以表朕對年長尊者的安撫以及賀歲之意。」

束慎徽聽他說完,仿佛有些意外,麵露微微訝色,打量了他一眼,隨即笑了起來,頷首:「極好!陛下的考慮比臣還要周到!陛下照己之意去辦便可。另外,臣這裡也有個好消息要進獻給陛下。」

束戩不解,聽他說道:「臣前幾日去往高祖皇陵修補祭殿,工匠竟在毀損的神壇地下起出了一片龜甲,天然生有古篆,起初無人認得,叫了飽學的高人前來,方認出上麵竟生出『天地大業、日出止戈』八字。此為極大的祥瑞。臣恭賀陛下。」

束戩起初一呆,見他笑看著自己,忽然明白過來,恍然大悟。萬萬沒想到,那件本對他極是不利的高祖毀廟之事,竟能如此圓回。他的臉漲得通紅。

他飛快地站了起來,結結巴巴地道:「三皇叔……多謝你……」

束慎徽收了笑,正色道:「與臣何乾?此為高祖顯靈,天賜祥瑞。陛下如今隻是初執天下,日後還會有無數來自上天的磨礪。須時刻振奮,不負先祖。」

束戩深吸了一口氣,目光閃閃:「朕記住了!」

第二天,文武百官便發現,前些時日因為天顯異象而沉默寡言的少帝突然精神倍發,馬不停蹄地乾了一連串事。他先下了一道罪己詔,反省自己登基以來的種種失德之舉,接著,為引發了極大恐慌的天象和地動舉行了莊嚴而盛大的祭祀天地的禮儀,南郊祭天,北郊祀地。接著,他頒布了一道寬省民間徭役的旨意,又在長安各處張貼告示,於皇宮鍾樓旁的南安門為全城六十歲以上的老者發放賀歲之物,由禁軍將軍劉向親自安排事宜,維持秩序,連放三天。滿城之人奔走相告。當天大早起,南安門外的廣場上人頭攢動,無數的長安民眾扶著家中老者,喜氣洋洋前來領取賀物。少帝還親自出來,現身在了城樓之上,引得大片民眾感恩下拜。不但如此,高祖修廟,起出祥瑞,這消息也傳得滿城皆知。

「天地大業、日出止戈」,合起來,不就是當今少帝的名諱「戩「字嗎。原來地動毀廟,冥冥之中,其實另有深意。

到了此刻,誰還再提先前那些對少帝的不利流言。不過短短幾天,情勢反轉,不但民間輿論大變,朝堂之上,群臣別管心裡如何做想,表麵都是順勢而為,紛紛進獻賀表。

天和二年的歲末,在一片祥和的氣氛裡,蘭榮那個利用天象巧合推動流言以達目的的計劃,也被迫中止。

少帝這趟外出歸來之後,不止是賢王,蘭榮也敏銳地覺察,他的皇帝外甥,對皇位的認識,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這個認知令他狂喜。

他最怕的,是外甥始終懵懵懂懂,不把皇位當成一回事。

此前他始終不動,就是不想弄巧成拙。他一直在等待,等著外甥明白皇位的價值。隻有外甥自己有了權欲,他才有發揮的餘地。

如今終於等來這一天,情勢也是到了容不得他再蟄伏無為的地步了。這些年來,在他身邊的勢力,已逐漸聚攏,當中不乏出身世家高門,就連束慎徽也不能隨意拿捏的大臣。他們和他一樣,堅信這位權勢滔天的攝政王,最後必會和少帝反目。都是為了將來更顯赫的富貴和地位,他們選擇和他站在一起。

他便小試手段,利用徐範兒婿之事,敲打一下外甥。似徐範兒婿那樣的私下議論,並非個例,尤其在外甥私逃出宮之後,普通官員對他的輕視和不滿,已到空前地步。似這樣的事,隻要用心,想抓把柄,並非難事。

那件事的結果,雖然未能完全如意,但蘭榮並不著急。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外甥對束慎徽的信任由來已久,他沒指望能一蹴而就。但是,隻要持之以恆,一而再,再而三,在皇位的麵前,任何的人倫和情感,都是經不起考驗的。

他更不相信,攝政王束慎徽會當真如他看起來的那樣,清心寡欲,甘為人下。就算他做安樂王時真的如此,但權力,如同蠱毒,隻要經了手,嘗過這種生殺予奪站在萬人之上的快感,是人,就不可能再撒手了。所以接著當天顯異相,又出現地動,人心惶惶之時,他果決地再次出手,利用天賜巧合,暗中推動流言擴散,指向少帝。

他的希望,是外甥恐慌之下,猜忌當朝那位最大的權臣,然後自己登場,利用天相,讓外甥明白,如今不止是朝堂,坊間之中,民眾也隻知攝政王而不知皇帝,倘若不加以應對,恐怕真會應驗熒惑守心之災,天子輕則失位,重則喪命。此外他還計劃播散暗示攝政王才是真命天子的讖緯,將戲做全。他不信少帝會完全無動於衷。

他卻沒有想到,自己還沒來得及進行後一步的行動,少帝便得高人指點,一下就將局麵逆轉。不但如此,竟還炮製出了所謂的高祖顯靈之事,硬是把一樁原本對他極是不利的壞事給變成了喜事。

那個背後的高人是誰,蘭榮當然清楚。

這一場原本足以掀動朝堂的巨大風波,就這麼輕巧地過去了,一度停頓下來的朝廷用兵之事再次啟動。蘭榮向來是畏懼這場用兵的。至此,他終於開始感到焦急。他知道,自己必須要站出來了。

天和二年冬,臘月二十三,民間家家戶戶忙著掃塵祭灶,後宮也籌備迎接新歲元旦,蘭太後抑鬱病倒,想念家人,蘭榮作為兄長,攜妻得以入宮探視。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我用學習係統搞科技 槓精穿成某宗妖女 佛係王者[快穿] 小野人建島從四個凶獸爸爸開始 文物超凶的[末世廢土] 鹹魚總在為別人的夢努力[娛樂圈] 豪門女配她不癡情了 末世基建從囤貨開始 鹹魚總裁她被迫營業[穿書] 替身仙子想回家放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