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知己知彼,辦事這樣說服對方(1 / 2)

加入書籤

有個出租車女司機把一男青年送到指定地點時,這個男青年掏出尖刀逼她把錢都交出來,她裝作害怕的樣子交給歹徒300元錢說:「今天就掙這麼點兒,要嫌少就把零錢也給你吧。」說完又拿出20元找零用的錢。見女司機如此爽快,歹徒有些發愣。女司機趁機說:「你家在哪兒住?我送你回家吧。這麼晚了,家人該等著急了。」見司機是個女子,又不反抗,歹徒便把刀收了起來,讓女司機把他送到火車站去。見氣氛緩和了,女司機又不失時機地啟發歹徒:「我家裡原來也非常困難,咱又沒啥技術,後來就跟人家學開車,乾起這一行來。雖然掙錢不算多,可日子過得也不錯。何況自食其力,窮點兒誰還能笑話我呢!」見歹徒沉默不語,女司機繼續說:「唉,男子漢四肢健全,乾點兒啥都差不了,走上這條路一輩子就毀了。」火車站到了,見歹徒要下車,女司機又說:「我的錢就算幫助你的,用它乾點正事,以後別再乾這種見不得人的事了。」一直不說話的歹徒聽罷突然哭了,把300多元錢往女司機的手裡一塞說:「大姐,我以後餓死也不乾這事了。」說完,低著頭走了。

在這個事例中,女司機巧妙地運用了消除防範心理的技巧,最終達到了說服對方的目的。

「說服」是一門讓人們認同你的觀點、展示個人魅力的影響藝術,同時也是一種讓他人能夠聽信於你、為你辦事的個人能力。具有說服能力的人大多是善於運用自己獨特個人魅力的人,他們總是表現出信心十足、精力充沛的風貌。他們不但能把握自己的情緒,也能把握他人的情緒,從而使自己始終處於主動地位。

不同的人不同的說服方式

社會上,有這麼一種人,一方麵隻堅信自己,不相信別人比他更聰明、更正確。另一方麵又非常缺乏自信,生怕自己的理由被別人駁倒,生怕自己的信心被別人動搖。因而不敢說出真正的理由。

他們在心裡想:「我不講出來,你就駁不倒。」當然,他們對自己也並不十分坦白,他們會想出種種很漂亮的理由支持自己這樣做,但無論他怎樣說,無論他怎樣想,骨子裡麵就是因為他認為:不說出理由是最安全的。有許多人就在這種自欺欺人的「政策」之下,過了一生,做了許多不值得做的事。這種人確實是很難被說服的。

說服這種人要有真誠的態度,足夠的機智,並且要去了解他的思想及內心世界。這就要靠我們平時對別人的生活多留心,熟悉各種人的思想與行為的規律,能夠深入地分析別人的內心活動。

當我們猜中別人心思的時候,別人可能臉紅,可能感到非常狼狽,甚至於會惱羞成怒,把錯誤堅持到底。這種情形當然並非是我們所願意看到的。

但是我們必須了解:當一個人內心堅固的堡壘一旦被人摧毀時,是可能非常震動和痛苦的。這時,我們就需要設法減輕他們的痛苦,或是使他們不覺得痛苦,反而覺得快樂。這就要靠我們有一顆至誠的心,真正能夠為別人著想,不但能夠指出他們的錯誤,而且還能為他們指出光明的前途。

還有一種人更難說服,這種人對他心中的真正的理由,不是不肯說,也不是不敢說,而是不知道,是真正的不知道。

對別人的說服工作,如果你用的方法及言語很正確,對方仍然表現出茫然不解,或不以為然時,我們就要動腦筋了。這就需要我們立刻順風轉舵,改變初衷,換一個更好的方式。

大家知道同樣的一種內容,可以有千百種表達的方式和方法。同樣意思的話,可以有千百種的說法。我們要隨時反省自己:我們的話,對方能夠接受麼?是講得太深奧了,還是講得太膚淺了?是把問題提得太高了,還是把問題提得太低了?我們的話是太武斷了,還是太含蓄了?我們所用的詞匯是太文雅了,還是太粗俗了?

說服這件事情,仔細研究起來,是非常復雜的。有時,我們可能因為用錯一個字眼,無端地惹起對方的反感。在我們這個社會中,各個階層、各種宗教、各種信仰的人,都各有一套說話的習慣,各有一套習慣的用語。講究口才的人,對這方麵的知識都相當看重。要和別人建立更深入的關係,最好能把握對方慣用的語言。

總之,我們的話一出口,也像一個人要遠行一樣,未必一帆風順。如果這個說法沒有效果,或效果不好的時候,就要換個說法,直到對方完全了解,完全贊同。事實上,有些比較困難的說服工作,絕不是一次或幾次談話,就可以收到效果的,有時候需要很久的時間,有時候還需用事實、用行動去做我們言語的後盾。

在說服別人的過程中,我們必須不斷地深入了解自己的問題,並且豐富自己對人對事的認識,否則,如果我們隻是單調地重復我們已經說過的話,那麼除了令人討厭之外,恐怕得不到什麼說服的效果。

因此,當我們要說服別人的時候,每一次見麵,每一次談話,必須添一點新的材料,多一點新的理由,加一點新的力量。一句話,有了新的發展,才能把陣地又向前推進一步。

不到最後絕不放棄

有時候,說服本來是可以取得更好效果的,但因為說服人認為已經達到了說服的目的,早早地放棄了說服,使得本來有可能更有利的局勢毀於一旦。

辦事要記住,不到最後的時刻,永遠不要放棄你的說服目標。就是達不到目的,那麼你也不會有新的損失,你仍然會取得你已經取得的說服成果。

在1928年的時候,著名的鬆下公司亟須一筆項目的建設資金195萬元。但當時的鬆下公司還處於起步階段,資金也不雄厚,當時公司的賬麵上僅僅有5000元,也就是說尚有15萬元的缺額。怎麼辦?這時的鬆下公司隻能向銀行貸款。

鬆下和平常有聯係的銀行負責人見麵,說明公司的項目,要求貸款15萬元。銀行經理詳細詢問了整個項目的細節,決定和總行協商後再作出答復。3天後,總行答復來了:同意貸款,但這種貸款不是無擔保的形式,而是要求鬆下以土地、建築物乃至鬆下的信譽來做擔保。

盡管貸款有了著落,但卻不是鬆下所希望的那種方式。對銀行方麵的做法,鬆下心中不那麼滿意:以鬆下的「信譽」做擔保,讓人總覺得不那麼舒服,如果在投資上真的遇到風險,那麼把鬆下的「信譽」賭了出去,那鬆下公司將如何發展呢?在鬆下看來,信譽是無價的。鬆下考慮,最理想的結果應該是無擔保貸款。既然現在的結果不理想,那就應該憑著一種執著和自信,繼續向銀行提出新的請求。於是鬆下向銀行方麵提出了鬆下公司的想法:「對貴行的決定,我表示衷心感激。但如果以不動產做擔保,恐怕會影響到企業的形象,不僅對公司不利,將來對貴行可能也會有所影響。所以,我冒昧地請求,貴行是否可以提供無擔保貸款?」

銀行方麵顯得有些猶豫不決。鬆下接著說:「償還貸款,給我們公司兩年時間就足夠了,請放心。我廠的土地權利書和建築物權利書,都可以交由貴行保存。我很希望貴行能給鬆下公司一次機會。」

經過鬆下的耐心說服,銀行方麵終於同意了鬆下的請求,答應再和總行聯絡一次。兩三天以後,銀行通知鬆下,決定對鬆下公司提供無擔保貸款15萬元。

運用名片贏得人心

名片效應,是指說話者先亮出自己的底牌,表明說話者自己的看法、興趣、經歷等方麵與對方有許多相同之處,給聽者造成一種與他們有共同觀點的好印象,以便以「同路人」的身份介入其間,然後逐步引導、感化對方接受勸告。

前英國首相丘吉爾是一位說服高手,他很懂得如何利用名片效應去贏得人心。1941年聖誕節,第二次世界大戰正酣,丘吉爾去美國,希望說服美國人和英國人站在一起,立即參加對德作戰,以扭轉當時英國所麵臨的危險局麵。可是,當時不少美國人對英國人不抱好感,反對美國介入對德戰爭,這給丘吉爾的說服工作增添了難度。丘吉爾利用向美國公民致聖誕祝詞的機會,聲情並茂地朗讀了他的「心理名片」。他強調英國和美國間的共同血緣、共同語言、共同宗教、共同處境、共同情感,從而深深地打動了美國人的心,使他們克服了對立情緒,把英國人當作「自己人」。下麵請看丘吉爾的說服技巧:

各位為自由而奮鬥的勞動者和將士:

……

我遠離祖國,遠離我的家庭,在這裡歡度這一年一度的佳節。但確切地說,我並不覺得寂寞和孤獨。或者是因為我母親的血緣關係,或許是因為在過去許多年的充滿活力的生活中,我在這裡得到的友誼,或許是因為我們偉大的人民在共同事業中所表現出來的那種壓倒一切其他的友誼的情感,在美國的中心和最高權力的所在地,我根本不覺得自己是個外來者。我們的人民講著同樣的語言,有著同樣的宗教信仰,還在很大程度上,追求著同樣的理想。我所能感到的是一種和諧的兄弟間親密無間的氣氛。

……

戰爭的狂潮雖然在各地奔騰,使我們心驚肉跳,但在今天,每一個家庭都在寧靜的肅穆的空氣中過節。今天晚上,我們可以暫時把恐懼和憂慮的心情拋開、忘記,而為那些可愛的孩子們布置一個快樂的晚會。全世界說英語的家庭,今晚都應該變成光明與和平的小天地,使孩子們盡情享受這個良宵,使他們因為得到父母的禮物而高興,同時使我們的任務,以各種的代價,使我們的孩子能繼承的產業,不致被人剝奪;使他們在文明世界所應有的自由生活,不致被人破壞。因此,在上帝庇護之下,我謹祝各位聖誕快樂。

一席話把美國人拉上了戰場,可見說服術的威力。

前美國總統林肯也是一位善於運用名片效應,製造共同意識,從而贏得人心的專家高手。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活成自己就好了 無情應似我 且以歡喜共餘生 既然情深,何懼緣淺 南風入我懷 我在深淵等你 調笑令 為何我的世界被遺忘了? 我先修個避難所 星環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