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論梅蘭芳及其他(上)(1 / 2)

加入書籤

張沛

崇拜名伶原是北京的傳統。辛亥革命後,伶人的品格提高了,這崇拜也乾淨起來。先隻有譚叫天在劇壇上稱雄,都說他技藝好,但恐怕也還夾著一點勢利,因為他是"老佛爺"--慈禧太後賞識過的。雖然沒有人給他宣傳,替他出主意,得不到世界的名聲,卻也沒有人來為他編劇本。我想,這不來,是帶著幾分"不敢"的。

後來有名的梅蘭芳可就和他不同了。梅蘭芳不是生,是旦,不是皇家的供奉,是俗人的寵兒,這就使士大夫敢於下手了。士大夫是常要奪取民間的東西的,將竹枝詞改成文言,將"小家碧玉"作為姨太太,但一沾著他們的手,這東西也就跟著他們滅亡。他們將他從俗眾中提出,罩上玻璃罩,做起紫檀架子來。教他用多數人聽不懂的話,緩緩的《天女散花》,扭扭的《黛玉葬花》,先前是他做戲的,這時卻成了戲為他而做,凡有新編的劇本,都隻為了梅蘭芳,而且是士大夫心目中的梅蘭芳。雅是雅了,但多數人看不懂,不要看,還覺得自己不配看了。

士大夫們也在日見其消沉,梅蘭芳近來頗有些冷落。

因為他是旦角,年紀一大,勢必至於冷落的嗎?不是的,老十三旦七十歲了,一登台,滿座還是喝采。為什麼呢?就因為他沒有被士大夫據為己有,罩進玻璃罩。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孫子兵法白話全譯 莫若相逢於江湖 步步淪陷 熱風 金庸武俠中的法律學 全家穿越荒島搞基建 [清穿]鹹魚格格進化論 天國侍衛 苟在深山養女帝 封神:我孔宣絕不入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