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大團圓(2 / 2)

加入書籤

3"名不正則言不順":語見《論語·子路》。

4內傳:小說體傳記的一種。作者在一九三一年三月三日給《阿q正傳》日譯者山上正義的校釋中說:"昔日道士寫仙人的事多以內傳題名。"

5"正史":封建時代由官方撰修或認可的史書。清代乾隆時規定自《史記》至《明史》歷代二十四部紀傳體史書為"正史"。"正史"中的"列傳"部分,一般都是著名人物的傳記。

6宣付國史館立"本傳":舊時效忠於統治階級的重要人物或所謂名人,死後由政府明令褒揚,令文末常有"宣付國史館立傳"的話。歷代編纂史書的機構,名稱不一,清代叫國史館。辛亥革命後,北洋軍閥及國民黨政府都曾沿用這一名稱。

7迭更司(1812-1870):通譯狄更斯,英國小說家。著有《大衛·科波菲爾》、《雙城記》等。《博徒別傳》原名《勞特奈·斯吞》,英國小說家柯南·道爾(1859-1930)著。魯迅在一九二六年八月八日致韋素園信中曾說:"《博徒別傳》是rodneystone的譯名,但是c。doyle做的。《阿q正傳》中說是迭更司作,乃是我誤記。"

8"引車賣漿者流"所用的話:指白話文。一九三一年三月三日作者給日本山上正義的校釋中說:"引車賣漿,即拉車賣豆腐漿之謂,係指蔡元培氏之父。那時,蔡元培氏為北京大學校長,亦係主張白話者之一,故亦受到攻擊之矢。"

9不入三教九流的小說家:三教,指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即九家。《漢書·藝文誌》中分古代諸子為十家: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小說家,並說:"諸子十家,其可觀者九家而已。""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是以君子弗為也。"

10《書法正傳》:一部關於書法的書,清代馮武著,共十卷。這裡的"正傳"是"正確的傳授"的意思。

11"著之竹帛":語出《呂氏春秋·仲春紀》:"著乎竹帛,傳乎後世。"竹,竹簡;帛,絹綢。我國古代未發明造紙前曾用來書寫文字。

12茂才:即秀才。東漢時,因為避光武帝劉秀的名諱,改秀才為茂才;後來有時也沿用作秀才的別稱。

13陳獨秀辦了《新青年》提倡洋字:指一九一八年前後錢玄同等人在《新青年》雜誌上開展關於廢除漢字、改用羅馬字母拚音的討論一事。一九三一年三月三日作者在給山上正義的校釋中說:"主張使用羅馬字母的是錢玄同,這裡說是陳獨秀,係茂才公之誤。"

14《郡名百家姓》:《百家姓》是以前學塾所用的識字課本之一,宋初人編纂。為便於誦讀,將姓氏連綴為四言韻語。《郡名百家姓》則在每一姓上都附注郡(古代地方區域的名稱)名,表示某姓望族曾居古代某地,如趙為"天水"、錢為"彭城"之類。

15胡適之(1891-1962):即胡適,安徽績溪人,買辦資產階級文人、政客。他在一九二○年七月所作《〈水滸傳〉考證》中自稱"有歷史癖與考據癖"。

16"行狀":原指封建時代記述死者世係、籍貫、生卒、事跡的文字,一般由其家屬撰寫。這裡泛指經歷。

17土穀祠:即土地廟。土穀,指土地神和五穀神。

18"文童":也稱"童生",指科舉時代習舉業而尚未考取秀才的人。

19狀元:科舉時代,經皇帝殿試取中的第一名進士叫狀元。

20押牌寶:一種賭博。賭局中為主的人叫"樁家";下文的"青龍"、"天門"、"穿堂"等都是押牌寶的用語,指押賭注的位置;"四百"、"一百五十"是押賭注的錢數。

1"塞翁失馬安知非福":據《淮南子·人間訓》:"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胡中,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馬良,其子好騎,墮而折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控弦而戰,塞上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為禍,禍之為福,化不可極,深不可測也。"

2賽神:即迎神賽會,舊時的一種迷信習俗。以鼓樂儀仗和雜戲等迎神出廟,周遊街巷,以酬神祈福。

3《小孤孀上墳》:當時流行的一出紹興地方戲。

4太牢:按古代祭禮,原指牛、羊、豕三牲,但後來單稱牛為太牢。

5皇帝已經停了考:光緒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下令自丙午科起,廢止科舉考試。

6哭喪棒:舊時在為父母送殯時,兒子須手拄"孝杖",以表示悲痛難支。阿q因厭惡假洋鬼子,所以把他的手杖咒為"哭喪棒"。

7"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語見《孟子·離婁》。據漢代趙岐注:"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窮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8"若敖之鬼餒而":語出《左傳》宣公四年:楚國令尹子良(若敖氏)的兒子越椒長相凶惡,子良的哥哥子文認為越椒長大後會招致滅族之禍,要子良殺死他。子良沒有依從。子文臨死時說:"鬼猶求食,若敖氏之鬼不其餒而。"意思是若敖氏以後沒有子孫供飯,鬼魂都要挨餓了。而,語尾助詞。

9"不能收其放心":《尚書·畢命》:"雖收放心,閒之維艱。"放心,心無約束的意思。

10妲己:殷紂王的妃子。下文的褒姒是周幽王的妃子。《史記》中有商因妲己而亡,周因褒姒而衰的記載。貂蟬是《三國演義》中王允家的一個歌妓,書中有呂布為爭奪她而殺死董卓的故事。作者在這裡是諷刺那種把歷史上亡國敗家的原因都歸罪於婦女的觀點。

1"男女之大防":指封建禮教對男女之間所規定的嚴格界限,如"男子居外,女子居內"(《禮記·內則》),"男女授受不親"(《孟子·離婁》),等等。

2"誅心":猶"誅意"。《後漢書·霍〔言胥〕傳》:"《春秋》之義,原情定過,赦事誅意。"誅心、誅意,指不問實際情形如何而主觀地推究別人的居心。

3"而立":語出《論語·為政》:"三十而立"。原是孔丘說他三十歲在學問上有所自立的話,後來就常被用作三十歲的代詞。

4小don:即小同。作者在《且介亭雜文·寄〈戲〉周刊編者信》中說:"他叫小同,大起來,和阿q一樣。"

5"我手執鋼鞭將你打!":這一句及下文的"悔不該,酒醉錯斬了鄭賢弟",都是當時紹興地方戲《龍虎鬥》中的唱詞。這出戲演的是宋太祖趙匡胤和呼延贊交戰的故事。鄭賢弟,指趙匡胤部下猛將鄭子明。

6"士別三日便當刮目相待":語出《三國誌·吳書·呂蒙傳》裴鬆之注:"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刮目,拭目的意思。

7三十二張的竹牌:一種賭具。即牙牌或骨牌,用象牙或獸骨所製,簡陋的就用竹製成。下文的"麻醬"指麻雀牌,俗稱麻將,也是一種賭具。阿q把"麻將"訛為"麻醬"。

8三百大錢九二串:即"三百大錢,以九十二文作為一百"(見《華蓋集續編·阿q正傳的成因》)。舊時我國用的銅錢,中有方孔,可用繩子串在一起,每千枚(或每枚"當十"的大錢一百枚)為一串,稱作一吊,但實際上常不足數。

9"庭訓":《論語·季氏》載:孔丘"嘗獨立,鯉(按:即孔丘的兒子)趨而過庭",孔丘要他學"詩"、學"禮"。後來就常有人稱父親的教訓為"庭訓"或"過庭之訓"。

10"斯亦不足畏也矣":語見《論語·子罕》。

()宣統三年九月十四日:這一天是公元一九一一年十一月四日,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後的第二十五天。據《中國革命記》第三冊(一九一一年上海自由社編印)記載:辛亥九月十四日杭州府為民軍占領,紹興府即日宣布光復。

(2)穿著崇正皇帝的素:崇正,作品中人物對崇禎的訛稱。崇禎是明思宗(朱由檢)的年號。明亡於清,後來有些農民起義的部隊,常用"反清復明"的口號來反對清朝統治,因此直到清末還有人認為革命軍起義是替崇禎皇帝報仇。

(3)寧式床:浙江寧波一帶製作的一種比較講究的床。

(4)"鹹與維新":語見《尚書·胤征》:"舊染汙俗,鹹與維新。"原意是對一切受惡習影響的人都給以棄舊從新的機會。這裡指辛亥革命時革命派與反對勢力妥協,地主官僚等乘此投機的現象。

(5)宣德爐:明宣宗宣德年間(1426-1435)製造的一種比較名貴的小型銅香爐,爐底有"大明宣德年製"字樣。

(6)把總:清代最下一級的武官。

(7)"黃傘格":一種寫信格式。這樣的信表示對於對方的恭敬。

(8)柿油黨的頂子:柿油黨是"自由黨"的諧音,作者在《華蓋集續集·阿q正傳的成因》中說:"柿油黨原是自由黨,鄉下人不能懂,便訛成他們能懂的柿油黨了。"頂子是清代官員帽頂上表示官階的帽珠。這裡是未莊人把自由黨的徽章比作官員的"頂子"。

(9)翰林:唐代以來皇帝的文學侍從的名稱。明、清時代凡進士選入翰林院供職者通稱翰林,擔任編修國史、起草文件等工作,是一種名望較高的文職官銜。

(10)劉海仙:指五代時的劉海蟾。相傳他在終南山修道成仙。流行於民間的他的畫像,一般都是披著長發,前額覆有短發。

(11)洪哥:大概指黎元洪。他原任清朝新軍第二十一混成協的協統(相當於以後的旅長),一九一一年武昌起義時,被拉出來擔任革命軍的鄂軍都督。他並未參與武昌起義的籌劃。

(12)羲皇:指伏羲氏。傳說中我國上古時代的帝王。他的時代過去曾被形容為太平盛世。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惡犬[穿書] 我在運動番裡找對象 [綜]扮演的我是幕後boss [咒回]和教主傑暗通款曲的那些年 [鬥羅]三千繁星 帶著係統混大唐 拿來吧諸天 在一充江湖當童工的日子 王者歸來 進化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