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家庭奴役行為與氣候性質的關係(1 / 2)

加入書籤

第一節家庭奴役行為

我所說的家庭奴役,是指婦女在家庭中受到的奴役。我還區分了這種奴役在某些國家的表現與奴隸所受的奴役,因為家庭並沒有讓奴隸成為它自身的一部分,而隻是用奴隸來做事。

第二節在南方地區,兩性生而不平等

在炎熱地區,女子可以結婚和生育的年齡幾乎就是童年時期,也就是八歲、九歲、十歲的時候[682],到二十歲時,她們就已經是人近中年的婦人了。因此,她們永遠不會兼備通情達理和美麗的容顏:想要獲得支配性地位,美貌是一件法寶,但年輕脾氣差卻阻礙夢想成真,可是,美貌卻在她們終於通情達理時悄然溜走了。由於兩者的陰差陽錯,婦女隻好無奈地處於從屬性地位。因此,一個男子可以相當輕鬆方便地——除非宗教會禁止——拋棄原配妻子,而尋找新的妻子。一夫多妻製就這樣產生了。

而冷暖適中地區的法律,應氣候條件產生了一夫一妻製。這裡麵的原理是,女子的容顏由於氣候溫和而能夠長久保持,於是,適宜結婚年齡和生育年齡都比較靠後,並且,她們在年老色衰的時候,丈夫大致也一同衰老,但在另一方麵,她們也變得——哪怕隻是由於年齡增長——更為通情達理。

寒冷地區的女子天生具有一種節製的本領來保護自己,因為男子可以不用節製自己,反而必須飲用烈酒。因此,寒冷地區的女子比男人更通情達理。

力量和理智正是自然賦予男人的有別於女人的地方,同時也是為男人的權力所設定的最後界限。而大自然賦予女子的則是魅力,而且,婦人的魅力一旦消失,她們也就喪失了一切優勢。炎熱地區的女子隻在孩童時代擁有魅力,過了這個階段,她們的一生都將黯淡無光。

所以,就氣候條件而言,亞洲比歐洲更適合有法律來規定一夫一妻製。這也正是伊斯蘭教能夠輕易在亞洲立足卻在歐洲吃不開的原因。相反,基督教得以廣泛傳播的地方是歐洲,在亞洲的信徒卻少得可憐。永遠有一個最高原因淩駕於人類理性之上,它想做什麼、想利用什麼東西,全憑它自己的意願。

在歐洲,皇帝瓦倫梯尼安也曾批準,一夫多妻製可以在他的帝國內實行開來,但這是某些特殊原因作用的結果。[683]然而,歐洲氣候到底還是覺得這項法令太過粗陋和強權了,於是後來被阿卡迪烏斯、霍諾尤斯和狄奧多西[684]廢除了。

第三節養家能力決定一夫多妻製的產生

一個國家並不是由於財富原因才實行一夫多妻製的,盡管這種國家裡的婦女對丈夫有很大的財富依賴。一夫多妻製同樣可以是貧困所致,例證就是我下麵要談的蠻人。

對一個繁榮強大的國家來說,一夫多妻製更是一個契機,使人們的奢侈達到極致,而不僅僅是一種奢侈。一夫多妻現象在炎熱地區是可行的,因為那裡的人沒有過多需求[685],用比較小的花銷就能養活妻子兒女。

第四節各種出現多偶製的情況

我們在歐洲各地進行統計,結果顯示男孩兒比女孩兒的出生率高[686],而亞洲[687]和非洲[688]的情況與之相反。很明顯,是氣候原因促使歐洲實行一夫一妻製,而亞洲、非洲實行一夫多妻製。

亞洲的寒冷地區和歐洲一樣,男孩兒也遠比女孩兒出生率高,而喇嘛們說[689]他們正是因此才允許一妻多夫的[690]。

但我相信,由於性別嚴重失衡而製定法律並實行多偶製的國家畢竟是少數,這種現象隻表明該製度對自然的違背程度因國家大小不同。

萬丹的男子可以有十個妻子[691],這是我們通過相關遊記知道的。而我覺得,即便這是事實,也隻是作為一個特殊例子證明了一夫多妻製的存在。

這裡,我隻是介紹了以上習俗的由來,沒有為它們辯解的意思。

第五節馬拉貝爾為何會製定那樣一項法律

奈伊人生活在印度的馬拉貝爾沿岸,在他們的部族裡,一男隻能配一女,但一女可以嫁多男[692]。要找到這種習俗的起因,我覺得不是什麼難事。在所有具有種姓製度的國家裡,貴族種姓都是士兵,而奈伊人就屬於貴族種姓。歐洲的士兵是不允許結婚的,但由於氣候所限,馬拉貝爾的女子可以同時歸多個男人所有。這是一種退而求其次的解決辦法,如此一來,婚姻給士兵帶來的麻煩將盡可能減少,因為士兵將不必過多思念家庭,家庭也不必過多照顧士兵,於是,尚武精神得以一直保持下去。

第六節多偶製本身

多偶製本身對人類是沒有任何用處的,而且對壓迫方和受壓迫方都不利。這是忽略多偶製可以容忍的一些具體情況而隻進行總體考慮得出的結論。它對兒童也沒有什麼好處,其中的一個嚴重問題是,它會使父母對子女的愛不能一碗水端平;母親尚有可能同等地愛兩個孩子,但如果一個父親有二十個孩子,平等的愛就是根本不可能的。如果一個女子有多個丈夫,那麼,要讓一位父親愛某個或幾個孩子,要求他必須相信他們是自己親生的且其他男子不表示懷疑,因而這種情況無疑更糟。

男人總是想要更多,這種欲望不是給他眾多妻妾就能製止的[693]。性欲被滿足得越多,就越是性飢渴,這就像貪婪一樣。據說,各種膚色的女子充塞著摩洛哥國王的後宮,白色的、黑色的,或者黃色的,然而,這個可憐國王的真正要求並不在於膚色。

由於基督教的壓迫,在查士丁尼時代,有多位哲學家退居波斯,並投入國王霍斯羅沙的名下。那裡有的人堅決不願改掉通奸的惡俗,但最讓這些哲學家吃驚的是,他們擁有多個妻子的情況[694]居然得到了準許。這些是(史學家)阿加西亞斯告訴我們的。

奸淫是會上癮的,因此,擁有多個妻子所產生的那種性愛,是大自然不允許的。據野史記載,君士坦丁堡發生革命時,人們將蘇丹艾哈邁德趕下台並搜刮了欽差的府第,卻沒有發現一個女人。阿爾及爾的後宮居然沒有女人[695]。

第七節平等對待多個妻子

既然法律允許了多妻製的存在,自然也要有法律來規定,應該怎樣平等對待各個妻子。按照穆罕默德的律法,男子可以娶四個妻子,但在飲食、服裝和夫妻義務等方麵,她們的地位必須都是平等的。類似法律也在馬爾代夫出現,那裡的男子可以有三個妻子[696]。

摩西法[697]規定,如果某男子為了自己的孩子先後娶了一個女奴和一位自由民,他就要平等對待兩個妻子,第一位妻子在服飾、飲食和夫妻義務等方麵的待遇,不能由於第二位妻子的存在而被取消;他可以對第二位妻子給予更多,但不能漏掉第一位妻子的份額。

第八節隔開夫妻雙方

如果一個國家富足又有淫亂的惡習,就會有一夫多妻製,進而出現妻妾成群的問題。一個人如果還不起債務,就會想方設法躲避討債的人,同樣的道理,既然同屬於一個男子的眾多妻妾不能全部得到滿足,就必須遠離丈夫,也就是必須把她們禁閉起來。這似乎是維持家庭秩序的唯一辦法。在某些地區,物理距離[698]由於當地氣候而過於強大,男女獨處則互相產生誘惑,而誘惑必將帶來墮落,即男子必定會挑逗女子,女子必定無心招架。也就是說,道德的所有約束力,在這些地區都盪然無存;與其對他們進行道德勸誡,還不如把雙方各自關牢,不讓他們接觸。

中國有一部古籍,它記載了堪稱美德之奇跡的一件事,就是一個男子與女子獨處偏僻房間卻沒有強奸她[699]。

第九節家庭政治與國家政治的關係

在共和政體下,公共自由體現在公民生活的方方麵麵。公民的生活不過度,平等而舒適,生活條件比較寬和。在那裡,男人不會特別容易就淩駕於婦女之上。如果這是氣候條件所要求的,最適合的政體就是一人主政的專製政體。這也就是平民政體始終很難在東方建立起來的原因。專製政治行為無一不是追求極致的,這與奴役婦女的行為在性質上是相當一致的。因此,在亞洲,不管我們在什麼時候看到了家庭奴役,同時也都會看到配套的專製統治。

在一心謀求著國家安定並認為太平就是絕對服從的政體下,婦女一定會私底下圖謀害死丈夫,因此必須把她們禁閉起來。一個隻信賴表象和自身感覺的政權,一定會懷疑自己臣民有不軌行為,除非它能夠抽時間進行一番考察。

我們歐洲女子的精神是輕浮的,言行是輕率的,她們有自己的好惡,也有各種嗜好,並且行動自由。假使把這一切置換到東方政體下麵,那麼,恐怕連一分鍾的安寧也是一位父親所享受不到的了;處處都有可疑的人和敵人;國家將要根基不穩;一幅流著鮮血之河的畫麵將呈現在人們眼前。

第十節東方的道德原則

家庭在一夫多妻的情況中麵臨著分裂,家庭成員隻顧自己的私利。越是如此,法律就越應幫助家庭成員團結起來,越應使他們趨近一種共同利益。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中國歷代哲學智慧 中華上下五千年全知道 戰星錄 賺錢,復仇,征服宇宙 回到九零當巨星 嫁給前夫他爹 執行利劍 悍城 穿成對照組後鹹魚女配爆紅了 天衡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