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法之於貨幣的使用(1 / 2)

加入書籤

第一節為什麼要使用貨幣

沒有用來交換的商品的民族——比如蠻族——以及可交換商品特別少的開化民族,交易方式隻能是以物易物。因此,摩爾人的商隊與非洲中心一帶的通布圖交換黃金,帶上食鹽即可,貨幣純屬多餘。摩爾人與黑人的交易這樣的:摩爾人出具一堆食鹽,黑人出具一堆金粉,然後,或者金粉或者食鹽,多取少補,達到雙方都滿意為止。

貨幣是大宗商品交易中必不可少的,因為照舊以物易物的話就隻能增加非常大的一筆支出。這筆支出可由於貨幣的使用而避免,因為金屬更便於攜帶。

與他國互相補充國內貨物空缺,是每個國家都需要的。在這種貿易中,有一種情況經常會發生,就是甲國大量需要乙國的商品,很少需要丙國的商品,而反過來,乙國隻需要甲國少量商品,丙國卻大量有求於甲國。這就產生了商品的入超,即購入多於售出。可是,各國都有貨幣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購入多於售出的部分,用貨幣支付即可。交易如果以貨幣方式進行,需求最大的那個國家有多大的支付能力,交易額就有多大;如果是以貨易貨,如果交易額超過最小需求國家的交換能力,交易就無法完成,因此必須以它的交換能力為準。這就是兩種交易方式的區別。

第二節貨幣的性質

貨幣這個價值符號,代表一切商品的價值。由於經久耐用、難以損壞和多次分割的便利,金屬成了慣用的價值符號[1057],而便於攜帶的要求又選中了貴金屬。金屬很容易使貨幣表現為同樣的成色,因此把它作為共同的計價手段,是相當合適的選擇。為了讓自己貨幣的形狀和重量既符合標準又獨具特色,各國的金屬貨幣都有專屬的標識。

就貨幣而言,雅典人不用金屬而用公牛[1058],羅馬人則使用綿羊。要讓兩頭公牛毫無差別,這是不可能的,換成兩枚金屬錢幣卻能夠做到。

白銀這個價值符號代表商品,紙幣這個符號代表白銀;紙幣要完全取代白銀而產生同等效用,除非含有足夠的貴金屬。

白銀作為一種符號代表各種物品,每種物品反過來作為符號代表白銀,也是完全可以的。在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家,白銀與任何物品的關係一定是這樣的:兩者可以互相代表,即價值相等,因而在這個國家內使用哪一種都是可以的。出現這種情形的國家,一般隻可能是擁有平和政體的國家,但也不盡然。在這樣一個國家裡,如果債務人不遵從天經地義地還債,法律保護它,那麼,屬於他的物品就不代表白銀或黃金。在專製政體下,物品不可能代表白銀,因為嚴酷的政治和對政治的極度不信任,使得所有人掘地三尺深埋白銀。換句話說,物品一般不能反過來代表那些代表它們的符號,如果出現那種情況就是一個奇跡。

物品能夠代表白銀,這是其本身性質決定的。有時候,物品甚至能夠取代白銀作為貨幣的地位,這有賴於立法者巧妙的操作。在償還債務這方麵,獨裁者愷撒允許債務人使用內戰以前的價格[1059]。提比略準許任何想要獲得白銀的人從國庫裡提取,不過,用以抵押的地產的價值,須是提取白銀價值的兩倍[1060]。愷撒在位期間,允許一切債務都用地產償還,其實地產已經成為一種貨幣。在提比略執政期間,允許使用一萬小銀幣的地產時價值折半。

按照英國大憲章規定,英國出現了一種所有個人財產均可代表白銀的情況:債權人對債務人地產或收入的扣留權,在債務人的動產或個人物品足以並自願用來抵押債款時必須解除。

德意誌的法律規定,一個人可以用白銀來補償他得罪的某個人,也可以用白銀代替自己犯罪應受的刑罰;由於國內缺少白銀,白銀的這一作用,還可以用商品或牲畜代替。類似規定也出現在撒克遜人的法律中,不同的是,它根據當事人的貧富程度來確定應該用多少數額補償過失或替罪。法律先要公布貨幣與牲畜用於替換的比值:一頭一歲的公牛,或者一隻母親加它的一隻幼崽,價值兩個小金幣,可代替等值錢幣一枚。就這樣,這些物品可以被這些民族用作貨幣,因為貨幣也已經變成了牲畜、商品或貨物。

貨幣既是物品的符號又是白銀的符號,也有代表白銀的用處。這一點還會出現在我後麵討論兌換的那一節中。

第三節虛擬的貨幣

貨幣分為真實的和虛擬的兩種。虛擬貨幣幾乎是每個文明的民族所使用的貨幣,而且是從真實貨幣轉變過來的。他們最初的真實貨幣是一種金屬,有一定的重量和純度。後來,每一枚貨幣在標稱不變的情況下金屬含量減少了一些,原因或者是人們道德滑坡,或者是實際的需要。以一鋰為例,這種銀幣應該含白銀一利弗爾[1061],可是在隻含半利弗爾白銀時仍稱為一鋰;從前的一蘇含白銀二十分之一利弗爾,如今的一蘇,白銀含量已經不足二十分之一利弗爾。如此一來,鋰和蘇作為一種貨幣就是虛擬的了,這種情況也適用於其他的貨幣。照此下去,鋰會越來越成為虛擬的,因為其實際含銀量將遠少於一利弗爾。甚至終會有一天發生鋰和蘇作為貨幣變成完全虛擬的,就是說,實際價值為一鋰或一蘇的貨幣,再也沒有鑄造的實際需要。然而情況可能是這樣,一枚貨幣是多少鋰或多少蘇,全憑人們高興,想是多少就是多少。以後還會發生這種隨便改動貨幣標稱的事情,因為它畢竟隻是一個稱呼,可以輕而易舉地改動,難的隻是改變一件物品。

任何一個國家,隻要它希望發展貿易,就需要製定這樣一項法律:隻允許真實貨幣流通,任何人、任何理由都不能把真實貨幣變成虛擬貨幣。這項法律能夠從源頭上解決問題。

最不應該改變的,是適用於一切物品的計價手段。

貿易是事物的交換,故而事物的性質決定貿易本身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在這種不確定性上麵加上另一種不確定性,是一種很壞的做法。

第四節黃金和白銀的數量

整個世界如果由文明民族掌管,將獲得越來越多的金銀,這些礦藏可能產自本民族,也可能產自其他國家。世界逐漸由蠻族掌控時,所擁有的黃金、白銀將越來越少。關於金屬越來越稀缺這種變化,一個人盡皆知的例子發生在哥特人和汪達爾人與撒拉遜人和韃靼人從兩側全力入侵的時候。

第五節對上一問題的補充

歐洲的航運業由於白銀中轉站的地位而得到發展,因為美洲開采出來的白銀在運到東方前,先要運到歐洲。白銀作為歐洲的一宗商品,先通過交易從美洲獲得,又通過貿易被送到印度。黃金、白銀用作商品和用作價值符號的情況完全不同,用作商品時當然是多多益善;儲量少是金銀用作價值符號的基礎,它們作為價值符號的地位,將因其數量大增而下降。

黃銅與白銀在第一次布匿戰爭前的比率[1062]是960﹕1,在今天則是[1063]735﹕1。白銀作為價值符號的作用若要更好地發揮出來,需要這個比率始終保持當年的水平。

第六節為什麼西印度的發現使利率下降了一半

在征服西印度之後,西班牙的利率從原先的百分之十變成百分之五[1064]。這個下降是印加·加爾西拉索告訴我們的,也是自然要發生的。在歐洲,需要白銀的人數由於歐洲突然吸收了大量白銀而銳減,結果是各種物品的漲價和白銀的跌價,以及破壞了原有比例和債務關係。對於約翰·勞體製[1065],也就是除了紙幣一切物品都很值錢的情況,人們記憶猶新。對富有的人來說,降低利率,也就是降低自己商品的價格和租金,是西印度被征服之後不得不做出的決定。

歐洲的白銀數量就是從那時開始逐年增加的,並導致了借貸利率不可恢復的改變。況且,私人借貸的利率還受到某些國家放貸的影響,這些國家用它們通過貿易積累的國有資金放貸,利率特別低。此外,資金在國與國之間的流通,由於有了匯兌而變得極其方便,各個資金富有的地方可以快速為某個資金不足的地方匯錢。

第七節價值符號變動的情況下如何確定物價

商品和物品的價格,用貨幣來表示。怎樣確定這個價格,即怎樣確定表示每種商品所需白銀的分量呢?

在全世界的範圍內而言,每件商品必定與一部分黃金和白銀相當。全部的商品與全部的金銀相等,部分商品與部分金銀相等。假設隻有或者隻能買賣一件商品,它就與全部金銀相等;再假設把這件商品分割成多份,就像我們分割金銀那樣,那麼,分割出來的一份商品就等於一份金銀,這分量如果占這件商品的一半、十分之一、百分這一、千分之一,則等於相應份額的金銀。然而,商品的價格不是這麼確定的。雖然所有物品以及金屬或貨幣,都可以組成一個人的財產,但並不是全部用來買賣的,因此,要確定一件商品的價格,既要考慮到進入貿易的全部貨物和全部金屬或貨幣(即價值符號),也要考慮作為財產的全部貨物和全部金屬或貨幣。貨物價格由全部貨物和全部價值符號來決定,這是根本的原則,因為即便有的貨物或價值符號今天沒有用來買賣,明天也有可能。

因此,君主或官員用來確定商品價值那種命令,比如規定今天的1﹕10等於過去的1﹕20,就不能再發布出來。尤裡安下達降低商品價格的命令[1066],導致了安條克那場悲慘的飢荒。

第八節對上一問題的補充

非洲沿岸的黑人有一種價值符號,它完全是虛擬的,根本不是貨幣。黑人們確定虛擬價值符號時,以他們對物品性能高低的估量為基礎,而這種估量的依據是他們需要這種商品的程度。說一種商品的價值是三馬庫塔、六馬庫塔或十馬庫塔,完全等於直接說它的性能水平是三、六或十。他們根本沒有貨幣,或者這種商品以另一種商品為貨幣,因為他們確定物品價格的方法,是比較手裡的物品。

現在,我們不妨沿用一下這種估價方法,並結合我們自己的定價方法。假定全世界商品的價值是一定數量的馬庫塔,並把全世界的白銀分割成相等數量的份數,那麼,一份白銀就是一種價值符號,代表著一馬庫塔。把全世界想象成一個與其他國家隔絕的國家,也是同樣的道理。

在這個國家,馬庫塔所代表的白銀數量,隨著實際白銀數量的變化而變化,白銀增加一倍,它也增加一倍。但前提是馬庫塔的數量沒有變化,如果同樣翻了一倍,則維持與白銀的原有比率。

發現西印度之後,歐洲的金銀如果從一增加為二十,商品的價格也應該從一提高到二十。但是,還有一個方麵需要考慮,就是商品本身的數量,它如果增加了一倍,就會使商品價格減半。結合金銀翻了十二倍的影響,商品價格的綜合變化是變成原來的十倍。

商品或貨物的數量,隨著貿易的增長而增長。促進貿易增長的因素有白銀的不斷注入和新的交通——開辟新大陸和新海洋的結果。

第九節黃金和白銀的相對不足

有時候,黃金或白銀自己確實會儲量充足或過少,還有的時候,黃金會相對白銀充足或過少,即兩者的比例出現了失調。

這些不會損壞的價值符號深受不願花錢的小氣鬼偏愛。他們既收藏黃金,也收藏白銀,不過更偏好黃金,因為黃金比白銀占的空間更小,因而更容易藏好。沒錯,小氣的人害怕自己的東西丟失。事實上,每個人都願意收藏黃金。白銀相對黃金的充足,就是這樣形成的。不過,黃金還會重新出現的,因為白銀總有變得稀缺的一天,到那個時候,黃金藏匿者隻好再拿出黃金來。

這就形成了「白銀多黃金少,白銀少黃金出」的規律。感受了這個規律,再感受真正的稀缺和充足之間的不同,就不是什麼難事。下麵我將要詳細說說這種差別。

第十節匯率[1067]

我們所說的匯率有存在的必要,因為各國之間存在貨幣相對充足或不足的情況。

匯率所確定的,是貨幣的即時價格。

白銀這種金屬有兩種價值:一種和其他商品的價值一樣;另一種則是它作為其他商品之符號的價值。如果隻作為一種商品,當然表明白銀的價值大打折扣。

這就需要有一定數量的白銀用作金屬即商品,另外一定數量當作貨幣使用。這個比例需要由君王來確定。君王還要確定一個比率,該比率是各種可用作貨幣的金屬的量的比。還要確定這些貨幣的重量、成色及其虛擬價值。虛擬價值我已經在前麵說過了。可以通過法律來確定上述四種關係中的貨幣價值,因此我稱它們為人為價值。

每個國家的貨幣除了在國內的相對價值,與其他國家的貨幣相比時,還會產生另一個相對價值。這個相對價值由匯率來確定。在很大程度上說,人為價值是匯率確定這個相對價值的決定因素。影響貨幣的(國際)相對價值的因素數不勝數,而且該相對價值不斷變化,因此,它就不能由君王的命令確定了,而是由商人來確定,而商人們的估算必須是最全麵的。

在確定自己貨幣相對價值時,各國在很大程度上視白銀占有最多的國家而定。假設其他國家的白銀占有量加起來才與這個國家相等,它們就必須拿自己的白銀與之對比。這種實際進行的對比,相當於這些國家之間互相進行對比。[1068]

現在,荷蘭占有著世界上最大份額的白銀[1069],我們對匯率的考察,就要從與荷蘭有關的匯率開始。

盾是荷蘭貨幣的名稱,一盾的價值與二十蘇、四十個半蘇或四十個格羅升相等。現假定荷蘭沒有盾,隻有格羅升,一個人擁有一千盾也就是擁有四千格羅升。如此假定是為了方便下麵的思考。我們必須先知道其他國家的貨幣值多少格羅升才能拿來與荷蘭貨幣兌換,比如法國的流通貨幣埃居,一埃居值三鋰[1070],但我們必須知道它值多少格羅升。匯率1﹕54就是說,一埃居等於五十四格羅升,1﹕60就是說一埃居等於六十格羅升。如果一埃居與荷蘭貨幣——格羅升——的匯率大於1﹕60,就說明白銀在法國比較稀缺,相反,小於這個比率則說明白銀在法國相當充足。

要注意,造成兌換率變化的充足和不足並不是真實的,而是相對的。比如,如果法國需要在荷蘭投入較多資金,而荷蘭沒有相反的需要,這就意味著,法國不怎麼缺白銀,但荷蘭的白銀似乎明顯緊缺。法國、荷蘭的情況反過來,也是同樣的道理。假設法國與荷蘭的匯率是1﹕54,那麼,法國需要從口袋裡取出一埃居,荷蘭取出五十四格羅升來兌換,這樣兩地才能合並為一個城市(假設有這個需要)。然而,想要用五十四格羅升換三鋰的人,必須用匯票的形式,當然,這張匯票的麵值是五十四格羅升。匯票的必要性是因為巴黎與阿姆斯特丹不相鄰。於是,這就不再是五十四格羅升的問題了,那張五十四格羅升的匯票成了關鍵。白銀是充足還是匱乏[1071],要看這三鋰需要兌換者帶來法國的價值五十四格羅升的匯票多,還是要運到荷蘭的埃居多。前者多、後者少則肯定說明白銀在法國少而在荷蘭多;此時兩國之間的匯率呈上升形勢,荷蘭人要給更多的格羅升,才能完成埃居的兌換。反過來也是這個道理。

由此可見,貨幣的兌換,需要即時結算每個環節上的收入或支出。如果一個人欠債,他把白銀兌換成貨幣,並沒有還上債務;同樣道理,一個債務國所欠的債,也不是它所兌換來的貨幣能夠還上的。

讓我們做出如下假定:首先,世界上隻有法國、西班牙和荷蘭這三個國家,西班牙有一批人欠法國十萬馬克白銀的債務,而法國有一批人在西班牙欠十一萬馬克白銀的債,現在,兩方麵的債務人都想收回資金以解決某個問題,請問,相關兌換應該如何辦理?法國人在西班牙的欠款比西班牙人在法國的欠款多一萬馬克,因此,當雙方互相償還十萬馬克以後,法國還有一萬馬克的匯票掌握在西班牙人手裡,西班牙人卻沒有一張匯票掌握在法國人手裡。

至於荷蘭人與法國人的借貸關係,是法國人與西班牙人借貸關係的對調,即荷蘭人需要償還一萬馬克給法國人。加上這種情況,法國人可以怎樣還貸給西班牙人呢?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直接把一萬馬克的白銀運送到西班牙,一種是票據頂替,即把荷蘭人欠法國的一萬馬克的票據交給西班牙債權人。

所以,白銀和匯票這兩種用來償還國與國之間債務的形式,在性質上是完全相同的。至於兩種方法到底哪一種更好[1072],完全取決於當時的實際情況,就是說,哪種方法能夠在荷蘭獲得更多的格羅升,就選擇哪種方法。

用此例來解釋平價匯兌,即法國的白銀在荷蘭兌換到的白銀,與在法國時具有同等成色和重量。就眼下而言[1073],一埃居比五十四格羅升大概就是平價匯率了。如果一埃居能夠換來的格羅升多於五十四,就叫高匯率;反之,則是低匯率。當匯率確定時,其中一個國家的身份——債務人或債權人,買方或賣方——決定它在兌換過程中將獲利還是吃虧。低匯率時,吃虧方是債務人和買家,獲利的是債權人和賣家。對於作為債務人的國家來說,吃虧是必然的。舉例來說,假定法國欠荷蘭一定數量的格羅升,在低匯率時,法國要支付更多的埃居才能償付債務,因為一埃居能夠兌換的格羅升減少了,而且,匯率越低,法國越吃虧。如果這個債務關係對調,則匯率越低,法國獲利越多。如果法國是買家,那它在匯率下降時同樣必定吃虧,因為埃居能夠兌換的格羅升數量同樣減少了。同樣的道理,身為賣家時,法國必將得到好處。舉例來說,低匯率時,在荷蘭出售商品所獲得的格羅升數量雖然等於以往所得,卻能夠在法國兌換更多的埃居,因為現在隻用五十格羅升就能兌換一埃居,而不用五十四格羅升。反觀對方國家,它剛好是吃虧的。欠下埃居的荷蘭將要獲利,借出埃居的荷蘭將要占便宜;身為賣家的荷蘭要吃虧,身為買家的荷蘭將得到好處。

我的論述還要延伸下去。假定法國需要在荷蘭買入五萬埃居的商品,那麼當低匯率時,比如由1﹕54變成了1﹕50,法國要支出五萬四千埃居的貨款才能買入原先隻需五萬埃居的商品。相反,荷蘭若要購入在法國值五萬四千埃居的商品,隻需支付五萬埃居即可。這賣出和買入加起來,法國一共損失了八千埃居,足足占了五十四分之八;相比平價匯率時,法國無奈地、白白地流向荷蘭的白銀或商品,大約價值是原先的七分之一。如果法國在這虧損的交易中欠下債務,則匯率還會下降,這種下降又增大了法國的虧損,最終是破產的危險。但這個可怕後果隻是理論上的,實際上未必會發生。我在前麵已經全麵論述了其中原因[1074]。收支平衡是每個國家努力要保證的,因此盡量避免欠外國的債務。如果還不起,就不會借貸;一種貨物如果不能賣出去,就不會買入。從已有的例子來看,當法國對荷蘭的匯率從1﹕54下降為1﹕50時,荷蘭人可以用五千格羅升買入價值五千四百格羅升即一千埃居的貨物——當然,這要法國人同意。商人如果獲利,就很容易把這好處拿來與他人共享[1075],於是,在不知不覺中,法國商品的實際價格有所上漲。法國人和荷蘭人將共同分享這漲價所帶來的利潤,也就是利潤分攤。同理,一個法國人能夠在匯率為1﹕54時用一千埃居買入價值五千四百格羅升的荷蘭商品,這意味著,相比1﹕50的匯率,購買同等數量的商品,他隻好多花五十四分之四的埃居,其實是一種吃虧,當他意識到這一點,就會少買入一些,結果,法國商人和荷蘭商人又分攤了匯率提升的虧損。在無意識的過程中,國家保持了自己的收支平衡;人們所擔心的那種糟糕結果,在匯率下降時並不會出現。

商人避免虧損,可以在匯率下降到平價以下時把資金轉移到國外——前提是財富不能縮水——再等匯率回彈時轉回國內。這其實是先虧損後補償。然而,這種行為對於君主來說意味著永遠的損失,因為他不會再把資金轉回本國。

一個國家的匯率,必將由於在這個國家進行的生意增多而提升,因為許多筆生意意味著必須從國外引入資金,這樣才能簽訂契約完成支付。

如果白銀大量聚集在君主那裡,就實際情況而言,這個國家是缺少白銀的,但相對而言,它又不缺。比方說,如果它需要把錢給外國以買入大量商品,那麼匯率就會下降,盡管國內是缺少白銀的。

事物的性質決定任何地方的匯率都會自動向著某一固定比率上下調整。當愛爾蘭與英格蘭的匯率低於平價匯率時,這種改變也會發生在英格蘭與荷蘭之間,那麼,愛爾蘭與荷蘭的匯率將受到以上兩層匯率變化的綜合影響,相比平價就更低了。如果一個荷蘭人在愛爾蘭有一筆資金,現在看來他需要用比較多的費用才能撤資回國,如果他不願意那樣做,可以采用間接辦法,即中間經過英格蘭。理論上確實是這樣的,但實際操作起來是否完全沒有差錯,我不敢保證,導致情況急劇變化的意外總是難免的。銀行家的手段和超出常人的應變能力,可能幫他在某個地方獲得按理能夠獲得的利潤差額,然而在這裡,這個問題不在我的討論範圍內。貨幣的實際價值,不會因為國家增加其標稱的決定而增加,比如說,把三鋰或一埃居改為六鋰或兩埃居,原先的埃居值多少,現在還值多少,用外國貨幣兌換時也不會多換一格羅升。即便真的多換了一兩個格羅升,也不是新確定匯率本身的原因,而是其他突然發生的新情況。隻要交易已經開始,匯率就不能脫離其中規律,盡管這規律要過一段時間才能發揮作用。

國家要提高貨幣的標稱,隻能簡單地依靠法律進行。如果強行鑄造新貨幣,在新舊貨幣更換的過程中,新貨幣雖然剛出來時是強勢貨幣,但必將變成弱勢貨幣,舊貨幣將成為強勢貨幣。不過,所有的匯票都應該用新貨幣計算,因為舊貨幣雖然強勢,卻有條令禁止其流通,並陸續地全部上繳給鑄幣廠。

為便於計算,假設法國的舊埃居能夠兌換六十荷蘭格羅升,現在已經變成弱勢貨幣,並有了標稱六鋰的新埃居,則新埃居的價值相對舊埃居減半,就是說,它現在隻能兌換三十荷蘭格羅升。從另一個角度看,確定匯率的依據,似乎應該是舊貨幣的價值,因為舊貨幣掌握在持有資金和匯票的銀行家手裡,總不能讓他們去鑄幣廠兌換,況且,以舊換新意味著吃虧,他們也不願意。因此,應該取新幣價值和舊幣價值的某個中間價值,來確定匯率。新幣在貿易中流通開來,舊幣就已然貶價,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從獲利角度出發的銀行家急著拋空手裡的舊貨幣。於是,他們對舊幣的價值不再太過在意,隻要還能發揮作用,他們甚至忍痛用舊幣還賬。另一方麵,新幣則升值了,這體現在舊幣換新幣時,持有新幣的銀行家能夠獲得巨大好處。這種現象我們會在後麵看到。因此,形勢如我所說,要在新幣與舊幣之間確定匯率。銀行家要想在這種情況下獲利,可以把舊幣先在國外運轉一番,因為與舊幣相應的匯率在國外能夠為他們帶來的利潤都是實打實的,也就是說,他們在荷蘭可以用舊埃居賺到許多格羅升。格羅升來到法國,同樣能夠換取許多埃居,因為新的匯率已經確定了,而且肯定比舊的低。

如果一個國家正在鑄造新的貨幣,那麼它所有舊的貨幣都會流入外國。假設舊埃居在法國與格羅升的匯率為1﹕45,而在荷蘭為1﹕60,可是,用一張麵值四十五格羅升的匯票換來的一埃居,拿到荷蘭能夠換來的格羅升數,同樣是六十。銀行家將通過這個過程獲利。

於是隻好采取新措施來克服這一弊端。這個鑄造新幣的國家,可以把大量舊貨幣運到需要跟它製定匯率的國家,並促進兩國貨幣匯率的上漲。當然,事先要取得這個國家的信任。如能成功,新的三鋰一埃居的價值大體與運送出來的舊幣價值相等,即能夠兌換同樣數量的格羅升。我是考慮到運送舊幣出國沒有多大誘惑這一點才用「大體」兩個字的,畢竟運送需要一筆開銷,同時還有可能被沒收,因此很可能沒有人做,除非明顯有顯著的收益。

為求更加明白,這件事還有深入討論的必要。現在假設有一位銀行家,貝爾訥先生或國家願意雇傭他,他開出的一些用到荷蘭取款的匯票的匯率,比現行匯率高一、二或三格羅升。那麼,法國與荷蘭的匯率是有可能上升到上麵所說的那種程度的,隻要這位銀行家不斷地將舊貨幣運送到國外,並儲藏起來以備將來使用。而其他銀行家隻好把持有的舊幣都送到鑄幣廠,因為他開出的無數匯票,幾乎已經吸收了所有的新幣。而且,在給他開匯票時,這些銀行家隻好使用很高的匯率,原因同樣是他已經神不知鬼不覺地壟斷了所有錢幣。這樣一來,他開始運送貨幣的損失,最後由於獲得的巨額利潤而得到補償。

我們看到,上述整個操作過程意味著將要嚴重威脅到國家。由於大部分貨幣不得流通,一部分又被運送到國外,於是所有人為了不讓君主搶走自己可能得到的好處而緊縮消費,結果,銀根變得非常緊俏。因此,這是一個既不能太慢也不能太快的操作過程,無窮的麻煩將伴隨極大的預期收益而出現。

因此,想在匯票低於現金時獲利,可以把現金轉移到國外,同理,在匯票高於現金時獲利的辦法是把現金轉回國內。

在平價匯率之下,有一種情況仍然能獲利,就是把貨幣運出國外並重新標識,或者融鑄成新的貨幣。新鑄的貨幣運回本國後就能獲利,不管是在本國直接使用還是支付外國匯票。

約翰·勞先生的體製是這樣的:如果有一家公司開設在某個國家且占有這個國家極多數股票,那麼,它的股價將在幾個月裡達到原始股的二十倍或二十五倍;這個國家建立的銀行所發行的紙幣,具有貨幣的功能,而且,其麵值為了與股票價值相匹配,將極其高。股票和紙幣怎麼產生,必定就會怎麼退出,這是事物性質所決定的。許多人一下賺到大量鈔票的事,就不可能再發生了,原因正是股票的價格已經激增至二十倍或二十五倍。所有人都不斷地把自己財產的一部分轉入製定匯率的國家,是因為人人都想保持自己所持有財富的價值,而改變財產性質或轉移財產的最便利方法,就是兌換。匯率下降也是資金不斷轉入國外這種計劃的必然結果。在約翰·勞的體製下,時間久了人們就不願再去兌換,因為這種情況下的匯率,比如一埃居比四十格羅升,是依據銀幣的成色和重量而製定的,然而,無數紙幣取代了貨幣,於是,人們在兌換一埃居時,傾向於減少一格羅升,時間越往後,希望減少的格羅升越多,最後甚至會變成八個。

法國應該確定白銀相對紙幣的比值。一埃居三鋰的價值,是依據成色和重量確定的,應該可以兌換四十格羅升,而標稱一埃居的紙幣的實際價值則相對減少了五分之四,隻能兌換八格羅升——同樣是一埃居的紙幣和銀幣,一個是標稱,一個是實值,前者相比後減少了五分之四的價值。

第十一節羅馬人關於貨幣進行的調整

對於貨幣狀況,當代法國政府有兩屆采取了堪稱大動作的措施,然而卻有動靜更大的,那就是先前的羅馬人。不過,在共和國腐敗時期,在無政府卻標稱共和國時期,羅馬人都沒有采取這種大動作,而是發生在羅馬人正憑借智慧和勇氣對意大利各個城市進行征服,以及跟迦太基人爭霸的時候。那時,羅馬人的製度正發揮到極致。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中國歷代哲學智慧 中華上下五千年全知道 戰星錄 賺錢,復仇,征服宇宙 回到九零當巨星 嫁給前夫他爹 執行利劍 悍城 穿成對照組後鹹魚女配爆紅了 天衡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