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輯 大國盛衰記(1 / 2)

加入書籤

●朱允炆建文改製

公元1398年,朱元璋去世。同年閏五月十六葬於孝陵,諡號高皇帝,廟號太祖;同日,皇太孫朱允炆即帝位,以第二年為建文元年。

朱允炆即位後,推行了一係列新政,並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史稱建文改製。朱允炆首先對中樞權力機構進行了調整,任命兵部侍郎齊泰為兵部尚書,翰林修撰黃子澄為太常卿,方孝孺為翰林侍講。將中樞權力機構調整完畢,他又陸續推出許多改革措施,其主要內容有:省刑減獄,均江浙田賦,調整政府官僚機構。特別是後者,朱允炆在位期間一直沒有間斷過,調整涉及到官製的許多方麵,其中非常重要的有兩項:首先,省並州縣,革除冗官冗員;其次,更定內外官製,將尚書的品秩由正二品提高到正一品。這就在相對程度上緩和了封建最高權力機構的畸形特征和內部的不平衡現象。

建文改製雖僅進行了4年,但依然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成績。明朝史學家朱鷺稱之為「四載寬政解嚴霜」。

●朱棣發動靖難役

朱允炆即位後,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開始削奪其祖父朱元璋分封的諸王藩鎮,他削奪了五位藩王後,將矛頭指向了他的四叔燕王朱棣。

朱棣少年時就隨朱元璋征戰,是一員驍勇善戰的大將,被朱元璋封在北京,稱燕王。朱允炆的削藩令一下,他覺得不能坐以待斃,就在公元1399年毅然起兵,對外宣布是「靖難」,也就是為皇帝平定禍亂。他先控製了北京城,招降了守備通州的將領,奪取薊州,攻破居庸關。駐軍開平的宋忠是防備朱棣的重要軍事力量。朱棣起兵後,宋忠不敢貿然進軍,而是移軍懷來。最後因為部將臨陣倒戈,敗北而逃,最後在廁所裡被捉住了。穩固了後方以後,朱棣就揮兵南下。

朱允炆飽讀詩書,是個柔弱的皇帝,沒有把朱棣放在心上。大臣黃子澄勸諫後,朱允炆才派長興侯耿炳文、駙馬都尉李堅等人率師北伐,抵擋朱棣的進攻。出發前,朱允炆去送行,對眾將說:「你們不要殺傷燕王,不要使朕有殺叔父的壞名聲留於後世。」這樣的話讓將領們縮手縮腳的,怎麼打仗呢?此後,朱棣大軍取得了一係列決定性戰役的勝利,朱允炆再也組織不起大規模的軍事征討。朱棣由此轉守為攻,取得戰事上的主動。

公元1401年,朱棣進軍防守較為薄弱的河北,轉戰河北各地。當他得知南京守備空虛,於是決定繞過山東,率軍直取南京,於第二年兵臨南京城下。朱允炆派姑姑慶城郡主為代表,和朱棣談判,答應與朱棣劃江而治,朱棣婉言拒絕了。朱允炆很著急,召見群臣時大哭。

朱棣手下的哨探偵察到金川門是李景隆把守,他便率先派軍攻打金川門。燕軍一到,李景隆與穀王朱穗馬上打開城門投降。城破後,朱允炆失蹤了,以兵部尚書茹瀚為首的幾十個望風使舵的大臣也都紛紛投降,叩請朱棣稱帝。在群臣的「勸說」下,朱棣在南京即位,年號永樂,是為明成祖。到此,朱棣發動的靖難役宣告勝利結束。

●三寶太監下西洋

朱棣攻克南京之後,一直沒能找到朱允墳的下落。以後,他又派人去全國各地尋找,也沒找到。此時,有關朱允炆的傳說越來越多,越來越離奇。有人說,朱允炆並沒有讓大火燒死,他趁宮中火起,從地道中逃了出去,現在他還在一個寺院裡當和尚。也有人說,朱允炆乘著一隻小船,出洋跑到其他國家去了。這些說法都讓朱棣感到不安,他想:若是朱允墳真的沒死,而在什麼地方重新召集人馬,那豈非一件麻煩事。因此,他召來自己的心腹袁忠徹商量這件事,袁忠徹回答道:「萬歲,我以為您可以派一支船隊去訪問各國。一來可以尋訪一下朱允炆的下落,二來可以宣揚一下我們大明王朝的國威,叫那些小國都臣服於萬歲,您認為這個辦法行不行呢?」朱棣同意了他的建議。

朱棣決定派出船隊出使外國,但派誰來統率這支船隊呢?他思來想去,決定派自己的心腹宦官三寶太監鄭和去辦。

鄭和,原本姓馬,乳名叫三寶,雲南昆陽(在今雲南)人。他的祖父和父親全是虔誠的伊斯蘭教徒,並且曾去麥加朝過聖。公元1381年,朱元璋的軍隊進攻雲南的時候,將剛剛10歲的三寶擄到了軍中。以後,朱元璋將三寶送給了燕上朱棣。自此,三寶便成了燕王府裡的一個小宦官。三寶從小聰明伶俐,很得朱棣的喜愛。他曾經跟隨朱棣四處征戰,見過不少世麵,長了很多見識。三寶也曾參加過多次戰鬥,他熟知兵法,很有指揮才能。因此,朱棣決定由他出使「西洋」。當時,「西洋」是說現在的文萊以西及印度洋沿岸各國。鄭和接受了明成祖的特殊任務。

明成祖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六月十五,鄭和與副使王景弘率領著龐大船隊自蘇州劉家港(在今江蘇)揚帆啟航。船隊由62艘大海船組成,這種船船身長44丈,闊18丈,船上可以容下10以)人,號稱「寶船」,在當時的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船上除了有士兵和水手外,還有許多翻譯、醫生和技術人員,共有28800多人。船上攜帶著大量的瓷器、絲綢、紙張及金銀財寶。

鄭和的船隊首先航行到了占城(在今越南),接著又去了爪哇、舊港(在今印尼)、錫蘭等國。他們到達一個國家,便先去拜訪該國的國王,獻給他們一些珠寶。然後,就用船上帶來的東西和當地的人民交換本地特產。鄭和帶來的絲綢、瓷器等很受各國的歡迎。鄭和的船隊返航的時候,這些國家的國王便派使臣隨船隊到中國朝見朱棣。從公元1405年至1433年,鄭和先後7次遠航出使西洋,到過印度洋沿岸30多個國家,其中最遠一次到達了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伊斯蘭聖地麥加。鄭和七下「西洋」的壯舉,比西方人發現美洲和好望角的航行要早半個多世紀,在世界航海史上有著重要地位。但是,鄭和始終沒有找到朱允炆。

●朱棣遷都北京城

「靖難之役」後,有大臣建議明成祖朱棣遷都北平。朱棣在北平經營30多年,統治比較穩定。另外,北平處於北方農業區與牧區接壤處,交通便利,形勢險要,是漢蒙各族貿易的中心以及北方政治與軍事要地,定都於此不僅可抗擊自北入侵的蒙古人,還可進一步控製東北地區,有利於維護全國統一。於是,朱棣決定遷都北平。

公元1406年,朱棣下詔興建北平宮殿;次年,正式開始修建北平城。朝廷調集了工匠30萬人,民夫近百萬,雲集北平。這個工程十分浩大,所有的建築材料來自全國各地。其中木材來自湖廣、江西、山西等省;漢白玉石料來自北平房山;五色虎皮石來自薊縣的盤山;花崗石采自曲陽縣。宮殿內墁地的方磚,燒製在蘇州;砌牆用磚是山東臨清所燒。宮殿牆壁所用的紅色顏料,原料產自山東魯山,加工在博山;室內牆壁上的杏黃色顏料則產自河北宣化的煙筒山。

為了方便南糧北運,公元1411年,朱棣又命令工部尚書、刑部侍郎等官員主持疏通會通河,整治運河淮南段。從此,運河的運輸能力大為提高,漕運在南北運輸中開始起主導作用,海運逐漸罷廢。

公元1420年,建都的工程竣工。第二年,遷都的準備都已經做好,朱棣及文武百官正式遷都北平,並改北平為北京。新京城以皇宮為中心,以前門、午門、景山、鍾樓為中軸線,官衙、民居、商鋪分布四周,通裔寬廣,街巷整齊,氣勢雄偉,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城市建築思想,是世界建築史上的傑作。

●明成祖五征蒙古

明初,元朝殘餘勢力北元被逐出中原,但仍然勢力強大、雄踞漠北。明太祖時多次派兵進攻北元,促使北元分裂,東部兀良哈歸附明朝,中部韃靼和西部瓦刺仍然與明朝為敵。尤其是韃靼仍沿襲元朝帝號,勢力最為強大。公元1403年,韃靼別部首領鬼力赤殺死北元皇帝坤帖木兒,自立為可汗,不再沿用元朝國號、帝號;同時,與瓦刺相互仇殺,鬼力赤等各部首領紛紛與明朝建立了朝貢關係。明成祖朱棣一麵致力於和平;一麵加強邊防防守,對蒙古的侵擾進行無情打擊。

公元1409年,本雅失裡、阿魯台殺害明朝使節郭驥。朱棣為牽製韃靼,於五月封瓦刺首領馬哈木為順寧王,太平為賢義王,把禿孛羅為安樂王。然後在七月任命淇國公丘福為大將軍,率兵10萬討伐本雅失裡、阿魯台。由於丘福輕敵冒進,隻率千餘騎兵渡過臚月匈河(今蒙古克魯倫河),落入韃靼重兵埋伏之中,丘福全軍覆沒。朱棣大怒,認為如?不及早除去韃靼,邊疆永無寧日,決定親自率軍北征。

公元1410年,朱棣第一次親征蒙古。命皇長孫朱瞻基留守北京,戶部尚書夏原吉輔佐。朱棣命清遠侯王友督中軍,安遠伯柳升為副;寧遠侯何福、武安侯鄭亨督左右哨;寧陽侯陳懋、廣恩伯劉才督左右掖;都督劉江督前哨。大軍一路途經興和(今河北張北),過大伯顏山、小伯顏山,萬裡蕭條,到達清水源(即馬塔八海子,今內蒙境內)小駐,然後,又率軍經楊林、廣武鎮、威虜鎮、長清塞、順安鎮等地,至元石坡。到臚月匈河邊,看到河水可飲,朱棣改臚月匈河名為飲馬河,又為河上地定名為平漠鎮。前鋒與韃靼遊騎交戰,獲得小勝。明軍從俘虜口中得知本雅失裡在兀古兒劄河(今蒙古烏勒紮河)。朱棣決定親率精兵,攜帶糧草,長途奔襲敵軍大戰。幾天後,明軍到兀古兒劄河,本雅失裡倉皇逃走。次日,明軍追到斡難河,與本雅失裡激戰。朱棣親自指揮沖擊,一鼓作氣打垮了本雅失裡。本雅失裡丟下所有輜重,隻率7人渡河逃走。六月,明軍回師途中在闊灤海子(今內蒙呼倫湖)附近與阿魯台遭遇。朱棣親率騎兵沖入敵陣,阿魯台大敗而逃。明軍追擊一百餘裡,斬殺百餘人,因天熱缺水而收兵回營。阿魯台雖受重創,但仍派出小股騎兵尾隨明軍,襲擾明軍的後衛。朱棣便親自率一千餘名精兵斷後,設下埋伏,痛殲了尾隨的韃靼兵,使其不敢再來侵擾。擺脫了敵人尾隨之後,明軍又遇上了嚴重的缺糧問題。朱棣一麵拿出自己節省的一份口糧分給士卒,一麵下令攜帶糧食多的借給缺糧的,回京後加倍償還。七月,朱棣回到北京。

公元1414年,因蒙古貴族擾邊,朱棣決定再次親征蒙古,朱瞻基隨從。二月,下詔親征瓦刺,發馬步軍50多萬。四月,蒙古貴族韃靼李羅布花等5人率部投降。五月,明軍至飲馬河。六月初三,明軍前鋒在康哈裡駭(即三峽口,今蒙古烏蘭巴托東,克魯倫河西岸)擊潰瓦刺前哨部隊。次日,從俘虜口中得知馬哈木大營距此地隻有百裡,朱棣下令全軍晝夜兼程前進。初七,在忽蘭忽失溫(今蒙古烏蘭巴托東,土拉河東岸)與馬哈木、太平、把禿李羅率領的3萬瓦刺大軍相遇。瓦刺軍隊占據山頂,居高臨下沖向明軍。柳升用神機炮擊斃敵騎數百,朱棣乘機率鐵騎發動進攻。雙方展開激戰,互有死傷。馬哈木終於抵擋不住明軍的攻擊,開始撤退。明軍乘勝追擊,一直追到土刺河邊,馬哈木連夜向北逃遁。朱棣考慮自身損失也較大,不宜再戰,便下令班師。回師途中,擊退了瓦刺的襲擾,於八月回到北京。忽蘭忽失溫一戰,斬其王子十餘人,部眾數千級。瓦刺元氣大傷。公元14巧年,馬哈木派遣使節向明朝謝罪,進貢馬匹。兩年之後,馬哈木去世,明朝讓他的兒子脫歡繼承爵位。

阿魯台的勢力日益強大,常常侮辱明朝使節,甚至派兵侵擾邊境。公元1422年年初,阿魯台大舉進攻興和,殺死明將王祥。朱棣決心第三次親征。三月,成祖率大軍經雞鳴山、雲州(今河北赤城)、獨石(在今遼寧)、威遠至沙琿原。阿魯台大懼,盡棄其輜重馬畜於闊灤海子,向北逃走。朱棣命焚其輜重,收其馬畜,然後班師。回師時,因兀良哈等三衛暗通阿魯台,順便擊潰之,虜牛羊十餘萬隻帶回京城。

公元1423年,朱棣聽說阿魯台又要侵犯邊境,決心第四次親征。九月,朱棣到達沙城(今河北張北西北),從前來投降的韃靼首領阿失帖木兒等人口中得知阿魯台剛被瓦刺打敗,不會南下。但朱棣仍率大軍到達飲馬河附近,接受了韃靼王子也先的歸降,然後班師回朝。

公元1424年年初,阿魯台率兵進攻大同。朱棣率大軍親征阿魯台,以大學士楊榮、金幼孜扈從。五月,大軍至開平,阿魯台遠遁。朱棣大軍至祥雲屯,又至翠雲屯,明軍到達答蘭納木兒河一帶(今中蒙邊境地區)分兵搜索,未見阿魯台蹤跡。朱棣擔心糧草接濟不上,決定班師。七月,朱棣病逝於榆木川(在今內蒙古)軍中。

●土木堡英宗被俘

明英宗朱祁鎮即位後,重用宦官王振。公元1449年,北方蒙古族瓦刺首領也先派3000犯使者到北京,向明朝進貢一些馬匹以後,要明朝給他賞金。王振接見了瓦刺使者,發現也先謊報人數,就減少了賞金,降低了馬價。也先為他兒子向明朝求婚也遭到了王振的拒絕。也先派使者來明朝,本來就是挑釁。這樣一來,也先惱羞成怒,親自率兵進攻明朝的大同。大同守將向朝廷發出告急文書,請求派軍支援。

收到邊報之後,英宗急忙召集大臣商議對策。權傾朝野的王振提議皇帝禦駕親征,他以為大軍一到,便會把對方打個落花流水。另外,王振的家鄉距離大同不遠,皇帝禦駕親征,他不僅可以跟隨皇帝遊覽一番,還可在家鄉百姓麵前露臉,光宗耀祖,真可謂一舉多得。而兵部尚書鄺量、兵部侍郎於謙、吏部尚書王直等一乾大臣認為,敵兵有備而來,朝廷草草招集人馬,準備得不十分充分,皇帝不能親征,因而竭力諫阻。英宗沒有自己的主意,隻聽王振一人的主張,況且,英宗也想自己親自體味一下祖宗戎馬倥傯、橫掃四方的感覺。所以,英宗把朝政之事交給弟弟鄺王朱祁鈺,讓於謙留守北京,自己率領王振、鄺量等官員及50萬軍兵,於七月十六從北京出發,直奔大同。

由於是倉促發兵,軍隊的紀律十分渙散。而王振一路隨意發號施令,本來是這次出征統帥的英國公張輔實際上被架空了。部隊行軍拖泥帶水,沒走幾天,糧草給養便接濟不上了,偏偏又遭遇暴風雨,士兵們又飢又冷,叫苦連天。好不容易趕到大同附近,士氣已十分低落。探馬回報沒有發現瓦刺部的一兵一卒,王振以為敵人迫於明軍的威勢,已經望風而逃。他正要發令繼續追擊,探馬又來報告:他派出的兩支先鋒部隊在大同城邊被敵軍殺敗,全軍覆沒了,其他各路明軍紛紛潰退下來。他又得到消息:也先率領的兵力十分雄厚,而且都是驍勇善戰的騎兵。王振感到事態嚴重,下令退兵回朝。但由於錯誤指揮,耽擱了退兵時間,殿後的部隊被瓦刺軍追趕上,被打得大敗。

明朝幾十萬大軍在抵抗中退到了土木堡(今河北懷來西南)時,天還沒有黑,王振卻下令就地宿營。有官員向英宗建議:此地無險可守,不如趁著天色尚明,迅速趕進懷來城裡,據城防守。但英宗沒有采納。土木堡屬丘陵地形,名字雖稱做堡,事實上卻沒有堡可守。而且這裡缺水,士兵們跑了好多天的路,已是又渴又乏,隻想找地方休息。

第二天拂曉,瓦刺的追兵便趕來了,他們把明軍緊緊地包圍起來,並發動了攻擊。戰鬥進行了一夜,明軍奮勇拒敵。也先知道這次明軍兵將眾多,硬拚不會取勝,於是使出了詐退之計,同時派使者到明軍帳中假意講和。英宗和王振信以為真,趕緊命人起草詔書,然後隨來使去也先的軍營談判。這時,王振命令軍士找水喝,士兵們爭先恐後跳越壕塹,整個隊伍亂作一團。早就埋伏好的瓦刺軍趁勢從四麵八方沖殺過來。明兵爭先逃竄,被殺的和被亂軍踩死的不計其數。混戰之中,英國公張輔,駙馬都尉井源,兵部尚書鄺墾,戶部尚書王佐,內閣學士曹鼐、張益與侍郎丁銘、王永和等重臣五十多人戰死。護衛將軍樊忠麵對慘敗,恨透了瞎指揮的王振,說:「我替天下的百姓殺死你這個奸賊。」掄起手中的大錘,捶死了他。英宗在衛兵的保護下乘馬突圍,左沖右突也出不去。無奈,英宗跳下馬來,盤腿而坐,聽天由命。瓦刺軍沖過來,俘虜了英宗。歷史上稱這次事件為「土木之變」。

土木堡一戰,明軍精銳部隊毀於一旦,騾馬20多萬匹以及大量的衣甲器械輜重,都成了也先的戰利品。更悲慘的是皇帝也成了敵軍的俘虜,大明王朝遭遇了建國以來前所未有的危機。

●於謙保衛北京城

公元1449年,土木堡一戰,明軍50萬大軍損失殆盡,將亡臣死,君命係於瓦刺首領也先手中。消息很快傳到北京,朝中上下一片恐慌。太後和皇後急得哭哭啼啼,從宮裡內庫搜撿出大量金銀珍寶、綾羅綢緞,派太監帶著財寶去尋找瓦刺軍,想把英宗朱祁鎮贖回來。瓦刺首領也先因俘獲了英宗,更加驕橫,不僅不依,還揚言要踏破京城。

此時,戍守京城已成重中之重。為了安定人心,太後宣布,立英宗長子朱見深為太子,由英宗的弟弟娜王朱祁鈺監國,以絕也先的奢望。同時,太後召集眾臣,商量對付瓦刺的對策。大臣徐有貞說:「瓦刺兵強,不如逃到南方去,暫時避一下,再作打算。」此言一出,當即遭到兵部侍郎於謙的斥責:「誰主張逃跑,就該砍誰的頭。京城為國之根本,朝廷一旦撤出,民心即散,大家忘了南宋的教訓嗎?」於謙的一番慷慨陳詞,觸動了很多大臣,一些搖擺不定的大臣也紛紛附和。於是,太後決定讓於謙負責指揮軍民守城。

於謙臨危受命,毅然擔負起守城的重任。他一麵加緊調兵遣將,加強京城和附近關口的防禦兵力;一麵整頓內部,逮捕了一批瓦刺軍的奸細。與此同時,瓦刺首領也先多次挾持英宗侵邊犯境,為了避免也先的要挾,於謙等大臣請太後正式宣布讓朱祁鈺即位,朱祁鈺一再害怕地推辭,於謙大聲說:「我們完全是為國家考慮,不是為你個人打算。」朱祁鈺於是受命登基,是為明代宗,稱明英宗為太上皇。代宗登基後,也先知道手中的英宗已一錢不值,但他不甘心就這樣放棄,便以送明英宗回朝為借口,大舉進犯北京。

同年十月,瓦刺軍很快打到北京城下,在西直門外紮下營寨。於謙立刻召集將領商量對策。大將石亨認為明軍兵力弱,主張把軍隊撤進城裡,然後把各道城門關閉起來防守,日子一久,也許瓦刺會自動退兵。於謙不同意,他分派將領帶兵出城,在京城九門外擺開陣勢。

於謙在城外把各路人馬布置好後,親自率領一支人馬駐守在德勝門外,叫城裡的守將把城門全部關閉起來,表示有進無退的決心。於謙下了一道軍令:將領丟了隊伍帶頭?後退的,斬將領;兵士不聽將領指揮,臨陣脫逃的,由後隊將士督斬。將士們被於謙堅定的精神感動了,士氣振奮、鬥誌昂揚,下決心跟瓦刺軍拚死一戰,保衛北京。

此時,各地的明軍接到朝廷的命令,也陸續開到北京支援。城外的明軍增加到22萬人。明軍聲勢浩大,戒備森嚴,也先發動幾次進攻,都遭到明軍奮勇阻擊。城外的百姓也配合明軍,跳上屋頂牆頭,用磚瓦投擲敵人。經過5天的激戰,瓦刺軍死傷慘重。也先遭到嚴重損失,又怕退路被明軍截斷,不敢再戰,隻得帶著英宗和殘兵敗將撤退。於謙等英宗去遠了,趁機用火炮轟擊瓦刺兵,給敵人造成了重大傷亡。至此,北京保衛戰以明軍勝利告終。

●朱祁鎮復辟帝位

公元1449年,也先在北京城下被明朝軍隊打敗後,依然野心勃勃地企圖卷土重來。

公元1450年,也先又開始與明朝展開激戰,都被明朝軍隊挫敗。軍事上的屢次失敗給也先帶來了麻煩,部落內部的反對派趁機加緊反對他,而戰亂給蒙古族帶來很大災難,昔日與明朝的正常邊貿全部停止,廣大牧民無法得到布匹、糧食等。這樣一來,瓦刺部落上上下下怨聲載道,民憤極大。為了擺脫這種困境,也先迫不及待地與明朝求和,說要向明朝交還英宗朱祁鎮,與明朝恢復正常關係。為此,他數次派出使者赴北京與明朝講和,並請明朝迅速「迎駕」返京。但代宗朱祁鈺對也先的建議卻反應冷淡。正是由於哥哥英宗被俘,他才當了皇帝,如果將英宗「迎駕」回來,究竟由英宗做皇帝,還是由自己做皇帝?代宗不情願讓位,也就不願意「迎駕」。然而,朝中不少大臣竊竊私議,譴責代宗私心太重,紛紛上奏說:「陛下,如果以社稷為重,還是早日迎駕回京為好,這樣與瓦刺的關係也好重新開始。」代宗無可奈何,想來想去,隻好表示同意。同年七月,代宗派右都禦史楊善出使瓦刺。這給楊善出了一個不小的難題。因為敕書上對於「迎駕」之事隻字未提,仿佛根本就沒有這回事一樣,帶去的禮物也少得可憐,隻是象征性的。代宗原以為這樣一來必將激怒也先,使其繼續扣住英宗不放。但楊善卻巧於辭令,說敕書中不提及迎駕、不帶厚禮,是有利於今後友好關係發展,等等。也先急於甩開英宗這個包袱,也就順水推舟地下令放回了英宗。

這年八月,英宗隨楊善返回北京。出於禮節,代宗令百官在安定門下迎駕,他則在東安門迎接。眾官正不知代宗如何安置英宗,隻聽代宗說:「兄平安歸京,吾心大寬。兄暫時先居於南宮,好好休息一下。事情以後再說。」南宮處於紫禁城的東南角(今北京南池子緞庫胡同內)。英宗一入南宮,才知自己已被代宗軟禁了,已失去了人身自由。代宗為保住自己的皇位,處心積慮,其策有二:一是以絕英宗復出,二是另立太子。為此,代宗於公元1452年下詔,廢了太子朱見深(英宗長子),將他貶為沂王,另立自己獨生子朱見濟為太子。至此,代宗心中稍安。但他也不敢稍有絲毫懈怠,又唯恐英宗復辟,禍事不小,所以派人嚴密監視英宗朱祁鎮的一舉一動。

後來,代宗身患重病,原立皇太子朱見濟已死,皇位繼承問題成為朝中大臣們急於落實的事情,欲新立皇太子,大臣們又開始爭論,意見無法一致。武清侯石亨深知代宗病體難以康復,便與同黨太監曹吉祥、太常卿許彬、副都禦史徐有貞等商量重新擁立朱祁鎮復位。明代宗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十七日臨晨,石亨、徐有貞等以四方邊警為借口,急命手下帶兵入城加強防備。隨即便前往南宮迎接朱祁鎮。到了南宮,毀牆破門而入,扶英宗登輦,自東華門入宮,至奉天殿升帝座。此時天已大亮,該是上早朝的時候了。文武百官已照例來到皇宮。徐有貞、石亨大呼:「大家快到奉天殿親見皇上!皇上有重要諭旨!」眾官心中都在納悶不解:代宗早已患病不起,今日怎麼突然好了,並在奉天大殿朝見?因為隻有盛大典禮時才在奉天殿舉行儀式,今日不知為何事。百官進入奉天門,隻聽鍾樓裡大鍾響起來,他們急忙加快腳步向正殿走去。來到正殿之後,百官皆愣住了:端坐在禦座上的分明是太上皇朱祁鎮,而不是當今皇帝朱祁鈺!石亨大聲說:「大家聽著,太上皇今已復皇帝位,快入殿參賀!」直到此時,百官才知道宮中發生了政變!百官見是大勢所趨,就隨風轉舵,紛紛跪地稱臣,三呼萬歲。朱祁鎮復辟帝位終於成功,史稱「奪門之變」。

朱祁鎮復辟後的第一道詔書就是廢代宗朱祁鈺,復其郕王位。幾天後,他又假借太學「製諭」,宣布代宗數大罪狀:「既貪天位,曾無復辟之心,乃用邪謀,反為幽閉之計,廢除皇儲,私立己子,致敗綱常,變亂彝典,神肆淫酗,信任奸佞……不孝、不悌、不仁、不義,穢德彰聞,神人共憤!」英宗下令將朱祁鈺幽禁在西宮。英宗將年號改為「天順」,將「景泰」八年改為「天順」元年。英宗將朱祁鈺幽禁起來之後,又派人嚴密監視其動向。一日,心腹太監向他報告:「鄺王雖有重病,但近日卻頗有起色,身體似乎好多了。」英宗聞言變色。他原想圖個好名,讓身患重病的異母弟弟病死也就算了,但現在看來行不通了。於是,他命心腹太監蔣安攜白絹至西宮,賜死朱祁鈺。朱祁鈺卻不肯聽命上吊,蔣安隻好自己動手,將其勒死了事。朱祁鈺死後,英宗追謐他為「戾王」,將其葬於西山。英宗處死朱祁鈺以後,又把他的殯妃唐氏等「賜死」,將其昔日重用的大臣於謙、王文等盡皆殺戮。對石亨、徐有貞等人分別晉官加爵。北京的百姓聽到於謙受冤被害,傷心痛哭,偷偷收斂了於謙的屍骨,運回他的家鄉杭州安葬。

●朱厚照荒浮無度

明孝宗朱祐橙一生隻寵愛張皇後,而張皇後隻為孝宗生了兩個兒子,次子早夭,長子朱厚照自小就被視為掌上明珠。朱厚照2歲時被立為皇太子。東宮的隨侍太監中,有8個太監號稱「八虎」,他們以劉瑾為首,為了巴結日後的新皇帝朱厚照,經常組織各式各樣的演出和活動供朱厚照遊玩。年幼的朱厚照沉溺於其中,而且終其一生沒有自拔。

朱祐樘去世後,15歲的朱厚照即位,是為大明武宗皇帝,就此開始了他荒淫無度的帝王生涯。在劉瑾等人的引導下,登上皇位後的朱厚照玩得越來越離譜。他先是在宮中模仿街市的樣子建了許多店鋪,讓太監扮做老板、百姓,自己則扮做富商,在其中取樂。為了擺脫紫禁城的束縛,他營建了豹房和宣化(今河北宣化)鎮國府,這裡充斥著教坊司的女樂、高麗美女、西域舞女、揚州少女,乃至於妓女、寡婦等各色女子,過著恣意妄為的淫亂生活。到後來,京城玩樂還不能使他滿足,於是,朱厚照置國政於不顧,帶著寵臣江彬等人到處尋花問柳。他經常在夜間闖入百姓家逼令女子作陪,遇到中意的,還要帶回宮去,使得百姓怨聲載道。

朱厚照怠政荒淫,劉瑾專權,寧王朱宸濠以為有機可乘,起兵反叛。朱厚照率兵出征,可誰知行到半路,禦使王守仁已經平定了叛亂。於是,他又一手導演了一幕鬧劇:他將朱宸漆釋放,再由自己親自將他抓獲,然後大擺慶功宴,慶祝自己平叛的勝利。由於朱厚照終日荒淫,身體日益虛虧,最後病死於豹房,結束了他荒唐的一生。

●朱厚熜專好道教

明世宗朱厚熜在位45年,他雖不重用宦官,但崇奉道教給政治造成的危害十分嚴重。他信用方士,想長生不老,得道成仙。登位不久,就待在宮中天天祈禱。自公元1534年後,世宗就不再上朝。

世宗專意修道,喜好青詞。青詞是道士寫在青藤紙上的禱詞,用來焚化祭天。凡進青詞能讓他滿意的人,便能入內閣,稱為青詞宰相。世宗又獨斷專行、自以為是,拒諫護短,因而直言敢諫者無所容身,隻有阿諛奉承者才可受寵升官。世宗一朝,正直的大臣日少,奸佞之徒日多,以致內閣中相互傾軋,內閣首輔(宰相)之爭日趨激烈,終至造成奸相掌握朝綱的局麵。

●楊繼盛彈劾嚴嵩

明世宗朱厚炮迷信道教,大學士嚴嵩因為善於起草祭神的文書,迎合世宗,逐步取得了內閣首輔(相當於宰相)的地位。嚴嵩並沒有什麼才能,他隻知道拍馬奉承,討得世宗的歡心。他當上首輔後,和他兒子嚴世蕃一起結黨營私、貪贓枉法、為非作歹、賣國求榮。這引起了一些正直大臣的憤慨,特別是兵部員外郎楊繼盛更是義憤填膺。

楊繼盛,保定人。楊繼盛為人正直,看不下嚴嵩的行為,就向世宗上奏章彈劾嚴嵩,揭發嚴嵩十大罪狀,條條都有真憑實據。奏章擊中嚴嵩的要害,嚴嵩氣急敗壞,在世宗麵前反咬一口,誣陷楊繼盛。世宗大怒,把楊繼盛關進大牢。後來,嚴嵩攛掇世宗把楊繼盛殺害了。

嚴嵩掌權期間,作惡多端,引起正直大臣們的強烈不滿。禦史鄒應龍經過周密考慮,決定先從彈幼嚴世蕃下手。世宗看了鄒應龍彈劾嚴世蕃的奏章後,下令把嚴世蕃辦罪,充軍到雷州,並勒令嚴嵩退休。嚴世蕃和他的同黨還沒到雷州,就偷偷溜回老家,收容了一批江洋大盜,還勾結倭寇,準備逃到日本去。這件事又被另一個禦史林潤揭發。世宗看了這份奏章,也大為震驚,立即下令把嚴世蕃和他的同黨處死,把嚴嵩革職為民。明朝最大的奸臣到此便徹底倒台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戰星錄 賺錢,復仇,征服宇宙 回到九零當巨星 嫁給前夫他爹 執行利劍 悍城 穿成對照組後鹹魚女配爆紅了 天衡之旅 封神改命,從石磯娘娘開始 請不要打擾我挖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