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輯 大國盛衰記(2 / 2)

加入書籤

●戚繼光驅逐倭寇

明世宗朱厚熜在位時,朝政一天比一天腐敗。外寇看到明朝朝政腐敗,也乘機侵擾。這些外寇之中,日本人最為厲害,他們三番五次侵擾明朝沿海一帶,史書上稱日本侵略者為倭寇。倭寇的侵略行為引起了明朝軍民的強烈憤慨,明朝政府也組織軍民驅逐、抗擊倭寇。在抗擊倭寇中,有一位民族英雄戰績顯赫,他就是戚繼光。

戚繼光出身將門,自幼喜讀兵書,勤奮習武,立誌疆場,曾揮筆寫下「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的名句。17歲時襲父職任登州衛指揮金事。25歲時,實授都指揮金事,領山東登州、文登、即墨三營24衛所兵馬,操練水軍,整頓軍備,抗擊入侵山東沿海的倭寇。

公元1556年,戚繼光以足智乾練任浙江都指揮使司參將,鎮守寧波、紹興、台州三府。在龍山(今屬寧波)、縉雲、桐嶺與倭寇三戰三捷。在實戰中,戚繼光觀察到明軍紀律鬆弛,素質不良,作戰能力較低,難以獲取大的抗倭勝利,於是多次上書請求訓練新軍。公元1559年,戚繼光在義烏招募農民、礦工4以犯名,編組訓練成戚家軍,成為抗倭主力。後來,戚繼光針對明軍兵器裝備種類繁多、沿海地形多沼澤、倭寇小股分散的特點,創立攻防兼宜的「鴛鴦陣」,以12人為1隊,長短兵器迭用,刺衛兼顧,因敵因地變換陣形,屢敗倭寇。利用作戰訓練間隙,撰成《紀效新書》,闡述選兵、編伍、操練、出征等理論和方法,並以此訓練戚家軍,使戚家軍聞名於世。

公元1561年,戚家軍在台州、仙居、桃渚等處大勝倭寇,九戰皆捷。擒斬倭寇1400餘人,焚死、溺死倭寇4000餘人,史稱「台州大捷」,浙江倭患基本解除。

公元1562年,福建倭患日趨嚴重,戚繼光奉調援閩。戚繼光率軍進入福建後,先攻下橫嶼,斬首2600人。接著,又攻下牛田,搗毀倭寇巢穴。倭寇紛紛逃向興化,戚繼光乘勝追擊,連夜作戰,連克60營,斬首無數。此後,戚繼光又回師福清,殲滅登陸的倭寇200人。同時,明將劉灝也屢敗倭寇,盤踞在福建境內的倭寇幾乎被全部消滅。後來,戚繼光返回浙江後,大量倭寇又進擾福建。公元1563年,朝廷命俞大猷、戚繼光為福建正副總兵,率兵進剿,戚家軍再次進入福建。明朝軍隊在平海與倭寇戰鬥,戚繼光率軍隊率先登城,俞大猷、劉湧相繼殺敵2200人,並救出被掠人口3000人。公元1564年,倭寇又糾集餘黨萬餘,圍攻仙遊,戚繼光先敗之於城下,繼而又追擊餘寇,殲滅大量倭寇。其後,戚繼光又在福寧大敗倭寇,並與俞大猷一起最後掃清了福建境內的倭寇。在福建境內的倭寇被驅逐後,廣東倭患嚴重,俞大猷奉命平定了廣東的倭寇。至此,東南沿海的倭患被最後平定。戚繼光的抗倭壯舉感染著朝臣和百姓,被譽為民族英雄,其事跡也因而傳之於世。

●海青天備棺上書

海瑞字汝賢,回族人。青年時的海瑞奮發讀書,通過鄉試中了舉人,被派到南平(今福建南平)當教諭。他執教嚴格,把學校辦得井井有條。4年以後,海瑞被擢升為淳安知縣。淳安山多地少,百姓十分貧困。海瑞上任之後,目睹慘狀,十分痛心。他經過調查研究,先整頓一縣的吏治,定了許多條規。縣丞、主簿、教諭、胥吏都要守職盡責,不許營私舞弊,薪俸之外如有一分一文貪汙,便嚴加懲辦;緊縮縣裡一切開支,盡量減少對百姓的征派,取消一切不合理的需索。即使是上司的額外攤派,海瑞也敢頂著不辦。百姓稱他為「海青天」。

後來,海瑞被調到北京,擔任戶部主事。他看到明世宗朱厚熜整天求神齋醮,不上朝理政,大臣們一味迎合,人民的疾苦卻無人過問。海瑞又難過又氣憤,冒死寫了一封《治安疏》的奏折,內容措辭很強硬。然後,他把後事安排了一下,就到通政使司遞交了奏折。

世宗接到海瑞的奏折,一看內容,竟是激烈指責自已的話,說:「如今的朝廷是『君道不正,臣職不明』。皇上20多年不理朝政,法紀鬆弛,吏治敗壞,財政崩波,弄得國貧民窮。所以人都說,嘉者家也,靖者淨也,嘉靖,就是家家都淨,窮到啥也沒有的地步了!皇上不關心太子成長,缺乏父子之情;因為別人的誹謗和自己的猜疑殺辱臣子,缺少君臣之情;長住西苑敬神吃藥以求長生,不回宮室,是無夫妻之情,這都是信道齋醮的錯誤……皇上的錯誤實在太多了,請陛下翻然悔悟,改弦更張……」世宗越看越生氣:這哪裡是上書,簡直是歷數我的罪狀!他狠狠地把海瑞的奏折摔在地上,拍著桌子大喊:「快去把海瑞給我抓起來,別讓這家夥跑掉!」宦官黃錦在一旁說:「啟察萬歲,海瑞根本不想跑掉。他上書前就買好了棺材,把隨從的家人都遣散了,現在正在朝房待罪呢!」世宗聽了一愣,半晌,又把奏折撿起來,接著往下看,邊看邊嘆氣,隨手把它壓在了桌案上,自言自語地說:「這家夥想當比乾,我可不是封王!」就把海瑞一直關著,沒定罪。由於數十年沒人敢對世宗如此直言疏諫,因此海瑞備棺上書的事兒,很快就傳遍了朝廷內外,天下都知道有個不怕死的「海主事」。

●西洋和尚利瑪竇

公元1582年,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遠渡重洋,來到中國的澳門。為了能夠被中國人接受,做好傳教的準備,他潛心學習漢語,並在傳教士羅明堅的指導下,饒有興味地了解中國的風土人情、國家製度。公元1583年,利瑪竇和羅明堅獲得了兩廣總督的批準,可以到廣東肇慶居住,他們非常高興。利瑪竇說:「很多中國人是信佛教的,我們不如自稱西方來的僧人,這樣可能易被老百姓接受。」羅明堅點頭說好。於是,兩人剃光了頭,穿著和尚的衣服,自稱是「西僧」。

在肇慶知府的幫助下,幾天後,總督批準他們建立自己的教堂。為了避免當地人起疑,他們把房子改成中國式樣,共有一個廳堂兩間廂房。這樣,在知府的眼中,利瑪竇和羅明堅就和中國的出家人沒有什麼兩樣,他們的居處自然就是佛寺了。於是,知府欣然命筆,題寫了兩塊匾額「仙花寺」與「西來淨土」。利瑪竇把前者掛在廳堂中,後者掛在會客室裡。為了不刺激中國人的排外心理,他給自己起了中國名字,說中國話,吃中國菜,穿中國濡士的衣服,讀中國孔孟的經典著作,甚至在家裡都不掛聖母瑪利亞的肖像。在中國十幾年的生活,使他懂得要想在中國成功地傳教,最好的辦法是影響中國的最高權威——皇帝的意誌。最後,他得到了一個有權勢的宦官的幫助,向中國的皇帝發動了「進攻」。

公元1600年,利瑪竇來到了北京。他給明神宗朱翊鈞上了一封十分謙卑的表文,並獻給皇帝一些禮物。禮物有一幅天主聖像、一幅聖母像、一本《聖經》、一架鐵弦琴、一張萬國地圖,最要緊的是有大小自鳴鍾兩架。神宗見到西洋貢物,最滿意的是兩架自鳴鍾。鍾針隨著滴答聲移動,準時當當報鳴,神宗龍顏大悅。可8天後,鍾忽然停止不轉了。神宗馬上命令太監向利瑪竇問個究竟。利瑪竇詳細解釋了自鳴鍾的原理和用途,然後給自鳴鍾上了彈簧,重新調整好時間,自鳴鍾又滴答滴答地運轉起來。神宗覺得身邊不能缺少利瑪竇,於是,他命令利瑪竇留在北京,以備差遣。這正中利瑪竇的心意,從此他就可以接近皇帝了。後來,神宗又批準他在北京建教堂。於是,他就有了公開傳教的機會,經過三四年,利瑪竇在北京收了200多個徒弟,他的影響從天子以至於庶人了。利瑪竇傳教的手法十分高明,他使人相信自己所講的多與孔孟相合,他的布教是合於中國傳統的,是上承孔孟的道統的。這樣,他通過影響士大夫,使他們幫助自己說法,使天主教開始真正在中國傳播。

利瑪竇來華的目的雖然在於傳教,但他一麵把西方先進的數學、天文學、地理學知識傳入中國;一麵根據自己在中國傳教期間的經歷和見聞,開始用書信的形式向歐洲介紹中國的國情,為中西文化交流特別是西學東漸作出了重大貢獻。在數學方麵,他跟徐光啟的交往不過三年,兩人卻合作翻譯了歐幾裡德最著名的數學著作《幾何原本》;在地理學方麵,他編有世界地圖《坤輿萬國全圖》;在語言學方麵,他寫有《西字奇跡》,用西法之音來注寫中國之音,使向來被人們看作繁難的反切注音法,變成了簡易的東西。利瑪竇將天主教傳入中國,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最偉大的先行者。

●顧憲成東林黨議

公元1594年,明神宗朱翊鈞準備立鄭貴妃所生子朱常洵為太子,多數大臣卻認為應該立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故而朝廷出現「國本」之爭。吏部侍郎顧憲成力爭「無嫡立長」,觸犯神宗。首輔王錫爵將辭官,顧憲成推舉王家屏代為首輔。王家屏亦是立長派,顧憲成因此再次觸怒神宗,被革職還鄉。

顧憲成,無錫人,家鄉有東林書院,原為宋代楊時講道之處。被革職後,顧憲成與其弟顧允成將東林書院重新整修,集合誌同道合的朋友高攀龍、錢一本、薛敷教、史孟麟、於孔兼等在這裡講學,「每歲一大會,每月一小會」。當時一些被謫黜的士大夫或世不能容而退居山野者,知道這個消息後,全都來響應歸附。他們諷議時政,裁量人物。朝內官員也遙相應和。東林書院漸漸自成一黨,後來遂稱東林黨,顧憲成也被尊稱為「東林先生」。顧憲成曾言:「字輦轂,誌不在君文;官封疆,誌不在民生;居水邊林下,誌不在世道;君子無取焉。」所以雖然是在書院講學,卻還經常諷議時政。其後,孫丕揚、鄒元標、趙南星等正直君子,被朝廷所黜,亦赴東林相繼講學。他們自負氣節,與朝廷相抗,這便是東林黨議的開始。

●梴擊和紅丸及移宮

明朝後期,圍繞著皇帝寶座的爭奪發生了3個疑案。這3個案子分別發生在神宗朱翊鈞、光宗朱常洛和熹宗朱由校三個皇帝在位期間、3個疑案就是「梃擊案」「紅丸案」和「移宮案」。

神宗的長子朱常洛是他和一個姓王的宮女生的。後來,他把這個王宮女封為恭妃,但他不喜歡王恭妃,當然也就連帶著不喜歡大兒子朱常洛了。他最寵愛的是鄭妃,而鄭妃生的三兒子朱常洵也因此受到他的偏愛。所以,朱常洛20歲才被立為太子。公元1615年,發生了一件怪事。一天,一個中年漢子手拿一根木棍,跌跌撞撞打入太子的慈慶宮。這個漢子見人就打,一直往裡闖,眼看就要進入太子的房間,幸虧門衛報警及時,大批衛士將這個中年漢子捆綁起來,押在牢裡。闖太子宮,這還了得,而且還手拿凶器。神宗十分重視,立即命令刑部官員嚴刑拷問,定要問個水落石出。這個漢子熬刑不過,隻得招供實情。他供道:「我真名叫張五兒,是無業遊民。這次闖慈慶宮不是我自己要乾,是龐保、劉成兩位公公讓我乾的,並說事後給我重賞。」張五兒的供詞送到神宗那裡,他知道龐保和劉成都是鄭妃宮裡的太監,顯然此事定與鄭妃有關。看來是鄭妃想謀害太子,而讓親生兒子當太子。神宗立刻帶隨從來到鄭妃宮中,氣呼呼地讓她看供詞。鄭妃一看陰謀敗露,連忙跪倒叩頭求饒,神宗就沒忍心處分她。第二天上朝,神宗在百官麵前說:「我立長子常洛是古今公理。現在卻人人想謀害太子,我堅決不能允許。」接著他就把張五兒、龐保、劉成三個人都殺了。這就是「挺擊案」,「挺」是棍棒的意思。

光宗朱常洛繼位時也快40歲了,隻當了一個月的皇帝就死了。他這麼早死,還得從「紅丸案」這個迷案說起。光宗身體虛弱,卻不顧身體健康,依然花天酒地、縱欲享樂。他的正妃郭妃病死之後,還有四個選侍。選特是一種品級較低的妃子,除她們外還有無數美女陪伴在光宗身邊。光宗隻知享樂,身體卻越來越槽。光宗當皇帝一個月以後的一天晚上,忽然肚子疼,而且頭痛。一個名叫李可灼的官員手捧紅丸進獻皇帝,稱這是祖傳秘方所製,百病皆除。光宗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吃下去再說。第二天,光宗果然精神倍增,紅光滿麵。他十分高興,不僅大大稱贊了李可灼的忠心,而且讓他再獻一顆。當晚,光宗吃完第二顆紅丸後,卻一命嗚呼了。誰也搞不清皇帝怎麼會忽然暴病死去,這個神秘的「紅丸案」也就成為了一個千古之謎。

光宗一死,他16歲的兒子朱由校登上皇位,這就是熹宗。熹宗登基不久,又發生了著名的「移宮案」這個「移宮案」是由光宗原來四個選侍之一李選侍引起的。光宗正妃郭妃病死,沒有正宮皇後。熹宗登基,這個李選侍就想當太後。她在乾明宮中哭哭啼啼拖著小皇帝,一定要小皇帝封她為太後。乾明宮是皇帝的寢宮,李選侍卻依仗是先皇的妃子,賴在乾明宮中不走。熹宗才16歲,也沒什麼主意。他不想封李選侍,但李選侍總賴在乾明宮也不成體統,這該怎麼辦呢?熹宗身邊有個太監叫王安,這時躬身跪倒說道:「皇上,可不能再這樣下去,陛下可立即下詔,逼迫李娘娘搬出乾明宮。」熹宗沉思了一陣,說:「好,聯馬上下詔書。這件事就由你去辦,辦好了聯有重賞。」聖旨的威力果然巨大,李選侍隻好灰溜溜地搬出了乾明宮,搬到宮女住的宮裡,再也沒出頭之日了。這就是明史上的「移宮案」。

●木匠皇帝朱由校

光宗朱常洛即位後,不太關心兒子的學業。大臣們勸他趕緊給太子朱由校找個老師讀書,他卻說不著急,過兩天再說。結果,還沒過幾天,他就死了,朱由校當了皇帝,是為明熹宗。熹宗讀書不多,卻有一門好手藝,那就是做木工,而且堪稱天才。

當時工匠們造出來的床都極為笨重,要十幾個人才能搬動,樣式也極普通。熹宗就親自設計圖樣,動手鋸木釘板,立刻就做出一張新床。這床及其精巧,床架上鏤刻著各種花紋,床板還能折疊,便於移動攜帶,連那些老工匠都贊嘆不已。他還喜歡用木頭做出各式各樣的小玩具,曾經雕刻過很多栩栩如生的小木頭人、五官四肢無不備具,男女老少神態各異。他還能做漆工的活兒,就給這些木頭人塗上五色油漆,更是顯得彩畫如生了。他派太監悄悄拿到市場上去出售,人們並不知道這些玩具出於「龍手」,仍舊以高價購買。熹宗還是個建築師,他曾在庭院中仿照乾明宮的樣式建造了一座小宮殿,高不過三四尺,曲折微妙、巧奪天工。他不隻做模型,還把這份天分用在真正的宮殿建造上。朝廷曾經對紫禁城內的中極殿、皇極殿和建極殿進行了規模巨大的重造工程,熹宗親臨現場,對宮殿的修建提出了不少意見。

熹宗曾經設計過一個精致的噴泉,用大銅缸盛滿水,在缸底鑿洞並設置機關。機關開動,水就噴了出來。先是傾瀉如瀑布,接著散落似飛雪,最後則擁起一股高高的水流,又有許多鍍金木球也翻滾而出,擁上水柱的頂端,盤旋上下,好長時間都不落下。

如果熹宗是個平民百姓,說不定會被譽為「魯班第二」而名垂青史。可惜,他注定隻能做皇帝,所以就成了有名的昏君。

●朱由檢鏟除魏黨

公元1627年,熹宗朱由校於乾明宮病逝,年僅23歲,臨終遺詔:「以皇五弟、信王由檢嗣皇帝位。」朱由檢為光宗朱常洛的第五子,公元1610年生。朱由檢於熹宗死的那天晚上進宮,第三天即皇帝位,詔次年為崇禎元年,這就是莊烈帝,史稱他為思宗、毅宗、懷宗等。

朱由檢剛即位後,並沒有真正掌管朝政,當時是魏忠賢獨霸朝綱。朱由檢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把權力從魏忠賢手裡奪回。此時的魏忠賢己經意識到熹宗早亡使自己失去了靠山,雖然手中仍有一定勢力,但不敢如以前那樣放肆。九月,魏忠賢請辭東廠職,朱由檢未批準,他又「乞止生祠」,但隻被允止少許。十月以後,魏忠賢集團自身發生了矛盾,有人彈劾魏忠賢之罪。朱由檢趁機向魏忠賢開刀,他先是下令將魏忠賢安置於鳳陽,繼而又下令逮捕。魏忠賢知道這個消息後自縊而死。由此,朱由檢真正掌握了國家大權,鏟除了魏氏餘黨。

●李自成陝北起義

李自成是陝西米脂人,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少年時候就喜歡騎馬射箭,練得一身好武藝。後來,父親死了,家境窮困,李自成到銀川驛站裡去當馬夫。他待人熱情,驛卒們也都愛戴他。

李自成一家一向擔負代官府收租稅的差使。米脂連年收成不好,農民拿不出租稅。當地有個姓艾的大地主,乘機放高利貸,想在農民身上盤剝。李自成看大家交不起租稅,就自己一個人借了債把稅交了。過了一段時間,姓艾的地主逼李自成還債,李自成還不起,姓艾的就唆使官府把他抓起來打得半死,還鎖上鐐銬,把他放在太陽底下曬,不讓吃東西。百姓和驛卒向縣官懇求把李自成放在樹蔭下,讓他吃點東西,縣官也不答應。這一下把群眾激怒了,大家一哄而上,砸開李自成身上的鐐銬,帶著李自成一起逃出米脂,到甘肅當了兵。

公元1629年,後金兵大舉南下,北京吃緊。為了保住京師,明朝政府召集四方軍隊趕奔京城。李自成隨著參將王國從甘肅開拔,路經金縣(今甘肅省榆中縣),兵士要求發餉,王國卻堅決不給。於是發生了兵變,士卒殺了王國以後,四下逃散。李自成帶著幾十個兵士一起投奔王左掛領導的農民軍,當上一名頭領。

明王朝派出的總督楊鶴看到起義軍越來越多,十分害怕。他一麵派兵鎮壓,一麵采用高官厚祿招降農民軍將領。王左掛禁不住誘惑,動搖投降了,李自成不得不另找隊伍。後來,他打聽到高迎祥領導一支隊伍起義,自稱「闖王」,就決心投奔高迎祥。高迎祥聽到李自成帶兵來投奔,十分高興,馬上叫他擔任一個隊的將官,大家把他叫做闖將。從此,李自成開始登上風雲際會的明末歷史舞台。

●袁崇煥冤屈被殺

公元1629年,皇太極率領後金軍繞開袁崇煥在遼西的防線進攻北京。袁崇煥聞訊後率部星夜疾馳援京師。一路上,每戰每捷,直到北京城下。雙方在廣渠門外大戰了8個小時,明軍最終獲得勝利。

清軍退出北京後,崇禎帝朱由檢立刻以袁祟煥得勝後,不乘勝追擊清軍而將他逮捕。當時袁崇煥的兵力9000,清兵10餘萬,若戰,明軍必敗。朱由檢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將袁崇煥定刑為「夷三族」,即是要將袁全家、母親全家、妻子全家都滿門抄斬,後來不知為何又改為淩遲(千刀萬剮)。

北京城裡的老百姓因聽信清軍就是袁崇煥引來的讒言,都罵袁是漢奸,劊子手還沒有動手,就撲上去咬他的肉了。袁崇煥之死,是中國社會千年之悲劇。如果袁崇煥不死,也許後來的歷史不會是這樣。

●洪承疇失節降清

清軍在對明朝的戰鬥中節節勝利,但當時明軍實力尚存,其中有洪承疇統帥的30萬大軍。祟禎帝朱由檢隻知道洪承疇唯命是從,卻不了解他的為人,又不明白他擔任三邊總督達8年之久的功罪。要這種人承擔對清作戰的重任,喪師辱國,可以預料。鬆山一役,洪承疇指揮無方,明軍精銳部隊毀於一旦,洪承疇被清軍俘虜。

清帝皇太極知道洪承疇是軟骨頭,可以收買,故待之極厚。當洪承疇解至盛京,飲食供帳等於王侯。初期,洪承疇還裝腔作勢,不進飲食,終日涕淚交流,誓死報國。清方派漢族大臣輪流勸導,洪承疇不聽,有時還以惡言相報。清吏部尚書範文程幾次輕裝簡從、窺伺洪承疇的情況,識破他的隱衷。範文程知道洪承疇是個老官僚,所謂有奶便是娘,是不會為朱由檢效忠到底的。範文程自告奮勇去見洪承疇,開始加以慰藉,繼之表示同情。洪承疇逐漸破涕答言,範文程不談投降的事,專談古今興亡的大事,洪承疇頗為感動。兩人互相交談間,忽然屋梁間的灰塵落在洪承疇的袍襟上,他便取出手帕輕輕把灰塵拭去。範文程辭出,立即謁見皇太極,開口便說:「承疇不死矣。」並告以所見所談,並加以解釋說:「承疇對敝袍猶愛惜若此,況其身耶?」後來,洪承疇果然在皇太極之妻孝莊皇後的美人計下失節降清。

●張獻忠攻取襄陽

張獻忠是明朝延安衛柳樹潤(今陝西定邊東)人。公元1630年,陝西飢民暴亂紛起,張獻忠隨即起兵,自號「八大王」。後來,他和另一位起義軍首領李自成一同率兵歸附了另一支起義軍的首領高迎樣。不久,張獻忠與李自成之間產生矛盾而分裂,張獻忠率部開往長江一帶活動,李自成則轉戰黃河流域。公元1639年,崇禎帝朱由檢派兵部尚書楊嗣昌到湖廣圍攻張獻忠。楊嗣昌率領10萬人馬來到襄陽,先派左良玉等將領把起義軍四麵包圍起來。張獻忠全軍陷入敵人包圍圈裡,被左良玉軍打敗。張獻忠帶領1000名騎兵突圍成功,從湖北轉移到四川。隨後,楊嗣昌也率軍趕到重慶,追剿起義軍。

公元1641年,張獻忠探知楊嗣昌把重兵都放到四川,襄陽兵力空盛,就擺脫明軍,突然帶兵離開四川,往東轉移,一天一夜急行三四百裡,把楊嗣昌的大軍遠遠甩在了後屍門邊。楊嗣昌得到消息,連忙派使者趕往襄陽,命令襄陽明軍嚴密防守。使者走到半路就被起義軍發現抓了起來,在使者身上搜到了令牌、文書。張獻忠讓他的義子李定國打扮成楊嗣昌的使者,混進襄陽城去。當晚,混進襄陽的起義軍在城裡好幾處同時放火。混亂中,起義軍打開城門,大隊人馬沖殺進來,官軍要想抵抗也來不及了。起義軍進城以後,一麵派人打開監獄,救出被俘的起義兵士和家屬;一麵直奔襄王府,活捉了襄王朱翊銘。

張獻忠攻破襄陽的消息傳到四川,楊嗣昌驚呆了。他處心積慮布置的圍攻起義軍的計劃全部破產,張獻忠在他眼皮底下來了個突然襲擊,而且俘獲了一名藩王。他自知無法向朱由檢交代,就自殺而亡了。

●闖王李自成進京

高迎祥犧牲後,李自成在部眾的擁戴下做了闖王。從公元1636年到公元1638年間,起義軍領袖中有的投降,有的迫於形勢被招撫,闖王李自成隊伍中也有投降朝廷的人。闖王接連苦戰,損失慘重,尤其陝西潼關一戰,隊伍被打散,僅僅剩下數十騎人馬隱避在商雒山中。闖王利用這隱伏休整的機會,白天騎射、晚間讀書,總結失敗的教訓,等待時機,以圖東山再起。這對他後來的軍事行動起了很大作用。

公元1639年,河南災荒嚴重,飢民遍野,但朝廷仍舊催索錢糧,引起百姓流離怨憤。闖王就從商雒東出河南,振臂一呼,飢民蜂起響應,很快由幾十人發展成擁有幾萬人的隊伍。他攻城掠地,開倉濟貧,鏟除地主惡霸,針對當時土地不均、糧差苛重的情況,明確提出「均田免賦」的口號。人們像潮水般地湧進了起義軍的隊伍,各地都在唱著:「盼星星,盼月亮,盼著闖王出主張。」「吃他娘,穿他娘,吃穿不盡有闖王;不當差,不納糧,大家快活過一場。」到處都盼望闖王的隊伍早些到來。由於有著這樣深厚的群眾基礎,闖王的隊伍在幾十天內,就增加了幾十萬人馬。闖王起義軍以新的姿態轉戰河南各地,他嚴肅部隊紀律,不搶掠、不殺民,不占住民房,與商人公平交易,部隊所經過的地方秋毫無犯,因而得到了各階層人民的信任。明軍的士卒也常常在陣前倒戈,大批地參加起義軍。加上闖王指揮有方,戰略戰術運用得當,很快在河南取得了「五覆官軍」的輝煌勝利。起義軍攻破洛陽,殺了福王朱常詢,震動了全國。

公元1643年,闖王揮軍南下,用了不到一個月時間,就幾乎全部占領了湖北北部各縣。於是他設官建製,被部下擁戴為新順王。為了徹底推翻明朝的統治,在襄陽召開了會議,確定了新的戰略方針:進軍關中,消滅當時唯一有實力的明軍孫傳庭的部隊,東渡黃河,經山西直搗北京。這年八月,闖王和孫傳庭兩軍在豫西的郟縣和汝州,進行了兩次激烈的大戰,孫傳庭的數十萬大軍遭到毀滅性的打擊。闖王乘勝前進,十月攻破潼關,殺了孫傳庭,進占西安,很快肅清了陝西、甘肅一帶的敵對勢力。

公元1644年,闖王以西安為西京,建國號為大順,年號永昌。二月,大軍飛渡龍門,直指太原,明軍望風投誠,人民夾道歡迎。闖王兵分兩路,一路由驍將劉方亮率領出故關(在今山西),南奔真定(在今河北),切斷敵人南逃的退路;一路由他親自率領,克忻州(在今山西)、代州(在今山西),破寧武,陷大同、宣府,直取北京。農民軍進軍神速,三月十六就包圍了北京城。為了不使百姓遭受戰爭的禍害,闖王派人射書城內,勸崇禎帝投降。遭到拒絕後,闖王命令各軍第二天對北京發起攻擊,殲滅了明軍衛戍北京的「三大營」,繳獲了大量輜重和巨炮,為奪取京城準備了武器。

三月十八,李自成發布了強攻北京城的命令,起義軍從三麵環攻,在彰義門(今廣安門)、西直門、平則門(今阜城門)、德勝門等處,戰鬥打得十分激烈。城郊百姓冒著生命危險,填塞壕溝,幫助起義軍攻城。這天傍晚,起義軍攻克彰義門,接著進攻內城各門。北京城人聲鼎沸,喊殺連天,火炮的閃動和晃動的火把,照亮了北京城的夜空。北京城裡的達官貴人驚恐萬狀,天將黎明,崇禎帝朱由檢吊死萬歲山(景山),明朝滅亡。

三月十九清晨,陽光照射著古老的北京城,市民們張燈結彩,焚香設案,在門上貼起「永昌元年順天王萬歲」的紅簽,並且走出家門、坊巷(胡同),整齊地站在大街的兩旁,迎候李闖王。中午時分,闖王李自成進入北京城。闖王進京,使中國社會發生了一連串重大變化,導致明朝的滅亡,清朝統治開始。

●崇禎帝自縊景山

公元1642年,清軍克鬆山,祖大壽也以錦州降於清朝。九月,李自成攻破開封。公元1643年,李自成一路攻城掠地,並於公元1644年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眼看三秦盡失,明軍分崩離析,崇禎帝朱由檢悲嘆:「聯非亡國之君,事事皆亡國之象。」到了三且,京城已是人心惶惶。三月十六,崇禎帝召議群臣商議對策,突然接到緊急奏章,崇禎帝閱後大驚失色。原來,李自成已由居庸關入昌平,焚毀明十二陵享殿,農民軍40萬已包圍京城。

三月十七早朝時,崇禎帝與群臣相對而哭,他十分明白,多年來數百萬官軍都被起義軍打敗、消滅,眼下已經無處調集勤王之師了,北京成了一座孤城,旦夕可破。中午,彰義門(今廣安門)、平則門(今阜城門)、西直門炮聲大界城外三大營潰降。

三月十八,大順軍架雲梯攻西直門、平則門、德勝門諸門。而此時的明朝軍士,已經數月未發軍餉,都已極度厭戰。李自成到彰義門外,用吊籃送進已經投降的太監入城勸降崇禎帝,崇禎帝怒斥來人。下午,掌管東廠的太監曹化淳打開彰義門,迎農民軍進入外城。崇禎帝急召大臣協商對策,準備巷戰。晚上,崇禎帝和太監王承恩一起登上萬歲山(景山),隻見滿城火起,徘徊片刻,又回乾清宮,書寫上諭,讓成國公朱純臣負責督軍,並輔佐太子。當時已無人侍應,上諭無法送出。崇禎帝眼見末日已到,於是讓三個兒子化裝出宮,然後揮劍砍死袁妃,周皇後也於坤寧宮自盡。崇禎帝來到壽寧宮,長平公主牽衣而哭,崇禎帝嘆道:「汝為何生我家?」揮劍砍去,長平公主舉臂遮擋,被砍斷右臂,昏死過去。接著,崇禎帝砍殺了小女兒昭仁公主和幾個嬪妃。然後,崇禎帝換上便服,混在幾十名太監中騎馬出東華門,到了朝陽門,假稱王太監奉命出城。但守門軍士怕內城有變,堅稱要等天亮時驗明後才能放行。崇禎帝無法,隻好從白家柵欄(台基廠附近)繞出,奔回東四什錦花園成國公朱純臣府邸,朱家人說朱赴宴未歸。崇禎又趕去安定門,但門已封固。崇禎走投無路,隻好回宮。

三月十九,天剛破曉,太監王相堯開宣威門投降。接著,正陽門、朝陽門的守軍也先後開門出降,北京內城被破。崇禎帝親自在前殿敲鍾召集大臣,但始終沒有一人前來。崇禎帝徹底絕望了,他和王承恩一起爬上萬歲山,在壽皇亭前的一棵海棠樹上自縊而死,這一天是明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十九。由朱元璋開創的明朝在經歷了276年之後,隨著它的末代皇帝的自殺而滅亡了。

三月十九中午,李自成帶領大順軍進入北京城。李自成進宮後,沒有找到崇禎帝,於是下令懸賞。兩天後,人們終於在萬歲山發現了崇禎帝的屍體。第二天,大順軍將崇禎帝和周皇後的屍體一起停在東華門外臨時搭建的靈棚中。四月初,二人的棺木被草草葬入昌平田貴。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戰星錄 賺錢,復仇,征服宇宙 回到九零當巨星 嫁給前夫他爹 執行利劍 悍城 穿成對照組後鹹魚女配爆紅了 天衡之旅 封神改命,從石磯娘娘開始 請不要打擾我挖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