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輯 沒落的王廷——清朝(2 / 2)

加入書籤

清軍入關以後,遭到全國各族人民的頑強抵抗。於是,清廷對漢族官員采取分化瓦解政策,對投降的漢族官員賞以高官厚祿。「藩」是指封建王朝時期王的屬地,「三藩」是指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這三人原是明朝邊將,投降清軍後,先後為清廷南征北戰,為清廷立下汗馬功勞。清廷在北京建立政權後,他們被封為王,享有很多特權。平西王吳三桂駐守雲南、貴州,平南王尚可喜駐守廣東,靖南王耿精忠駐守福建。三落不僅擁有獨立的軍隊,還享有獨立的財權。除朝廷每年撥給兩千多萬兩餉銀外,朝廷還不能征收三藩所在省的財政收入,戶部也不能稽核他們的財政開支。三藩甚至掌握獨立的官員任免權。三藩中以吳三桂勢力最大。

公元1673年,尚可喜上書朝廷請求告老回遼東老家,同時請求讓他的兒子尚之信繼承王位。康熙帝立即讓尚可喜還鄉,但不準許他兒子繼位,打算趁此機會讓他們撤藩回原籍。吳三桂和耿精忠聽到這個信息後坐立不安,為了試探皇帝的真實意圖,兩人分別上書,要求撤藩回鄉。奏章送達朝廷後,整個朝廷議論紛紛。但康熙帝早已月匈有成竹,特詔批準,他說:「吳三桂蓄謀已久,不趕快解決,必將成為大患。撤藩他們要反,不撤藩他們也要反,反正他們遲早都要反,我們不如先發製人!」吳三桂弄巧成拙,惱羞成怒,表麵上恭恭敬敬奉詔行事,暗地裡準備造反。

公元1673年年底,吳三桂自稱「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要「伐暴救民,順天應人」,公開打起了反清復明的旗號。次年四月,耿精忠反叛。公元1676年,尚之信接受吳三桂冊奉的「招討大將軍」封號,參加反叛。三藩作亂,人多麵廣,舉國震驚。朝廷中的一些官員甚至做了逃難的準備。康熙帝卻表示對三藩要堅決鎮壓,絕不手軟,並決定以打擊吳三桂為重點。公元1678年,吳三桂見大勢已去,終於拋開「反清復明」的假麵具,在湖南衡山祭天稱帝,國號大周,建元昭武。下令改衡州為定天府,建朝房百餘間,開始了荒淫無度的帝王生活。可惜好景不長,不到五個月,吳三桂一病不起。吳三桂死後,吳三桂13歲的孫子從雲南來衡州繼位,改元洪化。在清軍的圍攻下,吳三桂小朝廷不久即放棄衡州,退回雲南,最後逃至昆明。公元1680年,康熙帝令清軍分三路進軍雲貴。次年十月,小朝廷的南門守將開門迎降,吳三桂的孫子服毒自盡。歷時8年的三藩之亂終於平息了。

●康熙三征噶爾丹

噶爾丹是蒙古族準噶爾部的首領,自從他統治準噶爾部以後,先兼並了漠西蒙古的其他部落,又向東進攻漠北蒙古。漠北蒙古被攻破後,幾十萬的漠北蒙古人逃到漠南,哀求清朝給予保護。康熙派使者來到噶爾丹那裡,要他將侵占的地方交還給漠北蒙古。噶爾丹的幕後有沙俄政府唆使策劃,他根本不理睬康熙的勸說,不但不肯退兵,還大舉進犯漠南,氣焰十分囂張。康熙見談判無望,決定親征噶爾丹。

公元1690年,康熙兵分兩路出擊噶爾丹。左路由撫遠大將軍福全率領,出擊古北口,右路由安北大將軍常寧率領,出擊喜峰口,康熙帝親自帶兵在後麵指揮。一陣激戰,噶爾丹帶著殘兵敗將逃到漠北去了。公元1694年,康熙約噶爾丹會見,訂立盟約。噶爾丹不僅不來,反而派人到漠南煽動叛亂,並揚言沙俄將支援六萬鳥槍兵,對付清軍。麵對噶爾丹的陰謀,公元1696年,康熙第二次親征,分三路出擊:黑龍江將軍薩布素從東路進兵;大將軍費揚古率陝西、甘肅大軍,從西路出擊,截擊噶爾丹的後路;康熙帝親自帶中路軍,從獨石口出發。一場激戰後,噶爾丹帶著幾十名騎兵倉皇逃命。

噶爾丹叛軍經過兩次大戰,所剩無幾。康熙勸噶爾丹投降,但他頑抗到底。隔了一年,康熙又率兵渡過黃河親征。這時,叛軍的將領聽說清軍又來時,紛紛投降。噶爾丹走投無路,服毒自殺。自此,清朝重新控製了阿爾泰山區以東的地區。

●雍正設謀奪皇位

康熙共有35個兒子,長大成人的有24個。在這24位皇子中,康熙最喜歡皇後所生的二皇子胤,康熙便立他為太子。後來,康熙一氣之下廢了胤礽。過了一段時間,康熙又重立胤礽為太子。不久,康熙又下令廢了胤礽。康熙為立太子之事很苦惱,思前想後,他決定把皇位傳給十四皇子胤禵,胤禵和四皇子胤禛是一母所生。

胤禵知識淵博,為人忠厚,也很正直。那時,允禵被派到甘肅,作為撫遠大將軍準備征討準噶爾。康熙決定立胤禵為太子,便立即下令,命隆科多召他回京。康熙帝知道自己已69歲,而且身體又不好,所以他想立即立胤禵為太子,以免其他皇子再為此事爭得頭破血流。隆科多手拿密詔,卻遲遲不發,而是找到胤禛,隆科多早已被胤禛買通了。二人經過商議,決定篡改密詔。原來,康熙下的密詔是:「傳位十四皇子」。隆科多和胤禛篡改密詔後,將密詔藏了起來。這時候,康熙已臥床不起。隆科多日夜守護康熙,不讓其他皇子隨意進入。

公元1722年年底,康熙的病越來越重了,經常昏迷。這一天,他稍稍清醒點,便想起十四皇子,知道自己恐怕見不到十四皇子了,就想留下遺旨,讓眾位皇子做一個見證,也可以讓他們退出皇位之爭,便強打精神,說:「召諸皇子晉見!」可隆科多故意裝作聽錯,高喊道:「皇帝宣四皇子晉見!」康熙本想解釋,但已經沒有氣力說話了,他意識到胤禛和隆科多已串通好了,一氣之下,康熙離開了人世。

隆科多一見康熙駕崩,立即讓其他皇子進來。隆科多見諸皇子哭得十分傷心,便清清嗓音,高聲說:「諸位皇子,節哀,聽我宣讀聖上遺詔!」大家聽說父親有遺詔,都止住哭聲,尤其是想奪取皇位的幾位都豎起了耳朵,他們最關心皇位的事了。隆科多從袖中拿出早已篡改好的聖旨,讀道:「聯決定傳位於四皇子,著繼朕登基。」原來隆科多把「十」字上邊加了一橫,下邊又加了一個勾,便成了「於」字。

三皇子胤祉和胤礽是一母所生,但他為人厚道,對皇位也不感興趣,一聽說父皇有遺旨,讓四皇子繼位,第一個跪倒叩拜。其他的皇子心裡雖有所不服,也沒有辦法,隻好跟著跪拜。胤禛就這樣奪取了皇位,改元為雍正,是為雍正帝。

●清朝大興文字獄

清朝的文字獄十分嚴重,而且都非常荒謬。這些案件完全是由寫文章引起的,人們就管它叫「文字獄」。文字獄直接導致了清朝的政治局麵和學術思想越來越僵硬。知識分子為了自保,都把精力投入到了無風險的古籍研究之中,導致清朝在科技、思想、文化上與中國其他時代相比有了明顯退步。社會發展如一潭死水,毫無生氣。

公元1711年,有人告發翰林官戴名世在自己的文集《南山集》中對明朝政權表示了同情態度,又用了南明永歷帝的年號。康熙就下令把戴名世打進大牢,判處死刑。這個案件牽連到他的親友和刻印他文集的人,達300多人。

雍正年間,「文字獄」風波更加嚴重,可謂到了談字色變的程度。1726年,江西科舉考官查嗣庭出了一道試題「維民所止」。試題一出,即有人密告雍正,說查嗣庭出的試題有影射皇上斷頭之意。雍正不解。這人解釋,「維」字是去了頭的「雍」字,「止」字是去了頭的「正」字。「雍正」是皇上的年號,去了頭成「維止」,豈不意味陛下斷頭之意嗎?雍正立即下旨把查嗣庭押解進京,下獄問罪。查嗣庭說:「我出的試題乃是《詩經·商頌·玄鳥》裡的話:邦畿千裡,維民所止。這是歌頌皇上的聖德,何來反逆之意?」雍正馬上差人找來《詩經》,見果真有「維民所止」一語,頓時語塞,但他硬說「維民所止」就是犯上。查嗣庭無辜遭禍,含冤死於獄中。還有一次,翰林官徐駿在奏章裡把「陛下」的「陛」字錯寫成「狴」字,雍正見了,馬上把徐駿革職。後來再派人-查,在徐駿的詩集裡找出了兩句詩:「清風不識字,何事亂翻書?」無端挑剔說這「清風」二字就是指清朝。這一來,徐駿犯了誹謗朝廷的罪,把自己的性命也白白地送掉了。

乾隆年間,湖南學政胡中藻在《堅磨生詩》中寫了句「一把心腸論濁清」。乾隆石了後立刻親自批駁,「一把心腸論濁清」加「濁」字於國號「清」字之上,是何肺腑?他立即下旨將胡中藻處斬。乾隆朝一共發動了一百多起文字獄案,而且大肆銷毀禁書。生在清朝的文人真是欲哭無淚啊!

●雍正暴卒圓明園

公元1735年年初以來,清帝雍正大部分時間都住在圓明園。

當年八月二十,雍正仍然召見軍機大臣,商議國家大事。次日,雍正感覺身體不適二十二日夜,雍正病情突然加重,他覺得自己的大限已到,忙詔寶親王弘歷(即乾隆帝)嗣位,莊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四人輔政。八月二十三子時,雍正於圓明園突然去世,終年58歲,後諡憲皇帝,廟號世宗。

雍正帝暴卒,死因是個謎,他自患病到辭世隻有兩天時間,甚至在患病前的一天還在處理政務。關於他的死亡有三種說法:一說因中風而死;一說被劍客所刺,割去首級;還有說是服用丹藥中毒而致命。九月,雍正靈柩於雍和宮安放。公元1737年,葬於易州泰陵地宮。

●乾隆皇帝下江南

乾隆在位期間,特別喜歡出巡遊玩,從公元1751年到公元1784年,乾隆帝先後六次巡遊江南,史稱乾隆下江南。

乾隆下江南,每次往返近6000裡,巡幸的隊伍乘坐大小船隻千餘艘。他們使用的帳篷、器物、用具和衣飾等,動用6000匹馬、400輛騾馬車、800隻駱駝,並征調近萬名夫役進行搬運。巡幸所至,地方文武官員不僅著朝服接駕,而且大肆鋪張。修行宮、搭彩棚、辦筵席,並進獻大批山珍海味、土產方物。就連飲水,也從遠處取來著名的泉水,如在山東境內取用濟南珍珠泉水,在江蘇境內取用鎮江金山泉水,在浙江境內取用虎跑泉水。巡行隊伍路過的繁華街市,均搭建牌樓、彩棚、香亭。揚州的平山堂原本無梅花,為迎接乾隆的第一次南巡,鹽商竟捐資植梅兩萬株。大虹園原本無塔,乾隆遊玩時說:「此處頗似北海之瓊島春陰,惜無塔耳。」大鹽商江春就用萬金賄賂乾隆的近侍,得到北海白塔的圖樣,令工匠仿造,「一夜而成」。

乾隆六次下江南,耗費財力無數。正是這種奢侈浪費,使原本殷實的國庫變空虛,吏治逐年腐敗。

●土爾扈特部東歸

公元1628年,由於厄魯特蒙古四部的內部紛爭,土爾扈特部的首領和鄂爾勒克被迫率部西遷。土爾扈特部歷經兩年多的跋涉,來到了人煙稀少的伏爾加河下遊地帶定居下來。但時間不長,北邊的沙皇俄國逐漸向南擴張勢力。沙俄強迫他們當兵打仗,不許他們皈依佛門。但土爾扈特人不畏強暴,一直與他們周旋、抗爭。在一次沙俄實施武力鎮壓時,首領和鄂爾勒克犧牲,由此更激起了土爾扈特人的民族仇恨,他們深切地懷念祖國,回歸祖國的意願更加強烈。他們邊反抗沙俄,邊與厄魯特的準噶爾部、和碩特部和杖爾伯特部保持聯絡,同時派出使者向清朝表明他們熱愛祖國、決心回歸的立場。

為了擺脫民族壓迫,公元1771年1月16日,土爾扈特人民豎起了反抗沙皇俄國政府武裝起義的旗幟。清晨,首先由宰桑桑傑策淩率領的一支精銳部隊襲擊了俄國駐渥巴錫牙帳的杜丁大尉兵營,接著又分兵襲擊了阻礙他們東歸的維特利亞寧斯克、米京斯基、尼古拉耶夫卡等地的一些村鎮。起義隊伍把所有不能帶走的鍋灶、糧食、銅錢等全部遺棄。土爾扈特部第七代首領渥巴錫親手點燃了自己的木製宮殿。他們高喊著「我們的子孫永遠不當奴隸、讓我們到太陽升起的祖國去」。並分三路踏上了回歸祖國的萬裡征途。直到6月底,土爾扈特部歷時半年,行程1萬多裡,歷盡千難萬險,損失了全部牲口,付出了人員減半的巨大犧牲,終於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乾隆在承德避暑山莊接見了渥巴錫等人,並把他們安置在新疆準噶爾一帶,繼續從事他們的遊牧生活。

●馬戛爾尼見乾隆

公元1793年,一個以「獅子號」戰艦為首的英國船隊在英國勛爵喬治·馬戛爾尼的率領下,停泊在澳門港外萬山群島的珠克珠島拋錨等候朝見乾隆帝。乾隆帝得到消息,立刻派遣欽差大臣接英國使團來北京,然後直奔承德避暑山莊,參加乾隆皇帝82歲的壽辰慶典。

馬戛爾尼是和其他進貢的中國屬國一起被接見的,而且被排在光著腳、帶著鼻環的緬甸使臣的後麵。英國人帶來了許多禮品,比如天體運行儀、地球儀、戰艦模型、槍炮武器以及一套大型圖冊,代表了當時英國最先進的科技水平。可乾隆參觀了這些禮品之後,笑著對大臣們說:「這些可以給小孩子當玩具。」馬戛爾尼遞上了英岡國王喬治三世的國書,乾隆卻對一個拉著馬戛爾尼衣服後擺的英國小孩子發生了興趣,他把這個可愛的孩子叫到麵前和他交談。這個孩子是英國副使喬治·斯當東的兒子亞當斯。小亞當斯已經學會了一些中國話,乾隆對他得體的回答非常滿意,親手解下自己月要間的荷包賜給了他。

但當英國國王的國書翻譯成中文,乾隆知道原來英國是要求派人常駐北京,建立平等的外交關係,立刻予以拒絕。隨即,他以皇帝向天下臣民頒發的諭旨形式給英王回了?一封信,交給馬戛爾尼帶回。

47年後,亞當斯在英國下院慷既陳詞,在他的支持下,議會以微弱的多數,決定對中國發起一場戰爭——鴉片戰爭。

●中國第一貪和珅

和珅,鈕祜祿氏,滿洲正紅旗人。公元1769年,剛剛20歲的和珅承襲了父親「三等輕車都尉」的世職,不久就入宮當差。公元1772年,和珅被提升為三等侍衛。在經過三年小心翼翼、默默無聞的「三等侍衛」生活後,到了公元1775年,和珅終於抓住一個偶然的機遇,得到乾隆的青睞,再加上聰明伶俐、眼勤手決,善於逢迎,更善於揣摩乾隆心意,官位幾乎是年年升遷。副都統、戶部侍郎、內務府大臣、戶部尚書、兵部尚書、文華殿大學上,升遷如此之快,歷史罕見!公元1780年,乾隆把最心愛的第十女和孝公主許配給了和珅的長子豐紳殷德,從此,和珅與乾隆成了兒女「親家」,和家變成了皇親國戚。

和珅生性貪婪,擅長斂財。為了擴大財源,他絞盡腦汁,千方百計地進行盤剝與搜刮。不出幾年的功夫,他就扭轉了內務府的虧空。因此,乾隆越發覺得和珅聰穎、能乾,是他得力的助手,更是值得他信賴的人。和珅打著皇帝的旗號,在極力聚財、斂財的過程中,當然也拚命地貪汙受賄。和珅當權之時,氣勢熏天、不可一世,他自待有乾隆撐月要,做保護傘,便為非作歹。每年四方進貢乾隆的珍品,都經過和珅的挑選。上等的,和珅留下;次等的,送到皇宮。那時候,皇宮裡有的,和珅家裡有;皇宮裡沒有的,和珅家裡也有。

嘉慶帝即位後,和珅常常以太上皇乾隆之名,中飽私囊,並且依舊耀武揚威。公元1799年,和珅被逮捕下刑部大獄,接著被抄家沒產後用禦賜的白練自裁身亡,終年50歲。經查抄,和珅的家產簡直多得讓人難以置信,他有田地80萬畝,生沙金200萬兩,金元寶1000個,銀元寶1000個,總價值不少於12億兩銀子,比清廷10年收入的總和還要多。其他如玉器珠寶、瑪瑙、瓷器、西洋奇器等寶物也是數不勝數,有些珍品比皇宮的還要好。因此,有民間諺語說:「和珅跌倒,嘉慶吃飽。」

和珅貪汙款項之大,稱為「中國第一貪」毫不為過,在世界歷史上也可謂「空前絕後第一貪」了!

●林則徐虎門銷煙

林則徐,字元撫,又字少穆,出生在福建侯官(今福州)一個較為貧寒的知識分子家庭。他痛恨貪官汙吏,深知鴉片的危害,主張嚴厲禁止鴉片進口和吸食鴉片。

清朝時,葡萄牙、英、美等國向中國輸入鴉片,以謀取暴利。到19世紀30年代,嚴重的鴉片煙毒已經大肆泛濫,造成白銀外流、國庫空虛、民生凋敝、軍隊腐化、武備廢弛、紀律敗壞。對清廷來說,禁煙與否已成為關係國家民族生死存亡的重大問題了。鑒於兵弱財盡的嚴重局麵,道光帝終於決定禁煙,並於公元1838年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節製廣東水師,前往廣州查禁鴉片。次年正月二十五,林則徐抵達廣州。第二天,便開始了轟轟烈烈的禁煙行動。

在充分掌握廣東方麵有關鴉片的情況後,林則徐下令查封了廣州所有煙館,並向外商發布告示,勒令他們在三天之內,將躉船上所有鴉片全部造冊登記,呈官點清,驗明毀化,並聲明以後永不再夾帶鴉片。英國侵略者為保持罪惡的鴉片貿易,在英駐中國商務監督查理·義律的策劃下,企圖破壞這場正義的禁煙運動,有所準備的林則徐粉碎了他們的陰謀。到四月初九,林則徐實際收繳鴉片21306箱。林則徐將繳獲的鴉片臨時貯存在虎門鎮口,同時陸續破獲了數百起大小煙販的販煙活動。道光帝於四月十八下令林則徐在虎門就地銷煙。林則徐為徹底銷毀鴉片做了充分準備,過去用火燒毀鴉片,鴉片油流落地下,滲入土中,仍可挖出熬煉成煙膏,林則徐經過調查訪問,決定用石灰和鹽鹵來銷毀鴉片。

四月二十二,連雨初晴,虎門海灘莊嚴而又熱鬧。林則徐登上禮台,隻聽一聲炮響,銷煙活動在隆隆的炮聲和人們的歡呼聲中開始了。士兵把一擔擔石灰、一袋袋海鹽倒入池中。黑色鴉片在池裡上下翻滾,冒出的濃濃白煙在虎門海灘徐徐升起。不久,池子裡停止了沸騰,煙霧消散在空中,池子通海的涵閘被打開,滿池被銷毀的鴉片渣沫「嘩嘩」地瀉進了茫茫大海。前來觀看銷煙的人絡繹不絕,人們歡呼著,拍手稱快。林則徐虎門銷煙,壯我國威,名垂青史。銷煙活動進行了23天,共有230多萬斤鴉片被銷毀。

●第一次鴉片戰爭

林則徐虎門銷煙後,消息傳到英國,引起了英國人的極大震動,他們深切感到向中國大量輸出鴉片所得的利益麵臨喪失的危險。因此,一向不滿中國對英商種種限製,早已揚言要用武力迫使中國開放的英國政府決意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

林則徐虎門銷煙當年七月二十八,英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率兵艦在九龍口向廣東水師開炮。冬月初一,林則徐奉旨停止中英貿易。次年五月二十九,英國軍艦封鎖廣州珠江口,鴉片戰爭正式爆發。義律等見廣州防備嚴密,遂率軍北上。六月,英軍炮擊廈門被擊退,不久又兵犯浙江。由於浙江定海毫無準備,知縣姚懷祥與總兵張朝發雖急忙布置抵抗,但定海很快陷落。臘月,英軍攻占廣東大角、沙角炮台。

公元1841年年初,英軍強占香港後,道光帝下詔對英宣戰,派奕山率軍赴廣州抗英。二月,英軍攻陷虎門。四月,炮轟廣州口不久,英軍接連攻陷廈門、定海、鎮海、寧波等城。公元1842年春,英軍又攻陷吳淞、上海、鎮江,進逼南京。道光帝見狀,急派欽差大臣耆英、伊裡布等與英國代表璞鼎查簽訂了不平等的《南京條約》。鴉片戰爭以中國戰敗告終,從此,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公元1842年10月2日,中英雙方簽訂《南京條約》。條約共13款,主要內容有:清廷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等五處為通商口岸;清廷向英國賠款2100萬兩白銀;清廷將香港割讓給英國;英商的進出口關稅,中方需同英方商定。

《南京條約》的訂立,開創了資本主義國家掠奪中國「合法化」的惡例,使中國的領土主權遭到破壞,中國的封建自然經濟開始解體。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戰星錄 賺錢,復仇,征服宇宙 回到九零當巨星 嫁給前夫他爹 執行利劍 悍城 穿成對照組後鹹魚女配爆紅了 天衡之旅 封神改命,從石磯娘娘開始 請不要打擾我挖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