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輯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2 / 2)

加入書籤

●香港特區的成立

1997年7月1日零時,中、英雙方在香港會展中心如期舉行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儀式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莊重宣告:「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鮮艷的中國國旗五星紅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紫荊花旗在雄壯的國歌聲中冉冉升起,五洲四海舉世矚目,神州大地一片歡騰。歷經百年滄桑,香港終於回到祖國懷抱,國恥終得洗雪。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成立,標誌著偉大祖國的統一大業更進了一步。

●澳門特區的成立

1999年12月19日子夜23時42分,澳門政權交接儀式在新落成的澳門文化中心花園館隆重開始,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江澤民發表重要講話。1999年12月20日零時,在雄壯的國歌聲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在澳門莊嚴升起。在雷鳴般的掌聲中,江澤民宣布:中國政府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從此,澳門回到祖國懷抱,偉大的中國人民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中又邁出重要的一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和人民有信心有能力早日解決台灣問題,實現中國的完全統一。

當天淩晨,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暨特區政府宣誓就職儀式在澳門綜藝館隆重舉行。以此為標誌,「一國兩製」「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基本方針在澳門正式實施,澳門進入發展的新紀元。當天上午,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慶祝大會在澳門舉行,江澤民發表重要講話。當天下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慶祝澳門回歸祖國盛大招待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朱榕基發表重要講話。當晚,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中央軍委在首都體育館隆重舉行「首都各界慶祝澳門回歸祖國大會」,江澤民發表重要講話。

●西部大開發啟動

新世紀的第一道曙光在2000年1月1日6時46分首先照耀到浙江古鎮石塘,但新世紀的焦點卻是西部大開發。2000年,中國西部大開發戰略正式啟動,這一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難度最大的開發戰略從此拉開了序幕。

實施西部大開發,加決中西部地區發展的戰略,是黨中央對我國跨世紀發展作出的重大決策。西部大開發的範圍包括雲南、貴州、四川、陝西、甘肅、青海、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重慶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土地麵積685萬平方公裡,占全國陸地麵積的714%;總人口約356億人,占全國總人口的286%。西部地區資源豐富,市場潛力大,戰略位置重要。但由於自然、歷史、社會等原因,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相對落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僅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60%,不到東部地區平均水平的40%,尚未實現溫飽的3000多萬貧困人口大部分分布於這一地區。與此同時,西部地區生態環境十分脆弱,水土流失麵積占全國的80%以上,每年新增荒漠化麵積占全國的90%以上。

從2000年起,西部大開發邁出實質性步伐,開工了「十大工程」:寧西鐵路,渝懷鐵路,西部公路建設,西部機場建設,重慶輕軌,澀北—西寧—蘭州輸氣管道工程,青海30萬噸鉀肥工程,西部退耕還林還草工程,西部高校基礎設施建設,四川紫坪鋪水利樞紐。

2001年6月,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標誌性工程——青藏鐵路全線開工。青藏鐵路縱貫青海、西藏兩省區而成為溝通西藏、青海與內地聯係的具有戰略意義的大通道,也是西部腹地路網骨架的重要部分。

西氣東輸也是西部大開發的標誌性工程。它以新疆塔裡木為主氣源地,以長江三角洲為目標市場,管道途經新疆、甘肅、寧夏、陝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蘇、浙江、上海10個省(區)市,全長4000千米,最大供氣量200億立方米/年。西氣東輸工程於2002年7月4日正式開工。2004年12月1日,我國最大的整裝氣田克拉2氣田向西氣東輸管道供氣,12月30日,西氣東輸全線建成並正式運營。2005年8月3日,塔裡木油田的天然氣在供應東部沿海地區的同時,通過陝京二線向北京供氣。

實施西部大開發以來,國家不斷加大投入力度,青藏鐵路、西氣東輸、西電東送、水利樞紐等一批標誌性工程相繼建成並開始發揮效益。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的聯係加強了,西部地區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的戰略地位提升了,廣大西部地區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中國的入世之路

世界貿易組織(worldtradeanization,簡稱wto)是一個獨立於聯合國的永久性國際組織,該組織的基本原則和宗旨是通過實施市場開放、非歧視和公平貿易等原則,來達到推動實現世界貿易自由化的目標,它的前身為1947年創立的「關稅及貿易總協定」(generagreentontariffsandtrade,簡稱gatt)。1947年,中國簽署了聯合國貿易與就業大會的最後文件,該會議創建了gatt。中國是gatt的締約國,也是gatt的創始成員。1948年4月21日,中國簽訂了gatt臨時性適用議定書。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由於美國的阻撓,新中國一直遊離於gatt之外。從1982年起,中國開始了漫長的重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簡稱入世)之路。

1982年9月,中國申請在gatt中的觀察員地位。1986年7月11日,中國正式照會gatt秘書長,要求恢復其gatt成員國席位。1988年2月,中國工作組舉行首次會議。1995年1月1日,wto正式成立,有134個成員,它取代gatt負責管理烏拉圭回合一攬子協議的實施,負責管理世界經濟和貿易秩序。wto總部設在日內瓦菜蒙湖畔的原gatt總部大樓內。1996年1月1日,wto正式取代gatt臨時機構。

1997年12月5日,wto中的發展中國家成員在日內瓦發表聲明:一致支持中國盡早加入wto。1998年4月8日,wto中國工作組第七次會議在日內瓦結束,工作組主席發表聲明:中國提出的一攬子降低關稅的方案得到工作組成員的普遍歡迎,它標誌談判取得了有意義的進展。1999年4月10日,中國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部長石廣生和美國貿易代表巴爾舍夫斯基在華盛頓分別代表兩國政府簽署了《中美農業合作協議》,此舉被認為是中國加入wto的前奏。2001年7月3日,外經貿部副部長、中國入世談判首席談判代表龍永圖表示,中國入世的所有重大問題都已解決。

2001年11月11日19時35分,中國外經貿部部長石廣生宣布: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朱鉻基的委托,石廣生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就中國加入wto議定書的簽字已完成。隨即,石廣生將向wto秘書處遞交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江澤民簽署的對中國加入wto的批準書。至此,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wto的法律程序已完全履行完畢。中國代表團在「入世」所有法律文件上的簽字標誌著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世界貿易體係中獲得了「正席」。一個月後,根據wto的規定,中國正式成為wto的正式成員。

●萬眾一心戰非典

2003年的春天,肆虐的非典型肺炎(簡稱非典)病魔向中華民族、向世界人民發起了挑戰。全球共有8464人曾被非典病毒感染,有812人死亡。

這場突如其來的災害考驗著中國人民,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錘煉著民族精神。在以胡錦濤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舉國上下抗擊非典,奏響了一曲眾誌成城、團結互助、和衷共濟,迎難而上、敢於勝利的壯歌。這是偉大的民族精神在抗擊非典鬥爭中的集中體現,也是奪取抗擊非典鬥爭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全國上下,萬眾一心,偉大的中國人民終於戰勝了非典!

●神五的發射成功

2003年10月15日9時,中國載人飛船神舟五號(簡稱神五)在甘肅酒泉發射成功。經過21小時23分鍾,飛船圍繞地球飛行4圈、飛行了60萬千米之後,於10月16日淩晨6時多安全降落在內蒙古預定主著陸區,返回艙在降落時順利打開降落傘。6時38分,中國第一位航天員楊利偉凱旋歸來。神五返回艙著陸後,其軌道艙仍然留在太空中繼續運作,通過將多個軌道艙銜接,就有可能建成太空站,開展太空科學實驗和應用技術研究。

此次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使中國成為繼美國、俄羅斯之後第三個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將航天員送入太空的國家,顯示出中國的航天科技已達到國際尖端水平,中國躍身成為世界第硯航天大國。中國人數千年來的飛天夢想終於得以實現,中國的國際聲望大為提高。2004年,中國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舉行。錢學森格外看重,如今已年過七旬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王永誌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手中接過200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這位被譽為「中國實現千年飛天夢想第一人」的科學家說:「這是全體航天人的榮譽,我是代表他們來領這個獎的。」

●青藏鐵路的通車

1973年12月29日,晚年的毛主席在會見尼泊爾國王時,對這位隔著青藏高原的鄰國國王說:「中國將修建青藏鐵路,不僅要修到拉薩,而且還要與尼泊爾接軌,通到加德滿都去。」

1984年,建成了青藏鐵路的西寧至格爾木段。位於青藏高原腹地的格爾木被視為連接西藏和新疆同甘肅的戰略要地,它是西部幾條公路線的交匯處,但是從格爾木鋪設鐵路到日光之城拉薩,仍然是一項浩大的工程。當時的鐵逆部部長傅誌寰在陳述修建青藏鐵路中的難題和解決之道時說:橫在我們麵前的是三道世界難題,多年凍土、高山缺氧和環保間題。世界級的高原凍土難題,我們基本解決了:對於青藏高原上脆弱的環境問題,我們有了全新的認識……修建青藏鐵路萬事俱備,於是,黨中央一聲令下,這項耗資330億元的工程終於在2001年的6月29日動工了。

在建造青藏鐵路的過程中,隻大世界性難題的破解始終是人們關注的熱點。首先是高原缺氧。青藏鐵路橫跨可可西裡和唐古拉山無人區,大部分地區氧氣含量僅為海平麵的50%左右,極端氣溫可達-40c。青藏鐵路沿線設立了醫療機構115個,上場的醫務人員600多名,職工生病能在半小時之內得到有效治療。沿線還建立了17座高壓氧艙。由於安全措施有力,建造鐵路過程中未發生一例高原死亡事故。

第二是凍土難題。凍土是指溫度在0c以下含有冰的各種岩土和土壤。凍土會在冬天體積膨脹,夏天融化時體積縮小,建立在凍土之上的路基就會破裂甚至塌陷。青藏鐵路的修建需要穿越550公裡的多年凍土。很多凍土專家在西北研究數十年,終於解決了這個問題。

第三是環境難題。青藏鐵路建設中用於環保的投資大約為11億元,全線建設了33個野生動物通道,並且盡量避免破壞原有的植被。

青藏鐵路由青海省西寧市至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全長1956公裡。其中,西寧至格爾木段長814公裡,1979年建成鋪通,1984年投入運營。格爾木至拉薩段、自青海省格爾木市起,沿青藏鐵路南行至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市,全長1142公裡,其中新建1110公裡。

2006年7月1日,歷經5年艱辛,青藏鐵路全線開通。一代偉人的宏偉計劃實現了!上萬名居民擁入拉薩火車站,從北京到拉薩、從上海到拉薩的火車票甚至一票難求。在青藏鐵路開通的慶祝大會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稱青藏鐵路是「社會主義建設的又一個偉大成就」。

據統計,截至2008年6月30日,青藏鐵路已迎送旅客282萬人次,運送進出藏物資超過160萬噸,為青海和西藏兩省區經濟、社會的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動力。

●全麵取消農業稅

2005年12月29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今天高票通過決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廢止《農業稅條例》,這意味著在中國延續兩千多年的農業稅正式走入歷史。

農業稅作為一種在農村征收、來源於農業並由農民直接承擔的稅賦,在中國延續了2600年之久,其間共經歷了五次大的調整和變化:第一次是由夏商周時期的勞役地租,改變為春秋戰國時期以畝計征的實物地租;第二次是由秦漢時期按土地產量分成的比例地租,改變為魏晉至唐前期按土地數量繳納的定額地租;第三次是由魏晉隋唐時期的租調製調整為唐中後期的「兩稅法」;第四次是由唐後期的「兩稅法」改變為明代計畝征銀的「一條鞭法」;第五次是由明代的「一條鞭法」改變為清代的「攤丁入畝」,完成了賦役合並。

新中國成立後,農業稅在相當時期內,直是國家財政的重要來源。1958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統一了全國農業稅製度,並一直延續。近50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狀況已發生了重大變化。在建立起比較完整的工業體係的同時,農業與工業、農村與城市差距逐步擴大、「三農」問題依然製約著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

自2004年以來,中國已有28個省份免征農業稅。據統計,免征農業稅、取消除煙葉稅外的農業特產稅可減輕農民負擔500億元左右,今年已有約8億農民受益。另一方麵,中國財政也具備了取消農業稅的財力條件。去年農業稅占各項稅收的比例僅為1%,今年全國剩下的農業稅及附加僅約15億元,取消農業稅對財政減收的影響不大。

不過,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廢止《農業稅條例》、取消農業稅後,並不意味著農民不再交稅。「如果農民經商、開辦企業,還是需要繳納相應的稅種。」「這有利於城鄉稅製的統一。」

廢止《農業稅條例》後,國家己經對有關財政作出相應安排:按照現行體製和政策,農業稅為地方稅,取消農業稅後減少的地方財政收入,沿海發達地區原則上由自己負擔,糧食主產區和中西部地區由中央財政通過轉移支付補助。專家表示,中國目前的財政收入狀況已完全能夠全麵取消農業稅提供財力保證。

●「嫦娥一號」探月宮

中國人的太空時代始於1970年4月24日「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的成功發射!此後,中國又多次成功發射了返回式衛星,實現了載人飛行。2007年,中國又把目光投向了遙遠的月球。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發射成功,實現了從地球到月球的星際飛行。「嫦娥一號」的發射是中國第一次對地外星體進行探測。「嫦娥一號」明確提出了4項科學目標:獲取月球表麵一維影像;分析月球表麵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質類型的分布特點;探測月壤特性;探測地球至月球的空間環境。為了完成4項科學目標,「嫦娥一號」上搭載了6套24件科學探測儀器(也稱有效載荷),包括d立體相機、激光高度計、成像光譜儀、伽馬/x射線譜儀、微波探測儀、太陽高能粒子探測器和低能離子探測器等。d立體相機是拍攝月球表麵三維影像的專用相機,在中國屬首次使用;伽馬/x射線譜儀用於探測月球表麵元素;微波探測儀除用於獲取月壤厚度信息外,還能給出月球背麵的亮度溫度圖和月球兩極地麵的信息。

與20世紀六七十年代蘇聯和美國的探月相比,「嫦娥一號」探月除了一些必要的重復性、確認性的探測內容外,將是人類第一次對月球表麵進行全麵三維立體照相。

●世界最長跨海橋

2008年5月1日,北起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南至寧波慈溪市,全長36公裡的杭州灣跨海大橋通車。

杭州灣跨海大橋建設過程中,我國科技人員依托科技創新,創造了世界橋梁史上的諸多奇跡。據統計,在大橋建設3年多的時間裡共創造出250多項技術革新,取得以9大核心技術為代表的自主創新成果,6項關鍵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為中國橋梁史乃至世界橋梁史積累了一筆極其寶貴的財富。

在杭州灣建大橋,因受到自然條件的限製,海上施工作業年有效天數不足180天。除了惡劣的自然環境之外,大橋建設還麵臨著世界造橋技術史上許多無法預知的難題。為了破解這些難題,大橋建設人員赴美國考察,美國專家卻扔下一句話:「這些問題我們沒有遇到過,不過,如果交給我們去做,相信會有解決的方法。」但建橋指揮部經過慎重考慮,最後選擇了另一條路:靠中國創造、中國智慧,走科技創新之路最終,一座鋼材用量80萬噸(相當於再造7個「鳥巢」)、混凝土用量240多萬立方米(相當於再造8個國家大劇院)的龐然大物穩穩地轟立在杭州灣兩岸,杭州灣跨海橋成功建成!

杭州灣跨海大橋是目前世界上已建和在建的最長的跨海大橋。

●北京奧運會開幕

2008年8月8日晚8點,全世界的目光共同聚集中國北京!

2001年7月13日,北京贏得了2008年第29屆奧運會的舉辦權,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難忘的一頁。7年多來,籌辦奧運會逐步形成、積累了巨大的精神財富,可以將其歸結成「奧運精神」:為國爭光的愛國精神、艱苦奮鬥的奉獻精神、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勇攀高峰的創新精神、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第29屆奧運會是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與歷史悠久的奧林匹克的一次偉大握手,是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的一次雄偉交會。中國的奧運精神正是順應時代的潮流應運而生,它是以往精神的繼承和發揚,是融入進億萬人心血的新力作。

北京奧運,同樣是一次對中華民族精神的檢閱。從汶川大地震發生的那一刻起,奧運聖火的境內傳遞也被賦予了「眾誌成城,抗震救災」新的含義,肅立默哀,捐款捐物,縮短路線,節省開支……參與傳遞的人們用各種方式表達對死者的敬重、對生者的關切。

北京奧運會注定會是一次特殊的奧運會。由於汶川大地震,世界和中國走得更近,全世界的人們更加關注中國。擦乾眼淚,綻開笑顏,中國人民以真誠和負責任的態度履行對世界的莊嚴承諾,讓來自全世界各地的人們感受和平、增進友誼、同享歡樂。風雨過後,彩虹更美,經過大災洗禮,中國人民的微笑更加動人。

2008年8月8日晚8點,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中國首都北京開幕。此次奧運會設置了三大理念: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舉行了28個大項,38個分項的比賽,產生302枚金牌;共有兩萬多名運動員、教練員和官員參加北京奧運會;除大部分比賽在北京舉行外,帆船比賽在青島舉行,馬術比賽在香港舉行,部分足球預賽在天津、上海、沈陽和秦皇島舉行。

奧運會是展現中華民族豐厚文化的大舞台,北京奧運會主題口號「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吉祥物「福娃」、奧運徽章「中國印·舞動的北京」、火炬「祥雲」以及奧運會開閉幕的設計,都體現出豐富而悠久的中國傳統文化獨特的魅力,傳達著勤勞自強的中華民族邁向世界的豪情和自信。

16天的奧運會比賽中,五星紅旗一次又一次升起,國歌一遍又一遍奏響。在本屆奧運會金牌榜上,中國代表團第一次名列第一,以51枚金牌、21枚銀牌、28枚銅牌的成績獨占鰲頭。

2008年8月24日,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中國首都北京落下帷幕。

●「神七」的成功降落

2008年9月25日,我國自行研製的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簡稱神七)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2008年9月27日,中國航天員翟誌剛打開神七軌道艙艙門,首度實施空間出艙活動,茫茫太空中第一次留下中國人的足跡。

2008年9月28日,神七返回艙成功降落在內蒙古中部預定風域。

●六十周年大閱兵

200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迎來了六十周年華誕。這一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新世紀首次國慶盛大閱兵,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14次國慶閱兵。

10月1日9時許,由人民解放軍、武裝警察部隊、民兵和預備役部隊組成的14個徒步方隊和30個裝備方隊整齊列陣東長安街北側,靜候檢閱。此時,陸、海、空三軍航空兵151架戰鷹編成的12個空中梯隊在華北各地的數個軍用機場集結完畢。

上午10時整,北京天安門廣場,六十響禮炮如雷聲驟起,拉開新中國建國六十周年隆重慶典的大幕。在舉行了莊嚴的升國旗、奏國歌的儀式後,10時9分,盛大的閱兵開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身著深色中山裝,首次登乘中國國產的黑色特製紅旗敞篷轎車,出天安門,越金水橋,沿著裝點一新的長安街東向而行,檢閱三軍。「同誌們好!」「首長好!」「同誌們辛苦了!」「為人民服務!」熟悉的對話在嘹亮的軍歌聲中此起彼伏。檢閱後、胡錦濤重上天安門城樓,發表重要講話。

胡錦濤講話完畢,由8000多名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部隊和預備役部隊言兵、中國人民武裝警察和民兵組成的14個徒步方隊、30個裝備方隊和12個空中梯隊開始進行盛大的閱兵分列式。

第一個走過天安門是護衛著軍旗的陸海空三軍儀仗隊。緊隨其後,威武的陸軍學員方隊、步兵方隊、特種兵方隊、海軍學員方隊、水兵方隊、海軍陸戰隊方隊、空軍飛行學員方隊、空降兵方隊、第二炮兵學員方隊、三軍女兵方隊、武警方隊、預備役方隊和首都女民兵方隊依次踏著正步,以昂揚的氣勢通過檢閱區。其中,神秘的特種兵方隊是首次在國慶閱兵中亮相。而被稱為「最年輕受閱方隊」的水兵方隊,平均年齡隻有18歲。在徒步方隊行進時,廣場上組字少年陸續翻出「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等口號。在方隊前進方向的左側,國旗台下,一支千人軍樂團不間斷地演奏。

10時48分許,在節奏鮮明的樂曲聲中,傳來隆隆轟鳴,18輛威風凜凜的九九式主戰坦克率30個裝備方隊正如鐵流滾滾向西駛來。這是建國六十年來,中國軍隊裝備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一次全景展示。各型坦克方隊、各式突擊車和步戰車方隊、各種炮兵裝備方隊、無人機方隊、三大海軍導彈方隊,首次亮相的武警「雪豹突擊隊」裝甲車方隊、機動雷達方隊和後勤裝備方隊,以及第二炮兵五個導彈方隊……52型、500多台受閱裝備全部由中國自主研製和生產,90%的裝備是首次亮相,信息化程度達到最新水平。

當最具威懾力的五個導彈方隊徐徐駛過觀禮台時,廣場上的電子標語牌先後顯示出:「獻身使命」「崇尚榮譽」。與此同時,氣勢磅礴的12個空中梯隊、151架飛機低空呼嘯而至:預警機梯隊、加受油機梯隊、轟炸機梯隊、殲擊機梯隊、直升機梯隊,仿佛一座中國空中鋼鐵長城的縮影。11時20分,由15架教-8組成的教練機梯隊最後一個飛過天安門,教練機梯隊全部由女戰鬥機飛行員駕駛。當教練機梯隊在天安門上空拉出了一道道黃紅藍三色彩煙時,宛若彩虹,久久未散。盛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六十周年大閱兵結束了。

11時27分,由10萬各界群眾、60輛彩車組成的36個方陣以及6節行進式文藝表演的國慶群眾遊行隊伍依次通過天安門廣場中心區,與廣場上8萬青少年呈現的背景圖案相呼應,在長安街上展現中華人民共和國流動的歷史進程。這一刻,所有的中國人都沸騰了!全球所有的華人都沸騰了!這一刻,所有的炎黃子孫、華夏兒女的心頭隻有一句話:我的祖國,生日快樂!

●上海世界博覽會

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exo2010)是第41屆世界博覽會。於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間共184天,在中國上海市舉行。此次世博會也是由中國舉辦的首屆世界博覽會。上海世博會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bettercity,betterlife)為主題,總投資達450億人民幣,創造了世界博覽會史上最大規模記錄。

展會名稱: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

舉辦地點:上海市中心黃浦江兩岸,南浦大僑和盧浦大橋之間的濱江地區

吉祥物:海寶

展會類別:綜合類

參展方數量:240個國家地區組織

會場麵積:528平方公裡

參觀人數:預計7000萬人次

形象大使:成龍、郎朗、姚明

世界博覽會是人們靈感和思想的展示區。自從1851年在倫敦舉辦的所有國家的工業盛展,世界博覽會已達到日益突出,作為盛大活動,為經濟、科技和文化的交流,作為一個重要平台,展示歷史經驗,交流創新的意念,發揚團隊精神,展望未來。

中國有著悠久的文明,促進國際交流並熱愛世界和平。中國贏得2010年世界博覽會,靠的是國際社會的支持和信心,對中國改革開放。博覽會將會是第一個注冊的在發展中國家舉辦的世博會,這也寄予了全球人民對中國未來發展的美好期待。

所以2010的中國上海世博會將會向世界呈現什麼呢?毫無疑問中國人民將會呈現出一個成功,壯觀而難忘的展覽會。

2010年世博會是將21世紀的城市生活的潛力完全開發以及城市進展重要階段的一項盛事。預計在2010年將有50%的世界人口會居住在城市。未來的城市生活,是全球關注的話題,與世界各國,開發或欠發達國家和人民。城市在作為第一個世界博覽會的主題,在2010博覽會將吸引政府和人民,世界各國的關注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為其184天,參加各國將全力顯示其在新世紀的城市文明程度,充分交流城市發展的經驗、傳播先進城市發展概念和城市人居環境探索新思路、生活和工作條件。他們將會學習如何創造一個生態社會和人類可持續發展的計劃。

2010世博會的核心是創新和互動。創新是靈魂,而文化交流也是世博會的一項重要任務。在新紀元,2010世博會將致力於以人為本的發展,科技創新,文化差異以及雙贏的未來合作,因此在新世紀高度的創新和互動將會是組成這一主旋律的重要音符。

2010年世博會也是一個宏偉的國際集會。一方麵,我們要努力吸引大約20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和7千萬國內外的參觀者來參加世博會,以確保是史上最盛大的世博會。另一方麵,我們要以全球視野來看世博會,盡力讓更多的人參與,獲得各國人民的支持和理解;為了使2010世博會成為全球各地人民的歡樂地大聚會。

此外,2010世博會使跨文化的對話成為可能。在對世博會總結之前,「上海宣言」會先發行。

這份宣言,有希望成為世博會歷史上的裡程碑,會摘錄參展國的見解也包含人們對於未來合作發展的想法以及廣泛共同的願望,因此給全球人們留下了一份寶貴的關於城市發展的精神遺產。

中國政府竭力使2010世博會成為一項盛世可延續的傳統,替未來打開了新的展望。我們的口號是「在牢記接下來60餘年的發展而準備六個月的博覽會」我們會將寄希望於繼續關注,支持,參與的熱愛世界和平的國家。

【世博會申辦歷程】

1999年12月,在國際展覽局第126次全體大會上,中國政府正式宣布申辦2010年世博會。

2000年3月17日,中國政府成立2010年上海世博會申辦委員會,時任國務委員吳儀擔任主任委員。

2001年5月,中國政府通過外交途徑向國際展覽局遞交舉辦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申請函。

2002年1月30日,中國政府向國際展覽局遞交舉辦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申辦報告。

2002年11月29日至12月5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率中國代表團參加國際展覽局第132次全體大會並作申辦陳述。

2002年12月4日,經國際展覽局大會投票表決,中國獲得2010年世博會舉辦權。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戰星錄 賺錢,復仇,征服宇宙 回到九零當巨星 嫁給前夫他爹 執行利劍 悍城 穿成對照組後鹹魚女配爆紅了 天衡之旅 封神改命,從石磯娘娘開始 請不要打擾我挖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