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一章 陽明悟道(1 / 2)

加入書籤

遼東巡撫王承裕由沈陽前往丹東,其主要目的並非是巡視領地。而是基於當前行政區劃的改變。

朝鮮王國的平安道目前劃歸遼東布政司,平壤府在其中(和之前的方案有調整)。鹹鏡道劃歸渤海布政司。

剩下的朝鮮布政司還剩六個道。之後全部要改為府、縣製度。

王承裕前來丹東,亦是要和即將動身,啟程前往漢城任職的朝鮮總督王陽明見麵。

平壤府是朝鮮王國的重鎮。王守仁自去年十月底攻下這座重鎮就一直呆在這裡。

至此差不多有四個月的時間。

他這段時間非常清閒,也就是處理下平壤城的政務,剩餘時間都在讀書。

十一月份時是等張昭在漢城出結果。等完成兼並朝鮮王國,他被張昭表奏為朝鮮總督,又需要等朝廷決策。政務,他其實管得不多。都是交給下屬。

此時,朝鮮王國的官員們都還在位,還在乾活。而到開春之後,大明的官吏則是紛紛抵達。他更有空閒時間。

丹東城的建設,目前都是新軍營的後勤官員方儲在負責協調,興建起遼東自金州之外的另一座港口城市。

城內,官衙之後的庭院裡,王陽明在竹林前徐徐的踱步。他早年曾經有學習程朱理學格物致知,對著竹子格的故事。因而,他在平壤城中住這幾個月,對這片竹林特別喜歡。

這些天,他一直在讀書。倒不是讀四書五經。他是響當當的兩榜進士,而且名次在二甲前列。若非是父親在翰林院任職,他也不會進六部當「觀政進士」,而是會直接進翰林院當翰林。

或許,這樣他的人生又是另外一條路。當然,他其實並不在乎未來是否能當宰輔,位極人臣。他的興趣在「經學」,在軍事。

他這些天讀的書,都是張昭在鳳凰城見他時,給他帶來的京中各種報紙、雜誌。上麵的文章基本就是大明最新的學術動態。

譬如:張昭所創辦的京師大學。其名下就有兩本雜誌,一個月一期,在各縣城的郵局接受天下士民的訂閱。分別叫做:《經濟》、《數學》。

這基本就是對著儒學,特別是程朱理學的缺點窮追猛打。

儒學有一個很核心的思想,叫做「重農抑商」。歷代王朝都是這麼乾的。先秦時期的法學集大成者韓非子更是點名「商人」為五蠹之一,危害社會,危害國家。

但是,京師大學的一些學者提出了新的理論。如果隻是運輸商人、二道販子,這確實是不必提倡的,要課以重稅。比如:當下最賺錢的生意:海貿。但是製造業卻可以增加社會商品,帶來就業,稅收,造福百姓。

這些學者以紡織、鋼鐵產業、酒業來舉例,得到一批人的擁護。

而如今大明在張昭的影響之下,確確實實正在走這條路。叫做:無農不穩,無商不富。正在大力的發展手工業,並提出要以機器來代替人力,提高社會生產率,創造出更多的財富。

這一整套的理論嚴重的沖擊著自兩漢以來奠定霸主地位的儒學體係。

滿朝諸公因為國家的財政問題都很務實的選擇支持手工業、商業的發展,征收商稅,來彌補虧空,同時逐步的減輕農民的負擔。這裡沒有用百姓。

因為百姓現在被細分為很多種:手工業者,工人,農民,小商人等等。現在講「與民爭利」,大部分讀報紙的人都會想一想,這個「民」到底指的那些人!

如果說《經濟》的理論,是非常務實的,且極大的沖擊著儒學的體係,促使士林大儒們深思,想要為聖人補全這一塊理論。

那麼《數學》則是把程朱理學沖擊的七零八落,其影響力更甚。

經濟學,比較是一個理論性的學說,誰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並沒有一定之標準。驗證起來比較困難。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我成了正道第一大佬 開局就能無限釋放大招 我不可能是劍神 農女不簡單帝君寵上天 我的反派那麼乖 最後蟲群 我得丹田有手機 血夜國度 都市之超品驅魔師 天師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