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一章 陽明悟道(2 / 2)

加入書籤

但數學就不同。對就對,錯就是錯。而且君子六藝,數學本來就是包含在其中的。隻是所有的讀書人都沒有想到,數學發展到高深的階段,會如此的艱澀,又如此的嚴謹,完全是一個新的天地!

程朱理學的核心觀點,萬物皆有理。從而衍生出理、氣、數、道等觀點。

那麼,數學,就是完全的、直白的,把這個「理」揭示在所有人的麵前。對就對,錯就錯,完全不容狡辯。

這個把理學給坑慘了。但凡讀書人,心裡都有點數,亞聖他老人家的數學估計是一團糟。

大明的河東派為何如此興盛?遠超其他學派。比如陝西的三原學派等等。其核心原因就是:大儒薛瑄在努力的「修正」理學的缺陷:理隻在氣中,決不分先後;天下無無氣之理,亦無無理之氣。

其中就包括補齊在數學上的短板。

但《數學》一出,河東派幾乎被人反對者冠以「空談」之學。無論是理、氣,都被歸納為數學公式,無須這種玄之又玄的說法,直接可以表達出來,寫的明明白白!

這無疑是一種進步。因而,吸引了很多大明的讀書人。

額外說一句,看各種籠統的歷史資料,總說「明清」是儒學的黃昏,壓抑人性,巴拉巴拉一堆。這是大錯特錯的!請把「明」從這些個話中摘除掉!

大明的讀書人壓抑個屁哦!能不能理解「誨淫誨盜」這個詞?大明讀書人最喜歡乾這個。特別是明末時,商品經濟的發達,其風氣之張揚、開放,說一句「城會玩」絕對是沒有問題的。

真正壓抑的是滿清,和大明有個毛線的關係。

大明的儒學,前有薛瑄斷然的「修正」朱熹的理論。後有王陽明提出的「心學」,跳出理學的框架。一個個都是敢於挑戰學術權威,「我注六經」的人物。

所以,歸納起來就是一句話,儒學在大明並沒有固化,還是有人在不斷「修正」其理論。用現在術語,就叫「XXX主義的中國化」。對比起來,就叫做:孔子學說的大明化。

《數學》對河東派的沖擊很大,但同樣的有人在汲取其中的營養,來豐富自己的學說。

如今大明流傳著一句話,據說是張昭在某次去京師大學視察時說的「哲學是一切科學的科學,數學是一切科學的基礎」。

王陽明在竹林處來回走著。他也在思考他的理論。

他讀書多年,兩榜進士,自身的知識體係還是在儒學框架之內。但是:孔子之教,間相出入,而措之日用,往往缺漏無歸;依違往返,且信且疑。

所以,他和贊同程朱理學的觀點:萬物皆有理。但是如何去獲得、認知「理」,現如今的「科學」、「數學」,都是通過「格物」的方式,但是他認為應當是通過自己來獲得。

何解?

致良知。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在竹林處轉悠累了,坐下來思考了一夜的王陽明忽而大笑,「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

「守仁早歲業舉,溺誌詞章之習,既乃稍知從事正學,而苦於眾說之紛擾疲苶,茫無可入,因求諸老、釋,欣然有會於心,以為聖人之學在此矣!

然其辭官、復起、鎮守、用兵,於聖人之教,且信且疑。

十七年冬,守仁得(張)昭書,閒居於平壤,苦讀四月餘,恍若有悟,體驗探求,證諸五經、四子,沛然若決江河而放諸海也。然後嘆聖人之道坦如大路!」

——《新明書》,王守仁傳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我成了正道第一大佬 開局就能無限釋放大招 我不可能是劍神 農女不簡單帝君寵上天 我的反派那麼乖 最後蟲群 我得丹田有手機 血夜國度 都市之超品驅魔師 天師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