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流星。浙江一帶看見天上流星,忌用手指點。(2 / 2)

加入書籤

麻姑事跡最早見於晉代葛洪《神仙傳。麻姑傳》。晉代,東海有孝廉,名王遠,字方平,後來當上了中散大夫。他精通「天文圖讖河洛之要」,後來辭官入山修道,成了著名神仙。麻姑是王遠的妹妹,長的俊俏美麗,本事了得,相傳她修道成仙,可擲米成丹砂,能穿木屐在水麵上行走。麻姑年齡看似十八九歲,卻自稱看過「東海三為桑田」。麻姑被人們奉為壽仙即源於此。

麻姑成為壽星,還與王母娘娘有關。傳說三月三日王母娘娘誕辰,舉辦蟠桃大會,各路神仙齊來祝壽。百花牡丹芍藥海棠四位花仙特邀麻姑同往。四位花仙子送上各自的仙花為王母娘娘祝壽。麻姑沒有什麼好獻的,就在絳珠河畔用靈芝釀造壽酒,獻給王母,這就是麻姑獻壽的來歷。麻姑由此被王母封為女壽仙。「麻姑獻壽」也成為民俗畫中最重要的題材之一。畫中麻姑美如天仙,或騰雲,伴以飛鶴;或騎鹿,伴以青鬆;或直身,雙手托盤作奉獻狀,盤中一壺美酒,幾枚仙桃或佛手;或肩背一細竹枝,枝上掛一壺美酒,一童子背一巨大的仙桃相伴相隨。麻姑獻壽的藝術形象,代表著民間對仁厚的長者和尊貴的客人最誠摯最美好的祝福。

喜神是給人們帶來歡樂和吉慶的神祗。人們總是希望趨吉避凶,追求喜樂而厭棄悲哀煩惱,所以要造出一個喜神來,不僅是人們的一種求安求財心理,也是一種精神寄托。

在民間禮俗活動中,喜神經常為人們所奉祀,尤其在婚禮中。但在民間吉神中,喜神卻不常見於經傳,而且形象也少見於圖繪。從一些古籍來看,喜神純粹是人們想象出來的,不似其他神祗,還有個依托或姓氏。民間供奉的喜神,其實大多為「月老」和「和合二仙」。

月下老人

在民間敬奉的喜神中,月下老人必不可少。月下老人簡稱「月老」,是婚姻之神。我國至今還有些地方稱媒人為「月老」,足見月下老人的影響之大。月下老人

238

◆月下老人

可以用心使一對青年男女實現花好月圓,也可以粗心大意讓一樁婚姻陰差陽錯。因為他擁有如此巨大的權力,所以一直接受著無數含情脈脈的少男少女的禮拜和祈求。

傳說中月老主管著世間男女婚姻,在冥冥之中以紅繩係男女之足,以定姻緣。唐代李復言的傳奇小說較早地對此作了詳細記載。

相傳唐代有個叫韋固的人,年少未娶。一天夜裡,他經過宋城,在旅店遇一老人,靠著一布袋坐著,月光下,翻看著一本書,像在查找什麼。韋固問他在翻查什麼,老人答道:「天下人的婚書。」韋固又問袋中何物,老人說:「袋內是紅繩,用來係住夫婦之足。雖仇敵之家,貧富懸殊,天涯海角,吳楚異鄉,此繩一係,便定終身。」這就是流傳千年的俗語「千裡姻緣一線牽」的來歷。

韋固十分驚奇,忙打聽自己的婚事。月下老人翻書查看,笑著對他說:「足下的未婚妻,就是店北頭賣菜的瞎老太婆的3歲女兒。」韋固勃然大怒,暗地裡派仆人去刺殺那個小女孩。不料,仆人因失手隻刺中了她的眉尖。

14年後,韋固從軍立功,相州參軍王泰要招他為婿。王泰的女兒年十六七,容色華麗,隻是眉間常貼一花。韋固問起究竟,才知道此女正是過去月下老人提及的3歲小女,後來被王收養,視為己出。韋固才知道天意不可違,真是千裡姻緣一線牽。宋城的縣宰知道這件事後,把那間客棧定名為「定婚店」。牽紅線的老人,從此稱為「月下老人」。

這個故事既富有傳奇性,又包含封建婚姻的悲劇性。對於那些舊時被扭曲的包辦婚姻,也許多少能引發人們的思考。

和合二仙

和合二仙也是喜神。舊時民間舉行婚禮時,常掛和合二仙的畫像,取「和諧好合」之意,以圖吉祥喜慶。

「和合二仙」又稱「和合二聖」,是傳統所供奉的和合之神歡喜之神,別稱「歡天喜地」。和合二仙為民間傳說中象征團圓和諧吉慶的二位仙人,是掌管婚姻的喜神,主婚姻和合。

相傳,和合二仙本是肉身投胎,並非仙人,他們都是唐代人。他們的名字,一位叫寒山,另一位叫拾得,他們同住在一個村子裡,親如兄弟。兩人同時愛上一個女子,但互相不知道。後來拾得要和那個女子結婚,寒山於是棄家到蘇州楓橋,削發為僧。拾得了解到這件事,亦舍女來到江南,尋找寒山。探知其住處後,乃折一盛開荷花前往見禮。寒山一見,急持一缽齋飯出迎。二人樂極,相向為舞,拾得也出了家。二人在此開山立廟,叫做「寒山寺」。自是,世傳之和合神像亦為二,為蓬頭之笑麵神,一持荷花,一捧圓盒,意為「和(荷)諧合(盒)好」,婚禮之日必掛懸於花燭洞房之中,或常掛與廳堂,以圖吉利。

自從私有財產出現,追求財富便成為普遍的社會現象。由於人們認為財神可以助人發財,所以過去各地敬財神之風甚盛,非常崇拜「財神」。舊時把財神當吉祥神來供奉和崇拜,反映了人們對幸福富裕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舊時人們把對財富的渴望之情寄托於

神仙,塑造出了文財神武財神,以滿足各

大階層人士祈財的不同需求。雖然年年祈財也中未必發財,但人們在這樣的祥瑞環境裡總能國獲得慰藉。財神是中國各階層最普遍的信仰上對象之一。下影響最大的財神趙公明五眾財神傳說中,影響最大祭祀最多

的是趙公明。

趙公明,姓趙名朗,字公明,為道教中的神明,是虛構的人物。傳說他與鍾馗是老鄉,終南山人氏,自秦時入山修道,被漢代張道陵天師收為徒弟,騎黑虎,守護丹室。張天師煉丹功成,分丹使趙公明食之,遂能變化無窮,形似天師。張天師命其守玄壇。所謂玄壇,即道教之齋壇。趙公明因而被天帝封為「正一玄壇趙元帥」,故又稱其為趙玄壇。因其身跨黑虎,故又稱「黑虎玄壇」。

趙公明原為邪神惡神,後被降服,在《封神演義》中成為財神。240

財神趙公明的形象,源於元明朝之間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頭戴鐵冠,手執鐵鞭,麵黑而多須,跨虎。關於他的賜財功能,《搜神大全》說他:「買賣求財,公能使之宜利和合。但有公平之事,可以對神禱,無不如意。」自此,趙公明司財使人致富的功能深人人心,備受歡迎。

武財神關公

在中華商界有一種獨特的關公文化,那就是奉關公為財神。按說關公與財神沒有聯係,為什麼以關公為財神呢?這主要是與人們對關公的「忠義」敬仰有關。

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記有關羽被

迫降曹後,曹操企圖以金錢高官美女來收買關羽,但關羽絲毫不為所動,仍離開曹操,來到劉備身邊,因此關羽被塑造成「千古忠義第一人」。麵對財富,很多人往往見利忘義。所以,人們希望在金錢麵前要像關公那樣堅守誠信和忠義,不能見利忘義見色忘義,所以把關公奉為武財神來供祀。

文財神比乾範蠡

民間把比乾範蠡作為文財神敬奉,主要是因為人們對他們的人品人格崇敬。《史記。殷本紀》載:比乾是殷紂王的叔父,為人忠耿正直。而紂王荒淫無度,殘酷暴虐,比乾直言勸諫。紂王不僅不聽,還把比乾剖膛挖心。後世奉比乾為財神,主要是對他心地純正率直無私品格的敬仰。範蠡為文財神,是因為他原為越王勾踐的大臣,足智多謀,幫越王打敗了吳王,不居功領賞,反則隱名埋姓,到齊國經商,積了一筆財產,自號陶朱公。但他發家致富又能散財,接濟窮人。所以,人們把他奉為文財神。

民間不論供奉的是趙公元帥武財神,還是比乾文財神,旁邊都要配有利市仙官。利市仙官民間稱為小財神,來歷不明。據《封神演義》講,他為趙公元帥的徒弟,叫姚少司,被薑子牙封為迎祥納福的利市仙官。所謂利市,也就是做生意吉利走運,一本萬利。迎利市仙官,古時是在正月初五,天剛放亮就可聽到一陣鞭炮聲。清蔡雲有《竹枝詞》雲:「五日財源五日求,一年心願一時酬。提防別處迎神早,隔夜匆匆搶路頭。」該詩把人們為祈財求利而搶先祭神的習俗生動描繪出來,表現了人們求財的功利心理。

241

◆文財神

舊時民間,人們求子之心最為急切,因此,很多人對送子護子之神更顯得虔誠謹慎。在中國人的傳說中,不管是送子觀音泰山娘娘還是張仙神,都是人們求子心切願望的體現。

舊時,人們最關心的是傳宗接代和孩

子健康成長,於是,產生了各種祈子護子

大方式。最普通的方式是到送子觀音泰山娘中娘張仙等送子護子之神麵前去敬拜叩求。國觀音菩薩送子上觀音菩薩是對我們影響最大的送子下神。送子觀音廟在許多地方都有,「望子者五鹹往求禱」,一般是求禱後,拿一隻繡鞋回千家,俗信可立即生子。甚至一些漢民家中奉

有觀音像,以隨時拜求。

觀音菩薩為佛國諸菩薩之首席,在婦女信徒的心目中,其聲望甚至超過了佛祖。《法華經》說:「苦惱眾生,一心稱名,菩薩即時觀其音

242

聲,皆得解

◆送子觀音菩薩脫,以是名

觀世音」。據說觀世音事無巨細,隻要求她,她無不過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送子。所以,觀世音又被稱為送子觀音。

人們通常把觀世音塑造成一伴美麗端莊大慈大悲的女神形象,有的懷抱一小孩,有的手持寶瓶和楊枝,意在履行其「送子」和「向人間拋灑甘露」的職責。婚後無子女的婦女要專門去拜觀音,以求早得貴子。

碧霞元君送子

碧霞元君,又叫泰山娘娘,在華北最受崇拜。「元君」是道教對女仙的尊稱。舊時,娘娘廟是我國數量最多的廟宇之一。

關於碧霞元君的來歷,民間有幾種傳說。

一說她的前身是玉女。據傳漢朝時,宮中一座殿內有金童玉女石像,五代時殿堂傾塌,石像仆地,金童之像漫渙剝蝕,玉女也淪落於泰山嶽頂玉女池內。幾百年後,宋真宗到泰山封禪,在玉女池中洗手,一石人浮出水麵,此乃玉女。宋真宗於是下令疏浚該池,用白玉重雕玉女神像,命有司建祠並更名為「昭真祠」,以其為聖帝之女,因而封「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一說為東嶽大帝的女兒,這種說法最為流行。傳說他們父女都住在泰山上,故碧霞元君又叫「泰山娘娘」。「泰」字在《易經。泰卦》中表述為「天地交而萬物通」,人們附會為婦女生子之意。舊時婦女信仰碧霞元君特別虔誠,不僅在泰山有廟,在各地也建有許多「娘娘廟」,並常在左右配祀送子娘娘催生娘娘眼光娘娘天花娘娘等四位娘娘。這種信仰至今仍很興旺,人們登上泰山絕頂,許願還願,向其祈禱。

張仙護子

過去不少地方有張仙祠張仙廟,供祀張仙爺。他是專門保護人間幼童的。據說張仙的前身,是花蕊夫人的愛夫五代後蜀皇帝孟昶。宋太祖乾德三年,孟昶兵敗降宋,且七天後死去。孟昶的妃子花蕊夫人被送到了汴京皇宮。花蕊夫人不忘故主,時時懷念前夫,就畫了一張孟昶挾弓射獵的畫像,奉祀在宮中。為避嫌,就對見到這畫像的人訛說:「這是送子之神,拜祀他會令人得子。」一天,趙匡胤見到此畫,問起來,花蕊夫人順口把上麵的說法告訴了他。再問她這位神仙的姓名時,她隨口捏造說:「叫張仙,我蜀中人皆奉祀他。」她的隨口一編卻不脛而走,很快傳到民間。婦女求子心切,紛紛掛起張仙其實是孟昶的像來。

張仙的形象一般是:穿著一身華麗衣服,麵中敷粉,唇若塗朱,五綹長髯漂灑月匈前。他左手張弓,右手持彈,作仰麵直射狀。右上角還畫有一隻天狗。此像常貼於煙囪旁,民間傳說,天狗會順煙囪鑽進屋內,嚇唬孩子,傳染天花。張仙爺守住了煙筒口,天狗就不敢進屋了。所以畫像兩旁常貼一副對聯:「打出天狗去,保護膝下兒。」橫批是「子孫繩繩」。

民間附會說,張仙所挾之「彈」,與「誕」同音,暗含「誕生」之意,故而張仙有護子而兼送子之功。

舊時,人們認識自然的水平有限,抵禦災難的能力較低,因此,往往把希望寄托於神靈,希望得到它們的保護。各種各樣的保護神也就應運而生,反映了民眾追求平安幸福和尋求某種心理安慰的願望。

在民間,保護神是一種在人們心裡更

為重要的神靈,他們能夠驅鬼避邪。譬如。

大鍾馗石敢當。此外,保護一方水土的土地中和城隍等,同樣是民間重要的保護神。國家宅保護神鍾馗和石敢當上舊時民間,人們喜歡在門上貼門神,用下以驅邪避鬼,衛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五祥等,鍾馗是在民間影響最深的門神之一,是

民間最受人們歡迎的保護神之一。

鍾馗的形象是豹頭虯髯,目如環,鼻如鈎,耳如鍾,頭戴烏紗帽,腳著黑朝鞋,身穿大紅袍,右手執劍,左手捉鬼,怒目而視,一副威風凜凜,正氣凜然的模樣。

傳說,鍾馗原是陝西終南山人,才華出眾,曾赴長安參加武舉考試,但因為相貌醜陋沒有中舉,於是惱羞成怒撞死在殿階上。當朝皇帝唐高祖聽說後特別賜給紅官袍予以安葬。後玄宗皇帝患脾病,久治不愈。一天晚上唐玄宗睡著後,忽然夢見一小鬼偷竊宮中財物,並且沿著殿牆逃跑,唐玄宗急244忙喊叫捉拿,隻見一位相貌魁偉的大丈夫跑上殿來,捉住小鬼,刳目而吃之。玄宗問

他是什麼人,他回答:「武舉不中進士鍾馗」。唐玄宗醒來後,第二天病就好了。於是請來畫匠吳道子將鍾馗的像畫了下來,所畫之像與玄宗夢中所見一模一樣,玄宗大悅,將之掛於宮門之上,作為門神。從此,鍾馗作為驅鬼捉鬼的門神流傳至今。

石敢當,又叫「泰山石敢當」,是中國民間的一種鎮邪物。石敢當是一塊石碑,上麵或刻或書「石敢當」或「泰山石敢當」幾個字,一般立於家宅大門邊,或街衢巷口,或橋道要沖,以禁壓不祥之物,保佑人間平安吉祥。

「石敢當」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西漢史遊的《急就章》:「師猛虎,石敢當,所不侵,龍未央」。唐代顏師古作注說,「敢當」是「所向無敵」的意思。他認為石敢當是一位所向無敵的勇士。

石敢當除了植於巷陌橋道之沖外,在民間蓋房時也有妙用。凡民間建宅蓋房,禁忌「門對門」「門對弄」「屋脊對門」,俗以為不祥,相沖相克。凡遇此種情況,民間便在對麵「惡向」處的牆上,嵌一小塊「石敢當」鎮宅石,或將此碑立於對沖處,或在門框上書「石敢當」字樣,即可驅逐鬼魅。

城市保護神土地與城隍

土地,俗稱土地爺,是眾神中最不起眼地位低微的小神,可卻是中國民間供奉最普遍的神祗之一。土地神起源於遠古時期人們對於土地的崇拜。古代農業社會,人們對土地極為敬重,因為有了土地就有了農業,有了衣食。土地甚至被看做是整個人類的保護神。

最初的土地神,隻是一個具有象征意義的土堆,後來隨著社會生活的發展,土地神變得越來越人格化。最早出現的人格化的土地神是漢代的蔣子文,他被奉為三國時代鍾山的土地神。後來又有漢末文學家禰衡被奉為杭州瓜山的土地神,漢代大臣蕭何曹參被奉為一些縣衙門的土地神,南宋愛國名將嶽飛被奉為臨安太學的土地神。

在古漢語中,城與隍有著不同的含義。城是指壘土而成的城牆,隍是指無水的護城河。把這兩個字連在一起使用就代指城市。後來城隍一詞就成為城市保護神的專稱。

據史料記載,城隍的主要來源是「死人」從已經去世的人中選拔城隍。有的時候通過在陰間的考試擇優錄用。如《聊齋誌異》第一篇就是《考城隍》。也有的時候是根據人生前的表現,直接由上界任命,比如說,會稽的城隍龐玉,桂林的城隍蘇緘,杭州城隍周新,上海城隍秦裕伯,北京城隍文天祥楊椒山。民間將這些已故的英雄和正直的名臣奉為城隍神,祈望他們的英靈能像生前那樣保護百姓,伸張正義,除暴安良。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海賊之死神帝國 三國之白馬關郎 國際倒爺,從海上貿易開始崛起(大國貿易,從海上行商開始崛起) 超凡世界的資本惡魔(李氏) 從魷魚遊戲開始莽關(莽穿諸天的玩家) 開局打造神兵的我卻跑路了 三國之從十常侍之亂崛起 明日之後之最強肝帝 薪火玩家 我在獸世直播種田養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