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宰臣求退(1 / 2)

加入書籤

獲悉壽康宮忍恥妥協的母後神皇並沒有展露笑臉, 她在考慮未來的皇嗣人選。

對於王公貴胄的心思,鈕祜祿氏心知肚明:既然擺明不會像武則天一樣清洗宗親、把娘家人列入繼位人選,他們隻當拖延了坐朝訓政的時間, 犯不上因此開罪自己, 隻要太廟供奉的還是大清的列祖列宗, 他們才不在意大清會不會出一位女皇帝呢!

誠然, 皇帝是要做的,大位是要還的, 不然, 除了進行大清洗,自己就沒別的事兒可乾了, 可如果要把皇位還給載淳, 這個——

唐中宗清算不了武則天,根本原因在於他是武則天的親生兒子, 子不言母過,皇帝如果犯下不孝生母的罪名,龍臀下的寶位是絕對不能坐穩的。

還有一個更加相似的案例, 劉太後是宋仁宗的嫡母兼養母,她前腳辭路,宋仁宗後腳便想查抄劉家, 論親情, 母後神皇與同治帝的關係未必及得上劉太後和宋仁宗, 要論大義,劉太後畢竟沒有位登九五。咽氣後的事兒一了百了, 鈕祜祿氏不能允許的是,自己在活著的時候便被帝黨逼宮,交出大權任人宰割。

鈕祜祿氏的最佳選擇是挑一個不懂事的幼童做皇儲, 這樣既不會威脅到自己的地位,又能保障朝野臣民不生異心,但她畢竟與載淳有十多年的母子親情,真教她痛下狠手,從感情上是很難接受的。

然後,朝中重臣的反應很快令權衡利弊的母後神皇改變了初衷。

大起時沒吱聲的左宗棠隔兩天就以忤逆之名把年近而立的長子左孝威打的連床都下不來,這頓板子,明顯是打給東宮看的:誰讓左孝威第一個附和神皇位號呢?

然後,調京聽用的四川學政張之洞公然上書,反對鈕祜祿氏改元易號的行為。

這還是個不怕死的硬骨頭,在寧壽宮接受召見的張之洞言辭剛硬:「母後皇太後有大功於社稷,退則譽滿天下、進必留汙國史,先帝以萬歲托太後,太後豈可背棄先帝、使先帝難安於九泉,背負托孤不利之罵名。」

鈕祜祿氏抬了下手,示意四下宮人各自散去,因向張之洞問道:「張卿是想做第二個李昭德嗎?」

「臣不敢!」張之洞自摘頂戴,「百官心思,臣所深知,隻因太後秉公主國,不近外戚,百年之後自然歸政夫族,所以坐觀時局,不做他念,豈不聞武後遺臭萬年之教訓,彼等明哲保身情有可原,臣居學政,又是進士出身,不敢位一己之私,罔顧太後身後英明,誠請母後皇太後聖心明察!」

鈕祜祿氏麵色微沉:「張之洞,我記得你是同治二年的一榜探花吧?」

「是!」張之洞昂然回道,「臣乃太後門生。」

「你的話有道理,但沒說到根上去。」鈕祜祿氏展顏一笑,「說說眼下吧。」

「是!」張之洞磕頭回道,「隻看眼下,朝野並無異動,焉知彼等是否蟄居待時、相機發作?若到那時,隻恐重蹈庚申覆轍,太後積年功業毀於一旦,大清社稷因之顛覆難安,此非天子家事,臣既有察,不敢隱匿聖聽。」

「這才是實在話。」鈕祜祿氏捏了捏額頭,「四川你就不要回去了,我給你一個詹事頭銜,你去軍校做司業吧。」

張之洞一愣:「太後——」

「你是進士及第,眼光比常人要遠,卻未必脫得了『中學為體』的那一套,實與你說,隻靠興辦洋務,咱們大清是趕不上英國和美國的。」鈕祜祿氏嘆了口氣,「你們大約以為,咱們大清受欺負,就隻是因為在器具上比不過洋人吧?」

張之洞茫然無措:「臣愚鈍。」

「愚鈍!」鈕祜祿氏苦笑道,「愚鈍的人裡頭,你已經算是拔尖了。」

張之洞正要告罪,周塽在外回道:「主子,僧王候旨請見。」

鈕祜祿氏吩咐一聲:「叫!」

張之洞即行跪安:「臣告退。」

僧格林沁是告老來的。

內閣三宰,滿相統管軍政,蒙相輔管軍務,漢相襄佐政務,鈕祜祿氏親掌軍權,僧格林沁這個副總理主要扮演了圖章的角色,加上積年舊傷,既已功成名就,如今也就不願意繼續再趟這池渾水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這該死的第二異能 尼羅河的倒影 德妃的躺贏人生 全民領主:開局召喚德邦總管 全球數據化:我能強化萬物 海賊之麥田守望者 離婚後少奶奶她光芒萬丈 你是我的朝思暮想 扮醜後被千億大佬纏上 諸天之天外降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