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好大的口氣(2 / 2)

加入書籤

這震耳欲聾的一句,頓時就讓顧傾城赫然。

是啊,若是連道的定義都錯了,那道又怎麼悟?不是一開始就走了歪路嗎?

「先生高見。」

他立即深深地一作揖,以示受教。

他謙謙君子的一麵又展現出來了,此時的他,因為佩服鄭經的道行,已尊鄭經為先生,而並不因為鄭經比他還年輕幾歲而失禮。

當然,尊敬的姿態,是為了更多的請教。

「我還有一事不解,有請先生繼續指教。」

他閉門兩天,確實也相通了一些道理,但與此同時,更多的疑惑也冒了出來,尤其是聽了剛才鄭經的那番論述後,疑惑就更多了。

他又問道:「聽先生的意思,道家的道法自然主張其實也不算錯?」

這是他最大的疑惑之一。

畢竟道的新定義一出,道家道法自然的主張似乎就不成立了,可現在鄭經卻說,他並沒有徹底顛覆這一主張的意思,這讓他很是不解。

「道法自然這一說法錯沒錯,取決於道家怎麼來解釋,也取決於大家怎麼來理解。」

鄭經回道。

這對他來說,其實又是一道已經跟諸糅真人論述過的剩飯。

「就好比說上善若水。」

為便於顧傾城理解,他開始舉起了具體的例子。

「水往低處流,這是水之自然屬性。

「水滴石穿,是利用水的自然屬性加時間累積屬性,可以理解為柔能克剛,堅持不懈加以仿效。

「水善萬物,也是水之自然屬性,但可以將它譽為犧牲精神加以弘揚。

「……」

他乾脆拿《道德經》的第八章,上善若水的典故來舉起了例子。

「之所以要道法自然,首先是得理解自然之道,然後順應自然、掌控自然,然後擇其優點仿效之,最終的目的,應該是讓人類生活得更美好。」

他最後總結道。

由此,顧傾城心中所有的疑惑豁然開朗。

是啊,如果按照先生的說法,重新定義的隻不過是道的概念而已,上善若水用不著被推到,道法自然也用不著被顛覆,那還有什麼好擔心的?

原來的顧傾城,覺得《道德經》深奧無比,極難理解和融合貫通,現在,經鄭經把最底層的邏輯一講通,瞬間就讓他覺得:原來《道德經》裡的那些道理隻不過是如此嘛!

也確實如此。

古文之難,就在於其表述極為隱晦,同樣一個字,再相近的位置,就很可能存在多種不同的理解,就好比說上善若水這一章裡,善字就多達九個,意思都不盡相同,若是逐字逐句去理解,反反復復無數遍也未必能悟透其中真正的含義。

可若是按照鄭經的方法,單字單句的理解還有那麼重要嗎?

弄得其最底層的邏輯,就理解了聖人想表述的真正用意啊!

這就是所謂的「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讓顧傾城覺得收獲巨大。

但人心是貪的,他還想再多讀幾十年書,甚至最好能天天讀,那怎麼辦?

好辦。

前賢有太多的佳話可以仿效。

他立即又是深深一作揖,鄭重其事地說道:「先生高才,傾城自愧不如,願奉先生為師。」

既然昔日儒家的孔聖人,都因仰慕道家李聖人的才學,多番登門請教,而現在,鄭浪之連道家李聖人的經典主張都可以輕鬆推翻,這樣的才學,他奉他為師又有什麼不妥的?

這可是連諸糅真人和留之先生那樣的高人都自愧不如的高人啊!

他的想法就這麼簡單。

隻是這麼一來,就把德王妃等人給看呆了。

啥?

大名鼎鼎的江南第一才子顧傾城,現在竟然要奉鄭浪之為師?

這怎麼讓我想起了另一經典。

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

此時的德王妃看得目瞪口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玄學小祖宗的馬甲捂不住了 時先生一婚到底 真酒如何成為警視廳之光[柯南] 聯盟:我的輔助賊正經 快穿就是不炮灰 名宅故夢 穿成農家福寶小甜妻 農家小神棍 席卷天下 阪本十級學者的柯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