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立言就這麼簡單(2 / 2)

加入書籤

換做是其他有心仕途的士子,一聽到這消息,就算不當舔狗,那也得趕緊巴結上一番,可鄭經畢竟是有心當亂臣賊子的人,因此在思索過後,還是采取了不卑不亢的態度。

該有的禮節保持,但絕不巴結逢迎。

這倒是符合名士的做派。

隻不過在盧勛的眼裡,鄭經是不是夠資格當名士,還得看能不能經得起他的考驗。

酒過三巡之後。

「浪之,我可是聽說,一會你將就人之善惡論述一番?」

看在德王妃的麵子上,盧勛對於麵前這位後學倒還算客氣,最起碼在語氣上並沒有輕慢他。

「回稟大人,確有此事。」

鄭經的回應還是不卑不亢。

盧勛又說道:「那你可否先跟我等說說,關於人之善惡,主要有哪些說法?」

論道還沒開始,刺史大人的考驗就已經開始了。

在盧勛看來,這是極為有必要的,要知道,論道是一位極為嚴謹的事情,它有一重要前提,那就是論道者必須知識淵博,掌握了足夠多的典故和主流觀點,否則的話,所謂的論道就成了過家家,純粹是浪費大家的時間。

這倒是難不住鄭經。

「人之善惡論,源頭應該始於孔聖人,準確的出處是《論語·陽貨》,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由此開始有了人之善惡之爭。

「後孟聖人提出了性善之說,主要的觀點是:『人之性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

「與此相對,荀聖人提出了性惡之說:『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

「並且主張:『立君上之勢以臨之,明禮義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罰以禁之,使天下皆出於治,合於善也。』

「除此之外,較為有代表性的說法,當數西漢的楊雄揚子,他提出了善惡混之說,主要的觀點是:『人之性也,善惡混。修其善則為善人,修其惡則為惡人。』」

畢竟是後世研究過此課題的專業人士,鄭經麵對這點考驗根本就用不著費什麼勁,引經據典幾乎是張嘴就來,幾句話就把人性善惡之說的主流觀點給說了出來。

這就厲害了!

據盧勛所知,關於人性善惡之說這一論題,是其他士子在船臨近虹縣時才提出來的,因此他掐指一算,鄭經根本就沒時間去精心準備。

可現在,鄭經不僅能完整地回答他的問題,還能引經據典,將各主流觀點的原文給準確地表述出來,那……

這知識儲備得有多淵博?

也難怪連諸糅真人和阮留之那樣的高人和名士也都對他贊賞有加!

經此一考驗,盧勛算是放下了對鄭經的成見,不再把他當成欺世盜名之輩,而是開始認真對待起來。

他又問道:「那你是贊成哪一種觀點?」

「我啊,是哪一種都不贊成。」

鄭經微笑著回道。

盧勛:「……」

哪一種都不贊成?

這又是要另立他說,立言的節奏?

他一時愣住了。

在之前跟德王妃短暫的交流過程中,他已經得知,對於道,鄭經已另有說法,重新定義了道不說,還將道一分為二,分成了天之道和人之道。

不僅如此,關於道的新定義,他還接連跟諸糅真人、阮留之,以及船上的那一大幫年輕士子進行了多番論道,並且已成功折服他們。

這有可能嗎?

要知道,關於道的新定義若是成立,那就是非常了不得的立言立說了,不僅將影響到整個道家的學說體係,還將對諸子百家都造成巨大的沖擊。

對此,他原本是半信半疑的,因此才決定先考驗鄭經一番,並且還打算,一旦鄭經通過了他的考驗,那等今晚論道過後,他再就道的新定義跟鄭經好好辯上一番。

誰知,那事還沒辯個明白,鄭經卻又準備立言了。

這一次,還是就儒家的重要觀點,人性之善惡論來另立新說!

這有可能嗎?

這會不會太張狂了一點?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玄學小祖宗的馬甲捂不住了 時先生一婚到底 真酒如何成為警視廳之光[柯南] 聯盟:我的輔助賊正經 快穿就是不炮灰 名宅故夢 穿成農家福寶小甜妻 農家小神棍 席卷天下 阪本十級學者的柯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