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1 / 2)

加入書籤

永初帝沒等到太子應召來承乾殿的消息,卻等來侍衛的奏報——昭仁宮中禁足的孟皇後帶人強闖外出,因她身份貴重,負責看守的侍衛不敢傷害,又難以阻攔,孟皇後已出了昭仁宮,往東宮去了。

隨即,魏善入內稟報消息,說派去東宮召太子的內監,被東宮以矯詔的罪名捉了起來。

兩處公然抗旨,其意自明。

永初帝躺在病榻上麵色極差,倚著靠枕歇息,緊握的骨節幾乎泛白。

從他意識到東宮尾大不掉,著手安排開始至今,也不過三天時間而已。雙方都沒有一擊必殺的把握,便搶著時間安排,孟皇後急著籠絡策反,永初帝這裡最要緊的卻是清查,將身邊稍稍可疑的人盡數拔除,免生意外。負責殿中護衛的驍騎營,由最初的五十人裁減成了三十五人,殿前、殿後及承乾殿左右護衛的羽林衛由北衙六衛大將軍竇玄親自接手,迅速做了一番安排,在承乾殿四周布防。

偌大的皇宮,永初帝病中纏綿在榻,如今能夠據守的,也隻承乾殿而已。

老皇帝歇了片刻,才問道:「外頭都已布置妥了?」

「竇將軍和左右散騎常侍皆在殿外把守,左右銀台門由左右羽林衛將軍守著,光順門和崇明門由左神策衛分兵看守。」魏善躬身稟報,見老皇帝那喘氣的毛病犯了,又手忙腳亂的幫著順氣遞湯,將地下跪著的太醫院判狠狠瞪了一眼——自永初帝病後,太醫院幾乎使盡渾身解數,依舊未能令他好轉多少,甚至還有太醫的藥方於龍體不利,被下令杖斃。若非形勢緊張,這位院判的腦袋恐怕也已搬家了。

永初帝隻是喘氣,「吩咐竇玄,光順門處,務必加緊布防。」

「守衛光順門的是陶靖和高元驍兩位將軍,皇上盡可放心。」

陶靖是定王的嶽丈、高元驍是高相之子,素日忠心也無半分動搖,永初帝是信得過的。

正想再說什麼,就聽外頭竇玄求見。

永初帝忙命他進來,竇玄渾身盔甲俱全,進門時也不忘將配刀解下,拱手道:「皇上,東宮動手了。」

「情形如何?」

「東宮聲稱魏善與微臣、馮遠道合謀,勾結定王謀逆,謀害聖上、禁足皇後,借著太醫院之手麻痹聖上,威逼聖上下旨令廢除東宮。威逼不成,今日又在承乾殿設伏,矯詔誘太子前來,欲圖將其擊殺。皇後娘娘也在其中,說微臣等把守承乾殿,挾持皇上,不許任何人覲見。她與太子要清君側,救皇上,誅殺微臣等。那位傳旨的內監已被當眾擊殺,東宮衛軍已整隊進了昭慶門。」

「誅殺你們?」永初帝冷笑,「昭慶門如何?」

「守將聽說微臣謀逆,便奉了東宮旨意,已放任東宮衛軍進門。」

「朕的右神策衛,倒去奉東宮的旨意,哼!」永初帝冷聲,「傳朕旨意,皇後與太子犯上作亂,任何人皆可誅之——等等,留著他們性命,朕還有用處。能重傷他們的,皆有重賞!」

竇玄應命而去,永初帝遂看向定王,「德音殿外朕已加了戒備,無需擔心。玄素,朕如今病著,承乾殿外的局麵,隻能托付給你。務必將亂賊攔在承乾殿外,明白?」

「兒臣遵旨!」定王未穿甲胄,是尋常的墨色衣袍,抱拳躬身之時,麵目沉肅。

極遠處,爭殺之聲已隱隱傳來,在極度安靜的殿中,清晰可聞。

永初帝闔上眼睛,嘴唇微微顫抖——不是為情勢,而是為那對母子。

最親信的妻兒合謀奪位,即便早有預料,在真正麵臨的這一刻,老皇帝還是忍不住的心寒。從前的所有父子夫妻溫情盡皆化為利劍刺入月匈膛,那對母子恐怕還不知道承乾殿中有定王坐鎮,隻想趁著他無力坐鎮大局,打著個清君側的旗號,攻破宮門將他誅殺。

殺夫,弒父,背君。

他曾給予他們的地位、榮耀,盡皆反噬。親自養出的猛虎,凶性大發。

迥異於承乾殿內的安靜,承乾殿以南的光順門和崇明門外,殺聲正濃。

太子和孟皇後皆穿了護身軟甲,遙遙立於光順門外,被太子親衛軍層層守衛。東宮位於皇城西南側,建製幾與朝廷相仿,文武官員俱備,東宮守軍亦有兩千人,都是孟皇後授意挑選的精銳。此次附逆的右神策衛將軍段元傑,娶了崔家女兒,是太子頗為信重的連襟,最先被孟皇後策反,仗著所守衛的位置之利,開了昭慶門後反手攻打光順門的衛軍。

仗打得很艱難。

光順門的衛軍人數不算多,然而帶兵的陶靖和高元驍卻是此次在泰州和北庭沙場上立了軍功之人,非段元傑所能相比。宮內各門沒有城牆可以據守,數千禁軍混在門外廝殺,陶靖與高元驍如同兩尊門神,騎馬牢牢把守在門外,將近前的叛軍盡數斬殺。

然而對方人數確實太多,太子衛軍兩千,加上被段元傑調集過來的右神策軍,幾乎殺得人手酸。

軍士們不知承乾殿內情形,所能做的,唯有聽從主將號令,冒死拚殺。

不久,左右銀門外,亦陸續響起爭殺之聲。負責戍衛北側宣武門的龍武衛將軍也在聽說竇玄勾結定王謀逆後,奉東宮之命前往承乾殿「救護皇上」,被兩側的羽林軍攔在門外。

威儀堂皇的宮廷之內,除了把守最外圍宮門的禁軍未被調動之外,餘下的禁軍幾乎傾巢而出。

永初帝坐在承乾殿中,聽著隱約傳來的動靜,目光愈發陰沉。

他並不願在這時候起身耗費體力,卻又掛心光順門的情形,焦灼之下,還是讓宮人敞開南麵窗扇。被信重的妻兒率兵逼宮,守衛在側的卻是從前時時提防的定王,這多少有些諷刺。

外頭的動靜入耳,讓從未經歷過戰事的永初帝心驚不已,老皇帝眉目陰沉的聽了許久,稍露焦急,道:「如此攻殺,何時才能結束?」

「禁軍共兩萬餘人,若如此攻殺,恐怕兩個時辰也不能停止,傷亡也會極重。」定王拱手,適時道:「兒臣以為,可暫時將太子和皇後放進來,餘下的攔在外麵。屆時太子和皇後反而被困,父皇再適時放出太子和皇後已被誅殺的消息,外麵的叛軍,不攻自破。」

這是個速戰速決的法子,風險卻是永初帝最初不願承擔的——

太子和皇後兵臨承乾殿,老皇帝的危險難免更增一分。

定王在後晌商議時就已提了此法,永初帝顧忌著危險未曾首肯。定王背負了老皇帝多年的猜忌,若執意建言,老皇帝恐怕還會懷疑他有私心,是以當時沒有再提。直至此時永初帝麵露焦灼,他才舊話重提。

魏善為永初帝著想的,又不曾見過殺伐陣仗,想法跟永初帝一致,當即跪在榻邊,遲疑道:「皇上萬金之軀,若容叛逆之人到了承乾殿外,恐怕,會更加凶險。」

永初帝不語,看向定王。

他知道麵臨的風險,也確實想盡快了結這場宮變,不願鬧出更大的動靜。

猶豫許久後,老皇帝最終按下了那些許擔憂,道:「就按玄素說的辦。玄素,由你領軍,如何?」

定王當即道:「兒臣願與眾位將軍合力,將作亂之人斬殺在承乾殿外。隻是,無論情勢如何,父皇萬萬不可走出這承乾殿,刀劍暗器防不勝防,父皇不能有半點閃失。」

「好,讓竇玄去傳旨。」永初帝看向定王,「殿外的事,盡托付給你。」

「兒臣遵旨!」定王起身,大步出了承乾殿,執劍立在殿外,黑衣獵獵。

天依舊陰沉,不過戌時初刻,就已經徹底暗了下來。

承乾殿外的地方不算寬敞,五百名精銳整齊列隊,四周則點滿宮燈。

定王在殿前玉玠上按劍站定,夜色之中,背影如天神英武。

竇玄的命令傳出去,左右銀台門和崇明門依舊死守,光順門的陶靖和數百士兵卻被竇玄以救急為由,調往臨近的崇明門。皇後見之大喜,當即令人猛力沖殺,將高元驍團團圍住後,兩千名東宮衛軍沖開宮門,將太子和孟皇後圍在中間,迅速沖入光順門中。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大唐:讓你監國,竟成了千古一帝 重生1996從過目不忘開始 護花梟龍 我在大荒開盲盒 簽到百年,我已成為魔道巨擘 師兄,你的名門正派包袱掉了 海賊之虛空王座 糙漢的神醫小嬌妻是朵黑蓮花 文娛從救出被卡天後出道 從海賊開始打穿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