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南行之計(1 / 2)

加入書籤

因此來的早的緣故,此時值房內空無一人,薑維端坐後開始閱讀邸抄。

邸抄起自西漢,當時各郡在京城長安都設「邸所」,派有常駐官員,定期把皇帝的諭旨、詔書、臣僚奏議等官方文書以及宮廷大事等情報,寫在竹簡上或絹帛上,然後由信使騎著快馬,傳送到各郡長官,各郡書吏再謄錄抄寫,送到郡署各房官員,以供谘議。邸抄溝通朝野,確是州郡官員通曉天下大事最快的途徑,故而延續至今。

閒來無事,他花了幾個時辰,方把近些月的邸抄細細閱覽一遍。不外乎誰誰封侯,誰誰造反,誰誰進貢,誰誰薨卒之類。其中有一條倒頗引起他的注意。

「武威顏俊、張掖和鸞、酒泉黃華、西平麴演等,各據其郡,自號將軍,更相攻擊。俊遣使送母及子詣魏王為質以求助。」

這份邸抄的意思大抵是說,武威人顏郡,張掖人和鸞、酒泉人黃華、西平人麴演,在各自的地界,自稱將軍,相互攻伐。顏俊派使者送他的母親和兒子拜見魏王曹操,試圖以親人為人質,換得魏王曹操的支持。

武威、張掖、酒泉、西平四郡為原涼州故地,在曹操西征後納入魏國版圖。但這一份邸抄卻顯示,此時郡中大戶有割據之勢。可見魏國對西涼邊陲的控製仍然不甚有效。

看到一半兒,郡中同僚陸續到來,薑維自然免不了與他們相互招呼一番。好在他掌管郡中武事,與同僚交集不多,方得清閒將剩下的邸抄看完。又處理了一些公文,做完這些,已是下午時分。

他見左右已是無事,便振起精神,開始思索南下事宜。

南下之行注定坎坷。

自去歲起,魏蜀兩國連番大戰,大小惡戰數十起,早已將邊境打得糜爛不堪。

劉備取得漢中一地後,於七月進位漢中王,還治cd,以牙門將軍魏延為鎮北將軍、領漢中太守,鎮守漢中。

以當下之狀況,漢中之戰耗費了蜀中大量錢糧人力,益州方麵暫時無力再次發動大規模的會戰。

而對於魏國而言,其隴右西軍在損失統帥夏侯淵後,已無力進取,急待休整。

也正因如此,魏蜀兩國分別屯重兵於長安、漢中,並以陳倉道、斜穀道、陽平關一帶為界限,雙方遊騎偵騎迭出,加強對邊境人流的封鎖和控製,一時甚至到了行人稀少、商旅禁絕的地步。

薑維心中明白,倘若隻自己一人,憑借快馬長槍,晝伏夜出,倒也無甚難處,隻是母親婦道人家腿腳不便遠行,此行隻能坐車,因此隻能擇大路而行。這南行的第一難,就在於如何突破邊境封鎖。

他從小好學山川地理,值房內還掛有一副雍涼山川地形圖,甚得其心,每日觀摩不止。念及此處,便慢慢走至地圖前,伸出手指,以天水冀城為起點,慢慢往下滑動,滑過祁山,建威,俄而,忽得伸出拳頭,準確地砸在武都郡上。

武都此地,自古漢胡混居,北接天水,南鄰陰平,向西為羌人故地,向東可抵漢中陽平。成語得隴望蜀,隴為隴右,蜀為益州,武都居於隴、蜀之間,是溝通涼、益兩州的要道。當年曹操征張魯,取得便是此道。

漢中之戰方歇,曹操撤軍以後,擔心劉備北取武都進犯關中,於是命雍州刺史張既至武都,將羌人、氐人五萬餘落並漢人萬餘戶徙至京兆郡、扶風郡和天水郡一帶居住,隻留下少數不願遷移的羌人自治。

換言之,魏國對於武都郡已是無力控製,處於半放棄的態勢了。經堅壁清野之策後,此時武都一帶已是人煙稀少,又兼無郡兵屯紮,無疑是此行最佳的突破口。

想到此節,薑維終於長長吐了一口氣。最難的一關已有應對之策,剩餘細節問題在經過細細思索之後,亦陸續清晰浮現。

對於南下後的境遇,他也有絕對的信心。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我的特效太牛逼了(我其實就是個廢物啊) 重生古代做鹹魚 我在驚悚遊戲中餵養第二人格 揀骨人 黑化男主又在求負責 中世紀之維京海狼 大明孝宗 重生後她被世子爺盯上了 當團寵滿級大佬點亮了錦鯉屬性 大秦:開局成棄嬰,始皇求我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