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上元燈會(1 / 2)

加入書籤

次日,正月十三日。張九運用過早點,正在房間寫家書向父母報平安並述外婆舅父一家近況,忽聽房門輕叩,原來是管事著人送了些新衣服和一些金銀。張九運把衣服全部收下,金銀則收下一些又退回一些,旋即喚來張大龜向何員外問安道謝。出得客廳門,兩位表哥便叫上張九運和張大龜往新橋邊去,原來今晨要遊橋,又有熱鬧可看。

來到村口,橋邊已擠滿了人,看來遊橋儀式已經進行了一會兒。隻見遊橋隊伍還是銅鑼開道,後麵跟著兩盞大圓燈和兩盞大方燈,燈後跟著各色旗幟,又有一群老人提燈撚香,鑼鼓嗩吶吹奏妙音,走在隊伍最後的幾名男子挑著貢品,隊伍隨鑼聲行至橋上,人們在橋上左右兩側點滿了紅燭。遊橋隊伍在橋上來往幾遍後,又有戲曲演員打扮成神仙模樣在橋上驅邪祈福。然後,人們在橋正中間從橋尾至橋頭鋪了一路金銀紙錢,又在橋頭放了由紙錢和紙胡成的寶塔,名曰「鬥」。隊伍中的老人們圍著紙錢邊走邊唱,有的提燈撚香,有的敲著木魚引罄,唱幾句便俯身一拜,祈求新橋能夠平安長久。唱了良久之後,又持香圍繞著「鬥」轉圈念經,隨後把紙錢點燃,又把「鬥」點燃,名曰「化鬥」。化鬥時,老人們又念起經,其他人則焚香拜拜,不一會兒就在橋上橋邊插滿了香,此時鞭炮聲復又響起。隻見整座新橋橋身壯實,石雕精美,獅子傳神,又有綠竹覆蓋,彩帶裝飾,鑼鼓喧囂,煙氣縈繞,橋下春水潺潺,波光粼粼,魚蝦成群,一派喜慶氣象。長嶺村賓客皆祝賀長嶺村建此新橋,長嶺村村民也自歡樂,都從橋上走來走去。

用過中飯,張九運等人又去看了會兒戲。大明堂上還是人山人海,路邊還有不少商販賣著燒烤、炒貨、糖葫蘆、玩具、水果等貨物,還有燒水賣茶的、燒爐賣餅的、燒鍋賣餛飩的……各色商販鹹聚其中。這天下午,張九運陪著老太太等人還是坐在貴賓席,不過,今天未見長青觀的陳道人到來。張九運心想,看來這修行人可能不怎麼愛湊熱鬧。這幾日,張九運得空便去看戲,隻覺鑼鼓之聲十分悅耳,隻是一直不見陳道人過來。

到了正月十五日,正是迎龍燈的時候。這一日,燈頭會那邊鞭炮聲時時響起。何員外家早早地把兩橋燈板準備好,調試了一下木栓,在燈橋板的燈籠上裝飾好鮮花,又在燈橋板上綁了些香和黃紙,在燈板上的兩盞等之間拉了一根線,上麵掛上彩色小旗裝飾。隨後準備了一些備用的蠟燭和鞭炮,等待傍晚時分去接燈。剛到下午時分,已有人提著大鑼到村裡敲了一遍,名曰敲燈路,到了晚上,龍燈便從固定的燈路上走。過了一段時間,又敲了一遍燈路,似乎在提醒大家可以早點做飯了。太陽向西而下,不少人家已點上了燈籠,連隔壁村靠近長嶺村的人家也都掛上了燈籠。這個時候,何員外家已經在吃晚飯,老太太晚上要去提燈籠,點香引路,何桑懷與何楓懷則要去迎燈,一人扛一橋燈橋板。由於「燈」與「丁」諧音,故而迎龍燈在當地不僅是為了祈求風調雨順,也有著祈求人丁興旺的內涵,特別是想生男孩或剛生了男孩要還願的人家,都會去迎一橋燈或者去背燈頭。相應地,一個村子的燈越長,也代表著這個村子的人丁越興旺。

傍晚時分,又敲了第三遍燈路。何員外一家已吃完飯,把家裡的燈都點上,大門上也掛上燈籠,留些家仆在家看換蠟燭,其餘家人都出動去參加上元燈會了。何員外夫妻送老太太去燈頭會提燈,張九運跟著兩位表哥扛著兩橋燈來到附近的一個小明堂上,此地已有不少人扛了燈板過來,鄰居少年也背了一橋燈過來,見張九運等人在此便過來聊天。等到燈頭到來,人們便可把這些燈板接到燈頭後麵,等全村所有的燈板都接上,整條龍燈便很長了。在明堂上待了一會兒,聽表哥說燈頭還要許久才來,讓他不如先去燈頭會看看熱鬧,張九運便帶著張大龜來到燈頭會找外婆和舅父舅母。

去往燈頭會的路上,張九運見家家戶戶已掛上燈籠,路上人家已備好煙花鞭炮放在門外,有的已準備好香案貢品。到得燈頭會大廳外的大池塘邊時,路上已擠滿了人,不少小孩都提著小燈籠,很有節日氛圍。見擠不過去,張九運與張大龜便在大池塘邊等著出燈。不一會兒,便聽見燈頭會裡傳來一陣陣的緊急的鑼聲,似乎在催動人們趕緊出燈。接著便有鞭炮聲響起,人潮也往大池塘這邊湧來。張九運與張大龜忙閃在路旁往燈頭會方向看去,隻聽大銅鑼聲響起,鑼鼓嗩吶奏響,一群小孩扛著各式旗幟已經往這邊走來,其中,前麵兩個少年扛著高高的蜈蚣旗。不遠處香客們提著燈籠、燃著香、拎著花籃向著旗幟方向走來,香客們肩上背了隻香袋。香客後麵緊跟著四個大人扛著兩盞大圓燈、兩盞大方燈,又有四人敲著四麵大銅鑼開道,後跟鑼鼓班正吹奏著喜慶音樂。鑼鼓班後麵又有人迎著一大一小兩個圓圓的大燈,聽邊上人說這叫「娘燈頭」,張九運心想:娘燈頭莫非代表的是龍王的娘?這倒是條孝順的龍。娘燈頭後麵有人那著個叉子一樣的東西,又有人拿著個木棍一樣的東西,上麵裝了個金屬件,不知何物。再後麵,燈頭前有人斜提著一個大火鬥,遠遠看去像是個火球,引著燈頭前進,邊上有人還挑了一擔柴,又有人扛了一把巨大的芭蕉扇,估計是為燈頭遮擋炮火的。

正看間,便見前麵隊伍已過張九運身旁,老太太和舅舅見張九運在路旁便招呼他,張九運叫聲外婆、舅舅便想跟過去,奈何人多擠不過去。老太太便讓他等燈頭過來時拜拜,又讓他注意安全,等到寬敞路上再過來或者去找兩位表哥,何員外又叮囑張九運千萬不要從燈板上跨過去,張九運一一應下。不多時,鑼鼓聲漸近,便見燈頭迎了過來,張九運和張大龜擠在人群中觀看,隻見燈頭下麵有個木架,由七八個壯漢扛著,邊上還有一群燈頭會人員在左右扶著,燈頭上香球懸掛、彩帶纏繞,最上麵固定著七盞燈籠,又好看又不失威嚴,燈頭前進時,前麵的香球便隨著人們的腳步搖動。張九運細看下,發現燈頭後麵還有座小小的廟,不知供奉的是誰。廟後麵已經接了幾橋燈板,想來是附近人家早早過來接燈了。

轉眼燈頭到了一戶人家門前停下,主人家早已在供桌上點上蠟燭放好貢品,焚香來拜龍王,拜畢又請樂隊到家裡演奏,並點燃煙花爆竹。張九運抬頭看去,巨大的煙花像一朵朵五顏六色的花開在天上,前花開過,後花又開,皆是一閃而逝,卻能讓人銘記良久。放完煙花,一串小鞭炮劈裡啪啦在地上亂跳,照得地上明亮非常。鞭炮響完,有一瞬間安靜,還沒等人反應過來,便有巨響一聲,原來那個燈頭前的木棍上裝著金屬件的東西是個銃,放完鞭炮放個銃。放完銃,便立馬響起鑼鼓之聲,那提火鬥的人將火鬥抬高三下,拿叉子的人抬起叉子上下搖幾下,叉子上的兩個金屬片當當作響,人們齊喊「起燈哦」,便抬起龍燈前進。張九運與張大龜便跟著燈頭往前走去。

當燈頭來到何員外家附近小明堂時,太陽已完全落下,四下裡到處是燈,照得明堂火光閃閃,甚是好看。張九運見明堂上的燈板已經接在一起,隻需把最前麵的一橋與燈頭後麵的燈板接在一起即可。張九運來到兩位表哥邊上,見燈板長寬皆如長凳,兩頭皆有一個圓洞,前後兩塊燈板的圓洞對齊,在插入一根圓木,把圓木固定住,前後燈板便接好了。不過,要想拐彎時燈板能靈活轉動,還需要調試一下圓木的粗細,要是圓木太粗,還得用直刀或勾刀削一削圓木,固定圓木時也需要用刀背把楔子敲進圓木的洞中。因此,不少迎燈的人月要上都別了一把短刀。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黑暗的世界需要光明 囡囡發家史 用戶22472284的新書 玄幻:我真的不是禍害 凹凸:黑而有亦色者為玄 我從天域神殿走下來 大明男兒 深情難負 雲來酒館 九天神訣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