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白狗(1 / 2)

加入書籤

慶江上了初中後,家裡隻剩母親和弟弟,父親仍舊是外出打工,年底前才返鄉,暑假偶爾回家收麥,也是因為家家戶戶如此,所以基本每家都養了看門的大狗,都是土狗,粗壯的鐵鏈暗示它們都不太好惹。

初一結束的暑假,慶江已經會割麥子了,母親半天可割七十件,在村裡速度已經算很快,他隻能割二十五個,但是對於孩子而言相當不錯。不過這短短幾天,慶江割破了兩雙鞋,那鋒利的鐮刀稍不注意就往腳麵鑽,所以躍躍欲試的慶東被母親嚴厲勸阻了。已經獨立做飯一年的慶江,手法和技能精進不少,淑月自然是放心讓他做飯,所以通常慶江提前一小時回家做飯。夏天熱,乾活又累,一般想吃點解暑清熱的飯,這不得不用到一種叫漿水的東西,漿水的做法簡單,熱水和菜混合,菜一般是蘿卜、芹菜等,混合置於大缸後將缸體包裹嚴實,發酵三五天後即可食用,農村夏季都用漿水做飯解暑,或者漿水裡兌點開水來飲用,解渴效果明顯。但是夏季又不易儲存,一旦漿水裡濺入油或者其它雜質便極易變質,一般一缸漿水酸菜吃半個多月就漸漸變質,慶江兩兄弟以前都不喜歡吃帶漿水的飯,好像村裡的孩子都是如此,唯獨大人情有獨鍾,不過在外的這些日子讓慶江開始轉變,慶江的飲食習慣像大人過渡,不過慶東依舊老樣子。所以家裡也就淑月偶爾吃,但上次做的已經變質倒掉,再就沒做了,既然慶江提出想吃,淑月便讓他到下麵一家親房家借一小盆漿水。

親房家在低處,距離也就三百米左右,到家後,慶江找了乾淨點的盆,就朝那家走去,兩家之間是個樹林,白楊樹和杏樹居多,因為一直天旱,樹的大小仿佛和慶江記憶中小的時候一樣,隻是不斷地紮根,勉強生存,拔高和成長無從談起,也像這片土地的祖祖輩輩一樣。

慶江到了親房家,看見院裡沒人,試著叫了幾聲,沒人應答,便未進屋子,走出大門到房間後麵的驢圈,果然在圈裡忙活,叔伯也是剛從地裡回來先餵驢子。最近正忙,也沒人放驢子了,隻能是餵家裡鑔的麥稈草和苜蓿混合。看到慶江手裡的盆,叔伯也知曉孩子來意,畢竟前幾次淑月拿這個盆下來的事他還記得,的不過嬸子還未回來,叔伯和慶江往廚房走去,兩個男子便開始在廚房找起漿水來,第一個缸裡的是泉水,第二個缸的是臊子肉,第三個才是漿水,打開的瞬間熟悉的味道撲鼻而來,嗅了嗅後身體仿佛清醒很多,慶江的倦意也褪去些,叔伯很快將盆乘滿了,並告訴慶江想吃了隨時下來拿,邊走邊聊。

慶江覺得農村親房關係中,能夠彼此互相扶持,是祖祖輩輩生存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他也非常感激平時親房叔伯對家裡的幫扶,人與人就需要相互幫助,這樣才能共贏和獲得長期發展。他又想起曾經和叔伯到附近的鄉鎮和村子販賣蔬菜和水果的日子,叔伯是個勤勞能乾的莊稼人,在一邊務農的同時,一邊販賣時令蔬菜和水果,他通常將蘋果、西瓜、以及一些耐放的蔬菜(包菜、白菜、菜花及辣椒等)從縣城或者農戶地裡批發而來後,便存放在自家的土窖裡麵,然後在農活稍緩的時候便用柴油三輪車載著到附近村子販賣。

到村子的中心位置後開始喊叫搖人,五至十分鍾的時間便會圍滿買賣或者湊熱鬧的村民,叔伯首先會給他們發根煙開始聊天,緊急著便哈哈笑著向大家展示自已新到的水果或蔬菜,而且價格比鎮子鋪麵裡麵的更加便宜,農戶通常是用錢買或者用麥子換,換來的麥子叔伯會再次售賣到縣城的糧食站,當時農戶不一定有錢,但肯定家家有餘糧麥子,所以很多農戶都會換買一些,生意好的時候叔伯一邊算賬一邊打包,根本忙不過來,那時的村裡有時還會有一些小偷小扌莫,稍不留心就可能被順手牽羊,所以叔伯經常會叫著慶江一起販賣,慶江算數很快,一直坐在車廂,一邊算賬一邊敏銳地盯著車廂的邊邊角角,叔侄兩人配合默契高效,常常是將一整車的菜品賣的精光,那些稍有破爛的菜品都會被叔伯送給農戶,他們都會滿足地離開,甚至有些腿腳不便的老人家,叔伯最後會幫忙將東西背到他們家裡,所以叔伯在這些村子的口碑很好,有時也會來別的菜販子,但一些農戶甚至會專門等叔伯來了後才買。忙活完後的兩人便會高興地回家,路上若是經過小商店,叔伯便會買一些零食給慶江,也會給自已買包紙煙。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科幻相关阅读: 關於我剛穿越就被吸血鬼撿到這件 驚鴻是遺憾 吳梅梅 十七之後 薔薇與玫瑰少女的身世 落幕在那個秋天 走在另一條路上 此刻我們雙向 遠赴那片海 千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