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譯者後記 • 三(1 / 2)

加入書籤

第三,雋永的心理刻畫。

擅長心理描寫,是茨威格創作中一致公認的顯著特色。正如他自己所說:「我在寫作上的主要誌趣,一直是想從心理學的角度再現人物的性格和他們的生活遭遇。這就是我為許多名人撰寫評論和傳記的緣故。」試看在《瑪麗恩巴德悲歌》中這樣一段披露歌德內心世界的描繪:

此刻,年邁的老人坐在滾滾向前的馬車裡沉思默想,為心中一連串問題得不到確切的答復而煩悶。清晨,烏爾麗克還和妹妹一起匆匆向他迎來,在「喧鬧的告別聲」中為他送行,那充滿青春氣息的可愛的嘴唇還親口勿過他,難道這是一個柔情的口勿?還是一個像女兒似的口勿?她可能愛他嗎?她不會將他忘記嗎?正在焦急地盼等著他那豐富遺產的兒子、兒媳婦會容忍這樁婚姻嗎?難道世人不會嘲笑他嗎?明年,他在她眼裡不會顯得更老態龍鍾嗎?縱使他能再見到她,又能指望什麼呢?

不言而喻,寫真人真事作品中的心理描寫不同於小說中的心理描寫。茨威格在寫他的名人傳記或歷史特寫之前,總是先研究原始材料,做出符合當時客觀實際的心理分析。他既不美化歷史人物,也不做自然主義的臨摹,而隻是加以「升華、冷凝、提煉」。

第四,歷史與現實的隨意聯想。

寫真人真事的文學作品,絕不是單純地敘述客觀事實。歷史特寫不僅是寫歷史,而是通過對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剖析來傾聽歷史的回聲和教訓,字裡行間總是流露著作者的愛與憎。作品的思想內涵正是在作者的感慨和議論中得到反映。在茨威格的歷史特寫中,隨處可見意味深長的議論,有的充滿詩情畫意,有的發人深省,對每篇作品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封閉的列車》就是這樣的結尾:

《國際歌》驟然而起,當弗拉基米爾·伊裡奇·烏裡揚諾夫走出車站時,這個昨天還住在修鞋匠家裡的人,已經被千百雙手抓住,並把他高舉到一輛裝甲車上,探照燈從樓房和要塞射來,光線集中在他身上。他就在這輛裝甲車上向人民發表了他的第一篇演說。大街小巷都在震動,不久之後,「震撼世界的十天」開始了。這一炮,擊中和摧毀了一個帝國、一個世界。

《威爾遜的夢想與失敗》中的結尾同樣發人深省:

當他乘坐的軍艦駛離歐洲海岸時,這位失敗者背轉身去。他不願意回過頭來,朝我們這片命運多舛的歐洲大地再看一眼。——歐洲幾千年來渴望和平與統一,可是從未實現。

從威爾遜1919年6月離開歐洲海岸到茨威格1940年在流亡中創作這篇歷史特寫,歐洲曾有過和平嗎?或許,真正的持久和平永遠是人類努力奮鬥的目標吧。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如果把語言的優美列為文學作品的特點,未免有失空泛和不得要領。但是,《人類的群星閃耀時》之所以至今仍能吸引大量讀者,首先應該歸功於茨威格的語言魅力。倘若說,小說尚能以曲折離奇的故事扣人心弦,那麼傳記或歷史特寫更要借助行雲流水般的語言,使讀者入迷。茨威格自己說得好——「有時我在沉思默想中不得不反躬自問:我的書中究竟有什麼特點,能給我帶來如此意想不到的成功?我最終認為,這是來自我個人的一種癖好,那就是在小說、傳記文學、思想論爭文章中,任何拖遝、空泛、朦朧、含混,任何畫蛇添足都會使我十分不快。隻有每一頁都保持著高潮,能夠讓人一口氣讀到最後一頁的書,才能引人入勝,給人以完美的享受。」

據菲舍爾出版社統計,《人類的群星閃耀時》在茨威格的所有作品中最受讀者歡迎,其銷售量一直居於其他作品之上。從它的第一版於1927年問世以來,已經歷了風風雨雨的82年,讀者仍然有增無減。究其原因,除了以上所述的獨具藝術魅力之外,還因為書中的各篇歷史特寫都短小精悍,每篇約兩萬字左右。如今是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不僅世界範圍內每天出版的圖書數以萬計,而且其他各種媒體——電影、電視、網絡文化進入千家萬戶,五光十色的信息目不暇接;加之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茫茫人海,來去匆匆;如今的歲月,能有充裕的時間細細品讀洋洋數十萬言的鴻篇巨製的讀者群體已日趨減少,唯有短小精焊的短篇尚能受廣大讀者青睞。但是,《人類的群星閃耀時》之所以經久不衰,主要應歸功於它的思想內涵,歸功於它能引起讀者心靈的震撼和良知的共鳴。盡管十四篇歷史特寫描述的是不同歷史時代、不同國家中不同人物的瞬間,人們卻能從不同視角感受到茨威格撰寫人物傳記的主旋律。

主旋律之一:謳歌人性。

茨威格曾說:「我從來不願意去為那些所謂的『英雄人物』歌功頌德,而始終隻著眼於失敗者們的悲劇……在我的傳記文學中,我不寫在現實生活中取得成功的人物,而隻寫那些保持著崇高道德精神的人物。比如說,我不寫馬丁·路德,而寫伊拉斯謨;不寫伊麗莎白一世,而寫瑪麗·斯圖亞特;不寫加爾文,而寫卡斯特裡奧。」[34]

🤡夢`阮-讀`書

參閱[奧]斯蒂芬·茨威格著、舒昌善等譯《昨日的世界》,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第135—136頁。

《人類的群星閃耀時》中的主人公幾乎都是這樣一些悲劇人物,如列夫·托爾斯泰、斯科特隊長、西塞羅、威爾遜,但人性在他們身上熠熠發光。且聽《逃向蒼天》中的最後一句台詞:

如果他不為我們這些人去受苦受難,那麼列夫·托爾斯泰也就,不可能像今天這樣屬於全人類。

再看《奪取南極的鬥爭》中那一段對斯科特隊長麵臨死亡時的描寫:

斯科特海軍上校在他行將死去的時刻用凍僵的手指給他所愛的一切活著的人寫了書信。那些書信寫得非常感人。死在眉睫,信中卻絲毫沒有纏綿悱惻的情意……那些信是寫給他認識的人的,然而是說給全人類聽的;那些信是寫給那個時代的,但說的話卻是千古永垂的。他給自己的妻子寫信。他提醒她要照看好他的最寶貴的遺產——兒子……他懷著最誠摯的友情給那幾個同他自己一起罹難的同伴們的妻子和母親寫信,為他們的英勇精神作證。盡管他自己即將死去,他卻以堅強的、崇高的感情去安慰那幾個同伴的遺屬。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烈血蒼穹 賽博朋克:最強傭兵 長生武道:我用氣血無限加點 病嬌瘋寵,暴君掐著她的腰叫乖乖 洞庭季語 病弱皇子嫁我後越來越猛了 九零農女有空間 大夏第一駙馬 非凡神醫 定南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