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王芬自盡張純遇刺(1 / 1)

加入書籤

王芬未聽從曹操的勸阻,又去邀請平原人華歆、陶丘洪來共同策劃大事。陶丘洪準備動身,華歆進行勸阻,說:「廢立皇帝的大事,伊尹、霍光都感覺很困難。何況王芬疏闊而又缺乏威武氣概,這次行動一定會失敗。」陶丘洪聽從了華歆的勸阻,於是便沒有去。這時候,北方天空在半夜時候出現一道赤氣,從東到西,橫貫天際,負責觀察天象的太史上書說:「北方地區有陰謀,恐對陛下不利,陛下不宜去北方。」靈帝於是作罷,命令王芬解散已經集結起來的士兵。

不久後,便征召王芬到洛陽。王芬害怕,就解下印綬逃亡,跑到平原時自殺了。中平五年八月(公元188年8月),靈帝為了控製軍隊,設置了西園八校尉。任命小黃門蹇碩為上軍校尉,虎賁中郎將袁紹(袁紹出身後期一個勢傾天下的官宦世家「汝南袁氏」。從他的高祖父袁安起,袁紹四世中有五人官拜三公。父親袁逢,官拜司空。叔父袁隗,官拜司徒。伯父袁成,官拜左中郎將,早逝。袁紹庶出,過繼於袁成一房。袁紹相貌英俊,氣質威嚴,甚得袁逢袁隗喜愛。憑借家世資本,二十歲出任濮陽縣長,有清正的名聲。不久,袁紹因母親病故服喪,接著父親又病故服喪,前後六年。之後,袁紹拒絕朝廷辟召,隱居在洛陽。這時是東漢統治日趨黑暗的時代,袁紹表麵上不妄通賓客,其實在暗中結交黨人和俠義之士,如張邈、何顒、許攸等人張邈是大名鼎鼎的黨人,「八廚」之一。何顒也是黨人,與黨人領袖陳蕃、李膺過從甚密,兩人都是三俊之一。在黨錮之禍中常常一年之中幾次私入洛陽,與袁紹商議對策,幫助黨人避難。而許攸同樣是反對宦官鬥爭的積極參與者。袁紹的密友中還有曹操,他們結成了一個以反宦官為目的的政治集團。袁紹的活動引起了宦官們的注意,中常侍趙忠憤憤地警告說:「袁本初抬高身價,不應朝廷辟召,專養亡命之徒,到底想乾什麼!」袁隗聽到風聲,斥責袁紹說:「你這是準備破滅我們袁家!」但袁紹依然不為所動。黃巾起義爆發之後,東漢朝廷被迫取消黨禁,大赦天下黨人。袁紹這才應大將軍何進的辟召。何進是靈帝皇後的異母兄,以外戚貴顯,統領左右羽林軍,對宦官專政不滿。袁紹有意借宦何進之力除掉宦官,而何進因袁氏門第顯赫,也很信任袁紹。從此,兩人關係非同一般。)為中軍校尉,屯騎校尉鮑鴻為下軍校尉,議郎曹操為典軍校尉,趙融為助軍左校尉,馮芳為助軍右校尉,諫議大夫夏牟為左校尉,淳於瓊為右校尉,全部由蹇碩統一指揮。靈帝自黃巾軍起義以後,開始留心軍事。蹇碩身體壯碩,又通曉軍事,很受靈帝信任,連大將軍也要聽從他的指揮。

十月青州、徐州的黃巾軍再度起兵叛亂,攻掠郡縣。有觀察雲氣來預言吉凶的法術家認為,京城洛陽將有兵災,南北兩宮會發生流血事件。靈帝想通過法術來壓製,於是大批征調各地的軍隊,在平樂關下舉行閱兵儀式。修築一個大壇,上麵立起十二層的華蓋,高達十丈。在大壇的東北修築一個小壇,立起九層的華蓋,高九丈。步騎兵數萬人列隊,設營布陣。十六日,靈帝親自出來閱兵,披戴甲胄,騎上有護甲的戰馬,自稱『無上將軍』,繞軍陣巡視三圈後返回,將武器授予何進,站在大華蓋之下,何進站在小傘蓋之下。靈帝問討虜校尉蓋勛:「朕這樣檢閱大軍,你覺得怎樣?」蓋勛回答:「臣聽說從前聖明的君王顯示恩德,不炫耀武力。如今,賊寇都在遠地,陛下卻在京城閱兵,不足以顯示消滅敵人的決心,隻表現為黷武罷了。」靈帝說:「你的看法很對,可惜朕見到你太晚,群臣當初沒有人講過這樣的話。」

蓋勛對袁紹說:「皇帝很聰明,隻是被他左右的人給蒙蔽了。」蓋勛與袁紹一起密謀誅殺宦官。蹇碩感到恐懼,將他調離京城,派到長安去擔任京兆尹。

張純與烏桓酋長丘力居在青州、徐州、幽州、冀州四洲境內到處搶掠。靈帝下詔命騎都尉公孫瓚進行討伐。公孫瓚在遼東屬國的石門山與張純交戰,張純等人大敗,丟棄妻子兒女,越過邊塞逃跑,張純等人所搶掠俘虜的百姓,都被公孫瓚奪回。公孫瓚乘勝深入追擊,孤軍深入,沒有後援,反被丘力居等人包圍在遼西郡管子城,過了二百多日,因糧盡而全軍潰散,士兵死亡了十分之五六。

幽州牧劉虞到任後,派遣使臣到鮮卑部落去,陳說厲害,責令他們斬送張舉、張純的人頭,並懸以重賞。丘力居等聽說劉虞來到幽州,都很高興,各派使臣、翻譯來晉見劉虞,自動歸降。張舉、張純逃到塞外,所餘部下全都投降或逃散。劉虞上奏,請求將征調的各部隊全部遣散,隻留下降虜校尉公孫瓚,率領步、騎兵一萬人,駐紮在右北平。中平六年三月(189年3月),張純的門客王政刺殺張純,帶張純的首級去見劉虞領賞。公孫瓚決心用武力消滅烏桓部落,而劉虞想用恩德、信義來招降他們,因此兩人之間產生矛盾。因劉虞平亂有功,靈帝派遣使臣到幽州去任命幽州牧劉虞為太尉,封為容丘侯。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攻略中醫師日常 紅瞳女巫 生活不止遊戲 信息科小林為何那樣 我與陳友諒的日常 紅樓之終結者:神瑛歸來 突然間火了 清穿之悠閒搞錢日常 穿書八零:嬌軟美人撩瘋偏執大佬 錦繡農門小福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