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2 / 2)

加入書籤

裴英娘揚眉,她剛剛才拉著李旦的袖子贊嘆不已,一轉眼李旦就把魚油錦送過來了,阿兄真是貼心吶!

不僅貼心,還大方。

她喜滋滋喚來半夏,「照著我之前說的,裁幾件男裝,剩下的料子做鬥篷。」

穿襦裙騎馬終歸不如男袍胡服方便,她原本打算用李治賞她的蕃客袍錦裁胡服,現在有魚油錦,一樣做兩套好了。

書室和琴室相通,中間垂著一掛水晶簾,簾下的梅花小幾上供著幾瓶木樨,滿室暗香浮動。

裴英娘從簾下走過,盤腿坐在書案前,翻出賬本,拈起紫毫筆,飽蘸濃墨,打算記下李旦的饋贈。

展開紙卷,發現已經沒有下筆的地方了。

宮中的都是一卷一卷的卷軸,一卷攤開來,其實寫不了多少字。往往一本經書,要抄幾十上百卷才能抄完。

如果是線裝書,薄薄一本就夠了。

此時民間已經有收展便利的經折裝出現,但是士大夫們瞧不上,覺得還是卷軸裝書冊最為風雅。甚至連書卷也被人看不起,朝廷下發敕旨時,以竹簡寫就的敕書最為貴重。

裴英娘想起武皇後命人著書的事,她大力推廣北門學士的著書,是為了擴大她的影響力,收攬人心。當時秘書省刻印的一批書目,用的好像是比卷軸裝更方便的裝幀方法——當然,還是比不上明朝中葉的線裝書。

裴英娘打算哪天去秘書省逛逛,宮中技術老道的熟紙匠、裝潢匠由秘書省管轄,想改進裝幀手法,隻能向匠人討教。現在的造紙術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造出來的紙頁粗糙發黃,容易腐壞,還不適合裝訂成書。質量好的紙極難得,隻有王公貴族能隨便取用。

想改善裝幀技術,首先必須先從提高造紙技術開始做起,並不是能一蹴而就的。

裴英娘不大懂具體的生產技術,但是宮廷的工巧奴們懂啊,他們一輩子隻從事一項差事,個個都有一肚子的經驗和點子,隻是礙於學識和身份,沒辦法歸攏出一個明確的方向,或是提出了也不受人重視。

就像煙花和火藥一樣,她從頭到尾除了搜羅丹方和提出大致的比例以外,並沒做什麼,工巧奴們才是真正做實事的。

就讓她再一次拋磚引玉好了。

微風從敞開的廳堂吹進書室,簾影晃動,花香盈袖,米粒大小的金黃花朵撲簌撲簌落滿小幾。

裴英娘合上書卷,指頭輕輕摩挲著絹帛製成的薄簽子。

武承嗣的事應該是李旦告訴李治的,不然不會這麼巧,昨天武承嗣剛剛惹怒她,今天李治就突發奇想,親自給武承嗣做媒。

當時王府裡的賓客們不清楚內情,看到武承嗣抱起她,可能以為武承嗣是好心帶她找李旦。

唯有人老成精的千金大長公主看出她極力想掙脫武承嗣,但千金大長公主何等滑溜,絕不會為她抱不平。

再有知情的,就隻剩下在場的李旦了。

裴英娘沒有找李治訴苦,告狀的人,隻可能是李旦。

也隻有李旦會在意她哭紅的眼睛。

所以,她得盡快向武皇後賣個好,轉移武皇後的火氣。

打定主意後,裴英娘反而沒那麼憂愁了。一手托腮,扌莫扌莫鬢邊的烏發,綠香球被李旦摘走以後,總覺得發鬢旁邊空落落的。

武皇後其實並不生氣,她不在乎武承嗣現在娶的人是誰。以後她不滿意,下令讓武承嗣和離就是了。

但李治的插手讓她覺得有點意外。

李旦、李令月、裴英娘告退後,李治看李顯和趙觀音雖然笑容滿麵,但華麗的妝容遮不住眉宇間的憔悴,揮手讓他們小夫妻先回去。

李顯昨天在公主府吃了不少苦頭,全身骨頭酸疼,巴不得回王府睡上幾天幾夜,拉起神色不虞的趙觀音,笑嗬嗬離去。

武皇後示意失魂落魄的武承嗣先出去,揮退侍立的宮人,微笑道:「十七剛進宮的時候,還像個小娃娃,一眨眼,也開始抽條長個子了,她的容貌和品性都是拔尖的,等她長大的時候,京兆府不知會有多少好兒郎傾心於她,望眼欲穿,盼著她出降。」

李治鬢發鬆散,倚著憑幾,含笑聽武皇後絮叨家常。

武皇後又說起裴英娘櫻桃宴之夜為李令月燃放的煙花,不鹹不淡扯幾句其他的瑣碎,最後話鋒一轉,「陛下是怎麼打算的?」

李治沉默良久,眉頭輕輕擰起,眼角的皺紋刻得越深。層巒盡染,秋意深濃,他鬢邊的霜色就像漸漸荒蕪的山林,緩緩露出群山最深處的雪峰,一日比一日更刺眼。

「媚娘,新城不可能死而復生,是我對不住她。十七的婚事,讓她自己做主吧。」

武皇後啞然片刻,終歸是不死心,「那執失雲漸呢?」

李治雙眸微微低垂,默然不語。

含涼殿發生的一切,躲不過武皇後的眼睛。李治看好執失雲漸,雖然他沒有開口說過什麼,但他想撮合執失雲漸和裴英娘,這一點毋庸置疑。

武皇後看不上執失雲漸。裴英娘是她帶進宮的,武承嗣是她的從侄,除了年紀相差太大之外,實在是再般配不過了。

而且,裴英娘的身份太微妙了,武皇後舍不得把她外嫁,她隻能嫁給武家的人。

「等十七長大……」李治坐起身,直視著武皇後精明外露的雙眼,「讓她自己選,執失雲漸,還是其他家兒郎,我不會逼她。」

他頓了一下,略顯渾濁的雙瞳隱隱有怒意翻騰,「唯有武承嗣不行!」

武皇後望著李治的眼睛,怔愣片刻。

不知為什麼,她忽然想起多年前的感業寺。

太宗駕崩後,她被迫落發出家,整日青燈古佛,不停勞作。昔日年輕貌美的才人,不過數月,已經凋零憔悴。銅鏡裡的女尼神情麻木,找不出以往的嬌媚活潑。

那日她奉命灑掃庭院,在院中汲水,寺裡的年輕比丘尼們歡呼雀躍著奔出山門,說是聖人來了。

她又驚又喜,然後喜極而泣。李治還是太子時,曾向她表露出非同尋常的情意,抓住這次機會,也許她可以離開感業寺!

什麼人倫,什麼規矩,她通通顧不上,留在感業寺,她隻能孤苦煎熬至死,離了這座牢籠,才能有翻身的機會!

她抓起水桶,想回房梳洗,換上自己偷偷帶進寺的那件荔枝色寶相花紋襦裙——李治曾經誇過那件衣裳。

她擦乾眼淚,滿心歡喜,抬腳時,目光不小心落在晃盪的水麵上。

水井旁栽的是鬆樹,日光從細密的鬆針間斜斜撒下,水桶裡的井水乾淨澄澈,水麵依稀映出她的倒影。

她早不是翠微宮的才人武媚了,感業寺裡的武媚,狼狽蒼老。於宮裡的妃嬪來說,十四五歲才是最好的年紀,二十多歲的她,已經年老色衰。

更何況她現在是個剃發出家的比丘尼。

哪怕李治還顧念著舊時的情誼,看到此時此刻的她,隻怕連多看一眼都會覺得憎惡吧?

說不定還會惱羞成怒,為他之前的情不自禁感到羞恥。

她在水井旁站了許久,心裡有百般滋味沉浮,直到幾隻山雀啾啾鳴叫著飛過樹叢,才恍然回過神。

她提起水桶,下定決心。

不管李治還記不記得她,她不能放過這唯一的機會。要麼觸怒李治,落一個更悲慘的境地,要麼打動李治,逃出感業寺。

不管怎麼樣,總比在牢籠一樣的感業寺了此殘生要好。

轉身時,院子外麵隱隱有人影晃動。

她心裡一驚,猛然抬頭,對上一雙溫柔的眸子。

李治站在木窗後麵望著她。

她其實並不看好李治登基,這個年輕的太子,纖弱敏感,優柔寡斷,詩書才學是通的,但總是斯斯文文、和和氣氣,沒有一點帝王的威嚴,和英明睿智、深不可測的太宗一點都不像。

偶爾她會故意逗弄李治,送茶時,手腕一抖,把茶盅翻倒在他身上。

他從不生氣,每次都慌慌張張先問她有沒有燙著,俊秀的臉上寫滿無措,麵紅耳赤,羞澀靦腆,連耳垂都紅透了。

那時隻覺得好玩,堂堂太子,竟然像個情竇初開的少年郎!

一轉眼,和她說句話會臉紅半天的青年郎君,已經是整個大唐的主人了,眉宇間也染上帝王的威嚴雍容。

她憶起往事,忽然想起身上還穿著灰撲撲的僧服,臉上也髒兮兮的,沒有妝粉,沒有畫眉,慌忙側過身子,不想讓李治看到她的醜態。

窗後的李治沒有動,隻是執拗地、安靜地看著她,眼睛裡有比蒼穹還深邃的柔情。

「媚娘。」他輕聲說,「我來接你了。」

那一刻,武皇後淚如雨下。

白雲蒼狗,多年過去,武皇後忘了很多事,但她依然記得那天是個和煦晴朗的日子,絲絲縷縷的光線落在斑駁的井台上,碎石縫間爬滿濕滑的苔蘚,水窪閃爍著晶亮的光暉。

跌宕起伏的前半生中,武皇後始終堅毅果敢,從不認輸。

阿耶死後,人走茶涼,兩位兄長不僅不尊重繼母、友愛繼妹,還對她們母女橫加欺淩。姐姐嫁給賀蘭氏,遠離並州,隻剩下她和楊氏相依為命。她不肯向兄長們搖尾乞憐,一氣之下,憤而進宮,想靠自己的年輕美貌,博一個錦繡前程。

一開始,太宗喜歡她的年輕明艷,寵愛過她一段時日,還為她賜名武媚,但是那段風光的時日實在太短暫了,短暫得她還沒反應過來,已經失寵。

從十幾歲天真明朗的少女,煎熬到二十多歲心事蒼涼,她再未獲得任何殊榮。

直到李治出現在感業寺,將她重新接入宮廷,冒天下之大不韙,封她為妃。

她性情剛毅,厭惡一切軟弱,但偏偏是軟弱的李治,給了她夢寐以求的一切。

武皇後終究還是感激李治的。

此時此刻,再看著這雙經過歲月侵蝕的眼睛,她心中蟄伏已久、從不曾安定的野心,霎時安靜了許多。

既然李治已經為裴英娘做好安排,那她先放開手吧,反正不管裴英娘將來嫁給誰,她總有辦法讓裴英娘效忠自己。

作者有話要說:

啊,小聲說一句,其實小十七長大的前期,李治還在呀呀呀~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妖妃她母儀天下了(重生) 全球神祇之死亡主宰 少年巫師的煩惱 重返90:天才嬌妻美又颯 目標進球 雙生初雪 極道真仙傳 總裁專寵:替嫁嬌妻狠可愛 開學報到,我開了一輛限量款超跑! 財務自由了怎麼辦